朱元璋把商丘并入开封府,为何又被嘉靖帝划出

元朝前期还没有河南省的说法,只有河南江北行省。地域包括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湖北省宜昌以东,皖北、苏北。而且“省会”也不在今河南省境内,一会儿扬州,一会儿杭州。虽然简称河南行省,但和现在的河南省差异非常大。真正形成现在河南省及地域轮廓的,是明朝。

截止万历十年(1582年),河南省共有八个府:开封府、归德府、河南府、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南阳府、汝宁府;一州:汝州。可以想见,从明初到明末的二百多年间,河南的行政区划变动是非常大的。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新占领的元朝中书省(腹里)的九个府,划入河南行省。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元朝为镇压红巾军,设淮南江北行省,约今皖、苏两省。但此时的河南省,面积依然偏大。再加上九府,管理成本更高了。两个月后的洪武二年正月,有六个府陆续还给新成立的北平行省。而卫辉府、彰德府、怀庆府,则留在河南。这三个府有两个共同点:一、面积都较小;二、都位于黄河以北。

图-明朝河南省范围示意图

河南行省的西南界,依然是今湖北襄阳、宜昌一线。二十多年后的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觉得河南行省还是太大,就把襄阳府、德安府、安陆府、随州划给湖广布政司。如此,南阳府和汝宁府就成了河南行省的南界,也就是现在河南省与湖北省的分界线。河南的地盘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但接下来又出现一个问题。经过元朝末年的天崩地裂,人口骤减,堪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很多府县的人口已不足以支撑原有的行政编制。撤并府、县,以及给相关府州降级,势在必行。

最早被降级的府,是归德府,也就是现在的商丘,北宋时的南京。洪武元年五月,因人口太少,归德府被降为州,划入开封府。不过,原属济宁州的虞城县,被划到了新设立的归德州,因虞城距济宁远而距归德州近。换言之,著名的河南虞城,在元朝隶属于山东。

图-河南商丘位置示意图

之后,卫辉府的辉州(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归德府的亳州、南阳府的嵩州(今郑州市下辖的登封市)等九个州被降为县。开封府所辖的开封县等27个县,也因为人口少被撤并。洪武末年的1391年,河南人口也不过278万人。河南在洪武年间大规模裁并,但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河南人口不断增长。等到人口增加后,原来较少的行政区划明显不够用了,所以该恢复的还要恢复。

明宪宗成化年间,大量流民拥入河南的南阳府、汝宁府。为了安置流民,明宪宗在南阳府设置五县:淅川、南召、桐柏、伊阳、宝丰。同时,原隶属于南阳府的汝州升为直隶州,管辖伊阳县、宝丰县。

图-河南南阳位置示意图

成化十一年(1475年),汝宁府在与湖北的边界上新设置了商城县。同时,因为信阳县的人口较多,升信阳为州,管辖确山县、罗山县。以上主要是县一级的区划调整,而府一级的调整,则出现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朱元璋废除归德府,是因为归德人口少,但嘉靖年间,归德人口大量增长。嘉靖中后期,归德州总人口有29万人。很明显,归德州已具备府的规模。归德州再隶属于开封府,既不利于为开封府“瘦身”,也不利于归德州的发展。这年六月,朝廷正式恢复归德府建置,辖宁陵县、虞城县、永城县、夏邑县、鹿邑县,以及从开封府划过来的柘(音“这”)城县、考城县。

简单介绍一下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级别。布政使司是省级,之下有府、直隶州。二者都是地级,但府的规模要大于直隶州。一般来说,直隶州是小一号的府。比如说,现在豫北的鹤壁市,面积较小,只有2299平方公里,辖二县。豫南的南阳市,面积较大,2.65万平方公里,辖十县。如果套用明朝的行政区划,南阳市是府,鹤壁市则相当于直隶州。朝廷设直隶州,主要集中在地形地势相对复杂的地方,有点类似于宋朝的“军”。

府、直隶州以下,是散州和县。散州的级别与县一样,但有的散州下面是辖有县的。同为“知州”,散州的知州只是从五品,直隶州的知州则为正五品。换个比喻,就是:直隶州知州是面积较小的地级市市长,散州知州是面积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