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大漠绝唱:汉人头骨筑骷髅台的统万城
统万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北58公里的白城则村,始建于公元413年,俗称“白城子”,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统万城分为东城、西城与外城郭。外城郭极大,东西相距十里。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总占地面积近80万平方米。
赫连勃勃生于公元381年,本姓刘。汉魏时期许多匈奴人都姓刘,是因为西汉时匈奴冒顿单于娶了汉朝的公主,双方约为兄弟,后世单于子孙遂冒姓刘氏,实际上,和汉朝扯上亲缘关系还是为了给自己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树立合法性。勃勃属于匈奴铁弗部,“铁弗匈奴”是内迁南匈奴单于后裔中的一支。“铁弗”是胡语,意为“胡父鲜卑母”。是由居住在今山西北部的内迁南匈奴单于后裔中的一支,与南下鲜卑错居杂处,相互通婚,逐渐融合而成。
铁弗部登上历史舞台,正值西晋大乱,军阀混战,各少数民族政权相继入主中原的“五胡乱华”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铁弗匈奴力量相对弱小,每一任统治者都是依附于相对强大的政权。也就从此时开始,活动在河套地区的铁弗匈奴和生活在内蒙古、山西北部的拓跋鲜卑结了梁子,勃勃的父亲刘卫辰为了积蓄力量,曾三次朝贡于代国,但最终还是充当前秦的向导,灭亡了代国。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后,曾统一北中国的前秦政权倾覆,拓跋珪趁机召集旧部,重建代国,同年改称魏王,史称北魏。391年,刘卫辰遣长子直力鞮(dī)出兵八九万掠夺北魏南部,拓跋珪亲自率兵打败直力鞮,铁弗部落崩溃逃散。动乱中,刘卫辰被部下所杀。拓跋珪为了报刘卫辰引前秦灭代之仇,诛杀刘卫辰宗党五千余人,并将尸体全部扔进黄河里。刘卫辰第三子、年仅十岁的勃勃单骑逃亡投奔鲜卑叱干部首领他斗伏,《晋书》上说,他斗伏畏惧北魏,想把勃勃交给拓跋珪,他斗伏的侄子叱干阿利以为:“就算是鸟雀投人,都该救它们,何况勃勃家破国亡,投奔我们?就算容不下他,也应随他逃往别处。今天抓了他送往北魏,不是仁者的举动。”叱干阿利派精锐勇士在路上劫走勃勃,将勃勃送到后秦高平公没奕于那里。
勃勃外表出众,史书上说他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很快赢得了没奕于的好感,没奕于先是把女儿嫁给勃勃,然后又把他引荐给后秦君主姚兴。姚兴是十六国中比较贤明的王者之一,比较爱才,一见勃勃就很赏识,拜勃勃为骁骑将军,并经常让勃勃参与后秦军国大事的讨论,这种待遇甚至超过了后秦的一些勋旧。姚兴的弟弟姚邕两次劝阻哥哥,说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奉上慢,御众残,贪暴无亲,轻为去就”。姚兴不听,说勃勃有济世之才,自己要收而用之,与之共平天下。先是把三万铁弗旧部交给勃勃,后又把一些零散的鲜卑、杂虏两万配给勃勃,让勃勃镇守朔方。姚兴此举是有自己的战略考虑的,当时的后秦是没有精力去打理朔方的,而这里主要需要防备的势力是来自东面的北魏,勃勃是北魏的世仇,放在朔方肯定卖力。公元402年,勃勃回到了父祖经营多年的地方。
让姚兴后悔不迭的是,勃勃在铁弗旧地,和死对头拓跋鲜卑倒相安无事,反而先拿自己这个恩人开刀。
勃勃用死人头骨筑成“骷髅台”
此时,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的铁弗终于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柔然、北魏、东晋、后秦等势力互相牵制,没法在朔方积极活动的勃勃身上投注更多的注意力。
公元407年,羽翼渐丰的勃勃终于等来了和后秦姚兴翻脸的机会。姚兴遣使北魏,并献良马千匹,希望北魏能释放此前战争中俘虏的后秦大臣。拓跋珪答应了后秦的请求,双方就此修好。
勃勃借口后秦和自己的世仇修好,谋算叛秦。当时柔然可汗送姚兴骏马8000匹,勃勃在半路上将马匹劫走,然后纠集自己的部众三万人伪装到高平(在今宁夏固原附近)打猎,袭杀其岳父没奕于,并吞并其部众。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先拿自己的岳父祭旗,此举颇遭后世史家唾弃,说他和畜生一样。
当年六月,勃勃建号“大夏”,改元“龙升”,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并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体制设置百官。之所以定国号为“夏”,是因为勃勃自认为匈奴是黄帝裔胄、大禹之后。将自己的祖先纳入华夏族始祖黄帝的系谱,排除了夷夏之辨对政权合法性的影响,开创了少数民族主动归宗黄帝的先例,让大夏政权听起来比其他割据政权更加正统,勃勃此举可谓煞费苦心。他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见汉文化水平不低,这可能和他青年时期生活在北方儒学中心长安有关。
有了国就得有都,众人劝勃勃建都高平,勃勃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我要是专守一城,姚兴诸城并力攻我,胜败可知。不如发挥我骑兵的机动优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后秦疲于奔命。当年轩辕黄帝还迁居无常二十多年呢。”于是,勃勃用这种游击战术抄掠后秦的北方,后秦岭北诸城白天都不敢开城门,姚兴肠子都青了:“悔不用黄儿(姚邕)之言,以至如此!”
刚建国的勃勃求婚于南凉主秃发傉(nù )檀,傉檀不许。勃勃大怒,率众两万讨伐,杀伤南凉一万余人,掳二万七千口,牛羊数十万头,奏凯而还。秃发傉檀咽不下这口气,准备追击勃勃,臣下有人说勃勃“天姿雄健,未可轻敌”,有人说勃勃是乌合之众,现在赶着牛羊往家走,人怀贪念,必然没有斗志,应该举兵追击。秃发傉檀下了决心:“吾追计决矣,敢谏者斩!”
勃勃知道傉檀来追,大喜过望。时值天寒地冻,勃勃在阳武谷谷底凿开冰凌,埋战车以塞路,另于阳武谷两侧设伏。傉檀大军进至阳武谷,勃勃勒兵出击,傉檀手下射中勃勃左臂,这反而激发了勃勃嗜血的狠劲,大败南凉,追傉檀八十余里,杀伤南凉军一万余人,大将十余人。战后,勃勃把战死者的头颅砍下来,堆起来做成“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号为“骷髅台”。勃勃残忍好杀的一面,此时只是初露端倪。
此后,勃勃把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发挥到极致。姚兴派大将齐难来攻,他放弃根据地退避三舍让齐难扑个空,等齐难纵兵大掠的当口,勃勃一个回马枪忽然杀到,最终齐难全军覆没,自己也做了阶下囚。姚兴率兵亲征,勃勃趁姚兴众兵未集,又突然出现在姚兴面前,措手不及的姚兴遣将出战,勃勃伪退,秦军追击,勃勃伏兵大起,生擒秦将。总之,在大夏与后秦之间长达12年的战争中,勃勃失利的纪录非常少,在他的攻略之下,后秦的领土在逐渐地减少。
征民十万,叱干阿利血腥手段建统万
在国土面积扩大,经济实力增长的形势之下,勃勃决定改变以往的游击战术,为自己营建都城。勃勃在朔方亲自为都城选址,当他走到一地时,忽发感慨:“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决定在此建都。勃勃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有历史学家研究后指出,作为匈奴人的都城,“统万”是匈奴语的名字“统万突”的音译,在匈奴语中,“统万”(Tuman)是“万”的意思,“突”(Tu)是“有”的意思,合起来即是拥有万国的意思。用汉语“统万”来翻译,既能满足音译的要求,也能反映出匈奴语的真实含义和统治者统驭万邦的勃勃雄心,可谓一箭双雕。
从勃勃的话里可以看出,当时的统万城水草丰美;而此后不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则说统万城周边有沙丘。看似矛盾的文献记载也被考古发掘而证实,一方面,钻探发现距地面13米下的城墙是直接坐落在沙之上,因此学界说“统万城是我国早期建筑在沙漠之上的都市”;另一方面,专家发现许多未曾腐烂的旧藏材木,推测为建城时的遗物,为就地采伐而来。按当时的情况分析,勃勃不可能把都城建立在流沙荒野之中,十万建城工匠不可能完全依赖外地供给,“沙草并存”应该是对当时统万自然环境的正确描述。
大夏龙升六年(413)三月,勃勃改元凤翔,以自己的恩人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征发胡汉人民十万人,开始建造统万城。从业绩上看,叱干阿利是个相当优秀的技术官僚,只不过,他远没有当年救勃勃时那种连鸟兽都不忍伤害的仁慈。他监造的兵器极其精锐,但只要造成,工匠必有死者。比方说他会用弓箭射铠甲,铠甲穿、杀甲匠;铠甲完好、杀弓匠。他用铜铸造大鼓、龙兽之类的东西,饰以黄金,杀工匠数千,所以器物莫不精丽。
叱干阿利采用“蒸土为城”的方式建筑统万城,验收的时候,用大锥刺城墙,锥入一寸,则杀筑城的工匠,并把尸体筑入城墙内。对于何谓“蒸土为城”,千余年来不得其解,考古学家曾多次对遗址城垣的土质进行化验鉴定,认定主要成份是40%以上的碳酸钙、各20%的石英和黏土,这三种成分就是明代以后常用的三合土。碳酸钙是石灰(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而来的,质地坚硬;石英就是沙粒。石灰遇水,体积就会迅速膨胀,挤压砂土,使之紧密,再加上每15—20厘米的加压夯筑,使得“其城土色白而坚固”,土质城墙却刀斧不能伤。因为建造统万城需要烧制大量石灰,生石灰加水在变成熟石灰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热气,雾气冲腾,故而被传为“蒸土筑城”。三合土运用到建筑上在中原地区是比较晚的事情,但现在还在工程中使用,统万城是我国早期建筑中使用三合土的典范。
大败东晋,占据长安
当年,勃勃再次对自己政权的正统性进行了包装,他重提匈奴是大禹后裔的说法,说自己的先祖迁徙到北方之后,改变了本来的姒(sì )姓(大禹姓姒),读音和中原大不相同,所以后来从母家的刘姓。而子从母之姓,非礼也。现在自己是帝王了,帝王者,天子也,美好与显赫与天相连,所以改姓为赫连。对于天子的旁系亲属,勃勃改“铁弗”为“铁伐”,意为“子孙刚锐如铁,皆堪伐人”。从此,刘勃勃变成了后世名头更为响亮的赫连勃勃。
就在大夏蒸蒸日上的时候,后秦却日渐衰微。414年,姚兴病重,两年后病死,姚泓(hóng)即位,宗室为帝位明争暗斗。后秦政治动乱,人心浮动,叛离者日增,勃勃趁此大肆蚕食后秦辖地。喜欢棒打落水狗的当然不止勃勃一个,执掌东晋政权的权臣刘裕在416年八月亲统十万大军北伐后秦。刘裕沿途破关斩将,所向披靡,很快占据洛阳,拿下潼关,进军长安。
此时,勃勃励兵秣马,休养士卒,从北向南对后秦施加压力。对于当时的形势,他做如下分析:姚泓不是刘裕的敌手,况且后秦兄弟相争,怎能抵挡敌人?刘裕必然能取关中。但是刘裕不会在此久留,选儿子或者诸将留守,那么我取关中易如反掌。
417年八月,刘裕攻下长安,后秦灭亡。在关中立足未稳的刘裕也感受到了勃勃的威胁,灭秦之后,派使者给勃勃送去自己的修好信,相约为兄弟。勃勃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外交表演,命自己手下的文士事先写好答复,然后自己统统背熟,在面对刘裕使者时,他出口成章,答复刘裕。使者回去后说勃勃“容仪瑰伟,英武绝人”。刘裕再看勃勃“口授”的答书,对其文采赞不绝口,叹息:“吾不如也!”
果如勃勃所料,当年十二月,刘裕东还,留下只有10岁的次子刘义真镇守关中。勃勃得知消息后,极为兴奋,问自己的头号谋臣王买德夺取长安的方略。王买德说:“刘裕让幼小的儿子守关中,不是什么有远见的规划。之所以急急忙忙东还,是急着篡夺东晋的皇权。现在是陛下出兵的最佳时机,只要在青泥(今陕西蓝田)、上洛(今陕西商县)设置游兵断其陆上归路,然后阻断潼关。届时只要一纸檄文,三秦父老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勃勃称善,按照王买德的计划分兵四路南下。
此时,长安城内刘义真的部下却闹起了内讧,互相残杀。刘义真统摄乏力,在刘裕的命令下准备东撤洛阳。在东归的路程中,刘义真纵容将士大肆掠夺,因携带太多的宝货,军队行动比较缓慢。勃勃的太子赫连璝(guī)率军三万追至,东晋大将傅弘之、蒯恩断后,且战且行。走到青泥,事先埋伏在这里会合赫连璝大败晋兵。傅弘之和蒯恩被王买德擒获,刘义真因为行军在最前,独自躲在草丛里才逃得一命。
勃勃又把东晋将士们的头颅收集起来做了第二个景观,还是叫“骷髅台”。
谁敢和他对视,他就刺瞎谁的双眼
此时的大夏已经达到了国力的巅峰,疆域包括今陕西渭河以北、内蒙古河套地区、山西西南部及甘肃东南部。国土面积虽不如后秦,“而雄悍则过之矣”。占据了帝王之都长安,勃勃终于有了称帝的资格,当然,称帝前在中国历史上表演了无数次的桥段,匈奴王也免不了再走一次过场。
群臣“劝进”,勃勃自然要谦让一番,说什么才德不够,要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自己让位。然后“归老朔方,琴书卒岁”。读书也就罢了,实在难以想象勃勃擦干两手的鲜血轻抚瑶琴是什么样。群臣当然不答应,夏凤翔6年(418),勃勃筑坛霸上,即皇帝位,改元昌武。
登上帝位的勃勃很快继刘聪、石虎、冉闵、苻生之后成为十六国时期又一暴君。他经常坐在城上,手边放着弓和箭,看见不顺眼的,亲手杀之。群臣谁要敢和他对视,他就刺瞎谁的双眼;笑出声的就用刀豁开嘴;直言谏上的他先截舌再斩首。勃勃称帝后,招来了隐士韦祖思,韦祖思在他面前过于恭敬和战战兢兢,惹得勃勃大怒:“吾以国士征汝,奈何以非类处吾!汝昔不拜姚兴,何独拜我?我今未死,汝犹不以我为帝王,吾死之后,汝辈弄笔,当置吾何地!”遂杀掉了韦祖思。
11年建造完成的坚城,主在防御
然而,当群臣请求定都于长安时,勃勃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返回统万,在他看来,统万距世仇北魏只有百余里,他在长安,统万必危,大本营丢不得。夏昌武二年(419),勃勃留太子赫连璝守长安,自己返回统万。当年,正在修筑中的统万城宫殿竣工,勃勃大赦境内,改元真兴。过去的说法统万城在这一年彻底完工,但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统万城直到真兴六年(424)才建造完成,历时11年。
赫连勃勃自居华夏正统,统万的布局也极力模仿长安、洛阳,根据当时的记载,五郊、七庙、社稷、明堂、露寝、阊阖、象魏这些展示帝王威仪的礼仪性建筑一个不落。此外,供帝王享乐的树林、池沼、高台、密室、楼阁、驰道……一应俱全。此外,勃勃在城内还修了冬天居住的温宫和夏天居住的凉殿。整个建筑“皆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和中原地区的都城大多坐北朝南不一样,统万城坐西朝东,这可能和匈奴尚东、崇拜太阳升起的地方有关。勃勃在西城开四门,东门叫“招魏”、南门叫“朝宋”、西门叫“服凉”、北门叫“平朔”,彰显他一统万国的野心。
统万城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它强大的城防能力。这种内外相套的建筑结构是适应当时战乱形势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军事防御。统万西城墙基厚约16米,东城墙基厚约10米。叱干阿利筑造的城墙直到今天连用指甲抠下个土粒都很困难。城的四隅都有突出城外的平面呈长方形或方形墩台,且高出于城垣,西南隅墩台最高达31.62米,数十里外就能看到,于此不难想见当年建在上面的楼阁何等峻伟。此外,在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在内城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均残留有宽大的护城河遗迹。
在东西两城城垣上都修建有“马面”,马面是城墙外侧每隔一定距离,凸出于墙体外侧的一段,也叫敌台、墩台、墙台,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统万城西城马面较密,西城南垣马面最为特殊,既长大又宽厚,现存高度比城垣高而低于西南隅墩。考古发掘南面的这些宽大的马面是空心的,内部建有仓库,通过梯子上下出入,里面的支柱、楼板、粮食均已霉腐。可见,统万城的马面是一个融作战、军需、军械为一体的平战两用堡垒,在世界筑城史上尚未见有先例。中国构筑空心马面的历史比l1世纪波罗的海罗斯城的石头城塔早6个世纪。
在沙海中“销声匿迹”近千年
424年,勃勃想废掉太子赫连璝,改立赫连伦。赫连璝发兵攻打赫连伦,赫连伦兵败被杀。勃勃另外一子赫连昌率兵杀赫连璝,兼并了赫连璝的部众,被立为太子。第二年八月,勃勃死在统万城,终年45岁,赫连昌即位。
42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得知劲敌勃勃去世,而夏国正用兵西秦之机征伐夏国,这一次,虽然拓跋焘在城外战胜了赫连昌,但未敢轻易攻城,在城外抄掠了一番后回师。第二年,拓跋焘再次出兵统万,他深知统万城墙坚固、易守难攻,索性扔下攻城器械,亲率3万轻骑杀至统万城下。赫连昌自峙统万坚固,闭门不出。没有攻坚能力的拓跋焘全军退至城北,伪示虚弱。赫连昌真以为魏军胆怯,率领步骑数万出战。双方在统万城外大战,战斗中,拓跋焘坐骑失足,从马上坠落,差点为夏兵所擒。危急时刻,部下用身体挡住夏兵,绝力死战,拓跋焘才有机会腾身上马,刺杀夏国尚书及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矢,仍奋战不息。夏兵大败,赫连昌来不及进城逃向上邽(今甘肃天水),坚城统万陷落。
428年,赫连昌被北魏擒获,其弟赫连定即皇帝位,431年,赫连定在行军途中被吐谷浑袭击,惨遭俘虏,后被送往北魏处死。匈奴最后在中国建立的一个政权就此灭亡,匈奴族也由各种不同的渠道融入汉族,隋唐时在中国史籍上彻底消失。
统万城被攻破后,作为一个地方性的行政中心一直使用到宋代。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西夏军队常以统万城为依托侵扰北宋,宋太宗于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四月,下诏废毁夏州(统万)城,将20万居民迁至绥(米脂)、银(横山)等州,后来西夏西迁,统万城逐渐“销声匿迹”在一望无垠的毛乌素沙漠之中。到了1845年, 榆林知府、著名地理学家徐松派横山县知事何炳勋亲往调查,确定了白城子就是统万城的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