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日本、荷兰、美国、中国的养老院,颠覆了我对养老院的认知

养老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人说没有生气,全都是垂暮的老人待在一起,大家一样的缺少活力。

有人说底色悲凉,大家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这里,但总归都是被迫无奈。

有人说……

仿佛所有人都觉得养老院是一个不好的地方。

但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包括中国在内的4个国家的4个养老院,或许看完之后你会对养老院改观。

-1-

日本

蒲公英介护中心

日本爱知县的一家养老中心,被盛赞为“ 老人迪斯尼”!它就是位于日本爱知县一宫市的蒲公英介护中心,是全日本规模最大的养老院,在这里集合了250多位老人,由90位员工负责照顾他们。

在这家老人院里,除了常见的餐饮、康复设施,还有天然温泉、卡拉OK、兴趣教室,甚至还有棋牌室和赌场,简直像个游乐园,总共超过250种娱乐活动,每人日均费用居然只有743日元。

这家养老院最神奇的地方,是神奇的 内部货币“SEED币”,从纸张到设计都很类似日元纸币,非常具有真实感。

每人初始资金为5000SEED,之后只要参加康复训练,或者配合护工工作,就可以获得几百到几千不等的SEED。

老人们的毕生储蓄都由家人管理,养老院的生活又衣食无忧,很多人都处于一种毫无活力的悲观状态,而 SEED币的出现,却神奇的燃起了老人们的激情!

散步100米就能获得100SEED,自己洗脸、刮胡子也能增加“收入”、“赚钱、存钱、花钱”的熟悉人生模式,仿佛一夜之间又回来了!

很多以前事事靠人照顾的老人,开始主动要求自己做一些事情,一些“高收入”的康复项目,甚至需要排队才能轮的上……

攒下一定数量的SEED后,老人们有很多机会一掷千金,去小卖铺买东西,零食 = 200SEED,糖果 = 100SEED,一杯咖啡 + 甜点 = 500SEED,当累积到几十万的程度时就可以购买外出行程,扫墓 = 5万SEED,逛街购物 = 12万SEED,参拜千代保稲荷神社 = 150万SEED。

老人之中最“富有”的人,是各位赌王和赌后……这位光头大爷就是赌王之一,不知不觉已经收获颇丰,这么厚厚一大袋子SEED,在养老院里绝对算土豪级别了。

自从SEED流通以来,老人们的 康复状况明显改善,认知症症状也有所减轻,这也让很多老人,再次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2-

荷兰

Humanitas home

提起养老院,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在城市的边缘,中规中矩的建筑,整齐划一的房间,老人望向窗外思索,远离亲人,似乎与这个世界隔绝。

的确,相对于温馨和睦的家庭,青春活力的校园,以及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养老院那么容易被忽略,很多老人就这样在寂寞的一隅,兀自消耗完余生的时间。

但总有人愿意为这些老人做出改变,荷兰一家名为Humanitas home的养老院,就想出了一个绝佳办法。

2012年荷兰政府停止了80岁以上老人非迫切需要的护理费用,而此时正逢阿姆斯特丹房价高涨,每个学生租房月均要花掉410美元。

这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党来说,无疑是天价,即便勉强付得起房租,这个价钱也只能租到局促昏暗的房间。

在国内护理经费面临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养老院想到了一个主意: 把养老院多余的房间租给学生,不收一分房租

可天下哪会有免费的午餐?房子能免费住,但每月要花30个小时陪护这里的老人

每月30个小时,真的很短,平均一天才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你可以陪老人散步、骑车、阅读,或者教他们玩电脑,甚至在墙上涂鸦都可以···

很快, “ 死气沉沉”的养老院发生了改变 

Jordi在学校是个把妹达人兼段子手,他经常一句话就把老人逗得前仰后合。当然静下来的时间,他也会为奶奶深情弹奏一曲。

Mentink电脑玩得不错,恰好爷爷想学点新东西。教了一段时间,爷爷就自豪地宣布“我已经会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还学会了视频聊天。”

Daniel则直言不讳道:最初来这,是因为讨厌学校又黑又脏的房间,也因为这里不用付房租,但现在我却喜欢上了和老人们在一起。

他们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的耐心和时间。陪他们聊会天,看会电视,做点手工,听会音乐,或者什么都不做,听听他们的故事和抱怨。

26岁的Park和87岁的Porry,现在已成了忘年交,“刚开始我们不知道要说什么,做什么,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奶奶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封闭隔绝,渐渐地我们无话不谈,感情也越来越深。”

这种隔代沟通的模式,很快便受到大家的欢迎,前来入住的学生越来越多,老人脸上也每天挂着笑颜。

但有件事却不得不面对:死亡。这在养老院再常见不过,然而对很多年轻人而言,这么近距离地面对死亡,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冲击”。

有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随意挥霍青春,日夜颠倒的生活。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让他们懂得要有意义地活在当下,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在这里, 年轻人为老人带来快乐和新鲜的世界,帮他们排解孤独,老人们则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提醒他们生命的可贵。两者完美互补对接。

-3-

美国

代际学习中心

在西雅图西部普罗维登斯山圣文森特的一家养老院里,住有400多位高龄老人,而这里也是一座幼儿园。它有一个名字叫“代际学习中心”,顾名思义,就是让不同辈分的老人、幼童在一起“学习”。

这个中心每周向孩童开放五天,可选择全日制、半日制或每周两/三天都行。这些孩子跟老爷爷老奶奶一起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画画、做饭或讲故事,甚至只是参观一下也可以。

布里格斯是当地人。她说, 养老院在孩子出现前后有天壤之别,“孩子们进入养老院前,感觉老人们只有半条命,有的老人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毫无生机可言,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场景;当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开始跟老人一起唱歌、画画或给流浪汉做三明治,又或者进行其他活动时,老人们活了过来、神采飞扬。”

孩子们在养老院能从容地做任何事情。比如,纪录片里有这么一幕,一个男童叫马科斯(Max),在老人院遇到了一位叫约翰的老人。

约翰不断问这个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他一会儿把孩子叫成马克(Mack),一会儿又叫成马特(Matt)或麦琪(Match)……这样的场景屡屡发生,但你能看到男童马科斯总是保持耐心,一次又一次告诉老爷爷自己叫“马科斯”。

有趣的是,很多父母最初把孩子送到这家幼儿园并非奔着老人来的,而是冲着它有非常优秀的师资。不过,一年多下来,很多父母发现,让孩子跟老人呆一起,收获太大了。一位父亲告诉布里格斯,不仅是孩子从这种模式收获了很多,他也亲眼目睹父母是怎么老去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说,“代际学习中心” 一方面让老人重新发现并肯定了自我价值,他们在跟孩子接触中也获得了更多乐趣和欢笑; 另一方面,孩童比之前更能接受残障老人了,更清楚地懂得人的衰老过程,从老人那里收获了无条件付出的爱,还意识到“大人有时也是需要帮助的”。

比如,纪录片里有一幕是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想帮一个孩子解开外套,但她最终放弃了,并温和地感叹了一句“我现在连这个都做不来了”。

另一幕中,老人和幼童一起为流浪汉做三明治,正常人只需要30秒就能做好,但是他们做的时间要长很多,没关系,你能看到每个人脸上甜蜜的笑容。布里格斯说:“你可以告诉孩子,一起做这个是因为大家需要互相帮助。”

据统计,美国有43%老人处于独居隔离状态,孤独而忧郁,而这反过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另一组数据则显示, 截至2015年,全美有大约500个养老院+幼儿园联办场所

布里格斯说:“老人拥有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如果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将是社会的一大损失。而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是一个让老人再次融入社会的伟大案例。”

-4-

中国

阳光家园养老院

去年,杭州一条招聘信息吸引了一群90后住进养老院。一个名叫阳光家园的养老院招募年轻志愿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如果你大学毕业不超过7年,在杭州滨江区工作,且在杭州8城区无住房,就可以申请报名。一旦被选上,可以 每月只花300元入住月租金2000元左右的朝南房间,唯一的要求是每月需服务老人不少于20小时。服务可以是陪伴,陪老人散步、聊天,也可以是教学,教老人一些技能。

“就当做兼职呗。”报名条件严格,但还是来了二十多个年轻人。

有人看到招募骑着自行车就来养老院交材料了;

有人担心自己没什么才艺选不上,把材料都手写一遍,“字很丑,但就想表达那种诚恳”;

有人专门标注,“我是跟奶奶一起长大的,跟老人有很深的感情。”

社工部工作人员薛含情参与面试,“性格开朗的加分,目的性不强的加分。”什么叫目的性不强?比如,有志愿者在面试时问,“我不会讲杭州方言,爷爷奶奶能听懂普通话吗?”——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心里是有老人的,不是纯粹奔着省房租来。

20多个年轻人,入围了11人,最终住进养老院的有8人。他们多是90后,最小的只有22岁。

杨云海是开画室的,面试时就计划好教老人书法,搬进来不久就开班了。

第一堂课讲了书法艺术史,被一个老人突然打断:“我们不想知道什么理论历史,直接教怎么写就行了。”

在养老院,老人最搞不懂的、也最渴望搞懂的就是智能手机,这是他们通往“年轻人世界”的小小窗口。志愿者们做服务,十个有八个都会被问到手机问题,有一位爷爷因为会使用杭州公交APP,能看到公交车还有几站到达,被四五个爷爷围着学习。

何祥林是智能手机课老师,也是那个为老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的人。他曾遇到一脸疑惑的老人,拿着手机问,“我孙子说要装一个App,那么App三个字怎么写的呢?”

他每节课教老人一个新技能,把每一个步骤截图,用红色箭头标明。

几个月里,何祥林教老人如何注册微信,如何添加好友,修改备注。添加好友时,先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投影在屏幕上,让爷爷奶奶加上,然后教他们删除好友,接着用“搜索手机号”的方式再添加一遍。

从前,手机对于这里的老人来说,多数时候就是“接电话的”,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能够用手机和远隔重洋的儿女视频,能够发出第一个表情包,能够互相评论朋友圈,在快递柜取快递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了。

年轻就是有大把时间留给不切实际的梦想,而衰老就是逐渐丧失做梦的机会。

老人们喜欢把自己时间安排满。李奶奶除了书法班,还报了京剧班、国画班、英语班,每天在院里风风火火地跑。她口头禅就是:“我时间不多了,学多少算多少。”

88岁的陈奶奶每天上午练字三小时,吃完饭又回到书画室,隶书、行书都在她未来学习清单上。她对每个年轻人都说:“时间过去了,就没有了。”她退休三十多年了,精神很好,她不惧怕死亡,“不过就是时候到了。”她只担心时间不够用。

教老人英语的单婷婷觉得,虽然她在教老人知识,但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更多。有次,她看到一位87岁的老人写的一幅字:“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她很喜欢,也希望自己年轻时认真年轻,之后优雅老去。

在日本,老人“老有所用”,重新发现并肯定了自我价值,主动进行身体活动;在荷兰、美国和中国的养老院,老人通过和孩子们的交往接触重新融入社会,获得了更多认同感和家庭环境般的乐趣欢笑。

真正的养老院要做到的不仅仅能够让老人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让老人重拾对生活的热爱,肯定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