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江南省为何被清朝拆分成江苏、安徽
作者:清風明月逍遥客
清朝建都北京,南京也就彻底失去了明朝的国都地位,所谓的南直隶省也从此没了存在的价值。
这件事在《清史》中的原述为:
清初设立了江南省,因军事、政治形势的需要,亦设有凤阳、安庐、江宁等巡抚,并最终导致了江南省的分治。不过此时的凤阳巡抚主要是起淮扬总督副手的作用,安庐、江宁同样也只是两江总督手下的“杂役”,没有多少的实权。
江南省设立之初的地区划分与明朝的南直隶省并无多少不同,范围大致就是江苏、安徽、上海一带,仅略有调整但大致不变。
都说江南富裕,到底有多富裕至今因太过久远,难以考证。可考证的光绪34年,即1908年,清朝全国总收入2.3亿两白银,除去各级维护费用,能存到国库内的约有4500万两白银。其中江苏一省赋税收入就高达4589万两白银,约为全国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同比只有153万两税收的贵州,江苏是其的29倍,广州的2倍。
正因为江南省是朝廷的财税重地,清朝的皇帝对江南的各级官员是不信任的,各地巡抚、总督处于频繁的调动。
顺治年间,针对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和老巢(南京)制定分裂计划。将完整的江南省拆成两块,分别命名为江南左(今安徽)和江南右(今江苏)。分治可以更有效的管理,防止地方官员做大做强,做出有害朝廷的事情。
康熙将江南左取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首字,改称“安徽省”;江南右则跟着取江宁(南京)和苏州的首字,改成称“江苏省”,设江宁和苏州为双省会,一个管苏北一个管苏南。
此时的安徽、江苏两省共有三省会:江宁,安徽、江苏两省共享的省会;安庆,安徽省会(江宁的“陪都”);苏州,江苏省会。
江南省分治的基本格局,至此乃定。
乾隆在多次微服出访、七下江南之后发现了江苏和安徽之间的诡异现象。于是,苏州的省会地位被废除,江苏省会被确立为江宁,并改名为“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省则由安徽南部的安庆府担任。
可这一举措断断续续不足200年,在1938年被彻底终结。
日本侵略军进犯长江流域,从上海沿江西进。有了蒋介石和唐生智丢南京于不顾,导致南京大屠杀这一惨剧的先例;安徽省政府闻风丧胆,直接放弃抵抗,匆忙将省会迁驻偏安一隅的六安县,同年6月12日,安庆陷入日军之手。
1943年1月2日,日军进犯立煌,省政府没一点抵抗之心急匆匆的再次迁省会至叶集,5日又迁至霍邱李家圩。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因为弃安庆于不顾的罪证,很不受安庆人的待见,只能将省会迁往合肥。
至1948年8月,解放战争打到安徽,李品仙被撤职,省会再次南移安庆。随着解放战争响彻整个安徽省,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不得不在1949年2月将安徽省政府由安庆迁驻更后方的芜湖,至此,安庆作为安徽省会的历史正式全面结束。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建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合肥成了新安徽的新省会。
右边的江苏则因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南京由省会升级为首都。不过这次没考虑建省会于苏州,而是选择了距离南京比较近的镇江,兵法中称“掎角之势,相互拱卫”(虽然用处不大)。历朝历代的政权,都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被戏称为北京七环的天津和石家庄。
建国之初,渡江战役之后,江苏省内并没有完全解放。江苏省被划分成了苏南行署区和苏北行署区,这两个行署区和省会平级。苏北行署区的治所在泰州,苏南行署区的治所在无锡。
1953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江苏省重新建立,南京成为了江苏省的省会。至此,江苏安徽两省的格局至今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