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速成之名,有速成之实:从武备学堂到四级陆军学堂体系
文:马磊
陆军小学堂每省省会设立一座,招收学生为15—18岁之间的良家子弟,学制三年,毕业生可升学进入陆军中学堂。其中,设在京师和有总督驻所的陆军小学堂每年招生在100名上下,设在有巡抚驻所的陆军小学堂每年招生在70名左右,另外在察哈尔、荆州、福州等几个八旗驻防将军驻所也设立了陆军小学堂,每年招生30名左右。陆军中学堂在全国设立四所,直属于陆军部,学制两年,毕业生进入陆军部队见习后,可挑入兵官学堂继续学业。陆军第一中学堂位于北京清河镇,专招京直鲁晋豫皖奉吉黑察绥等省区的陆小毕业生;陆军第二中学堂位于陕西西安府,专招陕甘川新各省陆小毕业生;陆军第三中学堂位于湖北武昌府,专招鄂湘滇黔桂等省及荆州驻防各陆小毕业生;陆军第四中学堂位于江南江宁府,专招苏赣闽浙粤等省及福州驻防各陆小毕业生,四所陆军中学堂每年招生名额从三四百至六七百不等,总计一千八百余名。陆军小学与陆军中学的学习课程以国文、外文、历史、地理、格致、图画等普通文化课为主,初级的军事知识与训练为辅,并非完全的军校教育,属于军事人才养成的初级阶段。从1906—1908年间,全国先后成立了27所陆军小学堂,大多为原设的武备学堂改建,就连遥远的西藏也设立了一所陆军小学堂。四所陆军中学堂也于1907—1910年间先后建成。清朝灭亡之后,民国政府停止了各小学堂招生,后世的军校教育不再从小学办起;四所陆军中学除西安一所停办外,北京、湖北、江苏三所则分别改为陆军第一、二、三预备学校。
陆军兵官学堂参照的对象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其目的是造就初级武官,招收各陆中毕业生入学,通过讲堂、校场、野外教演等三种教学形式,教以实际兵学,学制两年,毕业后可入伍充当初级军官。由于从1907年才开始建设各陆军中学堂,如果按照预定计划,到1909年才会有陆中毕业生,最早要到1912年左右才有合格的兵官学堂学生毕业。这对于正在大练新军的清廷而言,显然是缓不济急,不得不用变通的办法,在兴办陆军中学堂的同时,开办陆军速成学堂,作为临时过渡举措,以解燃眉之急。所以,终清之世,也没产生一所合格的正规军官学堂,由陆军速成学堂代替了它的作用。直至进入了民国,成立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才实现了这一原有构想。
位于南京的江南陆军小学堂,约摄于20 世纪初
陆军部所属的陆军速成学堂于1906年在保定开办,全称为通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其前身为袁世凯在1903年创办的北洋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面向全国招生,学制两年,第一年以经史、文法、地理、算学、医学、物理、测绘、兵学、操法等学科学习为主,第二年为外场的步骑炮工辎等各科术科学习。陆军速成学堂连同其前身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前后共招生五期,培养学生近2700名。从日后所出将领的数目来看,速成武备学堂在清末军校中仅次于北洋武备学堂。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也曾在该校学习,并由此前往日本留学。另外,在广东、江苏、四川等省也设有陆军速成学堂,但规模远远不及保定的陆军速成学堂。除此以外,湖北兴办的湖北武备高等学堂,以及京师为培养满族权贵子弟的贵胄学堂,也属于速成学堂性质。陆军速成学堂的毕业生,成绩合格者可给予举人出身,并视成绩等第分别授予新军副军校、协军校(相当于中尉和少尉)军衔。陆军速成学堂的出现,除了对编练新军有救急之用外,其军事教育思想及速成教育方法被持续影响和沿用了几十年,影响深远。进入民国之后,由于战争连年不断,虽然各个军校很少再冠以“速成”之名,但大多都有速成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