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直奉战争:一场把整个中国拖入血腥深渊的激烈恶战
北洋时代,军阀混战,烽火连绵,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在那个时候,大家都祈盼着能出现一个真龙天子,尽快地一统天下,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太平的日子。
在距今整整一百年前的1922年,这样的人似乎出现了。这个人便是直系领袖吴佩孚。吴佩孚指挥着直系部队,首先在1920年打垮了皖系,让直系执掌了中央政权,接下来,他又在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击败了实力雄厚的东北王张作霖。一时间,吴佩孚吴大帅的威名声震四方,天下各路诸侯无不畏服。就连美国的《时代周刊》都破天荒地第一次把吴佩孚这个中国人请上了封面。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似乎吴大帅就要混一宇内、独霸天下了。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这种幻象就破灭了,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从巅峰上跌落了下来。而中国也从这场战争开始进入到了内战的高潮阶段,混乱之程度将前所未有。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后经过,并且加以分析。
一
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以及直系的势力达到了辉煌的巅峰,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谈论吴大帅要统一天下的问题了。
可是,从这时开始,吴佩孚接连犯了好几个大错误,结果导致一盘好棋最终化为泡影。
这其中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曹锟一手制造的贿选总统事件。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排除了张作霖的干扰,把总统徐世昌赶下了台,请出黎元洪继续担任总统。黎元洪作为民国的开国副总统,他的上台是可以在政权合法性方面给直系增加很多分数的。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可是曹锟却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做大总统。他在1923年6月强行把黎元洪赶下了台,接着又用五千元一张选票的价格收买了国会议员。议员们把他选为大总统,这便是臭名昭著的曹锟贿选总统事件。
曹锟当上了贿选总统之后,直系政权的人设顷刻间崩塌,在全国人民面前彻底地丧失了信誉。
本来,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头面人物多年来一直大唱爱国爱民的高调,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模样。现在,曹锟这么一通胡搞,让广大民众都看穿了直系在麒麟皮下的马脚——原来你们和皖系都是一路货色啊!
老百姓对直系的期望破灭了,而张作霖段祺瑞等反直系的势力却抓到了把柄。他们开始利用贿选事件大肆攻击直系,这让直系在政治上开始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对于曹锟贿选总统这件事,吴佩孚是不赞成的,然而,他却没有采取坚决的态度来制止这件事,而是默认此事发生。吴佩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是因为吴佩孚特别推崇“忠义”二字,总是以当代关羽自诩。曹锟对他有提携之恩,一直都是他的老上级,所以吴佩孚就发誓要永远拥戴曹锟,绝不会背叛于他。于是,在曹锟贿选这件事上,吴佩孚就没有坚决地阻止。
其实,所谓“忠义”这个东西,对于一个搞政治的人来说,只能是平常在嘴上说说,到了关键时刻,那是必须撕开假面,露出心黑手狠的枭雄本色的。吴佩孚只是为了一个虚名,就在关键问题上被庸主所累,这只能说明吴佩孚在政治上还是不够成熟老练。要是换成张作霖,曹锟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除去贿选这件失误外,吴佩孚在战略后方的选择上也犯了大错误。他不愿意留在曹锟身边,而是到洛阳自立门户,平时总是在洛阳办公,显然是把河南作为了自己的根据地。这也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在吴佩孚看来,他选择洛阳是虎踞中原、傲视天下,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早就转移到了江浙沪一带,只有控制了那里,才能获得经济上更多的收益,让直系的实力变得愈发强大。
然而,吴佩孚从1920年到1924年长达四年的时间,只是坐视皖系军阀卢永祥控制着上海这么一块宝地,迟迟没有采取措施。到了1924年,他才挑动江苏直系军阀齐燮元发动江浙战争,夺取上海。但是,很快第二次直奉战争就爆发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另外,吴佩孚在打败了张作霖之后,志骄意满,一时间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了。他竟然公开喊出了“武力统一”的口号。结果,这个口号让所有的军阀实力派都胆战心惊,纷纷想办法结成联盟来对付吴佩孚。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变得孤军作战,这也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回到东北就卧薪尝胆、砺兵秣马,利用黑土地丰富的资源,拼命地扩充自己的实力。飞机大炮加军舰,各种先进武器积攒了一大堆。
除此之外,张作霖还积极地联络盟友,与段祺瑞、孙中山结成了反直联盟。段祺瑞虽然已经下野,但是皖系还有地盘,段祺瑞的影响力还是不小;孙中山更是在广东搞得风生水起,有他们在,最起码对于直系是一个牵制。
除去明面上的盟友之外,张作霖还积极地到直系内部去挖墙角,暗暗联络阎锡山、刘镇华等地方实力派,撺掇他们一起倒直。这其中,他对于冯玉祥的接触是最为隐秘,也是最有成效的。
冯玉祥原本在陕西称雄。陕西是比较贫瘠的地方,但是这里却靠近外蒙,所以冯玉祥与苏联取得了联系。苏联表示,如果冯能够反直,那么苏联可以向他提供军事援助,同时,苏联方面还让冯与孙中山建立了联系。
这样一来,冯玉祥就秘密地参加了张、段、孙的三方反直联盟,成为了决定直奉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冯玉祥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胡景翼与孙岳两位盟友。胡与孙都是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胡景翼甚至在1917年的护法战争中还在陕西响应过孙中山。但是两个人后来投奔了曹锟,曹锟就照单全收,继续重用。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江苏的直系军阀齐燮元开始进攻盘踞上海的皖系军阀卢永祥。张作霖于9月3日发布通电,对直系宣战,这样,第二次直奉战争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张作霖的奉军兵分六路:第一路军由姜登选为司令,直扑山海关;第二路军由李景林为司令,进攻朝阳;第三路军由张学良为司令,同样进攻山海关;第四路军由张作相为司令,第五路军由吴俊升为司令,担任预备队;第六路军由许兰洲为司令,进攻赤峰。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张作霖现在已经开始重用学院派的将领,不再依赖他的那些土匪出身的老哥们儿来打仗了。不过,这也埋伏下了日后兵变的隐忧,郭松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奉军总兵力共计十五万人,此外还有空军和海军舰队配合。
这一边,曹锟也赶紧委任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由他全权指挥作战。吴佩孚于9月18日在中南海的四照堂召开军事会议,宣布由王承斌为“讨逆军”副总司令,兼任直隶后方警备司令;彭寿莘为第一军司令,到山海关、九门口一带作战;王怀庆为第二军司令,出喜峰口,到朝阳一带作战;冯玉祥为第三军司令,出古北口,到赤峰一带作战。张福来为援军总司令,坐镇后方。
吴佩孚对于冯玉祥的反心不是没有察觉,只不过他没想到冯玉祥此时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政变计划,箭在弦上了。他还以为冯玉祥只是有些靠不住,会临阵脱逃呢。所以,吴佩孚给冯玉祥安排了一个去赤峰作战的任务。
从北京到赤峰道路崎岖、人烟稀少,后勤补给困难。吴佩孚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冯玉祥不叛变,那么他将有很大可能被奉军消灭;如果冯玉祥真的叛变了,那么,赤峰那里距离北京较远,影响也不会很大。
可是,后面发生的事给了吴佩孚一记响亮的耳光。
三
冯玉祥和胡景翼、孙岳三人,早就谋划良久,为政变制定了周密的计划。9月10日,冯玉祥就与孙岳在北京南苑举行了“草亭密议”,最终下定了政变的决心。
随后,冯玉祥向着曹锟提出建议,把王怀庆的精锐13师派往前线,把孙岳的第15混成旅调来拱卫京师。
曹锟外号叫“曹三傻子”,他显然是真傻,而不是大智若愚。对于冯玉祥的建议,他照单全收,很快就委任孙岳为北京警备副司令,让他负责北京的防务。
而吴佩孚一心忙于作战,对于这件事也没有过问,这也反映出了吴佩孚的粗疏之处。
9月底,双方正式开打,而双方激战的主要战场就是山海关。
为了攻打山海关,张作霖派出了他最精锐的部队。由姜登选的第一路军和张学良的第三路军联合进攻山海关。张学良的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实际指挥)正面进攻山海关,姜登选的第一军从侧面进攻距离山海关十多公里的九门口。
吴佩孚对于山海关也不敢怠慢,他派出手下的虎将彭寿莘率第一军镇守山海关,最精锐的第三师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
9月28日,奉军对于山海关的进攻正式开始。此时的奉军已经拥有了空中和地面的火力优势,飞机大炮不断地对直军阵地狂轰滥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奉系的空军对停泊在秦皇岛的直系海军舰艇进行了攻击。这大概是亚洲国家最早的空军反舰作战,可惜奉军飞行员水平不行,寸功未立,直系海军毫发未损。
直军方面则凭借着自己所占据的地势好的优点,修建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居高临下地杀伤奉军。双方经过十天的激战,相互之间都伤亡惨重,尸横遍野。
这时,奉军发现距离山海关不远的九门口地区,直军的防御相对薄弱。于是,他们改变进攻方向,集中力量于10月7日向着九门口发起了进攻。
九门口就是明末清初李自成与清军大战的一片石战场,现在,这里又变成了修罗地狱。
防守九门口的是直军第十三混成旅,旅长冯玉荣,他和冯玉祥没有任何关系。
在奉军的猛烈进攻下,第十三旅的两名团长不战而逃,结果九门口失守,冯玉荣饮弹自尽。
九门口失守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吴佩孚大惊,立即决定亲自出马,到前线指挥作战。10月11日晚,吴佩孚乘坐着专列,带着一百多观战的外国武官与记者,威风凛凛地开赴山海关前线。他这一走,可就给了冯玉祥等人发动政变的良机。
12日,吴佩孚赶到了山海关。他立即命令张福来组织兵力夺回九门口。张福来也不含糊,率军发起反扑,结果在当天一举把九门口又夺了回来。
奉军同样发动了反扑,又再一次占领九门口。接下来,双方在山海关到九门口一线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血腥拼杀。在十几天的战斗中,双方的死伤都超过了万人,阵地反复易手。可谓是历史上罕见的大血战。
在激战之时,吴佩孚曾经突发奇想,打算带兵绕到奉军背后实施登陆,包围消灭敌军。但是,经过反复论证之后,海军表示没有足够的舰船运送兵力,最终,这个作战计划被放弃了。不过,这也表明了吴佩孚这个人在军事方面的思路还是颇为灵动的。
在山海关两军激战的同时,热河方向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中。在热河的战斗中,奉军占据了优势,接连攻克朝阳、赤峰。再加上奉军在山海关咄咄逼人的攻势,给当时的舆论界造成了一种奉军已经居于胜势的表象。大家都普遍认为,奉军即将获胜。这样一来,对于冯玉祥等人的政变就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
冯玉祥领命出征后,他并没有按照吴佩孚的命令进军赤峰,而是将自己的部队停留在古北口一带,观望整个战局的发展。
吴佩孚亲自上前线之后,冯玉祥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在10月19日召集部下开会,决定杀回北京,发动政变。
10月22日,冯玉祥手下的大将鹿钟麟率兵回到了北京,早已在北京接应的孙岳打开城门,将鹿钟麟和他的部队放进城里。政变进行得十分顺利,不费一枪一弹,冯军就轻松地控制了整个北京城。
到了第二天早晨,曹锟一觉醒来,已经是大势已去。面对着孙岳等人的逼宫,曹锟只能乖乖地命令总统卫队缴枪,并且交出了大总统的印信。
23日,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联名通电全国,呼吁和平。随后,他们把自己的部队正式组建成了国民军。冯、胡、孙三人分别担任一、二、三军军长,冯玉祥为总司令。
吴佩孚得知变生肘腋,不由得如同五雷轰顶。他急忙率领嫡系第三师南下,打算夺回北京。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当他的部队赶到天津附近的时候,奉军张宗昌部已经从冷口入关,山海关的直军主力已经被包了饺子。随后,奉军向着直军发起了全面进攻。吴佩孚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部从海上逃走。
第二次直奉战争就这样宣告结束了。在这场战争中,吴佩孚作为直系的统帅,对于内部的异变完全失察,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这充分说明他并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包括美国《时代周刊》主编在内的人都看走了眼。用老百姓的话说,吴佩孚也不是真龙天子。
第二次直奉战争让整个中国从此陷入了空前混乱激烈的内战状态。在接下来的1925—1928年的数年间,整个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狼烟四起,到处烽火密布,可谓是无处不内战、无处不流血,就连遥远的新疆都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随着直系的倒台,整个中国一时间没有了一个霸主级别的势力。张作霖的奉系虽然在战争中获胜,但是却必须要与冯玉祥、段祺瑞分享权力,而奉系很快又遭到了孙传芳的打击,以及郭松龄叛变的影响从而导致元气大伤,失去了控制全国局面的能力。
这样一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野心家们就都纷纷乘机跳了出来,想要为自己争到一杯羹,整个中国便因此而陷入了空前混乱的内战状态。这种状态一直到了1928年,国民党完成了北伐,控制了全国政权之后才得以缓解。真正的相对稳定的局面要到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