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杰出兵家魏邦翰
魏邦翰,讳依棖,字德藩,号秋屏。清末嵊县黄泽白泥坎人。生于道光丁酉(1837)七月廿三日午时。少承家学,以县试第一获隽。咸丰季年,奉父命筹团捍乡里。旋中同治丁卯科并补甲子科(1867)举人。戊辰(1868)会试挑取功臣馆謄录,议叙知县。
光绪元年(1875),魏邦翰纂修河北《续永清县志》。光绪七年(1881)题补为福建古田县知县。古田县溪流密布,境内有“秤钩滩”,航道狭窄弯急,形如“秤钩”,江中溪石屹立,犹如“秤砣”,船舶上行如蜗牛,下水快似飞箭,情势危险。有运输木材的商人经过此处,经常发生船排碰撞事故,木料随水飘散后被当地乡民捞取。木商向县衙控告民众劫掠,官司不断近二十年,历任官员都不敢亲自到此地调查。魏邦翰到任后,乘舟亲自勘察地形,了解水情,平息纠纷。魏邦翰又考察当地作物,发现这里适合种植棉花,便从浙江购入棉种及纺织机械,劝导民众种植棉花,并传授纺织布匹的方法,让乡民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之后却因忤上官而遭弹劾,理由是“办事迂拘、才难胜任”。
光绪九年(1883),魏邦翰署理福建长泰县。此年,中法战争爆发,越南告急,时福建筹办海防,魏邦翰心急如焚,即著兵书《听黄鹂馆外篇》阐述攻守之道。今可见此书光绪十年刻本,由湘潭黎景嵩题署书名,福州名工吴玉田镌字。书前有陈咸焯光绪十年所作之序,序文上半部分纵谈世界列强之形势;下半部分介绍魏邦翰之生平履历,近似人物小传。兵书正文为魏邦翰所撰“原备”,又分“识情形”、“敦睦谊”、“募士勇”、“防海口”、“练勇丁”、“储材料”、“设重镇”、“举公会”、“筹运道”、“安华团”等十篇,洋洋洒洒万余言。魏邦翰指出,应了解世界各国之国情;分清敌友,保护商民,远交近攻;募集各方乡勇为我所用;重视沿海海防,阐述筑炮台、阻船路、设重险等防御之法;加强对新兵的日常训练,熟悉战法,各守其职、各尽其用;制造储备战争所需之武器辎重,有备无患;设置军事重镇,合理屯兵以借地势之利;联合盟国,设置公使,订立协约,共御外侮;疏通河道,确保交通运输便利;联络安抚边境华民,招安以效国家。除“原备”外,魏氏又有“高低炮台”、“堵塞枝河”及“水陆布阵法势”别为一册,收于书内。兵书末尾有光绪九年吴县吴恩庆、兴宁张鸿书跋文,称魏邦翰之兵书“所论各条,洞明时务,均属有本之学”,与魏源所著之《海国图志》不相上下,希冀此兵书被采择利用。德化罗大佑亦赞曰:“昔邵阳魏默深氏著《海国图志》,今秋屏所论,才识闳通,心思缜密,殆有过之而无不及焉。楚越二魏氏,直可以辉映后先,并垂不朽矣。”
时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力主抗争,出任两广总督。偶然间得到魏邦翰编著之兵书,阅见其谙习洋务,异常惊讶,对魏邦翰的军事才能颇为赏识。于是上奏朝廷,急调魏邦翰赶赴广东任用,协助参谋军事。光绪十一年(1885),魏邦翰随军至广东西部镇南关抗击法军,相持数月,经广大将士殊死抵抗,大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但是清廷却决意乘胜求和,命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兵,前线将士闻讯,“皆扼腕愤痛”。随后,清政府由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在天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不平等条约。对此,魏邦翰之孙魏颂唐在捐赠给浙江图书馆的《听黄鹂馆外篇》封页跋文言:“惜清廷畏艰苟安,未能采用,旋以安南拱手让法,展读遗稿有余痛焉。”魏邦翰虽在中法之战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奈何时势不由人,无法改变中法战争之大势。
光绪十四年(1888),邦翰任光绪戊子科广东乡试同考官。又因军功升迁,于光绪十五年(1889)官任广东化州知州,同知衔,赏顶戴花翎。十月,鲁迅祖父周福清曾致书魏邦翰,恭祝荣任并谈及时事和同年情况。今温州博物馆藏此信札,陈伟欢先生曾撰文披露。转载如下:
“秋屏仁兄同年大人阁下 :
秋初奉复,亮荷察存,未获环章,殊深驰念。敬惟政声卓著,烦剧蝉嫣。计日乔升,定如臆祝。弟十载都门,一阶莫展。冬季例得转宗府主事,而出外之途更纡,但得后来者居上,不遭坎窞,则幸甚矣。
同谱中詹黼廷礼部豫省差旋,即管印结,年内派承修泰和门工程,复校乡闱,喜事重重,财官并旺,近来购华宇,拥厚资,与磢秋农部竞爽矣。介唐侍读春间一索得男,可称大喜。子愚编修近得清秘堂差(渠与合肥交情颇厚,有事可商)。南闱榜发,沈竹孙、章芳轩同年之世兄俱得高列,同谱增光。
惟闻鞠秋蛟水大发,转丰为歉,稻蟹无遗。吾乡得此奇灾,虽有振抚,大伤元气,都中亦为筹恤,未识粤东诸同乡有善举否?鼎言提倡,设法筹捐,功德无量。
粤东近事何如?南皮师何日启旌?稼邨兄从行否?陈孝兰明府近得何差委?诸同年同乡近状何似?荣任化州,定得联任,荣补何邑?便祈详示,以慰微怀。世兄所得议叙,八日到部,核奏计在来春也。专布,敬请升安。诸惟朗察百益。年愚弟名正肃,十月既望。
再,本年恭逢两次覃恩,封本生外,例得封胞伯叔祖父 / 母、伯叔父 / 母、胞兄 / 嫂,庶祖母 / 母,外祖父 / 母,其费一品五十,二品四十,三(品)三十二,四(品)二十四、五(品)十八、六(品)十四、七(品)十二。凡署事代理诸员均得请封,惟须十一月内或十二月初十日赶办,迟则不及,并希留意。”
周福清与邦翰均是绍兴人,同为同治六年举人,二者联系较为紧密。书信未署年款,内容提及是年“蛟水大发”。《民国嵊县志》载:“光绪十五年己丑秋七月大水,蛟水挟之溪骤涨二十余尺,淹没田庐无算。”1889年9月10日《申报》“剡水述闻”报道详情,为百十年来未有之奇灾。信末还提及皇上貤封情况,对于了解清末封赏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化州任上时,魏邦翰还参与编纂《化州志》。按王咏霓《函雅堂集》“魏母吕太夫人七十晋五寿叙”所录,魏侯“别淑慝,明是非,信刑赏。尤留意民间疾苦、地方利弊,优礼士子,奖励月课,聚群籍书院中,将大有造於兹土也。”可谓亲民勤政之官。
此后,邦翰诰授奉政大夫,并于光绪十九年(1893)、二十二年(1896)两度出任广东高要县知县。在职期间,任劳任怨,“诸繁剧为政一以如古田”,终积劳致疾,于光绪丁酉(1897)十二月十二日申时没于任所。年六十有一。
据民国集义堂嵊县《魏氏宗谱》记载,剡东魏氏以宋丞相文节公魏杞为始祖。迨三十一世有稳一公(谦甫)者,於明初授信武将军,迁居于剡东湖头。至清初,又分居白泥坎。传至四十八世秋屏公,生子穀臣。穀臣长子即著名经济学家魏颂唐;第三女魏采君适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谢冠生。
魏邦翰作为清代杰出兵家,所著《听黄鹂馆外篇》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其部分军事思想至今仍值得学习和借鉴。今撰其生平事略,以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