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贵州军阀:相互毁灭,几乎无一善终
作者:战争艺术001
何为内卷?通俗的解释就是:资源有限,但争夺资源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内部恶性竞争,最后每个人付出得越来越多,但得到的却越来越少。
民国历史上的军阀混战,其实可以看成内卷之战——全国地盘有限,但争夺地盘的军阀越来越多,导致混战越来越激烈,争夺地盘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
这其中,贵州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瘠民贫的经济环境,成为军阀内卷最严重的省份。
从刘显世到王家烈,历任贵州军阀头子,都被内卷吞噬,几乎无一善终。
01
在讲贵州军阀之前,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贵州全省总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面积不是特别小,但地形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民国时期,其耕地面积只占全省总面积的6.82%。
以1935年为例,贵州人口有919万,已耕地面积约173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亩,远低于全国人均3.1亩。而根据当时的生产力,一个农民维持一年温饱,大约需要4亩地。
显然,贵州的耕地面积,养不活这么多人口,也养不起太多的军队。
再看财政收入,清朝时期,贵州财政收入一直入不敷出,每年需四川接济18万两白银,清末,随着各项开销增加,它每年需要四川接济七八十万两白银,而本省财政收入不到五十万两。
1902年,一名贵州妇女
清朝灭亡后,失去了四川接济,贵州全省财政收入还不及江苏无锡一个县,省政府只能依靠特货(鸦片等)通关税、禁烟罚金等非正常收入运转。
1935年,国民政府接管贵州,废除了这些不正常的收入来源,结果贵州省政府绝大部分的财政收入,依赖中央政府补贴,1937年补贴占比高达78.98%。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那个时代,贵州很穷,生存资源存量很小。
贵州军阀为抢夺生存资源而引发的混战,比别的省更残酷,结果往往成功者不得好活,失败者不得好死。
同样是省内军阀混战,四川军阀混战的规模更大、情况更复杂,但四川是西南最富庶的省份,大清时期,西南各省都依赖四川财力接济,其人力、财力体量更大,能承载得了这些战争。所以四川的内卷程度远轻于贵州。
1902年,两名贵州男子
四川军阀们干仗归干仗,不影响他们在一起喝茶、打麻将,这种情况在贵州很难看到。
与贵州情况相似的是云南,内卷程度也很厉害,所以北洋时期,云南军阀和贵州军阀,曾多次联合入侵四川,一个霸占川南的盐税,一个霸占川东的商税,利用四川的财富养兵壮大——通过外卷,减轻内卷。
一旦驻川军队战败,被赶回本省,内卷又会加剧,本省政局也会发生危机。
比如1920年靖川之战,滇军和黔军被赶出四川,结果滇军将领顾品珍搞掉了老大唐继尧,黔军总司令王文华搞掉了老大刘显世。
强悍的云南军阀上篇讲过了(《西南霸主:滇系军阀的野望》),今天说说内卷的贵州军阀。
贵州地图
02
贵州军阀的初代目是刘显世,兴义人,这位老兄生于1870年,祖上两代都是办团练的,家族业务做得很大,不仅掌握武装力量,还获得了朝廷赏赐的顶戴花翎,是兴义著名土豪,县令见了刘家都得靠边站。
1911年武昌起义,全国震动。贵州巡抚沈瑜庆担心局势不稳,急命刘显世率500人赶赴贵阳警戒。但是没等刘显世赶到,贵阳起义就爆发了,贵州革命党人和立宪派掌握了大权,宣布贵州独立。
刘显世见势不妙,倒向了革命,被任命为枢密院军事股股长、黔军第四标标统(团长)。
刘显世
贵州军政府成立,革命党和立宪派又展开了斗争。
论武力,革命党人掌握贵州新军,实力强于立宪派,但革命党人大多是毛头小伙子,勇有余而谋不足,立宪派以旧官僚为主,江湖经验丰富。
立宪派怂恿革命党人,去支援武昌前线和四川革命,等革命党人带兵离开后,立宪派又派戴戡(蔡锷的师弟)去云南,找蔡锷借兵,对付革命党。
蔡锷派小弟唐继尧率军去贵州助拳,唐继尧野心勃勃,进入贵阳后,疯狂屠杀贵州革命党人,被贵州立宪派推举为贵州都督。唐继尧任命刘显世为军政部长,两人关系处得不错。
唐继尧
1913年11月,袁世凯调蔡锷进京,云南都督由唐继尧接任。贵州都督一职被撤销,改由刘显世任护军使(护军使是介于督军和镇守使之间的一个职位),掌贵州军权。
自此,贵州进入刘显世时代。
刘显世以宗族、血缘、乡土、师生为纽带,在军队和政府中大肆安插自己人,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兴义系”军阀。
贵州军阀有两个体系,一是刘显世的“兴义系”,一是周西成的“桐梓系”,兴义和桐梓,分别是这两位大佬的家乡,也是这两派军阀的发源地。
刘显世签发的委任状
03
任何一个集团,大了之后都会分派,“兴义系”也不例外。
“兴义系”分为元老派和少壮派,元老派是以刘显世为首的一帮老头子,少壮派是以王文华为首的中下层青年军官。
王文华,1888年出生,是刘显世的外甥,当年刘显世带兵进贵阳时,王文华就在其中任队官。刘显世升任护军使后,任命王文华为护军使官署副官长,负责扩编军队。
王文华将贵州旧巡防营(清朝遗留下来的军队)改编为6个团,用新式军事教材训练他们,掌控了这支军队,他还引进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校以及云南讲武堂的学生,充实军官队伍,形成了自己的班底。
王文华
在1916年护国战争中,王文华率军在湘西击败北洋军,声名鹊起,被报纸誉为“黔中第一伟人”,第二年,他当上了黔军总司令。
紧接着,护法战争爆发,王文华率领黔军入川,卷进四川军阀混战,期间,黔军通过掠夺四川盐税和其他税收,实现跨越式发展。
1920年9月,驻川黔军已扩充为5个旅,加上留在贵州省内的军队,总兵力达6万人。
随着实力的增长,少壮派要求更大的话语权,他们与元老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早在1918年,王文华与刘显世之间的斗法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刘显世想提拔王文华的小弟袁祖铭,以分其军权,王文华很刚,解除了袁祖铭的军权,还把元老派在军队中的人马全部撤换了。
何应钦年轻时
1919年,双方斗争到了白热化阶段,少壮派军官何应钦、谷正伦甚至组织了暗杀团,刺杀元老派。老头子们认为年轻人不讲武德,想多活几年,纷纷逃走,刘显世越来越孤立。
1920年8月,原本混战不休的四川军阀,突然团结起来,发起了靖川之战,驱赶盘踞在四川的滇军和黔军。
他们先击败了川南的滇军,然后调转枪头进攻驻重庆的黔军,王文华顶不住,打算撤回贵州。
失去了四川的税款,贵州根本养不活这些军队,回去后不知道会内卷成什么样子。
王文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以“清君侧”的名义搞掉刘显世,夺取大权。
军权在手,政变跟玩似的。1920年11月,刘显世通电下野,流亡云南。
何应钦和夫人王文湘(王文华的妹妹)
王文华为了避嫌(外甥搞掉舅舅,说起来不好听),提前跑到了上海,政变是由他手下的五个旅长完成的,他们分别是:卢焘、谷正伦、胡瑛、张春圃、何应钦。
04
王文华远走上海避嫌,享受生活之余,还抽空去了广州一趟,与孙中山谈笑风生。
他的想法是,等手下摆平一切后,他回去吃现成的,他相信以自己的威望和实力,贵州老大的位置,非他莫属。
但是,上天偏偏不遂人意——1921年3月,王文华在上海被刺杀了,年仅33岁。
刺杀的主谋,是袁祖铭。
袁祖铭
袁祖铭,生于1889年,龙安县人(属于兴义府),贵州陆军小学毕业,一直在王文华手下做事,凭借勇敢善战,屡立战功,成为黔军中仅次于王文华的实权派人物。
护法战争期间,袁祖铭在四川打了胜仗,怂恿部下给刘显世发电报,要求给他自己升官。
刘显世想用袁祖铭牵制王文华,于是任命他为黔军第二师师长,名义上与第一师师长王文华平起平坐。
不料王文华太强势,他亲自跑到重庆,把袁祖铭搞回贵州当总参议(没实权),把第二师并入了第一师,还要清查袁祖铭虚报8万元军费的问题。
袁祖铭对王文华的恨意,可想而知。
王文华去上海时,担心袁祖铭从中作梗,把他也带走了,但不久,袁祖铭摆脱了王文华的监视,跑到北京,投靠了直系军阀。
吴佩孚
当时,吴佩孚在谋划武力统一中国,他想在贵州埋一颗钉子,以解决西南军阀,便大手一挥,给了袁祖铭30万大洋和6000支汉阳造,支持他回贵州夺权。
刺杀王文华只是这盘大棋的第一步,王文华一死,贵州群龙无首,方便袁祖铭趁乱杀回去。
事情的发展,正如计划的一样。
王文华死后,手下五个旅长相互争斗,都想当老大。等五个旅长打得精疲力竭后,袁祖铭率军杀到,在内应王天培、彭汉章等人的配合下,袁祖铭于1922年4月进入贵阳,掌握了贵州大权。
王文华的手下何应钦、谷正伦、朱绍良等人,辗转投奔广东,混国民党,后来都混得很好。
谷正伦:中国宪兵之父
0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袁祖铭成为贵州老大没几天,滇军又杀来了。
原来,刘显世下野后,跑到云南蛰伏。袁祖铭杀回贵州,刘显世出了力,两人约定成功后,刘当省长,袁当总司令。但袁祖铭却撕毁约定,自己当了省长。
刘显世被摆了一道,很生气,请求老朋友唐继尧帮自己打回贵州,唐继尧派弟弟唐继虞率军,向贵州杀奔而来。
袁祖铭大意了,顶不住滇军进攻,撤往四川,刘显世成功复位,但他只是傀儡,实权掌握在唐继虞手中。
滇军在贵州飞扬跋扈,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搜刮勒索,民不聊生。刘显世束手无策,抑郁不已。不久,刘显世的亲信、财政厅长唐忠被滇军当街打死,刘显世受了刺激,精神开始不正常,见人嘻笑,语无伦次。
刘显世在老家的大庄园
1924年,刘显世再次下野,前往昆明养病,直至1927年客死昆明。
袁祖铭退到四川后,正逢吴佩孚支持杨森重返四川,吴佩孚见他闲着没事,要他协助杨森,袁祖铭又卷入了四川军阀混战。
前面说过,贵州内卷的不行,留在贵州的军阀,都混得不咋地,但只要他们一离开贵州,变内卷为外卷,就能获得大发展。王文华如此,袁祖铭也如此。
在四川混战期间,袁祖铭被推举为五省联军总司令,打下了成都,还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川黔边防督办,军队扩充至5万人,声望和势力达到了顶峰。
相反,滇军占领贵州后,搜刮的油水还不够驻军军费——倒贴,且主力困在贵州不能动弹,耽误外出争霸,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买卖。
唐继尧权衡良久,决定与袁祖铭和解,从贵州撤军,摆脱这个包袱。1924年底,双方达成协议,由彭汉章回黔主政。
贺龙曾是彭汉章的部下
彭汉章是袁祖铭的手下,又与滇军素有渊源,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人。
1925年1月,彭汉章率军进驻贵阳,接管省政府大权。袁祖铭自己则留在四川,继续与川军将领混战,掠夺资源,发展壮大。
06
彭汉章没什么政治才能,当上贵州省长后,毫无作为,还纵兵扰民,惹得各方不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务会办周西成,在黔西北励精图治,把地盘治理得井井有条。贵州七十二县,有四十几个县,或主动或被动归附周西成。
袁祖铭认为彭汉章不行,把两人的位置对调了:周西成当省长,彭汉章当军务会办。
1926年6月,也就是周西成刚接任省长的这个月,袁祖铭在四川战败了,想回贵州老家。
周西成面见袁祖铭,对他说:你是干大事的人,注定领袖西南,问鼎中原,贵州配不上你,交给我就行了。你逐鹿中原所需的军饷、兵员、后勤,兄弟我一定支持。
周西成
袁祖铭本是好高骛远之人,又担心回贵州后养不活手下几万军队,便听从周西成的建议,带领王天培、彭汉章两部,去湘西发展了。
就这样,贵州进入了周西成时代。
周西成,1893年出生,桐梓人,1913年进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黔军中当中下级军官。
1922年,王文华被刺,五旅长混战,第一混成旅旅长被排挤出走,走前把军队交给了参谋长,时任营长周西成,用计逼走参谋长,趁机控制了这个混成旅,自称旅长。
在袁祖铭返回贵州,以及唐继虞滇军杀进贵州期间,周西成率军转战四川和黔北,躲避这两方势力的打击。
滇军撤走后,周西成趁机回到贵州,占领了黔北大片地盘,他以赤水、习水、怀仁为中心,整顿交通,发展商贸,创办兵工厂、铸币厂,囤积粮食,势力日益壮大。形成了虎踞黔北和黔西北,进而窥视贵州全省的态势。
袁祖铭虽然不喜欢周西成,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寻求与之和解。
周西成呢,也想借助袁祖铭,掌控贵州全省,于是名义上投靠了袁祖铭,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这才有袁祖铭将他和彭汉章对调一事。
07
周西成上台后,也大肆安插同乡、同学以及亲友,排斥异己,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桐梓系”军阀集团,原“兴义系”则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贵州军阀中,以王文华和周西成能力最强,但王早死,没有机会一展抱负,周西成主政贵州三年,治理成效很显著,他推进的各项近代化事业,至今为贵州人津津乐道。
周西成的印签
我们回过头再说袁祖铭。
1926年7月,北伐军在湖南战场节节胜利,袁祖铭觉得这是潜力股,加入了北伐军,手下彭汉章、王天培分别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军军长。
袁祖铭把部队拉到湘西后,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所到之处自行委任官吏,强取税款,还大张旗鼓招收游兵散勇,一如他们之前在四川的做法。
但湘西毕竟不是四川,湘西是唐生智的地盘,唐生智是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年轻气盛,位高权重,连蒋介石他都不放在眼里,他岂能容忍袁祖铭染指自己的地盘。
1927年1月,唐生智让手下摆好年夜饭,邀请袁祖铭欢度除夕,酒酣耳热,摔杯为号,伏兵尽出,当场杀之。
唐生智
8月,彭汉章因纵兵扰民,在汉口被唐生智枪毙,9月,王天培因丢失徐州,在杭州被蒋介石枪毙。
至此,黔军还剩两部,留在贵州的,是周西成的第二十五军(周西成也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留在省外的,是李燊率领的袁祖铭残部——袁祖铭死后,其直辖部队一部分被唐生智消灭,一部分在李燊的带领下,逃往川鄂湘三省交界处,后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三军。
李燊在外面混得很艰难,寄人篱下不说,兵员、粮饷得不到及时补充,还要时刻提防周西成挖墙脚,他特别想打回贵州。
周西成虽然通电拥护蒋介石,但阳奉阴违,野心勃勃,蒋介石也想搞掉他,于是支持李燊武力夺权。周李之战,一触即发。
蒋介石
08
1928年10月,李燊第一次攻打贵州,失败。
半年后,李燊与龙云一起出兵,第二次攻打贵州,周西成亲赴前线督战,结果中弹负伤,落水身亡。
龙云为什么要帮助李燊?原来,云南军阀唐继尧垮台后,手下四大镇守使混战,周西成派兵支持龙云的敌人,龙云获得最终胜利后,要报复周西成,于是和李燊联手了。
1929年5月,李燊率军进入贵阳,蒋介石任命他为贵州省主席。
周西成虽然战死,但他的部下并没有被消灭,6月,周西成旧部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材等,联合围攻李燊,李燊战败,逃往云南,不久在香港郁郁而死,搞了个寂寞。
根据周西成早年定下的继承顺序,他死后,第一继承人是毛光翔,第二继承人是王家烈。
就这样,毛光翔成了“桐梓系”二代目。
毛光翔
毛光翔能力平平,他之所以能被周西成看重,是因为他既是周西成的同乡加同学,又是周西成的表弟加妹夫,关系很硬。
王家烈、犹国材等人认为他是靠关系上去的,非常鄙视他,不买他的帐,彼此明争暗斗不断。
1930年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开始腾出手来收拾西南军阀,他把突破口选在了贵州。
蒋介石的办法是驱虎吞狼——大力支持和资助王家烈,让王家烈手撕毛光翔,等毛、王二人两败俱伤时,一起带走。
1932年2月,被蒋介石养肥了的王家烈,带兵包围贵阳,向毛光翔摊牌,毛的部下要求一战,但他的母亲反对。毛光翔估计有点妈宝男,听妈妈的话,把大权拱手让给了王家烈,带兵退到了遵义。
王家烈
王家烈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但是他无法掌控全省,犹国材、毛光翔、江国璠等人割据一方,也不买他的账。
从毛光翔开始,贵州军阀就失去了向外省发展的意愿和能力,守着这一亩三分地,继续内卷。
09
王家烈上台后,纵情享乐,不理政事,把事情全推给了老婆万淑芬。
万淑芬是一个很有能力且野心勃勃的女人,行军打仗、内政外交,没有她不会的。
万淑芬不断提拔自己的娘家人,形成了一个外戚集团,因万家在铜仁,所以这个集团被称为“铜仁派”。
“桐梓系”对“铜仁派”的崛起十分不满,政治利益就那么多,“铜仁派”多拿一点,“桐梓系”的既得利益就会少一点——这就是内卷。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对付王家烈。
蒋介石夫妇莅临贵阳,宋美龄旁边的女人就是万淑芬
1932年11月,倒王战争爆发,战争是犹国材领衔的,所以被称为王犹之战。
王犹之战打了一年多,王家烈获得了不完全胜利——王家烈虽然赢了,但元气大伤,犹国材等人虽然败了,但没有被彻底消灭。双方都打累了,于是划地停战,各霸一方。
王犹之战后,毛光翔心灰意冷,隐退赤水,彻底躺平了,1947年病逝。
1934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蒋介石派薛岳率军尾随红军也进入了贵州。
从这时候起,贵州就不姓王了。
蒋介石逼王家烈让出省主席一职,命令他率军与红军作战,把他撵出了贵阳。
王家烈被红军击败后,蒋介石停发了第二十五军的军饷,煽动官兵找王家烈闹饷,又收买了王家烈手下的两个师长何知重、柏辉章。
遵义会议会址,就是柏辉章的私邸
一套组合拳下来,王家烈顶不住了,连续向蒋介石发了四份辞职电报。
1935年5月初,蒋介石给了他一个参议的虚衔,让他离开贵州。贵州末代军阀,黯然谢幕。
王家烈后来留在大陆,1966年8月去世。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贵州历代军阀的结局:刘显世,被搞成神经病;王文华,被刺杀;袁祖铭,被诱杀;周西成,战死;李燊,郁郁而死;毛光翔,失败隐退;王家烈,众叛亲离,被逼交权。
算下来,也就毛光翔和王家烈结局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