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秦三世”:智除赵高,整肃朝纲,抵御刘邦,亡国

很多人都知道秦朝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一共有两个皇帝,秦始皇,秦二世。其实,秦朝还有第三个皇帝,秦三世。只不过,这个秦三世,有点特别,并不是真正的皇帝,而是王。

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一统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国家在短时间内进入了和平时期。秦始皇初期为国计民生做了一些利好政策,然而到了晚年,他却做起长生梦,施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到了秦二世继位的时候,秦二世胡亥非但没有去除之前的苛政,反而横征暴敛,加重刑罚,弄的民不聊生。反正是死,与其被杀死,不如反了,万一赢了还能有个活路,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爆发了。

大泽乡起义,或者陈胜吴广起义后不久,三个月内,狼烟四起,各郡县百姓苦于秦法的残酷严苛,争相诸杀当地官员,响应陈胜。此时距离秦灭六国一统,不过20余年,被秦灭掉的六国残余势力纷纷复立。

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皇帝的二世皇帝胡亥,本就无能,面对随时亡国的窘境,更加的无所适从,只能寄希望于丞相赵高。

谁知道,赵高竟然说“关东反贼不能为害”,等到形势危急,才派章邯,王离等人前去平乱。其实赵高在打着自己的算盘,他设计陷害李斯,夷其三族,去掉绊脚石,准备独揽秦国朝政。

赵高怕大臣们不服从,还特意设圈套考验大臣,牵着鹿献给秦二世,然后说是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你错了,这是鹿,然后问身边的侍从们,有的默不作声,有的阿谀逢迎赵高,说是鹿。这就是指鹿为马的典故。

赵高暗地里把说是鹿的人陷害,刑罚。此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议论他的过错。赵高彻底做到了独揽大权,然而,外面的形式不容乐观。他多次说过的“关东反贼不能为害”,已经露馅了。

关东各地,大都群起反叛朝廷官吏,响应诸侯军队,诸侯都率领自己的军队向西进攻。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项羽俘虏了王离等人,而章邯等人的军队又屡次失败,于是上书秦二世,请求增兵救援。

为了先入关者为王的梦想,沛公刘邦更是一路西进,很快攻入了武关。入秦有四个关口,东面的函谷关,西面的大散关,南面的武关,北面的萧关,也就是秦之四塞,或者关中四关。

敌军已攻入武关,形势危急,赵高害怕秦二世发怒杀了自己,便推脱有病,不朝见皇帝。秦二世派人以反贼的事,责备赵高,赵高害怕被杀,于是把任咸阳令的女婿和弟弟赵成找来谋划废掉二世,改立名声较好的子婴为帝。

赵高假称宫内有大贼,命令女婿阎乐率领一千人杀入宫中,杀死了阻拦的警卫,直入二世所在的殿内,用箭射击二世所居坐的帷帐,二世叫护驾,身边的侍卫害怕而不敢救,都吓跑了。

秦二世身边只有一个太监,不敢离开。二世就问这个太监,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赵高这样。太监说,我要是早告诉你,我命早就没了。二人心灰意冷,这时阎乐到了二世跟前。

阎乐斥责秦二世的罪过,说你大逆不道,滥杀无辜,等等,你必须为你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二世说,我想见一下丞相。阎乐说,你不能见丞相。二世说,我希望得到一个郡,改称王。阎乐说不行。

二世说,那做万户侯,阎乐也不答应。秦二世说,那和妻子一起降为平民百姓,和曾经被秦灭掉的六国的公子一样。阎乐说,我奉丞相命令,就是要杀你的。二世无奈,自杀而亡。

然后,赵高组织了全体大臣、公子开会,说,已经杀了二世皇帝了。秦本来就是小国,始皇帝统一天下,才称帝。现在六国又各自独立,秦朝的地盘越来越小,与其以一个空名称帝,不如像过去一样,做一个王。于是,赵高立子婴为秦王。

关于子婴的身份,在史学界是一个谜。有的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名婴;有的说他是胡亥的兄长,名子婴;有的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名子婴;还有的说他是胡亥兄长的儿子,名婴等等。

总之,子婴做了秦三世,不是皇帝,是秦王。子婴仁爱俭朴,在百姓心中颇有威望,而且也颇有智谋。他深知赵高对于秦朝的危害,于是整顿朝纲,并和两个儿子商量,除掉赵高。

赵高让子婴斋戒,然后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国君的印玺。子婴斋戒五日后,托病不去,引赵高来请,然后借赵高亲自来请的机会,在斋宫刺杀了赵高,并杀了赵高三族的人以示众。

这个时候,沛公刘邦已经入关,兵至峣关,离鸿门有点近,在现在陕西西安蓝田附近。子婴于是派遣将领,率兵到峣关抵抗。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诱惑秦军,然后绕过峣关,大破秦军于蓝田。

公元前207年10月,沛公来到了霸上,即西安东面,现在的白鹿原。秦王子婴无奈,只得投降。值得一提的是,秦王子婴乘白马素车,把组带系在脖子上,把印玺封好,跪在路边投降,成为了此后皇帝投降的标准动作。

秦王子婴还算英明,智除赵高,力抗刘邦,怎奈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子婴在位仅四十六天,干了四件事,智除赵高,整顿朝纲,抵御刘邦军队,亡国。

子婴投降后,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刘邦没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官吏看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后,立刻杀死子婴,搜刮秦朝财宝美女后,纵火焚烧秦宫室,大火烧了三个月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