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死鹰事件”,远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如何
来源:正说清代十二朝
导读:康熙朝晚期,在康熙皇帝诸位皇子之间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虽然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文斗”夺嫡之争,但其阴谋权术使用之多,斗争时间跨度之长,斗争结果如此之悲惨,反倒更加凸显了“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朝堂争夺真相。
在影视剧《雍正王朝》的演绎中,为了控制继位呼声越来越高的皇十四子胤禵,也为了在康熙皇帝身体有恙之时制造混乱,以完成自己于混乱之中夺得大清皇位的最终目的,皇八子胤禩一手制造了著名的“死鹰事件”。
在清朝历史上,确实发生了一件类似《雍正王朝》演绎的“死鹰事件”,也称“海东青事件”。但是,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的主角、背后的主谋、处理的结果都与《雍正王朝》有着明显的不同。也正是这次“死鹰事件”,让夺嫡势力最为强大、一度被外界传为皇位继承人的皇八子胤禩,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但是,皇八子胤禩为何制造“死鹰事件”?或者“死鹰事件”的背后是谁在陷害皇八子胤禩?这次几乎决定了“九子夺嫡”最终结果的事件,到底有着怎样的事实真相呢?
何为“死鹰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皇帝带领数位皇子前往热河巡视,皇八子胤禩原本应该随侍在康熙皇帝身边,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皇帝针对“死鹰事件”,给出了处理意见:
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但还不是最严重的后果,最严重的后果在于康熙皇帝接到皇八子胤禩送来的两只死鹰后,召集诸皇子,给予皇八子胤禩“断绝父子关系”的无情评价。
《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一》记载:
谕诸皇子允禩因伊母二周年往祭。事毕、理应趋赴行在。乃允禩于朕驻跸遥亭之次日。以将毙鹰二架、遣太监一名、亲随人一名、来请朕安。言伊在汤泉等候回京。并不请上。
注意:这是诸多清朝正史记载中,唯一一份对于“死鹰事件”的直接、明确记载,还是以康熙皇帝谕旨的形式予以的说明。
接下来,康熙皇帝给予了时为贝勒爵位,于“皇家汤泉处”等候康熙皇帝“一同回京”的皇八子胤禩的终极评价:
允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允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允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等、结成党羽、密行险奸。
这分谕旨中所提到的“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允礽放出”,乃系康熙皇帝首次公开说明复立胤礽太子之位的真实原因,就是为了应对“诸大臣保奏八阿哥”的无奈之举。这也几乎直接表明了皇八子胤禩继承皇位的零可能性。
但这似乎还不能完全表达康熙皇帝对于皇八子胤禩此举的愤怒和失望,在谕旨中还有更为绝情的言辞:
自此朕与允禩、父子之恩绝矣。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允禩者。若果如此、朕唯有含笑而殁已耳。朕深为愤怒。特谕尔等。众阿哥、俱当念朕慈恩、遵朕之上日、始合子臣之理。不然、朕日后临终时。必有将朕身置乾清宫、而尔等执刃争夺之事也。允禩因不得立为皇太子。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允禩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也。
愤怒的康熙皇帝甚至直接宣布了和皇八子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并将其形容为“行同狗彘之阿哥”,甚至将胤禩“之险”,和因“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而被废黜太子之位的胤礽相比较,并予以了“百倍于二阿哥也”的绝情评价。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在康熙皇帝心中,皇八子胤禩将会永远失去继承皇位的可能。也正是上述史料的记载,康熙五十三年的“死鹰事件”也被后世普遍认为乃系皇八子胤禩夺嫡失败的直接原因。
那么,皇八子胤禩到底为何要向康熙皇帝进献两只将死的海东青?
或者,在康熙五十三年,皇子夺嫡事件逐渐步入白热化的关键时刻,皇八子胤禩是被人陷害了?
如果,皇八子胤禩是被陷害了,那么谁才是这个幕后黑手?
本文就从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夺嫡”事件出发,从正史史料记载的缝隙中,对“死鹰事件”抽丝剥茧,予以深入分析。
针对在皇八子胤禩和康熙皇帝之间发生的“死鹰事件”,笔者认为应该首先排除皇八子胤禩的主动行为,也就是说皇八子胤禩是被人陷害的。
为何这样说呢?
康熙五十三年,是太子胤礽二次被废的第二年,此时的皇八子胤禩拥有几乎满朝文武的拥护和支持;而皇十四子胤禵还没有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皇四子胤禛也还在秉承着“曲线夺嫡、隐忍不发”的夺嫡路线,暗中“坐山观虎斗”,势力依然不能和“八爷党”相提并论;而皇三子胤祉也早在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时,主动退出了夺嫡之争。
也就是说,此时的皇八子胤禩不会傻到主动去“逆康熙皇帝的龙鳞”,自断继位可能。
结合“九子夺嫡”的皇子党羽势力划分,后世对于“死鹰事件”背后真相的猜测,因为康熙五十三年之前,已经有了皇长子胤褆和废太子胤礽的永远圈禁,所以主要有三个怀疑对象,分别为: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禵。
我们暂且将皇三子胤祉于太子胤礽二次被废时,主动撤出夺嫡之争的决定,当成是胤祉在夺嫡之争中的“以退为进”,将其依然假定为皇位之争的有效竞争者。
康熙五十三年,皇三子胤祉在干嘛?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
五十三年十一月,书成,奏进。上命以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书,名曰律历渊源。
对于《清史稿》的这项记载,《清实录》也有相关记载,能够予以证明:
和硕诚亲王允祉等、以御制律吕正义进呈。得上日、律吕、历法、算法三书、著共为一部。名曰律历渊源。
也就是说,在康熙五十三年之前,皇三子胤祉一直在主持编修《律历渊源》一书,此乃系我国科技史上具有很高价值的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对于当时的“康熙盛世”而言,乃系评定盛世之文化因素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康熙皇帝而言,意义重大,可想而知。
如果这不能说明皇三子胤祉对于编书的侧重,对于皇位争夺的冷淡,也能说明皇三子胤祉是在用编书这一彪炳千秋的大事,来赢得康熙皇帝圣宠,以期获得夺嫡胜利。
也就是说,对于书生皇子——皇三子胤祉而言,“死鹰事件”这类阴险的暗里陷害,根本就不是胤祉的夺嫡之风,笔者认为幕后黑手为皇三子胤祉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皇十四子胤禵,《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这样记载:
五十一年,赐银四千两。五十七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策妄阿喇布坦。
也就是说,“死鹰事件”发生的康熙五十三年,皇十四子胤禵还没有被任命为大将军王,还没有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
其中在康熙五十一年,康熙皇帝对于胤禵“赐银四千两”的恩赏,也只是和皇三子胤祉被“赐银五千两”一样的安抚之举,并不能说明此时的胤禵已经成为康熙皇帝皇位传承的考察对象。
我们再在“死鹰事件”之前的时间段内,寻找证据。
《清史稿·在列传七·诸王六》还有着这样的记载:
五十年,从上幸塞外。自是辄从。
也就是说,自康熙五十年以后,康熙皇帝每次出巡,都会将皇十四子胤禵带在身边。
但在《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一》中,记载了康熙五十三年,也就是发生“死鹰事件”的北巡时,在康熙皇帝身边随侍的皇子:
上巡幸塞外。命皇十子多罗敦郡王允俄、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允祹、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皇十七子允礼、随驾。是日,自畅春园启行。驻跸南苑。
这里并没有皇十四子胤禵的身影。也就是说,《清史稿》中用以证明胤禵备受康熙皇帝恩宠的“自是辄从”记载,并不属实。
这虽然不能洗清皇十四子胤禵制造“死鹰事件”的嫌疑,但能证明此时的胤禵尚未成为康熙皇帝“倍加重视和信任”的皇子,也就是说,胤禵和胤禩尚不能相提并论,即使制造了“死鹰事件”,皇储位置也不会落到胤禵的头上。
没有作案动机,胤禵的嫌疑就会被很大程度的清除。
如果,这些还不能证明胤禵的无辜,我们再把时间往前移。
影视剧《雍正王朝》,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康熙皇帝决定“于皇子中,另择一贤者,命为新太子”,在议举新太子的过程中,康熙皇帝发现了“朝臣串联”之事,随即以雷霆手段处理了上书房大臣佟国维、马齐,并斩断了皇八子胤禩成为新太子人选。
随即,被康熙皇帝命令于乾清门外候命的诸皇子中,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发生了正面冲突,大打出手。康熙皇帝到达乾清门以后,被胤禵的“毫无人臣之礼”激怒,举刀就要砍杀胤禵,被皇四子胤禛一把抓住刀刃,成功阻止。
《雍正王朝》中这一皇子之间少见的“正面冲突”场景,在清朝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
翌日,召诸皇子入,谕曰:“当废允礽时,朕即谕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今其事皆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允禟语允禵,入为允禩营救,上怒,出佩刀将诛允禵;允祺跪抱劝止,上怒少解,仍谕诸皇子、议政大臣等毋宽允禩罪。
这件事,发生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时的“张明德事件”以后,也就是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此时的胤禵面对已经获罪,即将遭受大谴的皇八子胤禩,尚能够“不顾性命之虞”,为其“仗义执言”,对其坚定拥护和支持。在康熙五十三年,在胤禵担任大将军王之前,胤禵还会对极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八子胤禩暗中陷害,主动制造“死鹰事件”吗?
笔者认为,可能性极低。
另外,在“死鹰事件”以后,康熙皇帝对于皇八子胤禩也曾经给予了这样的训斥之词:
总之此人党羽甚恶。阴险已极。即朕亦畏之。
当时的皇十四子胤禵,乃系“八爷党”的重要成员,当然也属于“胤禩党羽”之列,也就是说“死鹰事件”已经连累到了“八爷党”,连累到了皇十四子胤禵。那么,胤禵主动制造“死鹰事件”,岂不是引火烧身的愚蠢行为。
作为“九子夺嫡”事件的最终胜利者,皇四子胤禛能被后世怀疑为“死鹰事件”的幕后主谋,也在情理之中,更是客观环境所影响的必然结果。
但是,皇四子胤禛果真是“死鹰事件”的幕后主谋吗?
笔者并不这样认为。
在整个“九子夺嫡”事件的过程中,皇四子胤禛始终保持着“不温不火”的持中立场,他一直在做的只是居高临下的坐山观虎斗,并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坐收渔翁得利的目的。
在皇四子胤禛的府上,有一位和《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一样的“智囊人物”——戴铎,他曾经为皇四子胤禛制定了详细的夺嫡策略和路线。对于康熙皇帝和其余皇子的应对办法,戴铎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
对于戴铎的建议,皇四子胤禛虽然给予了“语言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我若有此心,断不如此行履也。汝但为我放心,凡此等居心语言,切不可动,慎之,慎之”的消极接受态度,但其在随后的夺嫡之争中却原原本本的按照戴铎之言,开展了相关夺嫡活动。
根据《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康熙五十三年,“死鹰事件”以后,胤禛曾多次上呈奏折,为胤禩求情,希望康熙皇帝不要追究胤禩的过错;康熙五十五年,胤禛陪同康熙皇帝外巡时,胤禩得病,胤禛主动请求回京探视。
这虽然是皇四子胤禛用以彰显自己“绝无夺嫡之心”的刻意之举,也是胤禛用以取得康熙皇帝圣心的明智之举,但胤禛确实一直在奉行此种“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夺嫡路线。
《清实录·圣祖实录》曾经记载了康熙皇帝对于皇四子胤禛的评价:
“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肖朕躬,似此居心行事,洵称伟人。”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较之《雍正王朝》中焦晃老爷子演绎的康熙皇帝,但就英明睿智程度而言,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说,康熙皇帝能够对皇四子胤禛做出如此评价,绝对不是昏聩之言,更不是泛泛的表面虚假行为,能够获得的。
另外,在《清实录·世宗实录》记载了一件被雍正皇帝当成清算皇九子胤禟罪行的事例,大体意思是:
康熙五十年底,胤禩生母、良妃卫氏病故。治丧期间,胤禟与胤禵、胤等一起,每日轮班送饭,大张筵席,车马喧嚣,人皆瞩目。胤禟曾邀约时为雍亲王的胤禛,一同给胤禩送饭,但遭到了胤禛的拒绝。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康熙五十年,在皇九子胤禟的眼中,皇四子胤禛依然是可以拉拢的对象,有着成为“八爷党”成员的可能。这也间接证明了皇四子胤禛平日里的具体表现,其“爱护兄弟、中立立场”的夺嫡策略也绝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真切切做到了实处的。
这些都说明了皇四子胤禛在“九子夺嫡”事件中一直奉行的夺嫡策略和路线,在康熙五十三年这一夺嫡事件并未来到关键时期的居中阶段,皇四子胤禛断然不会主动冒险,破坏自己奉行数年的夺嫡原则。
那么,“死鹰事件”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康熙皇帝!
为什么?
因为彼时的皇八子胤禩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权,康熙皇帝必须人为制造一件可以彻底斩断胤禩继位可能的事件,而且将事件的影响尽可能的扩大,杀鸡儆猴,用以稳固皇权、彰显皇帝权威。
皇八子胤禩的势力到底有多大?能够让康熙皇帝这一大清帝国的“扛把子”忌惮?
通过对各种史料的详细翻阅,笔者收集汇总了“八爷党”的大部分成员信息,予以证明皇八子胤禩的势力到底有多恐怖。
通过对“八爷党”成员的分析,这些拥护和支持胤禩的成员们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1、皇室宗亲
代表人物: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爱新觉罗·满都护。
福全乃系顺治帝次子,康熙皇帝倍加信任和倚重的唯一兄长,其对康熙皇帝的影响力之大,可以预见。
胤禟乃系康熙皇帝皇子中有名的“生财、理财”能手,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皇八子胤禩拉拢和安抚党羽势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胤俄乃系康熙皇帝诸皇子中,除嫡子胤礽外,出身最为高贵的皇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康熙朝“辅政四大臣”遏必隆之外孙。另外,他还有一个于康熙后宫中绝对嚣张的姨母兼嫡母——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胤禵即为被其余皇子评价为“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之雍正皇帝的一母胞弟。胤禵自幼为康熙帝所厚爱,从少年时代起,就频繁地扈从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给予一些特殊优待。胤禵出生的康熙二十七年,其生母乌雅氏已经贵为康熙后宫“四妃”之一,出身虽不及胤俄,但也是贵不可言的所在。
爱新觉罗·满都护,顺治帝第五子爱新觉罗·常宁之子,皇室宗亲,地位非同寻常。
2、满洲贵族
在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势力集团中,还有着诸多满洲贵族家族势力,同样对康熙皇帝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佟佳氏家族:佟国维、鄂伦岱、法海、常明
钮祜禄氏家族:阿灵阿、阿尔松阿
瓜尔佳氏家族:巴海
叶赫那拉氏家族:纳兰揆叙
也就是说,满族八大姓中,皇八子胤禩拥有最具代表性之四家实力强大的家族支持。而且,党羽成员都是康熙朝绝对的实力派。
佟国维,孝康章皇后的弟弟,孝懿仁皇后的父亲,康熙朝势力最大的外戚、国丈,一等公。“佟半朝”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阿灵阿,遏必隆第七子,孝恭仁皇后的妹夫,孝昭仁皇后的弟弟。阿灵阿生病,康熙皇帝数次遣内侍看视;亲占易卦甚吉,特谕晓之;甚至亲自命令固伦荣宪公主制饭赐之。康熙四十三年,康熙皇帝赐御书“崇先裕后”匾额,并命皇十子胤俄来悬。康熙四十年,仅31岁的阿灵阿就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总理火器营事务。妥妥的康熙宠臣、实力派人物。
纳兰揆叙,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次子,其生母为努尔哈赤的孙女。
鄂伦岱,佟国纲长子,康熙朝最为嚣张的外戚。敢于对康熙皇帝的圣旨“悍然不顾”,敢于在元旦,在乾清门院内掀衣便溺。
3、清朝名臣、清流派代表、文学大家、著名汉臣
王鸿绪、何焯、秦道然、张廷枢、徐元梦、萧永藻、高成龄等。
从上述“八爷党”成员,就能看出,皇八子胤禩周边聚拢着包含皇亲国戚、朝野名臣、汉臣代表等强大的实权派人物。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员在康熙四十七年,都曾经举荐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人选,并在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后,数次举荐皇八子胤禩为皇储。
权力范围覆盖如此之大,党羽成员如此之多,几乎覆盖了康熙朝所有决定皇位归属的关键职能部门和决定因素。对于康熙皇帝的皇权威胁和挑战,可想而知。
笔者认为,康熙皇帝在“死鹰事件”以后,对皇八子胤禩做出的“总之此人党羽甚恶。阴险已极。即朕亦畏之”的评价乃系康熙皇帝心中绝对真实的想法。这也是康熙皇帝想要利用专一针对事件,来铲除和瓦解“八爷党”之强大势力的主要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还有两处细节,可以证明康熙皇帝才是“死鹰事件”的主谋。
1、《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一》记载了康熙五十三年,康熙皇帝北巡时,随驾的皇子们:
命皇十子多罗敦郡王允俄、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允祹、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皇十七子允礼、随驾。是日,自畅春园启行。驻跸南苑。
在随驾皇子中,除了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属于“四爷党”,皇十子胤俄属于“八爷党”,其余皇子并未参与“九子夺嫡”之中。
那么,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以后,康熙皇帝为何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禵三位寄予厚望的皇子都留在京中,反而将已经逐渐对其失去信任和喜爱的皇八子胤禩带在身边?
笔者认为这就是康熙皇帝用以保全胤祉、胤禛、胤禵三位皇子,让三位皇子拥有“不在场证据”,从而可以放心大胆的“陷害”胤禩的刻意安排。
2、《康熙皇帝起居注册》记载:
良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葬礼同孝诚仁皇后妹妹平妃赫舍里氏。
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十九日,康熙帝亲自主持良妃初满月礼祭祀典礼。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对于皇八子胤禩生母——良妃的忌日非常清楚,那么,康熙皇帝为何会在良妃忌日临近的时候,依然选派了皇八子胤禩随驾?
这不是明摆着可以让康熙皇帝方便拥有对胤禩“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罪行的掌握吗!不就可以直接留给康熙皇帝制造“死鹰事件”的空档和机会吗!
对于康熙皇帝而言,皇位代代传承,乃系必然发生的事情,但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皇八子胤禩的势力如此之大,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帝权威和地位,这是康熙皇帝绝对不允许的。太子胤礽的被废出自这个原因,“辛者库贱妇所生”的皇八子胤禩更是康熙皇帝绝对不会手软,可以冷血处理的对象。
“无情最是帝王家”,或许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参考文献:《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康熙皇帝起居注册》、《清宫疑案正解》、《皇清通志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