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烽火:1942年2月巴厘岛海战的背景和交战态势
来源: 崎峻战史
谈及“太平洋战场上驱逐舰夜间雷击突袭”的话题,熟悉太平洋战争的海战史爱好者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想到日本海军的水雷战队。日本海军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就非常重视夜间雷击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渐减迎击”作战的框架下,日本海军经过潜心研究,凭借严苛的训练和量身定制的舰艇武备,打造出一支擅长夜战、精强凶悍的驱逐舰部队,在战争中创造了诸多经典战例,一度令盟军谈之色变。然而,在太平洋战争的史册上,第一场成功的海上夜袭战并非日军水雷战队的杰作,而是战争初期饱受诟病的美国海军驱逐舰部队的战绩,这就是发生在1942年1月24日夜间的巴厘巴板海战。
南洋烽火
太平洋战争以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奇袭珍珠港揭幕,但日本在战争初期的真正目标是与夏威夷远隔千里的东南亚,即所谓“南方资源地带”,那里丰富的战略资源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不可或缺的,其中尤以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石油最为重要,每年800万吨的产油量足以满足日本一年半的消耗,因此占领荷属东印度是日军南方作战的终极目标,开战初期的马来作战、菲律宾作战其实都是为进攻荷属东印度开辟通道。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荷属东印度的版图。
荷属东印度是一个东西绵延4000多公里、面积达190万平方公里、由超过3000个岛屿组成的千岛之国,而日军用于征服这片广袤之地的陆军部队仅有约10万人,尽管在海空兵力上占有优势,却远远不足。有鉴于此,日军对荷属东印度的进攻只能采取多路突击、逐次跃进的方式,首先占领苏门答腊、婆罗洲、西里伯斯等外围岛屿,最后合力进攻荷属东印度的中心爪哇岛。1941年12月16日,日军在婆罗洲北海岸的米里登陆,揭开了日军战史上所谓“兰印作战”的序幕。1942年1月初,日军又以两栖登陆和空降突袭的方式先后占领了婆罗洲东北部的打拉根和西里伯斯北部的万鸦老等地,而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位于婆罗洲东海岸的石油中心巴厘巴板。
■ 1942年1月空降在万鸦老的日本海军伞兵,来自横须贺第1特别陆战队。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军,盟国的反应即迟钝又无力,直到战争爆发近一个月的1942年1月3日才成立了美英荷澳联合司令部,即ABDA司令部,由英国陆军上将韦维尔担任司令,指挥多国部队展开防御作战,但各国各怀心机:英国将保卫新加坡作为首要目标,荷兰力图守住被其视为“第二祖国”的东印度群岛,而美澳力图阻止日军进入西南平洋地区,进而威胁澳洲本土。战略指挥上的不统一导致联合司令部形同虚设,各国部队分区防守,各自为战:英军集中在荷印东部,荷军防守荷印中部,而美军在荷印东部展开行动。
■ ABDA海军司令托马斯·哈特上将(左)和美军第5特混舰队司令威廉·格拉斯福德少将(右)。
1月7日,前美国亚洲舰队司令,ABDA名义上的海军司令,托马斯·哈特海军上将将能够指挥的美国海空部队分为四个部分:水面打击部队、潜艇部队、空中巡逻部队和后勤支援部队。打击部队指挥官威廉·格拉斯福德海军少将希望以夜袭阻击日军的入侵行动,并拟定了相应的计划,关键问题是判明对手的行动。十几天后,从望加锡海峡传来的警报为美军舰队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进击巴厘巴板
巴厘巴板是兴起于19世纪末的石油生产中心,西南临巴厘巴板湾,东濒望加锡海峡,建有完善的采油炼油设施和必要的港口设施,可停泊万吨级油轮,是日军势在必得之地。日军计划以打拉根为基地,于1月24日对巴厘巴板实施两栖登陆,陆军坂口支队(支队长坂口静夫少将)以步兵第146联队主力(欠第2大队)为基干,加强装甲车、炮兵、工兵分队,组成主队在巴厘巴板机场附近登陆,夺取机场后相机进攻油田和市镇;以步兵第146联队第2大队为基干配属工兵、无线电分队组成别动队,乘坐大发艇从巴厘巴板湾沿河流深入内陆,在巴厘巴板以北的水源地登陆,从背后攻击守军。
■ 太平洋战争前的巴厘巴板,注意港口附近的大型储油罐,这里是荷属东印度重要的石油生产中心。
登陆部队将乘坐16艘运输船前往目标海岸,由西村祥治海军少将指挥的第一护卫队担任护航,包括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9艘、扫雷艇4艘、驱潜艇3艘、哨戒艇3艘(详细编制见表格)。航空支援任务由第一航空部队(“山阳丸”号等2艘特设水机母舰)和第二空袭部队(台南航空队、高雄航空队各一部)执行,前者负责航渡中的反潜警戒,后者负责压制盟军航空兵。
■ 日本海军第一护卫队司令西村祥治,他的正式职务为第4水雷战队司令官。
在打拉根失陷后,ABDA司令部就预判巴厘巴板将遭受日军攻击,并做了相应的防御部署。驻巴厘巴板的荷兰守军约1100人,缺乏重武器和防空武器,无意固守,守军指挥部及部分兵力于1月18日向南方的三马林打转移,同时破坏油田设施,但这项行动进行得并不彻底。在海军方面,除了在巴厘巴板湾布雷外,哈特上将命令2艘荷兰潜艇和3艘美军潜艇在婆罗洲和西里伯斯岛之间的望加锡海峡加紧巡逻,打击部队随时做好出击准备,前线机场也加派飞机搜索日军可能出现的海域。
■ 驻荷属东印度的荷兰陆军殖民地部队。
1月21日18时(本文统一采用东九区标准时间),日军登陆船队从打拉根起航,沿婆罗洲东海岸南下。在昼间,日军舰队采取松散队形航行,第31驱潜队、第2、24驱逐队的驱潜艇和驱逐舰分别在本队前方7000米及3000米处排成两道警戒幕,进行反潜警戒,旗舰“那珂”号指挥其余舰艇贴身护航;在夜间舰队收拢队形,部分驱逐舰前出警戒。日军舰队于1月22日16时进入望加锡海峡,转向西南直驱巴厘巴板。两个小时后,运载别动队的“哈瓦那丸”、“汉口丸”号与本队分离,在“海风”、“江风”号驱逐舰的护卫下驶向巴厘巴板湾。
■ 日军登陆舰队前往巴厘巴板的航线。
南下中的日军舰队先后被PBY巡逻机和美军“江豚”、“小梭鱼”号潜艇发现。1月23日0时5分,美军“鲟鱼”号潜艇遭遇日军别动队,向“海风”号发射鱼雷2枚,全部失的,后遭日舰深弹反击,所幸全身而退。22日夜间,西村司令官收到驻打拉根的第23航空战队的电报,由于连续降雨,机场难以使用,23日将无法起飞战斗机为船队提供空中掩护,这意味着次日船队可能遭到空袭。
■ 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荷兰空军的美制马丁B-10轰炸机在挂载炸弹。
23日日出时,别动队位于巴厘巴板湾以东80海里,其后方30海里为主队。11时30分主队转向东前往巴厘巴板外锚地。12时20分,美军PBY再度临空,用无线电将日军动向发往后方。16时25分,9架B-10轰炸机和20架F2A战斗机向日军主队发起空袭,日军舰船拼命闪避,勉强避开投下的炸弹,仅“辰神丸”号受轻伤。19时30分,1架B-10突然从断云中现身,投下的重磅炸弹直接命中“南阿丸”号,迫其在大火中弃船,船员转移到“峰云”号驱逐舰上,这是巴厘巴板行动中的日军第一例损失,但不是最后一例。20时45分,别动队进入巴厘巴板湾,随后登陆部队换乘大发艇溯流而上。23时30分,主队在巴厘巴板外锚地抛锚,开始登陆准备工作。
夜袭前奏
日军船队进入锚地后,第一护卫队各舰艇转入警戒配置。第2驱逐队在锚地以南进行扫雷作业,其余舰艇在运输船附近警戒,“那珂”号在“敦贺丸”号西南1000米处下锚。24日0时30分,“那珂”号瞭望哨报告280度方向3000米外有疑似鱼雷艇1艘,西村下令起锚并指示第12号驱潜艇前往查探。让日本人始料不及的是,那根本不是鱼雷艇,而是由格罗内韦尔德海军少校指挥的荷兰海军K XVIII号潜艇,该艇大胆地从水面接近锚地,并瞄准“那珂”号和“敦贺丸”号连射3枚鱼雷。0时40分,“那珂”号在左舷舰首附近发现雷迹,紧急规避,险些中雷。形如死靶的“敦贺丸”号就没那么走运了,被鱼雷击中后发生剧烈爆炸,在弃船信号发出不久即沉入海底。K XVIII号虽然攻击得手,自己也已经暴露,在紧急下潜后被日军驱潜艇的深弹炸成重伤,侥幸逃脱,撤往泗水,该艇取得了荷兰海军潜艇部队在东印度战役中最大的战果。
■ 荷兰海军K XVIII号潜艇,该艇先于美军舰队袭击了锚地,为美军创造了良好战机。
在遭遇潜艇攻击后,西村少将命令第30扫海队前往救助,同时变更警戒部署,第9驱逐队前往船队以东3000米,第31驱潜队负责警戒船队西侧,哨戒艇防守南方,第11扫海队防守北方,“那珂”号在船队外侧5000米处来回巡弋。1时40分,西村命令第2驱逐队前出到船队东面7000米处,扩大警戒范围,同时陆军部队陆续登岸,锚地暂时恢复了平静,然而一场更猛烈的风暴正在浓重夜色笼罩下的海天线另一侧酝酿着。
1月20日,在发觉日军可能南下的迹象后,ABDA司令部命令在帝汶岛古邦湾休整的美军第5特混舰队(即哈特麾下的打击部队)做好战斗准备。舰队旗舰“休斯敦”号重巡洋舰另有任务,因此舰队司令格拉斯福德将旗舰转移到“博伊西”号轻巡洋舰上,率领“马布尔黑德”号轻巡洋舰、“约翰·D·福特”、“波普”、“帕罗特”和“保罗·琼斯”号驱逐舰组成突击编队。4艘驱逐舰从“马布尔黑德”号接受燃油补给后,美军舰队于当天启航,开赴爪哇海。按照计划,由驱逐舰担负突击任务,巡洋舰负责支援掩护。
■ 美国海军“马布尔黑德”号轻巡洋舰,属于奥马哈级,该舰因轮机故障缺席了巴厘巴板海战。
然而,美军舰队出航后一路不顺,1月21日傍晚在通过萨佩海峡时“博伊西”号撞上海图未标出的暗礁,舰底受损,被迫退出战斗,因为需要大修而缺席了此后东印度战役的所有战斗。祸不单行的是,“马布尔黑德”号又遭遇轮机故障,航速锐减至15节,无法跟随驱逐舰行动。格拉斯福德少将权衡之后决定由驱逐舰单独突袭巴厘巴板锚地,“马布尔黑德”号从“博伊西”号得到燃油补给后由他亲率沿松巴哇岛南岸西行,经龙目海峡北上,前往巴厘巴板以南海域,进行航空侦察并接应驱逐舰编队。
■ 美军舰队前往巴厘巴板的航线图。
突击编队的4艘驱逐舰隶属于美国海军第59驱逐舰中队,均为一战时建造的克莱门森级,它们在中队指挥官保罗·塔尔博特海军中校指挥下穿过萨佩海峡,一路北上。1月23日昼间,日军的动向已经完全明了。突击编队加速至27节,于当日下午驶入望加锡海峡。为了迷惑日军,隐蔽企图,塔尔博特指挥舰队沿西里伯斯岛西岸航行至曼达尔角附近,于日落后转向西北,横越海峡,航向直指巴厘巴板,同时塔尔博特下达了简洁明晰的作战预案:“优先鱼雷攻击,优先攻击运输船,尽可能抵近攻击,视目标大小决定射击方式,以免目标机动规避,发现目标后自由攻击,以机枪扫射目标甲板、舰桥,攻击要坚决果敢!”
扬基旋风斩
1月24日4时10分,4艘平甲板驱逐舰在持续高速航行后,从南面接近巴厘巴板锚地,这些服役多年的老舰居然没有掉队实属奇迹。此时,岸上被破坏的石油设施仍在燃烧,忽明忽暗的火光映衬出日军舰船的轮廓,为美舰提供了良好的目标指示,晚间的微风将陆地的浓烟吹向锚地,恶化了日军瞭望哨的视界条件,而在潜艇袭击后日军采取散开的警戒队形也给美军舰队突入锚地留下了足够的空隙。总之,塔尔博特获得了达成完美突袭的一切有利条件。
4艘驱逐舰排成单纵队前行,旗舰“约翰·D·福特”号一马当先,其后依次是“波普”、“帕罗特”和“保罗·琼斯”号,各舰穿过日军警戒舰艇之间开阔的间隙,航向正北,“福特”号的水兵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左舷前方排成两列的日军运输船,水兵们激动得牙齿打颤,鱼雷兵忙着设定鱼雷引信,瞭望哨眼睛圆睁着盯紧海面,水手长把成箱的手榴弹分发给甲板上的水兵们,准备在近距离交锋时来上一颗。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自1898年美西战争中马尼拉湾海战之后四十多年来美国海军第一次在太平洋上和敌人真刀真枪地较量。
■ 美国海军“约翰·D·福特”号驱逐舰,塔尔博特中校的旗舰,因其四烟囱造型一度被日军瞭望哨误判为己方巡洋舰。
4时16分,“福特”号的瞭望哨高声报告:“发现敌驱逐舰1艘!”一个舰影出现在编队右舷方向。为了扫清障碍,塔尔博特果断下令攻击。4时25分,美军编队在高速航行中射出一波鱼雷,“福特”号发射1枚,“波普”号因鱼雷管转向不及未能发射,“帕罗特”号计划发射3枚,因操作失误射出5枚,几乎打光了右舷的全部鱼雷,“琼斯”号射出1枚。
实际上,这波鱼雷瞄准的目标并非驱逐舰,而是日军第15号扫雷艇,它正以微速南下,在美舰射出鱼雷时,日军瞭望哨也发现了烟雾中的不明舰影,并准确识别出为四烟囱舰型,日军艇长起初误以为是旗舰“那珂”号,但瞭望哨报称舰影不止一个,艇长才判断可能为敌舰,就是这短短的迟疑,美舰已经消失在夜幕中,与日舰失去了目视接触。3分钟后,日舰发现海面上有多条鱼雷航迹,急忙高速闪避,美军鱼雷全部射失,显然美军驱逐舰对于高速航行中的鱼雷攻击缺乏训练,不仅误判了目标,还浪费了过多的鱼雷。
■ “约翰·D·福特”号驱逐舰在战前训练中发射鱼雷。
完成对第15号扫雷艇的攻击后,美军编队继续向北,没有发现其他日军警戒舰只,于是塔尔博特下令左转做180度转向,南下攻击日军运输船。转向后,美军编队分为三组各自展开行动:“福特”号居右、“波普”号居中,“帕特罗”和“琼斯”号居左,各舰使用无线电话保持联络。
4时30分,“波普”号在右舷方向约3600米处发现大型运输船的尾灯,随即发射5枚鱼雷,约2分钟后听到两声巨响,目标在剧烈爆炸后迅速翻沉,事后查明为“须磨浦丸”号运输船,船上满载的水雷和深弹发生了殉爆,导致该船瞬间毁灭。但是,记录显示“帕罗特”号也同时攻击了一个目标,很可能也是“须磨浦丸”号,这艘日军运输船到底为何舰击沉至今仍无定论。
■ 美国海军“保罗·琼斯”号驱逐舰。
在秒杀“须磨浦丸”号后,“波普”号转向东南,退出了战斗,而“帕罗特”和“琼斯”号继续南下,于4时35分在右舷方向发现了一艘大型运输船,事后判明为“辰神丸”号。“琼斯”号按照塔尔博特的指示,先射出1枚鱼雷,在判断目标的规避状况后又补射1枚,取得命中,“辰神丸”号左舷中部窜起一道高大水柱,在爆炸和火焰中挣扎了30分钟后沉入海底。
“帕罗特”和“琼斯”号完成攻击后转向正西搜寻新的目标,不料在4时40分与日军第38号哨戒艇相遇,两舰随即开炮并发射鱼雷,日舰剧烈机动规避,侥幸没有被击中。美舰没有纠缠对手,继续西行,于4时45分又碰到了第37号哨戒艇,该舰与第15号扫雷艇一样误判为己方旗舰,结果被美舰抢得先手,等到该舰判明敌情尚未开火就被美舰的鱼雷击中,艇首中雷1枚,艇尾中雷2枚,当即丧失战斗力。在摧毁了第37号哨戒艇后,2艘美舰转向东南,于4时50分又发现了第36号哨戒艇,但很快彼此失去了接触,没有发生交火。第36号哨戒艇向“那珂”号发出急电:“发现敌巡洋舰4艘,位于船队以南!”显然,该艇也误判了舰型。“帕罗特”和“琼斯”号在日军主力做出反应前就脱离了战斗。
■ 日本海军的哨戒艇是由旧式驱逐舰改造而成,第36哨戒艇即原二等驱逐舰“藤”号,图为该舰作为驱逐舰时的留影。
塔尔博特中校坐镇的“福特”号在与僚舰分离后,向西南航行,于4时35分与第16号扫雷艇擦肩而过,没有交战。随后,“福特”号高速南下,于4时40分锁定特设运输船“球磨川丸”号,日船也同时发现了美舰,急忙起锚试图抢滩搁浅,以避免被击沉。然而,“福特”号的102毫米舰炮突然开火,命中10余发,令目标燃起大火。“球磨川丸”号以船上的轻型火炮拼力反击,混战中击中美舰舰尾一弹,致3人轻伤,这是本次战斗中美军唯一的损伤记录。此后,“福特”号像策马奔驰、持枪暴射的西部牛仔一样高速穿行于锚地中,向视野内的目标频频开火,“朝日丸”和“藤影丸”号先后遭殃。4时42分,“福特”号又向“吴竹丸”号发射了鱼雷,将其击沉。在完成了一系列暴风骤雨般的攻击后,塔尔博特心满意足地指挥座舰向西南方撤退。
■ 克莱门森级驱逐舰舷侧的102毫米舰炮,该级舰共装备4门102毫米舰炮。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美军持续40多分钟的攻击中,在锚地外围警戒的日军舰队主力居然毫无反应。西村于4时40分收到第15号扫雷艇的敌情警报,但迟至4时58分才下令各舰注意警戒,“那珂”号依旧在外围徘徊,并未靠近锚地。5时,第36号哨戒艇的急电也传到“那珂”号上,西村依然半信半疑,竟然要求查实再报!此时美军已经结束战斗,扬长而去了。5时12分,当第36号哨戒艇再度确认后,西村竟难以理解地命令第9驱逐队前往锚地北面寻找来袭敌舰,完全是南辕北辙!而“那珂”号依然停留在距离船队6000米外的海面上。直到5时48分,“那珂”号才终于向锚地靠近,然而映入西村眼帘的只是一片狼藉……
■ 日本海军“那珂”号轻巡洋舰,属于川内级,当时为第一护卫队旗舰。
24日天明后,盟军海空反击的战果完全显露出来,“南阿丸”、“敦贺丸”、“吴竹丸”、“须磨浦丸”和“辰神丸”号已经从船队中消失了,“球磨川丸”、“朝日丸”号受创,第37号哨戒艇损毁,伤亡超过上百人,尤其是爆炸沉没的“须磨浦丸”号仅有9人生还,悲惨至极,而美军为此付出的代价仅是挨了一发小口径炮弹,3人轻伤而已。
海战后记
巴厘巴板海战是荷属东印度战役中日美两军首次海上交锋,塔尔博特中校麾下的驱逐舰群取得了一场战术完胜,表现出值得称道的大胆进攻精神,同时也暴露出训练方面的不足。尽管巴厘巴板海战的胜利未能改变这座石油城市于1月25日沦陷的命运,但在盟军败绩连连的战争初期,这场胜利无疑是一剂鼓舞士气的强心剂。美方对此战评价颇高,尼米兹上将称:“在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作战期间,这次夜战是盟军部队取胜的唯一一次海战。”
■ 1942年7月11日,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右)向塔尔博特中校(左)颁发了海军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巴厘巴板海战中的功绩。
对于被寄以厚望的日军水雷战队而言,巴厘巴板海战是一场彻底的羞辱,可耻的失败,在坐拥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居然放任对手在锚地里横冲直撞,这与此后日军驱逐舰在夜战中表现出的狡诈机敏截然不同,而身为第一护卫队司令的西村少将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错误部署和迟钝反应为美军创造了突袭的良机。日军对于此战深以为耻,讳莫如深,大本营连战报都没敢发,战后很多战史书籍也是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直到2月19日的巴厘岛夜战,日本海军水雷战队才算开启了辉煌之首胜。
■ 美国海军“波普”号驱逐舰,在1942年3月1日被日军击沉。
参与此次海战的4艘美军驱逐舰除“波普”号于3月1日被日机击沉外,其余3艘都从荷属东印度战役中幸存。此战指挥拙劣的西村祥治于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中殒命。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是海军主计中尉的中曾根康弘亲历了巴厘巴板海战,战后他进入日本政坛,步步高升,从1982年起连任三届首相,执政长达180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