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女王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世的真实故事

苏格兰女王玛丽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她同时代的人。她不仅是一个男性统治的时代的女性君主,她的身体也很威仪,身高近六英尺。

她的身高凸显了似乎与生俱来的女王气质:她出生仅6天就成为苏格兰的统治者,她的性格形成时期是在法国宫廷度过的,在那里,她与未来的丈夫弗朗西斯二世一起长大。1558年4月,16岁的玛丽嫁给了皇太子,当时她已经以美貌闻名,被认为是最完美的女人。

苏格兰女王玛丽

当玛丽戴上两顶王冠时,新的英国女王,她的表妹伊丽莎白都铎,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巩固了权力。伊丽莎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唯一的合法孩子,这巩固了她的皇室地位。在1536年她的母亲安妮·博林被处死后,她被私生子化,在她父亲亨利八世反复无常的念头的支配下度过了她的童年。

1547年亨利去世后,伊丽莎白被指定为第三顺位继承人,只有在她的兄弟姐妹爱德华六世和玛丽一世死后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她才有资格统治国家。这正是事情发生的缘由。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从登基之初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王位的微弱掌控。作为一名新教徒,她面临着来自英格兰天主教派系的威胁,该派系倾向于与她争夺王位的对手——苏格兰天主教女王玛丽。在天主教的眼中,伊丽莎白是非法婚姻的非法产物,而亨利八世的姐姐玛格丽特的孙女玛丽是合法的英国继承人。

玛丽和伊丽莎白长达数十年的权力斗争的结局很容易被甚至最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到。1587年2月8日,刽子手把玛丽的头从她身上砍了下来,这时他举起沾满鲜血的战利品喊道:“上帝保佑女王!”至少此时此刻,伊丽莎白已经取得了胜利。

毫不奇怪,这两位女王的故事在主角去世400年后仍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正如传记作家安东尼娅·弗雷泽所解释的,玛丽的故事是一个“谋杀、性、悲伤、宗教和不合适的情人”的故事。再加上苏格兰女王与伊丽莎白之间的竞争,以及她的英年早逝,她变成了典型的悲剧女英雄。

玛丽和伊丽莎白的形象常常将女王的形象简单化。玛丽时而被想象成男性政治阴谋的无辜受害者,时而又被想象成一个有着致命缺陷的蛇头,“从内心而不是头脑统治”。

对玛丽生活的戏剧化倾向于淡化她的角色,把她的生活视为“肥皂剧”。与此同时,人们常常用一种浪漫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伊丽莎白,这种视角利用后见之明,淡化了许多臣民对女王的不满,尤其是在女王统治的后期。

1561年,苏格兰玛丽女王回到她的祖国。在她的第一任丈夫、法国的弗朗西斯二世意外去世后,她成了寡妇。她离开了与她生活了13年的家,来到了未知的苏格兰。

对伊丽莎白来说,考虑到她对王位的不稳定掌控以及随后困扰她统治的偏执,她几乎没有动力去任命一个可能威胁到她自身安全的继任者。玛丽的血缘声明已经够让人担心的了,但如果承认她是假定的继承人,那么伊丽莎白将很容易受到英国天主教派系组织的政变的影响。

这种由恐惧驱动的逻辑甚至延伸到了女王潜在的后代身上:正如她曾经对玛丽的顾问威廉·梅特兰所说:“王子们不可能喜欢自己的孩子。你以为我会爱我自己的裹尸布吗?”

尽管有这些顾虑,伊丽莎白还是考虑了任命玛丽为继承人的可能性。两人定期通信,交换了温暖的感情,并讨论了见面的可能性。但两人从未见过面。

据牛津大学的珍妮特·狄金森说,苏格兰女王和英国女王之间的任何面对面的接触都会引发优先级的问题,迫使伊丽莎白宣布玛丽是否是她的继承人。与此同时,波斯特·沃尔顿说,这对表兄妹从未面对面站过,这一事实排除了他们身上经常投射出的强烈的个人活力的可能性。

毕竟,对一个只通过书信和中间人认识的人保持强烈的感情是很困难的。相反,更有可能的是,女王们对彼此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断变化的环境决定的。

尽管伊丽莎白被冠以“童贞女王”的称号,但她只是在统治后期才接受了这种贞洁的形象。在她权力的鼎盛时期,她对外国统治者和臣民提出的建议都是闪烁其辞,而不是揭示自己意图的真实本质。通过这样做,英国女王避免了落入男人的统治之下,并保持了以婚姻条约作为谈判筹码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她阻止自己生育继承人,有效地结束了都铎王朝的三代王朝。

玛丽总共结了三次婚。就像她在1565年7月嫁给亨利·斯图亚特勋爵之前不久对伊丽莎白的大使所说的那样:“不结婚,你知道这对我来说不可能。达恩利是玛丽的堂兄,她的祖母是玛丽的外祖母。事实证明,达恩利与玛丽并不般配。

达恩利对权力的贪欲达到了顶峰,他策划了1566年3月9日谋杀女王秘书大卫·里吉奥的行动。在苏格兰女王与达恩利联姻后,玛丽和伊丽莎白的关系恶化,英国女王认为这对她的王位构成了威胁。

但到1567年2月,紧张局势已经缓和,玛丽任命伊丽莎白为她年幼儿子的“保护者”,即未来的苏格兰詹姆斯六世和英格兰一世。接着,又发生了一起谋杀案。这次,受害者是达恩利本人。

达恩利死后三个月,玛丽嫁给了一个被控谋杀达恩利的男人。博思韦尔伯爵詹姆斯·赫本是一个“虚荣、鲁莽和危险的年轻人”,大使尼古拉斯·斯洛克莫顿说。他脾气暴躁,尽管与达恩利不同,但他和已故国王一样有权力欲。

无论性吸引力、爱情还是对博思韦尔的信仰——她反抗苏格兰领主的保护者——引导了玛丽的决定,她与博思韦尔的结盟都巩固了她的垮台。

1567年夏天,越来越不受欢迎的女王被囚禁,被迫让位给她的儿子。博思韦尔逃到丹麦,11年后在囚禁中死去。

“与自由之人”的短暂擦身而过发生在1568年5月,当时玛丽逃跑了,并召集支持者进行最后的战斗。一劳永逸地被击败后,被废黜的女王逃往英格兰,希望她的“姐妹女王”能给予热情的欢迎,甚至可能帮助她重新夺回苏格兰王位。

相反,伊丽莎白将玛丽——一位她没有真正管辖权的受膏君主——置于事实上的软禁之下,在只能用法律灰色描述的情况下判处她18年监禁。

1587年2月8日上午8点左右,44岁的苏格兰女王跪在福瑟林黑城堡的大厅里,感谢首领“结束了我所有的麻烦”。三下斧头之后,她死了,她被砍下的头颅高高举起,向所有反抗伊丽莎白·都铎的人发出警告。

如今,对玛丽·斯图尔特的评价从历史学家珍妮·沃马尔将女王尖刻地描述为“失败的研究”,到约翰·盖伊更为同情的解读,后者认为玛丽是“英国历史上最不幸的统治者”,是一位“闪闪发亮、魅力非凡的女王”,从一开始就面临重重困难。

克里斯汀·波斯特·沃尔顿勾勒出了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的中间地带,她指出,玛丽的天主教信仰和性别在她执政期间一直与她作对。

她说:“(玛丽的)失败更多地是由她的处境决定的,而不是由她作为一个统治者决定的。我认为,如果她是一个男人,……她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永远不会失去王位。”

珍妮特·迪金森用类似的语言描述了苏格兰女王与伊丽莎白的关系,她认为两人的关系是由环境而不是选择塑造的。与此同时,她很快指出,玛丽和伊丽莎白的形象是截然相反的——天主教对新教,通奸者对童贞女王,美丽的悲剧女主角对伤痕累累的女巫——这本身就有问题。通常情况下,真相要微妙得多。

令人惊讶的是,两位女王的宗教倾向都是多变的。玛丽淫乱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是由她的对手捏造的,而伊丽莎白的统治时期则充斥着她所谓的浪漫故事的谣言。玛丽在相对孤立的软禁中慢慢变老,而伊丽莎白的容貌却不断受到审视。

最终,盖伊认为,“如果伊丽莎白在生活中取得了胜利,玛丽也会在死亡中取得胜利。”

女王自己说得最好,正如她在一句颇具先见之明的箴言中预言的那样:“我的终结就是我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