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的往事:他遇刺是“西班牙阴谋”?

来源:世界知识     作者:董玉洁

2010年底,一则来自考古学界的消息罕见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经过长达九个月的比对和研究,法国科学家最终确定一颗破损的头骨属于法国最伟大君主之一——17世纪的国王亨利四世。法国相关部门很快决定,在2011年举办一场国家葬礼,让亨利四世的头骨回归圣丹尼大教堂。

民众的关切、科研的慎重、国葬的礼遇……亨利四世究竟是个怎样的国王?他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多的关注?

亨利四世原本安睡在巴黎北部圣丹尼大教堂,法国大革命时他的陵寝遭到破坏,头骨不翼而飞。直到19世纪,头骨才在德国一个私人收藏展上现身,但并没有引起重视——谁能确保是真的呢?所以当这颗头骨在一次拍卖会上成交时,价格仅为3法郎。1955年,一个法国人将它收藏了起来,或许一开始自己也不相信这颗头骨真是亨利四世的,直到半个世纪后,这位收藏者才想到让科学家们来鉴定。

亨利四世去世后,人们用石膏将他的面部刻成一个面具保存下来,再加上流传下来的亨利四世画像,这都成为比较鉴定的依据。亨利四世头骨被找到的消息传出后,法国相关部门很快决定,在2011年举办一场国家葬礼,让亨利四世的头骨回归圣丹尼大教堂。

民众的关切、科研的慎重、国葬的礼遇……亨利四世究竟是个怎样的国王?他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多的关注?

“圣巴托罗缪之夜”

1572年8月,波旁家族17岁的亨利即将举行婚礼,他的新婚妻子是法国国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即著名的美人“玛戈王后”。虽然娶到了貌若天仙的妻子,但亨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彼时,宗教改革运动正在欧洲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基督教新教与传统的天主教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加尔文所创立的新教加尔文派在法国吸引了大批手工业者,他们被称为胡格诺派(意为“结盟者”)。为了牵制王权,一些贵族也改信新教,这些人的代表就是亨利所在的波旁家族。亨利被依照胡格诺派的清规戒律严格教养,自幼就是虔诚的新教教徒。

自从亨利记事起,以自己家族为代表的胡格诺派就不断遭到以王室为首的天主教派的迫害,并最终爆发了著名的“胡格诺战争”。这场持续数年的战争,使得法国尸横遍野,民生凋敝。1570年,双方达成暂时和解,为了表示诚意,作为新教首领的亨利与王室公主玛格丽特缔结婚约。

1572年8月,亨利从法国南部远道来巴黎迎娶新娘。为了庆祝首领大婚,大批胡格诺教徒纷纷涌入巴黎。然而谁也没有注意到,巴黎的城门正在他们身后缓缓关闭。8月24日夜,也是圣巴托罗缪节的前夜,天主教徒以教堂钟声为号,开始了对新教徒的大肆屠杀。普通的胡格诺教徒被人拖到街上杀死,住在卢浮宫里的胡格诺贵族和官员被召唤到庭院里杀死。一夜之间,就有约2000~5000名胡格诺教徒惨遭杀害。随后,一切都失控了,法国的不少城市竞相效尤,大约共有两万名新教徒死于屠刀之下。“他们正在把新教徒彻底杀光、剥光……即使孩子也不放过,上帝呀,可怜可怜他们吧!”一位支持天主教的西班牙大使在报告中写道。

惨案发生后,亨利被囚禁起来,但是得到了新婚妻子的保护,被迫宣称改信天主教。几年后,亨利终于逃出巴黎。一踏上久违的故土,他立刻否认自己接受了天主教信仰,重新成为新教的领袖。

富有戏剧性的是,自那以后,不断上演的宗教战争和宫廷杀戮使王室家族的直系男性成员死绝,按照法国王位继承法,作为王室远亲的亨利顺理成章“捡到了”王冠,成为“亨利四世”。不过,这顶王冠并不好戴,天主教会拒不承认这位新教徒国王。为了顺利即位,亨利四世率领新教军队北上,虽然在数量上处于弱势,但由于他勇敢善战、指挥得当,新教军队节节胜利,包围了巴黎。

巴黎城内的大部分人都是天主教徒,他们决定以死相抵。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亨利四世为了避免再次上演“圣巴托罗缪之夜”,放弃以武力攻占巴黎的计划。鉴于法国90%以上的人口信仰天主教,亨利四世决定再次改变信仰。新教徒们认为此举是丑陋的背叛,亨利四世的回答却是:“如果照你们的意见继续战争,法国很快就没有国王了,也没有王国。我希望把和平带给我的臣民,也让我的灵魂得到休息。”他的那句“巴黎值得一场弥撒”由此成为世界名言。随着亨利四世的顺利登基,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波旁王朝自此开启。

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同时承认新教徒在法国全境的信仰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与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南特敕令》是基督教欧洲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第一个范例,它标志着数十年宗教战争的结束。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政策也引起很多极端分子的不满,可他对这些人也表现出宽容,他说:“如果吊死那些曾经著书或布道反抗我的人,就是伐尽了全国的木头,也做不出足够的绞台。”

重塑荣耀

经历了多年的宗教战争,法国遍地疮痍,一位当时的大法官如此描述道:“如果有人沉睡了40年再醒来,那么他无疑会说,他看到的‘不是法兰西,而是法兰西的尸骨’。”

为了复兴国家,亨利四世重用苏利公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亨利四世是法国历史上少有的重视民生的国王,他曾说:“若能如愿,在我的王国里,至少每个星期天每个劳动者的锅里要有一只鸡!”在亨利的支持下,苏利大力推动农牧业发展,多次通过政府颁布保护农业和农民的法令,招抚流散农民,安顿生产,同时鼓励发展畜牧业。“耕地和牧场是哺育法兰西的双乳,是真正的秘鲁金矿和宝藏。”这是苏利的经典名言。

在行政上,亨利四世将分工不够明晰的参政院分成国务会议和财政会议等不同的分支机构。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向地方派出“督办官”,负责处理暴力事件,保证税收,清查引起民怨的事件。对于那些“不听话”的贵族,他一方面用巨资收买,同时也用铁腕镇压,毫不留情地对某些人处以死刑。

然而,在所有这些成就中得以流传至今的,还是他对巴黎城的重建——正是亨利四世,让巴黎真正成为一座伟大的城市。巴黎著名的新桥就是亨利四世在位时落成的,它横跨塞纳河,将城市左右两岸连接起来。亨利四世还下令建造了巴黎孚日广场,在卢浮宫增加了大美术馆,沿塞纳河展开,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建筑物。亨利四世鼓励各阶层的人们创造艺术品,曾经邀请几百名艺术家和手工工匠在大美术馆的下面几层楼住宿和工作,这个传统沿续了两百年。

在亨利四世的努力下,法兰西民族重新振作起来,并开始扩大对外影响。在政府鼓励下,大批冒险家漂洋过海到达美洲寻求商机,并于1608年在北美建立了魁北克殖民地。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强了国家财力。据统计,亨利四世登基之前法国财政赤字达29600万里弗尔(法国的古代货币单位名称,一里弗尔相当于一磅白银),亨利四世不仅清偿了债务,而且到他晚年国库里还有约1200~1300万里弗尔积蓄。

法兰西在哭泣

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乘坐马车去探望他心爱的大臣苏利,当马车进入一条狭窄的街道时,前方突然有两辆车撞在一起,堵塞了交通,国王的马车只得停在一间店铺门前。此时,尾随于车后的一名男子,猛然窜上马车,举刀向国王刺去……

这个名叫弗朗索瓦·拉瓦利亚克的男子,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在行刺后并没有逃走,而是束手就擒。他自称对亨利四世姑息胡格诺教派极为恼怒,多次求见国王面陈利害均遭拒绝,只好诉诸匕首。但也有人说,弗朗索瓦根本就是个疯子。

国王的遇刺震动了整个法国,很多人怀疑亨利四世是“西班牙阴谋”的牺牲品。

当时的欧洲,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着德意志、西班牙、奥地利等广大天主教王国,对法国形成包围之势。亨利四世在遇刺之前,正准备通过战争来消除哈布斯堡家族的威胁,这样的巧合不禁令人浮想联翩。而一些民间传说令这一事件显得更为可疑。据说,西班牙国家档案馆中1610年4月—6月与亨利四世有关的重要文件失窃。还有人说,当时的西班牙马德里宫廷与法国国内一些反对势力长期保持联系,甚至有证人称,自己曾警告过亨利四世,西班牙王室正在策划一起刺杀阴谋,可惜这位生性豪放的国王没有在意。由于法国司法机关最终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许多人指责王后玛丽·德·美第奇(亨利四世的第二任王后)阻挠调查,甚至怀疑她早就接到谋杀国王的消息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不管真相究竟如何,法国都不可避免地再次走向分崩离析,直到他的孙子太阳王路易十四掌权,这种局面才得以挽回。在法国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亨利四世的儿媳安娜王后对年幼的路易十四说:“要学你的祖父(亨利四世),不要学你的父亲(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问母亲:“为什么?”安娜回答:“因为你父亲去世时人们都笑,而你祖父去世时人们都哭。”

亨利四世,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300年后,法国人还记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