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利普卡!3辆摩托9名德军闯入上千苏军占据的小镇,结果……
文:装甲铲史官
汉斯克莱贝尔(Hans Klaiber)在二战期间是德军的一名摩托车手,他在战场上最为得意的事情,便是率领一支9人组成的摩托车小分队,杀入上千名敌军占据的苏联小镇利普卡(Lipka)。在战争结束的许多年后,克莱贝尔对当天发生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BMW重型摩托隆隆驶过后扬起的遮天蔽日尘土仿佛就在眼前……
1941年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克莱贝尔是德国第17装甲师第39装甲团的一名下士,当时第17装甲师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该装甲集群的指挥官正是大名鼎鼎的“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作为第17装甲师的老兵,克莱贝尔担任侦察连尖兵班的班长,该班装备3辆BMW重型挎斗摩托车。1941年7月8日,克莱贝尔所在的部队已经深入苏联腹地,临近傍晚的时候连长命令他带领尖兵班抢占距离谢诺(Sjenno)不远的小镇利普卡,据侦察兵反馈那里的苏军已经全部撤离,连长率领侦察连主力将随后跟进。
克莱贝尔的尖兵班即刻出发,3辆挎斗摩托嚎叫着疾驶上通往利普卡的土质公路,每辆摩托上坐着3个人,他们一行9人就构成了这支突击小组的全部兵力。夏季的俄罗斯前线燥热难忍,就连吹到人脸上的风都是闷热的,这样的天气加重了摩托车兵在行进途中的紧张心情。克莱贝尔放眼往公路前方望去,发现远处有一队人马也在向利普卡方向移动,他摘下摩托护目镜举起望远镜打量起这伙人,那是一长串正沿公路右侧行进的牵引马车。
克莱贝尔下意识握紧枪托,继续观察着这群人,心中默念:“他们是难民?抑或是正要撤往谢诺的苏联溃兵?”他向驾驶员大喊道:“快开过去,靠近点看看!”话音未落,驾驶员德克尔(Decker)立即加速,另外两辆摩托紧随其后。摩托小队飞驰而去,道路两旁灌木被吹得嗖嗖作响,很快便将辘辘而行的马车队追上。只一瞬间,克莱贝尔便看明白近在眼前的是敌人,大群苏军士兵正疲惫不堪地蹲伏在马车里面。
克莱贝尔的直觉告诉自己不要打草惊蛇,他决定迅速冲过去。借着已经降临的暮色掩护,摩托小队从一长列苏军马车队中疾驶而过,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现场的空气仿佛凝固。德军摩托车载机枪是通过一根摆臂安装在挎斗上的,克莱贝尔的身体紧紧倚靠在跨斗的边框上,他的一只手握着摆臂,另一只手始终没有离开过机枪握把。幸好没有任何事情发生,这队苏军很快就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摩托小队继续前进,9名德国兵警惕地打量着沿路出现的各种目标:道路两旁全是刚刚犁过的田块,可惜无人耕种,低矮的灌木丛与高耸的电线杆被逐一甩到身后。克莱贝尔此时心头暗想,刚才苏军肯定是错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突然,一座座矮屋在夜空映衬下出现在德国人眼前,利普卡到了。
“立即减速,时速20码!”克莱贝尔命令道。随着摩托减速,发动机也变得安静许多,道路两旁全是车辆残骸,很显然苏军车队在此遭遇过来自德国空军的洗劫。仅仅几分钟后,德军摩托小队在未遭遇任何拦截的情况下驶入镇内。他们沿街道行进,只见在各家户门前摆放着倚靠在一起的枪支,像一座座小金字塔一样,苏联士兵们只顾着睡觉,到处都挤满了人,没有一个哨兵。
克莱贝尔已作好随时送命的心理准备,他手下的摩托车兵也非常紧张,他们紧靠路中间行驶,生怕暴露身份,但周围的苏军毫无反应。3辆摩托之间距离很近,他们驶过一处卡车停靠点,此处苏军依旧未设哨兵,只有熟睡的士兵卧在驾驶室里,每辆卡车的车门都大敞着。3辆德国摩托接着穿过一片市场,市场中心有一座列宁雕像,克莱贝尔下令道:“沿这市场转上一圈,兴许我们能找出一条撤退路线来。”驾驶员德克尔此时低声吼道:“我真想修理那傻瓜侦察员,就是他跟连长说这里没有敌人。真想带他来看看,起码有两个整营的苏军!”他边说边手握车把转向右侧,身后两辆摩托也跟着右转。
突然一辆苏军汽车从旁边小巷驶出,一名苏联军官跳下车,叫喊着朝摩托小队跑来。他楞了一下,举起手枪就要射击,克莱贝尔迅速转过机枪就是一串子弹,这名军官蜷缩一团倒地而亡。枪声打破了利普卡小镇的沉寂,几乎同时苏军军官的汽车也被打成一团火球,它是被克莱贝尔身后一部摩托射出的火力所击中的。
克莱贝尔大喊:“战斗队形!”然后将车载机枪从跨斗上卸下抛给施奈德(Schneider),此时施奈德已经从后座跳到地上。第二辆摩托开了过来,克莱贝尔跑过去对驾驶员命令道:“守住下个路口,现在就去,不要让任何人通过!”这辆摩托风驰电掣般穿过市场,在路口建起一个火力点。就在车组成员忙着在街道上架设机枪的同时,驾驶员已经将摩托隐蔽在旁边的角落里。克莱贝尔随即向第三辆摩托的驾驶员发令:“去守再下面那条街道!”仅一分钟后,那条街道也被封锁,摩托隐蔽在旁边。
克莱贝尔紧跟施奈德之后跑向先前他们开进市场的那个路口,并在那里用信号手枪打出一枚信号弹,德军连长看见信号后便知道他们的这支摩托小队已在城里,而且需要增援。信号弹伴随着咝咝的响声腾空而起,发出的诡异光芒让所有看见它的苏联军民都不寒而栗。
施奈德抱住机枪利索地匍匐到地面,克莱贝尔对他简短地说了一句:“射击一切移动目标!”然后向下一路口跑去,汉克(Hancke)指挥的第二辆摩托车组3名成员奉命守候在这里,他们的枪管直指路面,克莱贝尔在此下令道:“不要让俄国人靠近!”然后他又向第三处路口奔去,这里由代理下士米勒(Mueller)与其他2名成员负责守卫。
那辆被击毁的苏军汽车仍在燃烧,冉冉火光使市场四周建筑物的影子在铺路砖石之上忽隐忽现。突然施奈德的机枪开始发出吼叫,原来是苏军从西面杀了上来。施奈德持续扣动扳机扫射,苏军丝毫不畏惧机枪火力,他们中的一些人被立即射杀,另一些人则紧贴房屋墙壁开始还击。
苏军士兵迎着子弹往前冲,车辆残骸之后嘈杂声响为一片。守在东面的米勒开始射击,不久之后北面枪声也响为一团,那是汉克的车组。小镇里的苏军有上千人之众,如果德军支援部队不尽快赶来,克莱贝尔小队的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
苏联红军战士一次又一次发起决死冲锋,形势的发展让克莱贝尔越来越觉得前途渺茫,仿佛死神很快就会降临将他们召唤而去。苏制机枪与德制机枪的吼声在四下混成一片,人类的叫喊声与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曳光弹在夜空中呼呼滥窜,不一会儿位于市场北面与西面的房屋先后被点燃,接下来南面的两座房屋也开始燃烧。“看!”克莱贝尔突然喊道,一团绿色光球划破天际,那是德军增援部队发出的信号,摩托小队现在可以清晰地听到德制自动武器射击的响声从西面传来。
此刻的利普卡小镇一片混乱,克莱贝尔等人被苏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汉克的机枪阵地面前躺满苏军士兵的尸体,还有几部苏军车辆被大火烧得呼呼作响。突然一阵急促的哨音传来,顷刻间大票红军战士冲出房间涌上街头,看来他们要做出最后一搏的努力。汉克的机枪再次响起,但不久又戛然而止——他旁边的一座房子被烧着,数条火舌从茅草顶中窜出,火星四溢随风滚动,汉克不得不赶快后退几米,另寻一处机枪阵地。
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发动机低鸣声已变得十分真切,他们应该就在镇边,德国机枪的敲击声与手榴弹的爆炸声也如同近在咫尺。克莱贝尔在三处阵地间跑动,警告战友们要节约子弹,眼看摩托小队马上就要山穷水尽,他希望能撑到苏军先崩溃那一刻的到来。市场的上空中漂满火星,摩托小队的士兵们觉得老天好似在“下火”。又有一群苏军出现在街道上,越走越近,克莱贝尔等待一分钟后下令:“自由开火!”苏联人在这次遇挫后瞬间土崩瓦解,四处奔逃,战场喧嚣随之化为沉寂。
克莱贝尔等人依旧绷紧着神经,直到一辆发动机突突作响的德军装甲指挥车出现在他们面前,它小心地避开了大片苏军被毁车辆,开到市场中心停下。接下来,一辆又一辆德军摩托车开进市场,克莱贝尔清点了小分队的伤亡情况,将这次行动的详细经历向连长汇报。15分钟以后,连队主力开始向着下一个目标谢诺进发……
奇袭利普卡是苏德战争初期一次教科书般的突袭战,德军摩托车9人小分队充分发挥其机动性强的特点,利用夜色的掩护突入战线后方上千苏军驻扎的小镇,采用中心开花的形式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伤亡,配合主力部队顺利拿下目标。当时的苏军还处于巴巴罗萨行动所引发的慌乱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没有做好应对德军“闪电战”进攻方式的准备,疏忽大意缺乏防范,没有料想到战线几十公里的后方会突然出现德军部队,战斗打响后指挥混乱未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才让德军小分队有机可乘。这场战斗作为机械化奔袭作战的范例,对于交战双方而言都非常具有参考意义,汉斯克莱贝尔下士也因为此战的大胆沉着表现而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并受到第17装甲师师部的通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