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曾国荃无脑斗文臣,被玩弄于股掌,曾国藩一出手连慈禧都低头
文:耀眼观世界
1864年7月,湘军吉字营在统帅曾国荃带领下攻陷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曾国荃纵兵血洗全城,将城中太平天国余孽捕杀一空。然而,功成之后,咸丰生前“攻下金陵者封王”的许诺不负提起,满清朝廷封首功者曾国藩一等侯爵,曾国荃更可怜,仅被封为一等威毅伯。
同时,满清朝廷还以曾国荃擅自屠城为由,下旨斥责,措辞严厉。
此举,让曾氏兄弟对满清朝廷‘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刻薄寡恩之举深感寒心,然而此时汉臣虽多有封疆大吏,掌握一省军政大权,但大势仍在满清之上,被列强虎视眈眈的中国更是经不起新一轮满汉兵戎相争。于是最擅进退保命之道与安邦治国之心的曾国藩“以勤俭挽回名声,以退让保全晚节”为策略,马上着手裁撤湘军,削弱军权,避免功高震主;同时,对九弟曾国荃,劝其急流勇退。
就这样,一代战场猛将曾国荃被自己的大哥劝回荷叶塘老家,以养病为由辞官隐退。
危局,心怀怨念,新仇旧恨下屡设阳谋坑官文
在高明的谋者眼中,所谓‘进一步阴云密布,退一步海阔天空’绝非消极避世与忍气吞声,而是韬光养晦,屈身择机。曾国藩此举无异于是让九弟曾国荃绕过险路,置身新道,是审时度势后的迂回之法。
但是,从后来一系列事情发展看,心高气傲、生性刚猛、阅世难深的曾国荃并没有深刻理解与明白大哥的智慧。
就在曾国荃辞官隐退的一年后,捻军势大,曾国藩一人独木难支,满清朝廷也束手无策,不得不起复以悍猛、刚勇闻名的曾国荃。慈禧太后先是任命曾国荃为山西巡抚,然山西贫瘠苦寒,曾国荃待价而沽无动于衷。不久,慈禧改任其为湖北巡抚,此地既是湘军大本营,又能与大哥曾国藩一南一北形成剿捻之势,于是曾国荃欣然就任。
然而,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睿智、清醒的儒将,那么曾国荃恰恰相反,他悍勇而耿直,是军阵猛将,却非政治老狐,他喜欢快意恩仇,也容易得意忘形。
就任湖北巡抚后,他大张旗鼓召集旧部,命彭毓橘、伍维寿、郭松林等人新募湘勇六千人,率军进驻武昌。昔日曾国藩起复出山,低调之余上下拜访各级官员,极尽左右逢源之能事,曾国荃却是截然相反,一到武昌城,他马上将雷霆手段对准了湖广总督官文。
曾国荃无脑挑战满清权贵,惨败,曾国藩左宗棠一退一进逼服慈禧
官文是满人出身,却不是那种肌肉发达、脑袋愚钝者,相反,此人是一只官场老狐狸,曾差点将左宗棠搞死,身上背了一堆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横行不法的事情依然能屹立官场而不倒。但携势而来的曾国荃就是要对他下手,一是认为官文无能,什么事也没干就躺赢了湘军的功劳,镇压太平天国后论功行赏居然也捞了个一等伯爵,何德何能?
二是认为当年湘军李续宾、曾国华所部全军覆没,皆拜官文拒不救援所致,于是,一入湖北,他轻视、挤兑官文,强势淘汰湖北绿营,并将湖北粮道改成了军需总局,将盐厘各项归厘金局核收,大肆侵占官文这位湖广总督的权力,做好了一切阳谋,就是想让官文狗急跳墙,他好找个贻误军机的由头整死官文。
阴谋对阳谋,官文打蛇七寸,曾国荃,又马上捧杀
但是,官文阴险,明面上从不跟曾国荃对着干,专门背地里下手,在剿捻最紧要关头,他派人截了曾国荃最为倚重的手下大将、表弟彭毓橘的军粮,导致在剿捻前线的彭毓橘部军心大乱,被捻军所破,彭毓橘更是惨遭捻军肢解、悬首示众。
屡设阳谋坑官文,结果对官文不痛不痒,但官文一招就打蛇七寸,曾国荃痛失兄弟,前线败北,被愤怒淹没了理智,开始大肆收集官文在湖北的各项劣迹罪证,大有誓要一本参死官文的架势。然而此时,官文却来了一招捧杀,上折说湖北捻情严重,请赏曾国荃以帮办军务的名义带兵离开武昌,驻扎襄阳。
满清朝廷立国两百年,重满抑汉之策从未变更。满人官文的折子立马被准奏。然而曾国荃终于想起要给大哥曾国藩写信,问问大哥,这帮办军务是多大的官,谢恩折应该谢到什么程度?结果,精明睿智的曾国藩马上识破官文的险恶用意,这哪里是认怂,分明是捧杀,用表面恭维实则羞辱的方式调虎离山。于是,曾国藩告诉曾国荃,帮办军务一钱不值,不仅不能谢恩,让他以后在公牍上也不能署上此衔。
得知这样的真相,接连吃了两个大亏的曾国荃的愤怒可想而知,据说他气得一剑砍下书案,高喊“我堂堂炎黄子孙,岂能受这奇耻大辱”,立马让侄子曾纪泽为他代拟猛参官文的奏折,年轻气盛的曾纪泽此时也是热血年纪,想也不想,就替九叔曾国荃写出了一篇震荡天下、长达三千字、将官文骂的体无完肤的名折,就这样,这一对叔侄在曾国藩不知情的情况下,出手了。
思虑不周,陷身险境,曾左联手以势压人,逼迫满清忍气吞声
在这篇名折中,措辞猛烈,历数官文无数罪名,奏折一递上去,立即在朝廷和各省督抚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然而,曾国荃很快体会到大哥说过的“不得罪巨室,乃为官不败之道也”是什么意思。他以为自己能扳倒官文,不料官文这个满清巨室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不仅深得慈禧信任,而且勾连了满清朝廷中枢里很多掌权者,这些人是官文的“利益共同者”,是他在官场上的朋友、党羽,所谓人多势众,马上有人对曾国荃重拳出击,说他诬陷,应反坐,又说他恃功傲物,借机推卸战场失利之责,应严惩。
反观曾国荃,在满清权贵占据朝堂中枢的情况下,势单力孤有一种“举世皆敌”的境地。此时,曾国藩也得知了九弟曾国荃莽撞出击闯下祸事,据说顿足叹息,预感此事若不能巧妙化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写了一封最终让曾国荃冷静下来的劝诫信,在信中,他说“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意思是跟自己较劲的同时,别跟别人较劲,要自己韬光养晦养智求强,而非贸然出手,导致对手不痛不痒,反遭其致命一击。
曾国藩深知,官文此人之所以能存在,一是其人八面玲珑,乃官场老狐狸,绝不是乱拳出击就能打倒的,二是满清朝廷需要官文坐镇湖广,以抗衡渐渐势大的汉臣封疆大吏,使地方权力不至于被汉臣架空。于是,在写信劝诫九弟曾国荃的同时,他写了一封“以退为进”的奏折,力保官文,申斥九弟曾国荃。
这是典型的“我拿自己的分量,两头找平缝隙”,亲自下场打圆场,很多人包括慈禧太后在内都不得不考虑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曾国藩那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曾国藩这封奏折上达天听之前,那位表面上一直是曾国藩最大政敌与对手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却是提前一步出手。一直以来都以嫉恶如仇、不畏强权而名闻天下的他给朝廷上了份词气亢厉的折子,大赞曾国荃弹劾官文一折,是当今天下第一篇好文章、第一等好事,言辞之中大有满清朝廷不处置官文这等烂人到底是为什么的诘问。
据说,慈禧太后刚刚看完左宗棠这道折子,曾国藩那道密保官文、申斥曾国荃的折子就到了。
就这样,曾国藩、左宗棠这对政敌、对手似乎“很有默契”的一次联手,一个义正言辞地敲打,一个圆滑世故的弥缝,掌权的那群满清权贵包括慈禧太后在内还能怎么办?满清朝廷风雨飘摇,一片糜烂,若不依仗这群能力卓越的汉臣,还能靠谁去?于是,慈禧太后不得不一点脾气都没有地和一把稀泥,将官文内调京师,任命李翰章署理湖广总督,而曾国荃未加任何指责,直接略过。
就这样,曾国藩又一次奇正相合,不仅救下九弟曾国荃,也让满清朝廷再次意识到汉臣的重要性,此后重满抑汉之策不得不有所松动,汉人督抚开始大量掌握实权,满人势力消退。
曾国藩,一个呗称为半个圣人的大儒,究竟身上有着多少的智慧?据说他年轻时候也是一个平庸之辈,甚至是愚笨的人,为何在官场如此厉害呢?
这离不开曾国藩孜孜不倦的读书和精进,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曾国藩身上再适合不过。他读一本书的时候,没有点透不会再读其他书,而且是一字一句地理解吸收。也正是这个习惯,让曾国藩一步步蜕变成了那个智慧的“半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