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戊奇荒”中的曾国荃:一代嗜血悍将,也有一心为民的另一面
来源:正说清代十二朝
导读:清光绪元年至光绪四年,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了一场极为罕见了特大旱灾饥荒,其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造成后果之严重都是历史罕见。光绪三年的《申报》,曾经用较大篇幅记载了这次灾荒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到处灾黎,哀鸿遍野,始则卖儿鬻女以延活,继则挖草根扒树皮以度餐,树皮既尽,亢久野草亦不复生。路旁倒毙,无日无之。
美国学者沃尔特所成《饥荒的中国》更是直接给出了这场灾荒导致的人类死亡及迁徙情况:从1876年自1879年间,“丁戊奇荒”导致900万——1300万人死亡,另有2000万灾民逃荒至外地。
可就在这场灾荒中,受灾程度几乎居于首位的山西省,却被《清史稿》予以了“同时荒政,山西为各省之冠”的积极评价,在饥饿生死线上徘徊的六百万饥民得以成活,造成了一项注定不会被历史淹没的奇迹。
“丁戊奇荒”到底有多严重?《清史稿·灾异志》如此记载:
光绪元年,青县夏、秋旱。二年春,望都、蠡县、滦州、临榆旱。五月,肥城旱。八月,藁城旱。三年四月,武进、霑化、宁阳、南乐、唐山旱,应山夏、秋大旱。四年春,东平、三原旱。七月,内丘、井陉、顺天、唐山、平乡、临榆旱。八月,京山旱。
有上述所载地区名称来看,这场因大旱而带来的灾荒遍及山西、河南、直隶、山东、陕西几乎整个华北地区,范围之大,实属罕见,对于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晚清政权绝对是一次致命性的打击。
为赈济灾荒,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争取了21万石漕粮的同时,不惜挪用团练军饷36万两、北洋海防军费8万两,更是破天荒的首次接受外国援助的善款。可就算如此,直隶一省的饥民饿死人数,依然让人难以接受,由此足以证明这场灾荒的巨大破坏力和杀伤力。
01 山西灾荒,到底有多严重
清光绪二年,时任河道总督的湘军将领曾国荃调任山西巡抚,这位曾经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因为嗜杀成性而落得“剃头匠”恶名的一代悍将,刚到山西就迎上了荒政处理的巨大考验。
山西的受灾程度有多严重?曾国荃在其朝廷上呈的奏折中,曾经有过具体说明:
晋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询之父老,咸谓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
这场被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让山西民众一度到了“甚至研石成粉,和土为泥。饥饿至此,何以成活”的悲惨地步,再加上当时山西通省种植鸦片、吏治败坏又让灾情更为严重。根据《曾忠襄公奏议》记载,当时的山西“一省之内,每日饿毙何止千人。二三千里目观惨况,残喘呼救,枯骸塞途”。曾国荃在此危难之际出任山西最高行政长官,不得不将赈灾之事视为自己的头等要务。
02 曾国荃的具体赈灾措施
《清史稿·列传二百》大致记载了曾国荃在山西巡抚任上,积极应对山西灾荒的具体所行:
国荃力行赈恤,官帑之外,告贷诸行省,劝捐协济,分别灾情轻重、赈期久暂,先后赈银一千三百万两、米二百万石,活饥民六百万。
结合相关史料记载,曾国荃的赈济办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措施:
1、减免赋税
清朝时期,一旦有灾荒发生,减少或者减免赋税往往是最为常见的荒政措施之一。尤其对于“差徭之重倍于赋”的山西而言,税赋的减免就显得尤为必要。
另外,旱灾盛行的同时,如果税赋依然不改,势必会造成社会动荡乃至暴乱。按照当时查办赈务的大臣所说“山陕百姓差徭过重,平日田产所入,难资糊口,以致户鲜盖藏,罹此奇荒,几成大变”,赋税的减免已经成为曾国荃不得不进行的赈灾手段。
为缓解灾情和最大程度降低社会动荡可能,曾国荃多次上疏清廷,请求减免、缓交军饷、京饷及各项钱粮。据《曾国荃全集》中的资料统计,曾国荃自上任至离职,先后上疏达 24 次之多,大大减轻了灾民的负担。仅差徭一项,“较之旧章,或减去十之五六 ,或减去十之七八” 。
除此之外,曾国荃还命令地方官员按户稽查,将有丁之粮归之于地,无丁之粮核实酌减,属于逃亡之户,一并减免丁粮,而各州县的地丁银也随之一并得到蠲免,全部摊入地粮征收,将“摊丁入亩”的制度发挥到极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灾后的农业生产。
2、广设粥棚
为迅速有效地救助贫困饥民,曾国荃下令在所有宏观赈济手段之外,采取最为直接的救济饥民的办法——于山西各地分设粥厂煮粥。据史料记载,仅曾国荃直接参与的粥棚搭建就有四家,分别为“太原设三家,分别设在大南门外的骆驼厂 ,北门外十方院,新甫门外郝庄,运城也设有一家”。粥棚的规模之大,每日每家大致能够保证一万饥民得到照顾。
在设立粥棚的同时,曾国荃还专门就民间向官府借贷粮食一事,向朝廷上呈了一道申请减免的奏疏:
民力拮据,若令照例征还,不特民力未逮,即原借之户大半流亡,率 皆无著 ,诚恐奸骨盆役藉官扰民,以桃代李 ,或累及邻族,或苛派里社 ,甲倒累甲,户倒累户,流弊无穷。
如此举措在尽可能保证饥民得以存活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收拢了民心,保证了以后赈灾措施的顺利施行。
3、筹粮集款
大灾之下,钱粮的绝对供应才是硬道理,可是根据《曾忠襄公奏议》的记载,当时的山西财政几乎惨不忍睹:
晋省库项之入款,历年以来,朝收而夕解,酉入而辰出,向无涓滴之存,久付山岳之债。迩年库空如洗,室罄长悬。
啥意思?
省财政已经空空如也,无力赈济一省数百万灾民。可曾国荃毕竟是曾国藩的弟弟,身后毕竟有着强大的政治资源,既然自省财政匮乏根本无力实施自救,曾国荃就开始转向社会各方面筹款筹粮。借助曾国藩和自己昔日的巨大影响力,曾国荃积极联系当时诸如李鸿章等大人物,为山西赈灾呼吁朝野,并筹集到较其它受灾省份更多的朝廷拨款和赈粮。
据《曾国荃全集》记叙,自咸丰二年到咸丰四年的两年多时间内,曾国荃经过多方努力,共筹得“捐银十万一千二百七十八两,粮 一千五百石”,为山西灾民带来了生之希望。
除了官赈,曾国荃还奏请朝廷准许,重开捐纳以供灾荒赈济。在“丁戊奇荒”中,山西通过卖官鬻爵得到的捐银高达千万余两。与此同时,曾国荃还“告贷各省,劝民助捐”。在李鸿章等大吏帮助下,在晋及京、沪等地绅商和香港及南洋各埠华商中募捐,筹得了巨额赈灾救荒款项。
另外,为了解决因为灾荒而使得人力、畜力运输变得异常困难之山西与外省各地运输问题,曾国荃动用各种关系,倾其所能,建立了一套通达的运粮路网,使筹到的赈粮得以运回山西,赈恤饥民。
在整个筹粮集款的过程中,曾国荃较之其他受灾省份之督抚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性优势,有着强大的人脉资源、朝中势力做为自己坚实的后盾,但其当时毕竟是山西巡抚,毕竟有着造福一方的职能范围限制。况且,能够使得山西通省“活饥民六百万”已属不易。
4、以工代赈
在曾国荃所施荒政政策中,被其认为“既可安抚丁壮灾民,又可保存畜力,以备农耕,实为赈灾权益之策”的以工代赈之法,不得不提。
在上述道路运输的恢复性运粮路网建设中,曾国荃采取的就是以运代赈的办法,“以彼地之民,以运彼地之粮”。除此之外,他还组织灾民修整河道,为灾荒之后的生产恢复奠定了绝对基础。
在曾国荃的多方努力下,山西全省得以成活六百万饥民,被《清史稿》评价为“民德之,为立生祠”,将其之前嗜杀成性的负面形象一举改变。
03 与荒政配套的雷霆手段
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山西一省的灾荒之所以如此严重,和当时山西官场的吏治败坏、通省种植鸦片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所以,除了赈济灾荒外,曾国荃在整顿吏治、清理鸦片种植方面拿出了雷霆手段。
1、吏治整顿
刚刚调任山西之际,曾国荃就对山西官场的吏治腐败情形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这一点在其书信中,曾经有过具体说明:
查晋中吏治之坏,非一 日矣。胥吏之追乎 ,迫之已久,小民日受流离转徙之苦。而为牧令者,方且肆无忌惮,不顾斯 民之肥瘠,但求私囊之丰盈 ;不恤下民之怨咨,但伺长官之喜怒。
天灾之外,再加人祸,会给山西饥民带有多大的伤害,可想而知。所以,要想实现荒政的顺利推行,就必须现行对吏治予以雷霆手段的整治。我们以几个具体例子予以说明:
光绪三年,曾国荃上疏,参吉州知府段鼎耀、荣和县知县王性存、阿东解粮委员、试用县丞郭学海漠视民生、扣留侵吞赈银、中饱私囊,请求查办。
光绪四年,曾国荃发现阳曲县仓书李林儒、孙毓树利用职便盗米五十石,审明案情,就地正法。
光绪四年,又参稷山县知县王懋庚于大灾之年无视民生,“私派捐输,修理衙署”,奏请革职查办。
光绪五年,上疏朝廷,指永济县知县洪贞颐在征收光绪三年上忙钱中征多报少、克留备用,请旨查办。
向来认为“事以得人为本,以察吏为先”的曾国荃在山西巡抚任上,再现了自己以往心狠手辣的弑杀本性,除了拥有正规行政级别的在编官员外,那些鱼肉百姓、贪污受贿的“小苍蝇”们,曾国荃甚至一度不再请奏朝廷就予以就地正法的处置。
从光绪二年到光绪五年,仅仅因为在灾荒之中犯下过错的官员,被曾国荃上疏参劾并予以处置的就有四十余人。曾国荃整饬吏治、严惩赈灾中的舞弊行为,有助较为切实地赈恤灾民,缓和官民对立,刺激相关官吏秉公任事,促进赈灾成效的提高。
2、禁烟
自鸦片战争以后,国内的罂粟种植得以迅速发展,自道光年间便开始种植鸦片的山西省,到曾国荃到任的光绪二年,几乎达到了通省种植、遍及各地的疯狂地步。据史料记载,当时山西的耕地中,有多达九分之一的土地种植了鸦片,绝对程度上减少了粮食产量,加剧了饥荒的严重程度。
曾国荃到任后,通过对山西境内耕地种植情况的详细了解,甚至给出了“虽曰天灾,实由人事”的荒灾性质认定。《曾忠襄公奏议》记载了曾国荃就鸦片种植带给山西灾民的严重伤害:
境内广种罂粟,沃野千里,强半皆种此物,畎亩农夫吸烟者十之七八。晋省地亩五十三万余顷,地利本属有限,多种一亩罂粟,即少收一亩五谷,小民因获利较重,往往以膏腴水田遍种罂粟,而五谷反置诸硗瘠之区,此地利之所以日穷也。种罂粟之户,强壮的劳力首先用以保证罂粟田的管理,良田反荒芜而不治以致地利既差,人力又减,一遇天灾流行,遂至疲荼而不可救药。
鸦片的大面积种植,直接导致了粮食短缺;而粮食短缺又成为山西难以抗御灾害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曾国荃决心致力于禁烟。
光绪四年,在得到朝廷的允许后,曾国荃颁布了禁烟章程,要求所有栽种罂粟者,拔除改种五谷,州县官吏私征罂粟亩税者立予参撤。同时,将保甲制度强行用到禁烟制度中,规定:一甲之中有种罂粟者,责成甲长押令拔除,立即改种五谷;如族长甲长知情徇隐,则罪其族长甲长,如州县官吏据为利薮,私自征收罂粟亩税,一经查明立即参撤。
除此之外,曾国荃还号召乡约里社互相监督,同时委派政府专员前往各地督查,确保禁烟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曾国荃的禁烟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鸦片的种植,使“种罂粟者较去年约减十之六七”,由此增加了粮食的种植面积,并相当程度上缩短了灾荒行程和灾荒之后的生产恢复。
后记
作为曾国藩所创湘军旗下吉字营的统帅,曾国荃在统兵期间以破城后纵兵杀抢而落得“剃头匠”之恶名,尤其在攻破天京城后,纵容湘军屠杀太平军将士,固然有着泯灭人性、为人诟病的所在。但在执政地方,尤其是在“丁戊奇荒”的危难之际,曾国荃临危受命,出任山西巡抚以后,通过采用多种赈济政策、大力整顿山西吏治、雷霆清理鸦片种植等手段,使得“同时荒政,山西为各省之冠,活饥民六百万”又绝对不失为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