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历史:斯巴达克斯起义

来自专栏银幕与史诗

斯巴达克斯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之一,其不畏强暴、前仆后继求解放的斗争精神充分代表了对自由、博爱、平等思想的追求。斯巴达克斯奴隶战争也是罗马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次战争对罗马的威胁可以说是不逊于布匿战争时期汉尼拔的入侵,因此很多涉及到罗马历史的电影或是纪录片都会提到他,因此这里在简单回顾历史的时候提一下关于斯巴达克斯的一些影视作品,但不包括那个黄暴剧《斯巴达克斯》(Spartacus,2010-2013),因为我没看过。

发生于公元前73至71年的斯巴达克斯战争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奴隶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叫第三次奴隶战争,前两次分别是公元前135至132年由攸努斯(Eunus)领导的西西里岛奴隶起义和公元前104年至100年由雅典娜(Athenion)和特里丰(Tryphon)领导的第二次西西里岛奴隶起义。由于斯巴达克斯起义发生在罗马近郊,起义军又曾转战亚平宁半岛南北,所以历史影响最大,受到的关注也最多。特别是克拉苏的势力在镇压这次起义中崛起,元老院为了打压克拉苏而拉拢庞培,都对以后的罗马政治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斯巴达克斯起义的根源起源于奴隶制,奴隶制是当时古代国家常见的制度,各国贵族统治者和奴隶主通过驱使被迫将人身依附于自己奴隶来进行经济、生产、建设活动,同时也供他们吃喝玩乐和享用,奴隶的来源是因为贫困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在战争中俘虏的国内外战俘,当然也包括奴隶生下来的后代们。与众不同的是亚平宁半岛各民族还有作为角斗士(Gladiator)的军事奴隶,当然他们的职责不是保卫主人的安全,而是通过表演真实见血的格斗也博得观众的喝彩。角斗士的起源不详,也许是继承自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殖民者的一种传统。公元前264年李维举行了罗马的第一场角斗士表演,以纪念他死去的父亲。之后罗马角斗士文化日益成熟,到斯巴达克斯的时代已经有专门的角斗士学校和角斗士奴隶主,通过举行角斗比赛供达官贵人享乐而获取赏金。

关于斯巴达克斯的出身,希腊散文家普鲁塔克(Plutarch)提到他可能是来自希腊色雷斯地区的游牧民族,他的妻子是当地一个部落的女先知,两人一起被卖为奴隶。阿皮安(Appian)和弗洛鲁斯(Florus)则称他曾当过一段时间的罗马军团雇佣兵,这大概是他被送去做角斗士的原因,不过相关影视作品中都没采用过后两者的说法。

之后斯巴达克斯一直在图卢斯·巴蒂亚图斯(Lentulus Batiatus)的卡普阿角斗士学校接受训练,他们所表演的是一种被称作Murmillo级别的重型角斗士,携带的装备包括一把64-81cm长的罗马剑(Gladius)、一把木板制成的矩形护盾(Scutum)和一段皮质护臂(Manica)等,因此毫无疑问个个都是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的猛男。角斗士的待遇非常好,因为毕竟数量有限,不是谁都可以当,但长期的致命格斗表演和外族的出身使得他们有时不得不考虑自己能否活到退休那天。于是,在具有反抗精神的斯巴达克斯的带领下,公元前73年,70多名角斗士在厨房杀死看守后抢夺了部分器械逃出角斗士学校。他们在卡普阿周边地区劫掠一番后带着招募来的追随者们(主要以奴隶为主),逃入了维苏威火山山区。越来越多的逃亡奴隶和农民都前来投奔,大家共同推举斯巴达克斯和另外两个高卢人克雷斯(Crixus)、奥诺莫斯(Oenomaus )为首领,后者不久后在意大利南部的战斗中阵亡。为了便于指挥,斯巴达克斯按照罗马军队的形式将自己追随者们进行了改编,除有数个军团组成的步兵外,还建立了骑兵,此外还有侦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辎重队。

由于半岛久无战事,周边地区并没有驻扎罗马正规军团,平民执政官盖乌斯·克劳栋(Gaius Claudius Glaber)动员了一部分民兵企图对起义军进行围困,但斯巴达克斯半夜带人顺着葡萄藤从悬崖滑下,袭击并消灭了正在宿营的罗马军队。公元前72年初,斯巴达克斯击败了罗马军队的第二次讨伐,军队数量增长到7万人。起义军在劫掠了罗马周边城镇后,开始正式北移,此时他们队伍的人数已超过10万,普鲁塔克认为斯巴达克斯是打算带领他的追随者们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后回各自家园。罗马元老院则对起义军的动向感到惊慌失措,派出执政官卢修斯·盖利斯·帕布科拉(Lucius Gellius Publicola)和格纳斯·科尔内利乌斯·伦勒斯·克洛迪亚纳斯(Gnaeus Cornelius Lentulus Clodianus)各自指挥一个军团,企图消灭起义军。帕布科拉时年60岁,他的主要成就在法律事业上,克洛迪亚纳斯时年42岁,是一名优秀的演说家,但实际能力不强,两人之所以能当选执政官是因为他们都是庞培的支持者。

此时起义军队伍也出现分化,克雷斯指挥的30000人脱离了大部队,历史学家对于克雷斯脱离的原因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他反对斯巴达克斯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计划,而更愿意在意大利乡村劫掠并和罗马军团决战,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一种吸引罗马主力来保障斯巴达克斯大部队能尽快抵达北意大利的战略计划。但不管怎么样克雷斯很快就失败了,帕布科拉在加尔加努斯山迅速歼灭了他的队伍。据说斯巴达克斯得知克雷斯战死的消息后非常伤心,并强行命令300至400多名罗马战俘表演格斗直到他们被杀为止。

随后为了歼灭斯巴达克斯的主力,两位执政官制定了一个分进合击的计划:由克洛迪亚纳斯的军团在北部挡住起义军的去路,帕布科拉的军团则由后方对起义军实施前后夹击。然而他们低估了斯巴达克斯主力的战斗力,斯巴达克斯在Lentula山谷迅速击败了克洛迪亚纳斯的军团,随后调转头来,将还未及时赶来的帕布科拉军团击败。两名执政官收拾残兵后在Picenum附近的山谷的战斗中再次被起义军击败,没有打成歼灭战大概是因为起义军急于前往北意大利。

这次战败令元老院大惊失色,一些元老主张听任奴隶们尽早离开意大利,但罗马最富有的人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坚决要求带兵镇压起义军。起初主和派的意见占了上风,但当起义军掉头重返意大利南部时,元老院终于同意授权他用自己的财富军团镇压斯巴达克斯。克拉苏时年41或44岁,他靠着在内战中为苏拉效力而在之后大为收益,很多苏拉政敌的财富被没收后都转移到了克拉苏的名下。不同版本影视中的克拉苏形象差异不大,总体以残忍甚至邪恶的形象为主。

已经抵达意大利北部的斯巴达克斯大部队却又不知何故掉头返回,并穿过整个亚平宁半岛一直来到半岛的最南端,联系上了当地的海盗,准备利用海盗的船只前往西西里或是希腊。历史上对于斯巴达克斯没有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原因众说纷纭,一般认为由于起义军大部队拖家带口,翻阅山脉路途艰险又缺乏向导,加上离开富饶的意大利后在山外蛮族地区又很难获得满足15万人的补给,才促使斯巴达克斯打算乘海路离开意大利。

然而收取了起义军黄金的海盗船只并没有按时抵达,克拉苏的八个军团却提前赶来。首次交战,克拉苏用自己财富武装起来的私兵有些胆怯,部分士兵丢下武器逃离战场。为了加强军纪也为了提高战斗力,克拉苏恢复了古老的“什一格杀律”,按十抽一的方式惩处了逃跑的部队,从这以后他的部队的精神面貌提升了许多。之后的几次交战起义军均告负,被迫退往半岛南端的墨西拿海峡以北一隅。为了困住起义军,克拉苏在起义军身后、陆地最狭窄处挖掘了一道两端通海的大壕沟,切断其撤回意大利的退路。斯巴达克斯为了突围,在部下面前亲手杀了自己的坐骑,表达了突围的决心。进过几次突击,大约有50000名起义军战士跟随斯巴达克斯突破了壕沟。

突破壕沟后形势对斯巴达克斯依然非常严峻,不仅克拉苏依然对起义军紧追不舍,在西班牙作战的庞培军团和驻扎在马其顿的卢库勒斯军团也被元老院召回,即将到达意大利。格涅斯·庞培·马格努斯(Gnaeus Pompeius Magnus),时年只有36岁,作为被苏拉赏识的年轻军官,之前正在西班牙镇压马略余党昆图斯·塞尔托里乌斯(Quintus Sertorius)的西班牙土著军。马库斯·特伦提乌斯·瓦罗·卢库卢斯(Marcus Terentius Varro Lucullus),时年46岁,时任罗马驻马其顿总督,在其任期内多次对多瑙河口和黑海沿岸的希腊城市用兵。斯巴达克斯企图与克拉苏进行谈判来拖延时间进行休整,克拉苏则担心庞培与卢库勒斯的到来会夺去他的军功,因而拒绝了和谈。

迫于无奈,斯巴达克斯只有整顿军队,准备决战。这场决战一般被称为西拉里乌斯河之战(Battle of the Silarius River),斯巴达克斯的约47000人的大军与克拉苏的6个正规军团和4个辅助军团约40000人在西拉里乌斯河右岸的一个开阔战场正面碰撞。看到克拉苏正骑马在附近的一个小山头观战,斯巴达克斯于是亲自带兵冲击观战中的克拉苏,他一路上甚至亲自干掉了两个罗马百夫长,但自己身上也多处受伤。即使如此,斯巴达克斯也拒绝投降,最终他在交战中被杀身亡。这场惨烈的会战,起义军共有36000人战死,6000人被俘,另有5000人突出重围后向西窜入Bruttium地区,被刚刚登陆的庞培军团逮住并全部处死。那6000被俘的起义军则被克拉苏下令用十字架全部钉死在了从罗马到卡普阿的大道上,用以警告那些企图反抗的奴隶们。

尽管普鲁塔克、弗洛鲁斯和阿皮安都声称斯巴达克斯已经战死,但阿皮安同时也承认并没有发现其本人的尸体,这就给了后世影视编剧们一定创作的空间。臂如《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960)结尾斯巴达克斯为了避免战友受十字架钉刑之苦而在最后的决斗中杀了他,《斯巴达克斯》(Spartacus,2004)结尾克拉苏让斯巴达克斯目睹战友们全部被钉上十字架后再将其正法等。

斯巴达克斯传奇性的身世使得其经历经常被导演搬上银幕,最早关于斯巴达克斯的电影作品是1913年由意大利导演乔瓦尼·恩里科·维达利(Giovanni Enrico Vidali)执导的《斯巴达克斯》(Spartaco,1913),该片长达88分钟,根据意大利小说家拉斐尔洛·乔瓦诺利(Raffaello Giovagnoli)创作于1874年的同名小说改编,剧情主线相当清晰,就是斯巴达克斯反抗邪恶的克拉苏的统治,影片华丽的布景和优美的服饰代表了默片时代早期意大利史诗片特有的奢华与宏达气势。

之后直到1953年,第二部斯巴达克斯题材的电影《斯巴达克斯》(Spartaco ,1953)才由意大利导演里卡尔多·弗里达(Riccardo Freda)摄制完成,影片的美版标题被改为《罗马的罪恶》(Sins of Rome),但剧情似乎对“罪恶”没多少具体描写。之后库布里克的公司为了抵消该片因为重名而对1960版市场的冲击,买断了该片的底片,并使其在三十多年内没能出现在市场上。

50-60年代的史诗片界有个奇怪的现象,即意大利拍的题材,好莱坞也会拍,当然由于片源和语言因素,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好莱坞版。1960年好莱坞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也拍摄了一部《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960),影片根据美国左翼作家霍华德·法斯特(Howard Fast)出版于1950年同名小说改编。作者曾是美国共产党员,所以该小说政治倾向可见一斑。当然导演库布里克淡化了原作里的这种色彩,而是将剧情主要矛盾转化为罗马统治者内部以格拉古为首的平民派和以克拉苏为首的贵族派之间,奴隶起义军则奄然成为了他们之间政治斗争的一枚筹码。影片对小说剧情进行了一些小的修改,比如让克拉苏和斯巴达克斯争夺一个女奴的爱、把克拉苏塑造成一个男女通吃的角色。影片结尾遵循原著,让格拉古派人偷偷放走了斯巴达克斯的妻子和儿子,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由意大利导演赛尔乔·科尔布奇(Sergio Corbucci)执导的影片《斯巴达克斯的儿子》(Il figlio di Spartacus,1962)剧情上就承接库布里克版,主要讲述斯巴达克斯的儿子兰杜斯后来隐姓埋名躲在驻埃及的罗马军团当百夫长,之后被派往埃及东部的沙漠执行任务,并终于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美国著名导演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在其著作Cinema Italiano – The Complete Guide From Classics To Cult中称这是科尔布奇最好的电影作品之一。

1964年意大利导演尼克·诺斯特罗(Nick Nostro)拍摄了电影《斯巴达克斯和十个角斗士》(Gli invincibili dieci gladiatori,1964),该片是电影《十个角斗士》(The Ten Gladiators,1964)的第三部,讲述以卡罗为首的十名角斗士在一次格斗中结识了斯巴达克斯,不久他们被奴隶主收买去袭击斯巴达克斯的营地,袭击失败后他们与斯巴达克斯达成协议,同意以收取费用的方式帮助斯巴达克斯及其追随者坐船离开意大利(当然最后斯巴达克斯没能离开)。

之后斯巴达克斯的故事没再搬上银幕,2004年出生在罗马尼亚的导演罗伯特·多恩海姆(Robert Dornhelm)为美国有线娱乐拍摄了一部《斯巴达克斯》(Spartacus,2004),这是一部在美国有线电视上播放的二集迷你剧,剧本同样改编自霍华德·法斯特(Howard Fast)的小说,甚至电影场景和服装道具也都和1960版极为相似。虽然就时间篇幅来说这部2004版的171分钟甚至要短于1960版的184分钟,但在剧情上明显更忠于小说原著,结构显得更为紧凑,对史实也更接近些,像悬崖袭击战、歼灭两个军团战、由北掉头南返和突破壕沟等部分均有涉及。所以如果想要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斯巴达克斯的历史的话,这部绝对是最佳选择。

2007年英国广播公司拍摄了一部六集历史迷你剧《英雄列传》(Heroes and Villains,2007),以六位古代和和近代的历史人物为主角,每集60分钟的篇幅讲述其中一个人物一生中的某段重要经历。斯巴达克斯的故事是本剧的第三集,因为史料不足的缘故,所以这集讲述了斯巴达克斯从角斗士起义到率部突破壕沟这期间的故事。总体上表现一般,战争场面比较小,主要是为了表现斯巴达克斯的个人英雄主义。

附录:相关影片

1、《斯巴达克斯》(Spartaco,1913),意大利,导演:乔瓦尼·恩里科·维达利(Giovanni Enrico Vidali);

2、《斯巴达克斯》(Spartaco ,1953),意大利,导演:里卡尔多·弗里达(Riccardo Freda);

3、《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960),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4、《斯巴达克斯的儿子》(Il figlio di Spartacus,1962),意大利,导演:赛尔乔·科尔布奇(Sergio Corbucci);

5、《斯巴达克斯和十个角斗士》(Gli invincibili dieci gladiatori,1964),意大利,导演:尼克·诺斯特罗(Nick Nostro);

6.《斯巴达克斯》(Spartacus,2004),美国,导演:罗伯特·多恩海姆(Robert Dornhelm);

7.《英雄列传》(Heroes and Villains,2007)第三集,英国,导演:蒂姆·邓恩(Tim Du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