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女’鱼玄机’为情所伤,走向另类,最终杀人被处斩
强盛繁华的大唐王朝,诗才辈出,不少女诗人也应运而生。长安女子鱼玄机,就是晚唐女诗人中的代表作家,与著名女诗人李冶、薛涛齐名。这位才华横溢、美貌又多情的才女,一生短暂而悲凉,令人无限感慨。
鱼玄机生平不见正史,传记资料散见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等书。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
鱼玄机就是一个在生命未知的变数中既飞升又堕落的女人。
她在灵魂的一面,提笔写诗,以遣精神之负;而在欲望的一面,是与男人大纵其情,以解感官之饥。
鱼玄机就这样成了两极分化的人,她的诗之高与人之低让她在两个极端上分裂了,而且是彻底的分裂,伴随着她人格的分裂,鱼玄机无法再使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与目标了,她迷失了。她在写诗时,一个圣洁的出尘女子,在艺术灵动的美之路上,尽情挥洒着她的才华。等她放下笔,人格便立即倾向了另个极端,让她由女诗人变成一个淫妇。
如此两极分化,而又在两个极端中做出如此出色,达到不可思议的矛盾统一。
初显才情
鱼玄机(公元844——871),原名鱼幼薇,字慧兰,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4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郊,那是一位落拓的士人之家。她的父亲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便转而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独生女儿鱼幼薇身上,对她刻意调教。有史书说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己一生未取功名,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小幼薇因此受到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自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名诗佳章,到了七岁,鱼幼薇写出了她的处女作。这是小鱼儿长期习读诗作的一次必然反应,而对她父亲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肯定,肯定他的苦心没有白费,女儿终于圆了他愿望,开始显山露水。
十一、二岁时,鱼幼薇的诗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被人誉为“诗童”,成了备受关注的少女诗人。
鱼幼薇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的关注,那一年,鱼幼薇十三岁。而大诗人温庭筠带给了她真正的成名。
暮春的一个午后,在长安城东南角的一个破旧小院里,十三岁的少女作家鱼幼薇与著名温大诗人会面了。
在那个暮春时节,鱼玄机还不叫鱼玄机,而是叫鱼幼薇。
这所破旧的小院在平康里附近。平康里位于长安的东南角,是当时娼妓云集之地,因这时小鱼的父亲已经谢世,鱼氏母女只能住在棚户区,靠着给附近青楼娼家作些针线和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活。
在温庭筠的眼中,鱼幼薇的家境让他很吃惊,实在是太穷了,几乎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而出现在这个低矮阴暗的小院落中,这位才华横溢的美少女作家鱼幼薇,虽然还不满十三岁,但灵秀聪慧,纤眉大眼,肌肤白嫩,极富美人风韵。
温庭筠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小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过其实。小幼薇落落大方,毫不拘促地请大诗人出题。
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正遇柳絮飞舞,拂人面颊的情景,便对鱼幼薇写下“江边柳”三个字,让她以此为题作诗。
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会儿,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看到“花落钓人头”中的一个“钓”字,用得颇为鲜活而有力。或许天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神蛰居于其心灵的一种反应,神亲睐于他,便将神力注入其的心灵,让他有了灵异的反应,显得与众不同。
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他对这个美丽又大方的小姑娘大加欣赏,惊为天人。
情窦初开
从此以后,温庭筠经常出入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完全就是她的老师,但却不仅不收学费,反而不时地接济一下,帮衬着鱼家度日。他与幼薇的关系,既像师生,又像父女、朋友。因文成友,这是中国文人古典式的生活状态,文学在这时候成了沟通人的心灵和精神的纽带,文学和人的心灵都由此得到提高。
不久,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湖北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
等温庭筠走后,鱼幼薇才察觉,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年长32岁的温老师了。应该说,这是一种单向的师生恋。
这种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处于贪寒生活中的她从温庭筠那里体味到了温暖,平时由于一直处于诗歌创作的浪漫气氛中,她并未多么明显地体味到被他呵护关爱的温情,现在人各一方,她才发现温庭筠是自己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师长。
秋凉叶落时节,鱼幼薇思念远方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飞卿是温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时人因称之“温钟馗”。也许是年龄相差悬殊,也许是自惭形秽,温庭筠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不敢再向前跨越半步。
毕竟是男人在婚恋中占据主动地位,这一点决定了温庭筠和小鱼儿之间永远只能停留在师生层面上,可以说,他们之间只是友情。
而在当时,情窦初开的鱼幼薇,早已把一颗春心暗系在老师身上,温庭筠离开后,她第一次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
但温庭筠却守于礼,一直没有回应她的爱,甚至没有任何反应,这就不由得让怀春的美少女心生忧伤。
不见雁传回音,转眼秋去冬来,梧桐叶落,冬夜萧索,鱼幼薇又写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诉,温庭筠又何尝不爱怜这个绝代佳人兼才女啊?只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当时45岁),却又功名前途毫无着落,再加上自己长得奇丑无比,觉得实在配不上鱼幼薇,就只好把爱之火息灭在内心。
倘若温大诗人报以柔情万种,鱼幼薇也就此成了温夫人,但他思前想后,仍抱定以前的原则,不敢跨出那一步。自此以后的无数朝代,无数的文人骚客,因此不断地责怪他把鱼大美女的一生都毁了。
据史载,鱼幼薇在用名鱼玄机后,所著的《鱼玄机诗》,传世的约有五十首,其中大部分是在与温庭筠互答相赠的情况下写出的。由此可见,他们的交流是非常愉快的,彼此间把对方都当成了精神寄托。
邂逅公子李亿
唐懿宗咸通元年,温庭筠回到了长安。两年多不见,鱼幼薇已经长成了及笄少女,其容貌光艳照人,其身段婷婷玉立。
温庭筠又出现在了鱼幼薇的面前。但他不是为鱼幼薇回来的,其时唐懿宗刚当皇帝,他想找机会在仕途上发展,所以,他这次其实是为自己回来的。
惊喜在鱼幼薇心头倏然掠过,但现实很快便让她明白,温庭筠的心思不在自己身上,他是男人,他必须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一年,鱼幼薇大约十五、六岁,一个没有进入社会生活的单纯女孩子。这一年,她将邂逅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男人李亿。
那些日子,温庭筠在忙于仕途的间隙,总是抽出一些时间陪陪鱼幼薇,与她一起谈论诗歌,尽量让她开心。他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内心的愧疚,他觉得对不起鱼幼薇的爱,他不愿意让自己的拒绝使得她心灵受伤。
一日无事,师生两人兴致均好,便相偕到长安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他们春风满面,意气风发,令一旁的鱼幼薇对他们能用文学换得功名而羡慕不已,但羡慕之余,她又略有一丝伤感,因为这样的事对当时的女孩子来说是永远不可能有的。
他们题完诗后高谈阔论着远去,鱼幼薇按捺不住满怀感慨,便在观壁上也写下了一首七绝诗: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这首诗前两句气势雄浑,势吞山河,正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感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只有无奈空羡!
正是鱼幼薇不经意间写在观壁上的那首诗,在几天之后引出了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人。初到长安的贵公子李亿游览崇贞观时,无意中读到了鱼幼薇留下的诗。
他也喜欢文学,听说崇贞观是长安的文人们常去的处所,便前去游览。很巧,鱼幼薇留下的那首诗被他读到,而且深深地吸引了他。
李亿这次赴京是为了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阙官职。就任后,这位来自江陵的名门之后,开始拜访京城的亲朋故旧。他忙于官场上的繁杂应酬,无暇顾及去打听鱼幼薇的情况。
终于应酬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李亿在长安就是拜访他的文朋诗友。温庭筠在襄阳刺史幕中,曾与李亿有一段文字交往,所以温庭筠也是李忆的拜访对象。
在温庭筠的家中,书桌上一幅字迹娟秀的诗笺令李亿怦然心动。这是一首抒情六言诗: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明月;
邻楼新妆侍夜,闺中含情脉脉。
芙蓉花下鱼戏,带来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诗句雅致清丽,从中可见写诗的人有着幽婉缠绵的情怀。
好诗啊,李亿顿时为之满心欢喜,不禁问是谁写的。
温庭筠自豪地说:是我的女弟子鱼幼薇写的。
李亿一听说,原来诗作者就是那个在崇贞观题诗的女诗人鱼幼薇时,他不禁越发心动,想认识她的心情越发迫切了。
温庭筠成人之美,约好了鱼幼薇,李亿就在长安最豪华的一个酒店里摆了一桌。
鱼幼薇朱唇微启,莞尔娇笑,说话大方而得体。
席间,二人眉目传情,相谈甚欢。
入主大宅 被休离开
事后,李亿央求温庭筠撮合此事。温庭筠一直以来都为自己有负于鱼幼薇的恋情而内疚,现在看到李亿,他虽然知道李亿已有正室,但考虑到此人英俊倜傥,性格温和,和聪慧灵气貌美如花的鱼幼薇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李忆这一年22岁,但官已经当到了左补阙,可谓少年得志,前途不可限量。于是温庭筠就积极成全。
温庭筠去见鱼幼薇,问她:你看李亿此人如何?
鱼幼薇听出话中之含意,但含羞微微低了头,说出两个字:甚好。
接下来的,一切水到渠成,温庭筠见李亿对鱼幼薇动了心思,好心的他出于对鱼幼薇前途的考虑,便为这两个一见钟情的年轻人保了媒。
在长安繁花如锦的阳春三月,一乘花轿把盛妆的鱼幼薇,迎进了李亿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栋大宅中。
据史书载,林亭所处位置颇佳,离长安城只有十余里,是一个有山有水鸟语花香的地方,长安的大多富贵人家和官员都居住在这里。
两个人似鱼入水,其乐何如也。
新婚燕尔,两个人在这里度过了无比舒心惬意的时光。如胶似漆,吟诗作赋,游山玩水,对鱼幼薇来说,这是她人生中唯一的一段美好时光。
嫁得如意郎君,安做贤德妇人,这是她的梦,而一度,她以为梦已成真。
但是,梦总会醒来。
他本来就是有妻子的。而自己,其实只是一名“外宅妇”。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等级是这样划分的:妻、妾、外宅妇。前两者都是有名分的,而后者是见不得人的、“非法(宗法)”的、没有任何名分的。
唐朝时官方多次立法禁止包养外宅妇。连她们生养的孩子,除非“丈夫”家族承认,否则也无法认祖归宗。
在江陵的李亿原配夫人裴氏,一见丈夫去京多时也不来接自己,就三天两头寄信催促。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
李亿有妻,鱼幼薇早已知道,接她来京也是情理中事。鱼幼薇通情达理地送别了李亿,并牵肠挂肚地写了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子安是李亿的字,那时从长安至江陵,往返一趟大约需两个月时间,而李亿此次又是出仕后首次回家,必然有一番会亲宴客,上坟祭祖的活动,又耽搁了几个月。鱼幼薇独守空房,从红枫秋月,一直等到春花渐落,才见良人携妻来到长安。
尽管一路上李亿对妻子裴氏赔尽了小心,劝导甚至是哀求她接受偏房鱼幼薇,可出身名门的裴氏夫人始终不肯点头。
一进林亭别墅的大门,裴氏就喝令随身侍女,把出来迎接的鱼幼薇按倒在地,用藤条毒打了一顿。鱼幼薇不敢反抗、也不敢怨怒,盼裴氏在出了气之后,能够接受她。
《唐律疏议》规定:“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期亲及外祖父母杀者,与主同。下条部曲准此。”什么意思呢?宰杀一名无辜婢女,至多判一年徒刑了事。如果这些婢女有罪,被主人杀了,那么,只需要承受“杖一百”的处罚。
正因为唐朝的妻妾制度如此,所以虽然娇柔的小鱼儿被打得遍体鳞伤,李亿看了心痛万分,却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没有鱼幼薇的好果子吃,裴氏对她非打即骂。
最后,干脆逼着李亿写了一纸休书,直接把鱼幼薇扫地出门了。
李亿实在拗不过裴氏,只好写下一纸休书,给了鱼幼薇。两人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五个月的苦苦相思,至此戛然而止。
入身道观 改名玄机
其实,李亿并非是薄情寡义之人。他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毕竟男人要把功名官禄看得比女人还重些。
他的正室夫人裴氏可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以后的仕途升迁还得仰仗夫人家族的势力,不可能为了一个女人而把自己的前程给耽误了。
李亿表面上与鱼幼薇一刀两断,暗地里却派人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出资予以修葺,又捐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香油钱,然后把鱼幼薇悄悄送进观中。
李亿这样做,一方面是考虑到鱼幼薇的生计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日后便于私底下相见。
咸宜观观主是个年迈的道姑,鱼幼薇入道观后,住持一清师太给她取了道号“玄机”。玄机本是一个道号,但从她个人的命运来说,似乎是一个预示:她的人生从此将充满了玄机,到最后连她自己也无法把握和扭转,以至彻底迷失了自己。
一个风华绝代的才女岂甘孤伴青灯,听木鱼每日敲响,做一世道姑,长夜无眠,鱼玄机在云房中思念着昔日的丈夫李亿,泪水和墨写下了一首《寄子安》。
醉别千扈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在圃,杨柳东西伴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思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来肯恹恹醉玉楼。
而此时的李亿却没有机会前来道观和鱼玄机幽会,鉴于他的前科,裴氏将他管得很严,加之他越来越感到裴家的势力在长安是多么强大,所以李忆的胆子被吓没了。
鱼玄机对李忆苦苦思念,但却不见他的一丁点音讯,入道观后,她只好把满腔愁情寄托在诗文上,寄托对夫君的期待上面。
她以满腔痴情寄付诗中,又写了一首《寄李子安》:
饮冰食药老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
秦镜欲分愁坠鹊,舜琴得弄怨飞鸣。
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向,持竿尽日碧江空。
诗写成后,却无法捎给心上人。她于是把诗稿抛入附近的曲江水中,任凭滔滔江水带走一代才女的无限相思。
就这样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啊等,望穿了秋水。曲江边的杨柳绿了,黄了,落了;又绿了,黄了,落了;再绿了,黄了,落了。三个春秋过去了,可是鱼玄机的情郎还是没有来!而且一次都没有来!
又遇情郎
三年时光默默流走了,咸宜观内又出了两件大事。
一件事是一清师太年老力绝,溘然长逝。
另一件事是彩羽道姑跑了。彩羽道姑跟玄机朝夕相伴、年龄相仿的年轻道姑,和来道观里修补壁画的画师私奔了。
咸宜观中,只剩下鱼玄机孤零零一人。
就在这时,她又听长安来客说起,她日夜盼望的李郎,早已携带娇妻出京,远赴扬州任官去了。这一消息对鱼玄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亿走了,连个音讯都没给,这就说明自己被他彻底抛弃了。她现在随着他一去不返,她第一次觉得他其实是欺骗了自己,自己被无情地辜负了!
她面对孤房青灯,袈裟经卷,无可奈何,痛苦无以发泄,她便放纵。她的人生于是便一步一步歪斜,再也无法驶入正轨了。
鱼玄机就是这样成了道姑,同时也成了淫妇,鱼玄机也因为这双重极端矛盾的身份也备受瞩目。
鱼玄机人生的分水岭
清王士祯在《居易录-卷八》中提到:“唐初公主多自请出家,与二教人媒近。商隐同时如文安、浔阳、平恩、邵阳、永嘉、永安、义昌、安康诸主,皆先后丐为道士,筑观在外。史即不言他丑,于防闲复行召入,颇着微辞。”
唐朝的道观之所以出名,除了皇室中人的首倡外,还得归功于三个人:鱼玄机、李冶和薛涛。这三位可不是一般的女子,那可是被后人尊为“唐代三大女诗人”的大才女,其才华和影响,可能只有后来南宋的女词人李清照,才有资格跟她们相媲美了。
唐人皇甫枚《三水小犊》、孙光宪《北梦琐言》对后来鱼玄机的行为有所非议,认为她“不能自持”,责其为“娼妇”。
《太平广记-卷一三三》载绿翘谴责鱼玄机云:“练师欲求三清长生之道,而未能忘解佩荐枕之欢,反以沈猜,厚诬贞正。”
《唐才子传-卷二》说李冶“后以交游文士,微泄风声,皆出乎轻薄之口”,表明她的这种生活方式是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可的。
民国学者苏雪林在文集里,也从其与文人的酬唱诗中体现出的恋爱关系,确认女冠是半娼妓式的女道士。并分析说,女道士都受过教育,通晓文墨,士大夫都喜欢与之交游。
鱼玄机的姿情纵欲,与当时道观中不好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有村姑到观里边烧香边哭泣,说她爱的人弃她而去了。鱼玄机决定写一首诗送给她。于是,在冷冷清清的咸宜观中,她深夜秉烛,于绝望中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这显然不是一首赠诗,题名之所以用一个“赠”字,是因为她在借题发挥。且看“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便不难看出她终于说出了心里话,长久以来,她内心苦闷,喟叹人生之难熬,同时也为自己的绝代才华和盖世风情付诸于东流而伤感。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自己这般花容月貌,还愁宋玉这样的风流才子不主动送上门来?何必被王昌这样的登徒子给活活气死呢?
这首诗不啻就是鱼玄机人生的分水岭,从自恋自怜,到自戕自毁。及时行乐吧,没有谁值得留恋。
从此以后,鱼玄机一改过去的洁身自爱,为了让自己亮丽的才情和美貌,不至随青烟而消散。她由一个秀外慧中、痴情万缕的贤淑才女,一变而成为了纵情声色、只为享乐的放荡冶艳女人。
鱼玄机在咸宜观中陆续收养了几个贫家幼女,作为她的弟子,实际上是给她做些杂活,也相当于是婢女。
她开始过一种悠游闲荡、纵情诗酒的放浪生活了。鱼玄机的另类,就表现在她首举的以诗会男人。其标志就是在观外挂了一幅“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这无疑是一旗夺目的艳帜。
不到几天工夫,消息就传遍了长安,她在外本来是有些诗名的,现在这么一折腾,一下子成了知名人士。
鱼玄机其实也可以离开威宜观去过正常人的生活的,她完全可以还俗,但她却留在了观中,而且还当道姑。
从各种史料来看,她当时在观中身居师父的地位,拥有的权利可以使自己得到不少好处,所以她才留在了观中。
自认有几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往咸宜观拜访鱼玄机这位大美女、大才女、大法师,谈诗论文,聊天调笑,以至昏天黑地,鱼玄机的艳名也就越传越广了。
说是探访,实际上各有各的目的,鱼玄机的诗美人也美,所以给男人们带来的感觉一定很独特,与她谈诗赋闲,聊天调侃,不时地会为她的万种风情而走神。
在来访的客人中,也有不少是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才俊,鱼玄机就跟他们谈诗论文;如果是文采不济,但人儒雅风趣的,就跟他们逗趣调情;如果是喜欢游山玩水的,那就跟他们游山玩水去;如果遇到才貌俱佳的帅哥,那就留下来“促膝夜谈”好了。
《北梦琐言》说鱼玄机“自是纵怀,乃娼妇也。”是的,鱼玄机就这样转变了,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一个极端的人生,准确地说,是走向了一个两极分化的人生。
世人一边在道德层面上鄙视着荡妇,可是却又涌向鱼玄机,道观前排成了长队。白天里欢笑,黄昏时散去。甚至很多流连到深夜还不想离开。
玄机受了卑微的苦处,又有一颗才华横溢的心,所以在女冠的这个梦想空间里,她会膨胀地比那些贵族们更快、更尖锐。她内心渴望的那种自由平等意识,也比其他人更为迫切,只是,她本人也许还没意识到。
仙籍人间不久留,片时已过十经秋。
鸳鸯帐下香犹暖,鹦鹉笼中语未休。
朝露缀花如脸恨,晚风欹柳似眉愁。
彩云一去无消息,潘岳多情欲白头。
一枝月桂和烟秀,万树江桃带雨红。
且醉尊前休怅望,古来悲乐与今同。
“鸳鸯帐下香犹暖,鹦鹉笼中语未休。”……“彩云一去无消息,潘岳多情欲白头。”……在这首《和新及第悼亡诗二首》一字一句,如何出自一个曾为弃妇的女子之口,明明是一种男人亡妻的悲伤之情。在那样一个社会里,一个女性想获得真正的所谓平等,只能像男人一样“活着”。
美艳绝伦的鱼玄机在沉沦
夜里,当房门被轻轻敲响,鱼玄机会毫不犹豫地打开。她在打开房门的时候,也同时打开了自己。
这一年,她才二十岁。
疯狂过后,鱼玄机还沉浸在情欲的欢乐余味之中,于是便写了一首《道怀诗》:
闲散身无事,风光且乐游;
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
琴弄萧梁专,诗吟庚亮楼;
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筹。
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
满怀春绿酒,对月夜琴幽。
绕砌皆清趣,抽簪映细流;
卧床书删遍,半醉起梳头。
她的这首“道怀诗”颇能体现出她此时的生活景况。
其实,能被她青睐看上,留下与她共效鱼飞的客人并不多。
有一个名叫左名扬的英俊书生,居然一见面就立即讨得了她的欢心,而这,只是因为他那一派贵公子风范和堂堂的容貌仪表,都酷似昔日的丈夫李亿。虽然她曾经忿恨过李郎的薄幸,但是内心中却始终忘不了他;在左名扬踏进咸宜观的那一刹间,她不得由一怔。迷离中,仿佛是李郎信守诺言来见她了。
这个少年给她创伤累累的心带来了欣慰感,让她从内心体味到了久未体味到的甜蜜。
在那一刻,在她眼里,他是李忆的一种延续,而这种延续带来的美妙感觉让她体味到了幸福。
尽管往事不堪回首,但往事却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一样在左右着她,当她发现左名扬长得很像李忆时,内心便涌起一股疼痛感,继而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之后,她一直把左名扬当成了李忆的化身,在玩味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
纵情声色 惹杀身之祸
除左名扬之外,与鱼玄机来往密切的还有一位经营丝绸生意的富商李近仁。本来,鱼玄机最讨厌那些没有什么书卷气息脑满肠肥的商人类访客了。所以,李近仁最初的几次拜访,都吃了闭门羹。可是他并不死心,不断送东西示好,并放话说:不见也没关系,东西收下我也就已经很高兴了。
时间长了,鱼玄机的徒弟兼婢女绿翘对师父说:这个李员外送了我们三个月的东西了,现在我们的吃穿用度都主要靠的是他。师父还是见一见的好。
鱼玄机听从了绿翘的建议,让他有闲暇时,来观中一叙。李近仁特意备了一份厚礼,前来拜访。
席间,他竟然附庸风雅地跟鱼玄机讨论起了诗文,完全跟三个月前判若两人了。但毕竟是为了接近鱼玄机恶补习的文化课,不一会儿就漏洞百出了。惹得她师徒二人哑然失笑。虽说不是真风雅,但他对鱼玄机的良苦用心,还是打动了她,鱼玄机确实觉得他不是满身铜臭味的商人,而是有情有义的痴情郎。
时间长了,鱼玄机竟然也对李近仁生出了一些感情来。在她“迎李近仁员外”的诗中,所描述的情形简直就象闺中少妇欢天喜地迎接远游归来的丈夫一样了:
今日晨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李近仁时常远赴苏杭采办货物,每次他一返京就必定到观中探望鱼玄机,给她带来许多绸缎织绣之类的礼物。平时咸宜观中的开销用度基本上都包在李近仁身上,但他又丝毫不限制鱼玄机的交游。
有个叫裴澄的官员仰慕鱼玄机的艳名,多次来拜访,但都被她挡驾了。裴澄一心想成为她的座上姣客,可鱼玄机却对他敬而远之。
这就把这官员裴澄给得罪了,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的祸根。她不见裴澄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与李亿的裴氏夫人同姓同族,鱼玄机对把自己扫地出门的李亿老婆裴氏,怀着一种深深的仇恨,进而对凡是裴氏家族都很反感。
就在鱼玄机拒绝接见裴澄的这段时间,鱼玄机又有了一个新情人,那就是乐师陈韪。
一天下午,咸宜观中来了三位锦衣华冠的贵族公子,同时还携有歌姬和乐师。贵胄公子在鱼玄机眼里已司空见惯,对他们没多大的兴趣。倒是他们带来的那个乐师,眉目清秀,身材高大,举止风雅,谈吐不俗,还弹得一手好琴。这下,把大才女给迷倒了!
于是在席间,鱼玄机就向这位超级帅哥陈韪不停抛媚眼。弄得陈帅哥也是心旌荡漾,对这位声名远播的鱼玄机观主,他也是仰慕已久了,如今她对自己表示出这样的兴趣,真是受宠若惊,他不由得抛过无数感激与仰慕的眼风。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就听到了观外有人叩门的声音。门开处,来者正是她渴慕的人。
原来陈韪他回去后也对美艳含情的鱼玄机念念不忘,找准时间来会佳人了……
从此以后,陈韪就成了咸宜观的座上娇客……
回头已无岸
她想回头,想回到曾经清净快乐、不爱不恨的境地。
她想拒绝,想回头,想恢复,想扭转。
可惜,回不去了。
女冠就是女冠,世人早已把她看成娼妓,就再也回不去了。玄机,已经一无所有。
所谓“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没有人肯娶她,所有恩爱都那么短暂,她永远看得到,却得不到……玄机已经走投无路。
在经历一次次恩爱失败之后,在幻灭失望与道德焦虑下,已经成为心理炼狱。
可是,她还挣扎地活着,本能地紧紧抓住,无论是作为回忆还是作为寄托,因为她只剩下这个了。
但就是因为这个,最后要了她的命。
她杀死了自己的婢女绿翘。
“戕婢”事件
鱼玄机的贴身侍婢绿翘已经十八岁了,也长成了个如她当年般的美人儿。她身上的美丽元素,在绿翘身上都具备了,肌肤细腻,身姿丰腴。受鱼玄机的影响,也颇为善弄风情,双眼含媚。而且绿翘还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做事机灵,又十分乖巧听话,所以深得鱼玄机的信任和重用。
这一年的春日,鱼玄机受邻院所邀去参加一个春游聚会,临出门前嘱咐贴身侍婢绿翘说:“你不要出门,如果有客人来拜访,你可以告诉他们我的去向。”(若有客,但云在某处。)
酒宴诗唱,一直乐到暮色四合时,鱼玄机才回到咸宜观。
回来后她把绿翘叫来问:今天有客人来吗?
绿翘的举动显得很慌乱,回答得语无伦次:“陈乐师午后来访,我告诉他你去的地方,他‘嗯’了一声,就走了。”
鱼玄机听完后觉得有些奇怪,自己经常外出是常有的事,以前每次陈韪来,不管多晚,都会等到自己回来,今天这是怎么了,干嘛早早就走了呢?她觉得这事有点蹊跷。
鱼玄机再一看绿翘,只见她双鬟微偏,面带潮红,眼含春水,眼神闪忽不定。经过多年男女风月之事的历练,鱼玄机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她当时什么也没说,就让绿翘走了。
入夜,等到晚上其他道姑都睡下后,鱼玄机把绿翘唤进房中来。强令她脱光衣服,跪在地上。厉声问道:“你今日做了何等不轨之事?从实招来!”
绿翘吓得缩在地上,颤抖着回答:“徒儿跟着师父多年,怎么敢因这样的事忤逆师父。客来的时候,绿翘是隔着窗户报信说师父不在的,客人没说话,策马就走了!要说情爱,绿翘早就不知道那是何物,练师不要怀疑!”
不这么说还好,这么说了,鱼玄机更怒。她逼近绿翘,仔细检视全身,发现端倪,于是大为动怒,拿起藤条就往她身上死命的毒打,就跟当年李忆的正牌夫人打自己一样,不过,这次可是比那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无论鱼玄机怎么打,绿翘都矢口否认自己有解佩荐枕之欢,死不承认她跟陈韪之间有什么“奸情”。被逼至极,她对鱼玄机反唇相讥,历数她的风流韵事。
这更加激起了鱼玄机的怒火,她暴跳如雷。
暴怒之下,鱼玄机一把抓住绿翘的脖子,把她的头朝地上撞。只听“嘭”的一声,绿翘的头重重地撞在石头地板上,鲜血如注喷涌而出。等她力疲松手时,才发觉绿翘已经断气身亡。
鱼玄机一看把绿翘打死了,顿时慌了手脚,头上身上立时就冒出了冷汗。
鱼玄机趁着夜深人静,自己找了锄头、铲子,悄悄地把绿翘的尸体埋到了房后院中的紫藤花树下。然后又提来水,冲洗干净了房间里的血迹。再反复查看后,才惴惴不安地躺在床上睡下。
过了几天,陈韪来访,没有见到绿翘。就问:绿翘人呢,怎么没见到呀?鱼玄机说:思春逃走了。陈韪虽然觉得此事蹊跷,但因为事情牵涉到自己,也不敢再多追问。
就这样又过了十来天,到了蝉鸣蛙叫的夏日,有两位新客来访。其中一个客人还让仆人驾了马车,带了三坛美酒来,他知道鱼玄机喜欢美酒、美食,所以也有其他客人时不时的会带着美酒来拜访鱼玄机。
这一天,他们几个跟鱼玄机一面谈诗论文,一面饮酒。
临近黄昏,酒酣耳热之际,这位客人内急,就到咸宜观后院去小解。他懒得到北墙边的茅房去,就走到紫藤花树下就地解决。
尿刚冲到花下的一个土包上,突然惊起了一群绿头苍蝇,起码有上百只。尿还没有完,那群苍蝇驱赶开后又复聚过来。土上无一脏物,为何引来群蝇团聚?他觉得奇怪,将苍蝇驱赶开,蹲下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有隐隐的血迹从土包上透露出来,还有一阵血腥之气扑鼻而来。原来苍蝇就是冲着这个味儿来的。
他在心里不断地犯嘀咕,回去的途中,就把这事和赶马车的仆人闲聊了。
这个仆人姓陈,他哥哥在官府里做捕头。第二天,他在哥哥陈捕头家喝酒吃饭时,也把这事做为了谈资。
陈捕头一听,也觉得这事有些蹊跷。嘱咐兄弟此事不要声张,暗地里却去道观周围打听,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陈捕头探听的结果是:绿翘把鱼玄机的一个情人拐跑了。
可是作为资深的办案人员,陈捕头产生了怀疑。
于是他在一个道观里高朋满座的下午,派了一个很有经验的仵作(相当于现在的法医),化妆成客人的仆人,进行了实地侦察。
结果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非人即畜埋于该处,青蝇挥之不去也。
陈捕头曾经因为赌钱输了,想去鱼玄机那里搞点银子,却被她一口回绝的事来。不管那里埋的是什么,正好带人去挖开来瞧瞧,就算真的没有什么,也可以借机敲打敲打她,出出那次索钱不予的恶气。
于是陈捕头就带了七八个衙役,以追查朝廷要犯为由,闯进了咸宜观,直趋紫藤花下。
挖开紫藤花下的浮土,将血迹土堆刨开,一具年轻女孩的尸体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虽然已经过去了十余日,竟然肌肤未腐,宛如生时,陈捕头把道观的其他小道姑、婢女叫过来进行辨认,大家都一致认定就是绿翘。
于是,陈捕头就带着一班衙役,直扑道观大殿,捉拿鱼玄机。
只见鱼玄机跪于老子塑像前,口中念念有词,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大殿,此时已经空无一人了。
当衙役把绳索套在她身上时,她竟不置一词,任由陈捕头将她带到了官府。
第二天早上,鱼玄机被带到公堂后,冷冷地抬头看座上。
主审官不是别人,正是裴澄。
此时的裴澄高高在上,把惊堂木一拍,喝道:罪妇鱼玄机,你是如何杀死婢女绿翘的?从实招来!如若不招,大刑伺候!
鱼玄机的四周,摆满了几十种的刑具。
鱼玄机不愿意死得太难看,不必用刑,就将打杀绿翘的经过一一招供了。
裴澄让鱼玄机在供状上签了字,画了押。在判决书上用红笔批了“秋后问斩”四个大字。随后就将鱼玄机押入死牢,将案卷移交给京兆尹温璋审决。
鱼玄机被关进了大牢,眨眼间,就成了京城长安的特大新闻。京官、地方官多达数十人纷纷来说情,其中富商李近仁是最出力的一个,他甚至拿出整整十锭金光灿灿的金元宝,来保鱼玄机的命。
京兆尹温璋没想到鱼玄机一个小小的道姑,其影响力会这么大,温璋很快就将鱼玄机杀人一案的卷宗上报到了大理寺。
没想到,由于鱼玄机交游甚广,说情的人又说到了大理寺。大理寺卿刘方亮觉得此案很麻烦,干脆将案卷又移交到了刑部(司法部)尚书淳于达处,淳于尚书也觉得这事麻烦多多,再将卷宗移送到了御史台中丞陈琛那里。
陈琛干脆来个“三司推事”了,到了这个规格上,要说情,除非到皇上那儿。于是,三个全国最高司法长官将此案办成了铁案,定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秋十月初八早晨,处斩鱼玄机。
鱼玄机被处斩
那天一大早,长安城北郊,万人空巷。
鱼玄机风采依旧。一袭灰白道袍,披散着一头及腰的青丝,面色惨白,但俊美依然。本来处斩的犯人是要穿囚服的,但在她的一再请求下,批准了穿道袍赴死。
是年,鱼玄机26岁。她历尽波折变幻的一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