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从战略和战术入手,浅析诸葛亮为何非得打凉州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向蜀汉皇帝刘禅上书,请求出兵北伐曹魏,这也就是流传后世的《出师表》。诸葛亮也是从那时起,开始了自己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的漫漫北伐路。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就是来自于这段历史,但是历史上诸葛北伐次数并非六次,而是七次。根据史书的记载,从公元227年开始,诸葛亮先后七次与曹魏作战。其中,有六次是诸葛亮主动出兵,有一次是出兵防守。同时,这七次用兵中只有两次是出兵祁山,第五次是只出了偏师,而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
虽然诸葛亮只出了两次祁山,但是从诸葛亮五次亲自带兵出击可以看出,他主要攻打的地区是当时的凉州。然而,当时的凉州不仅人少,而且土地贫瘠。那么这样差的一个地方,诸葛亮为何每次出兵还都要绕道去攻打凉州,而不是径直攻打长安,并且显得非常迫切地想要打下凉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从当时整个蜀国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入手,来浅析诸葛亮为何非得打凉州。
战略层面
第一,双方军事实力对比过于悬殊,蜀汉无法通过一次北伐消灭曹魏,只能选择蚕食。
对于这一点,诸葛亮内心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不可能同一次或者两次北伐就来消灭曹魏,达到“兴复汉室,还与旧都”的目的。所以,诸葛亮当时就选择了另外一个办法,也是在当时唯一的合理办法,那就是蚕食对手。通过量变,最终来达到质变的效果。出兵陇右地区,就是为了削弱对手,加强自己。
当时的凉州陇右地区是曹魏防守力量最薄弱的地方,而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大军一到就拿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同时对关中地区形成了堵门的态势。随后,魏明帝曹睿吓得大惊,并迅速调集大军前往长安救火。随后几次北伐,大体上的目的都与第一次北伐类似,只不过每次的战绩都不相同。
第二,防止曹魏“得陇望蜀”,主动出击,占据主动权。
当时的曹魏已经具有了北方地区,相比于蜀汉的北伐,曹魏南下将会更加轻松。他们可以选择最方便的大道,直接从凉州出兵直逼汉中,也可以选择从相对好走一点的斜谷道进兵,偷袭汉中。凉州到汉中的道路平坦,自不必多说。
斜谷道虽然相对其他山道更好走,并且北高南低,路与河谷平行,但是想要带大军从关中直冲汉中还是有较大难度。所以,魏国如果要“望蜀”,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凉州出兵。诸葛亮为了避免陷入被动,那么主动出击将会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经济相对较差,需要以战养战。
当时,蜀汉之于曹魏,差的不止军事实力,还有人口以及经济实力。所以,诸葛在北伐中经常采用以战养战。蜀汉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取得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随后因为马谡违背主力君临,导致失败。最后,诸葛亮在撤军的过程中,带走了西城的大量百姓。 随后的几次北伐,诸葛亮都有出现迁人和就地采集粮食的情况。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三国志·诸葛亮传》
第四,即使蜀汉无法夺取凉州,那也要让凉州大乱,让曹魏不堪其扰。
东汉末年西凉地图
凉州地区自古以来,多居绵诸、邽、冀、狄、氐、羌、庐等少数民族。自东汉到曹魏,羌人则是多数居住在凉州之武威、安定、天水、金城、酒泉诸郡。氐人则是居在武都、扶风、天水等郡。河西地区则有西羌,此外还有鲜卑和南匈奴人。
近会建安中,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杨千万各有部众万余。——《三国志》注引《西戎传》
建安十六年,曹操北伐鸟桓“斩杀乌桓王蹋顿。——《三国志·乌桓传》
建安二十年,攻屠武都、天水氐人。——《三国志 ·武帝纪》
建安二十四年,徒武都氐叟出居京北、扶风、天水。——《三国志 ·武帝纪》
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凉州地区的少数民族势力与当时东汉、曹魏的统治者矛盾非常地尖锐。对于这一点,诸葛亮肯定是非常清楚的,而他在《隆中对》提出的“西和诸戎”也是为了夺取凉州后稳定凉州。但是,曹魏政权选择的不是“和”而是“伐”。
如此一来,在曹魏统治下的凉州地区就显得非常地混乱。诸葛亮选择攻打凉州,如果能够顺利打下凉州,那么诸葛亮可以选择执行“西和诸戎”,并以此为后方再图中原。如果不能顺利打下凉州,那么诸葛亮大军出祁山,也可以把凉州地区搞得更加混乱。
因为为了应付蜀汉,曹魏将不得不把凉州各地兵力集中起来,这样曹魏将会无力顾及这些少数民族势力,那么羌、氐部族则可以趁势起兵骚扰曹魏。这样一来,曹魏将会首尾无法相顾。同时,关中地区的防守力量也会受到牵制,蜀汉还可以趁势将兵锋直指关中。
战术层面
第一,秦岭路险难走,凉州路途平坦。
诸葛亮北伐线路图
“蜀道之难于上青天”——秦岭一横,直接把汉中和关中阻隔开了,想要从汉中到关中去,最近的只有三条山道,分别是子午谷、斜谷道和骆谷道。这三条山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崎岖难行,陡峭无比,根本不利于大部队行进,尤其是骑兵。没有骑兵,那么军队的战斗力会大降。
同时,粮草辎重的运输也会非常困难。根据记载,汉朝时经常有驮货物的牛马累死在这山道上面。这样的山路,连牲口都会累死,更别说是士兵。就算士兵没累死和饿死,但是按照这样的走法,即使出了山道,也是一支疲惫之师,哪还有战斗力?这也是诸葛亮否定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原因。
但是,凉州就不一样了。汉中到凉州的路途偏袒,适合大部队行进。如果攻打凉州,骑兵以及辎重等物品都可以跟得上,粮草补给也不会出现问题。同时,还可以步步为营,徐徐进取。就算是进攻失败,在撤退的时候也不会受到地势影响而遭到损失。
第二,蜀汉战马质量差,骑兵战斗力不足,需要高质量战马。
自古以来,北方都是盛产优质战马,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战马,质量更是上乘。根据史书的相关记载:公元前九世纪,秦祖嬴非子在这里为周孝王放牧繁息战马,为周孝王中兴起到非常重大作用。所以,凉州地区是繁息战马的宝地。所以位于北方的曹魏,骑兵战斗力异常凶猛。
但是蜀汉的一朝,骑兵战斗力一直非常差,因为当时的益州因为气候以等各种原因,根本无法饲养出优质战马。诸葛亮深知在大规模军团会战中,骑兵拥有极大的杀伤力。所以,想要克复中原,他就必须组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骑兵,而组建骑兵的根本就是优质战马。
于是,诸葛亮就想到了当时的凉州,这个史上盛产优质战马的地方。如果蜀汉能占领凉州,蜀汉就会得到源源不断地的优质战马供应,那么组建一支庞大的骑兵将不再是梦想。如此,蜀汉就补足了自己军队上最大的短板,这对于后期攻打中原地区的野战,将有极大的裨益。
第三,凉州人性强悍,善骑射习武功,可以补充兵员以及将领。
凉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风彪悍,士兵单兵作战能力极强,是一个雄厚的兵源补充基地。同时也因为民风和文化的渲染,该地区一直都是名将辈出,“关东出相,陇西出将”就是说的这个地方,而这里也出了李信、李广、李陵、赵充国、纪信、会宗等名将。诸葛亮若是能够攻下这里,不仅可以得到兵员的补充,还可以得到将领的补充。
结语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刘备规划处了一条大道,但是现因为关羽失了荆州,后又因为刘备在夷陵遭到大败,蜀汉国力直线下降,变成三国中最弱的一方。这个时候,诸葛亮又设计出了一条好路,那就是先取凉州,然后徐图中原。
而在多次北伐中,诸葛几度在关键的时刻出现用人失误。先有马谡失了街亭,后又有李严误了军粮,导致失去了大好的战机,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同时,又因为后主刘禅昏庸,加之宦官黄皓弄权。最终,蜀汉败局难以挽回,而诸葛终其一生也没能完成“还与旧都”这一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