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12万人挺进大别山,半年后只剩6万人出来?白崇禧这几招太狠

文:我和历史有个约定

01

引言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我军展开了疯狂进攻,陕北和山东根据地遭到了大军围困,解放区屡经战火蹂躏。为了将战场转移到国军的地盘上去,1947年6月,刘伯承元帅和邓小平同志带领中野12.4万人越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刺进了国民党的心脏,这一行动代表着我军反攻号角的吹响。

02

挺进大别山

不过为了达成战略任务,中野大军和国民党白崇禧的部队战斗大半年,足迹几乎踏遍了广袤的大别山区。到1948年3月,刘邓大军撤出大别山的时候,中野剩余兵力已经不足6万人了。为何擅长游击战的解放军会损失这么严重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白崇禧这个人了。作为国民党的名将,虽然他和蒋介石有一定矛盾,但他在战术和战略上的眼光在国民党中是首屈一指的。

在和白崇禧交锋的这半年里,他的几个手段让中野大军吃了不少亏。白崇禧深知解放军一向以游击战而闻名,大别山这样的山区正是打游击的好地方。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4军、红25军、红28军等部队就曾以大别山地区为根据地,多次挫败国民党的围剿行动。因此为避免解放军再次在这地扎根,白崇禧打算从根子上破坏解放军所依赖的群众基础。

03

“五家连坐”

白崇禧设立“五家连坐”的严酷清洗手段,不少信赖解放军、支持革命的老百姓遇害。在之前十几年的战火中,本就有大量百姓外逃,导致大别山地区地广人稀。如今经过国民党的再次清洗,留下来的都是被国民党欺压怕了的普通老百姓。一听到解放军的名号就吓得闭门不出,生怕和解放军扯上关系,遭到国民党的报复。同时,白崇禧也深谙萝卜加大棒的道理。

04

小保队

他在围剿解放军的同时,也不忘给老百姓利益。白崇禧在当地民众中选拔有能力有地位的人,比如地主、乡绅或是投降的解放军叛徒,组织起一支支“小保队”。这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熟知附近的山形地势,了解治下的乡民百姓,这让我军的群众工作很难展开。在这期间,有很多被老百姓藏起来的我军伤员都遭到了“小保队”的突袭围剿,以致于后来部队不得不带着大量份病员在山里强行军。

05

封锁物资

在“小保队”的帮助下,国民党军在各处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对进山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搜身,一针一线都不能带进山里,更别说粮食物资了。中野大军当初为了挺进大别山,本就舍弃了不少物资,连重武器都放弃了,粮食物资和伤员安置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但是在白崇禧的封锁下,我军被困在大别山中,缺衣少药。

06

严禁分散,相互抱团

面对装备精良的国军,缺乏重火为我军战斗本就非常艰辛,现在又缺乏粮食物资,外部的群众又无法通过国军的封锁将物资送进来,当时情况的艰难可想而知。此外,白崇禧还针对我军的游击骚扰战术,特地作出安排,严令各部不许孤军深入,每次行动都至少要两个整编师一起出动。在这样的大部队行动下,我军的游击战术明显受到了限制了。

07

围追堵截

另一方面,在普通部队抱团防止我军骚扰的同时,白崇禧又集结手下的精锐,如第7军、第48师这样的主力部队,对我军的大部队进行衔尾追杀,令我军几乎没有休整的时间。白崇禧的嫡系精锐基本都是桂军出身,广西地区多山多陵,因此这些桂军士兵大多擅长山地作战,走山路如履平地。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桂军就是在大别山地区和日本人打游击,对当地环境非常熟悉。

08

由于长期驻守在大别山,很多桂军将士都在这里娶妻生子,扎根发芽,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因此在大别山的战斗中,白崇禧麾下的这些桂军精锐简直如鱼得水。面对同样精通游击,还比我军更熟悉地利的白崇禧部队,我军在战斗初期吃了不小的亏。虽然刘邓大军的高级干部有不少曾在大别山地区进行过革命,但底下的士兵们大多是在北方地区补充的。

北方地势平坦气候干燥,很多人都不适应山地作战和南方的湿热气候。比如南方雨水充沛,下雨后山路泥泞湿滑,在泥水的浸泡下,战士们的布鞋根本经不住强行军的损耗,许多战士不得不赤脚行车,脚上都磨起了水泡。此外水土不服也引起了不少伤病,再加上蚊虫毒蛇的叮咬,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这直接影响了我军的战斗力。

相反,白崇禧的军队可以依托铁路公路和水运进行快速调兵,蒋介石也不断从其他地方调遣部队前来支援,这使国民党的军队机动性很高。而我军只能依靠双腿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很多辎重都要依靠战士们抬着运输,不但对体力消耗很大,而且行军速度也比不上国民党。

在我军刚进入大别山地区时,就有好几次试图围歼敌军的计划因为不习惯山地作战而失败。1947年9月,我军连续两次有机会包围国军的58师,都因为山地作战影响了行军速度,导致敌军逃出包围圈。不久后,我军又差点包围国军的85师,结果因为同样的原因导致作战失败。

09

结语

在白崇禧的种种措施下,我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环境极为艰苦,12万大军进山,却只有6万人出山,重武器储备更是严重不足,可谓元气大伤。以致于淮海战役时,中野靠着华野的帮助才围歼了黄维军团。但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中野在大别山牵制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精锐,大大缓解了其他根据地的压力,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