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说了一段话,让“政变者”羞愧万分
文/格子道历史
《赫鲁晓夫全传》中记载:“1964年的秋天,赫鲁晓夫似乎处于其权力的巅峰。事实上,他也处在灾难的边缘。在保证到1980年实现共产党领导下的富足的新规划实施三年后,食品短缺问题已经曼延到了整个苏联国内。对于军方而言,部队实力与常规武器的大量削减使他们到了难以忍受的极限。自由知识分子已经失去了信心,普通的工人、农民也对他持反对态度。”
1964年是赫鲁晓夫执政的第11个年头,这一年,他遭受了来自领导层内部的政治危机,这个危机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改变了苏联的领导层。
赫鲁晓夫的政治危机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有名的一位风云人物。
彼时,在苏联的第三代领导人中,实际上赫鲁晓夫并不是最出类拔萃的,比他更有资历者诸如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其中卡冈诺维奇还是赫鲁晓夫的老领导。
这也就注定了在赫鲁晓夫统治苏联的11年时间里,他的位置是并不稳固的,因为总有人要试图挑战他的权威。
1957年是赫鲁晓夫遇到他统治苏联后的第一个重大危机,但赫鲁晓夫成功扭转了局面,安然度过了这次危机。苏联也在赫鲁晓夫的统治下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可尽管赫鲁晓夫已经小心翼翼,但在1964年时,他还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那是10月13日的下午,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党的中央主席团会议室参加会议。
此时的勃列日涅夫(下一代领导人)已经露出了真面目,他率先发难,并且随后中央书记苏斯洛夫也带头攻击他,指责了赫鲁晓夫十年来所犯下的严重错误。众人的群起而攻之,让赫鲁晓夫一度想要召开中央全会来挽回败局,可为时已晚,各级的党委书记都已然站到了勃列日涅夫的一边。
黯然下台,再不见公众
在会议上,赫鲁晓夫心里深知大势已去,气呼呼地说道:“你们今天能罢免我,还不多亏了我创建的宽松体制”。对于兼任领导人的做法,他还说道“当时你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希望我这样做”。
众所周知,赫鲁晓夫下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混乱的改革已经触动了苏联精英阶层的利益。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他所取消的“干部终身制”,令权势之人都从内心感到不满。
事实上,早在赫鲁晓夫提出了要取消“干部终身制”之后,他便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了要退休的想法,甚至计划在1966年的苏共二十二大上交出领导权力。
但也正是如此,才更令阴谋者紧张。若是一旦赫鲁晓夫实现自己的诺言,安然退休,那么“干部轮换制”也将成为苏联的政策。这就导致了那些贪恋权势之人无法容忍,因此在1966年之前推翻赫鲁晓夫,成为了领导内部很多人的共识。
面对会议上这些自己曾经的朋友、曾经拥护自己的人,赫鲁晓夫确实感到无比的失望。他甚至无奈的表示:“现在我不可能把所有指控都回忆起来并且一一答复。我只讲一点:我的主要缺点和毛病是善良和轻信。”
也正是赫鲁晓夫最后的这一番言论让在场的反对者们都感到羞愧万分。诚然,正是赫鲁晓夫的善良和轻信让勃列日涅夫、谢列平这些年轻人能够进入中央,让他们能够有机会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上。
1964年,勃列日涅夫正式宣布赫鲁晓夫“退休”。作为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11年执政却因领导意识的不同而在苏联历史中“消失”了。彼时苏联国内的报纸和史书,“赫鲁晓夫”的名字俨然成了一个不能出现的存在。
最终,这个曾呼声唤雨,还敢在联合国大会上脱鞋敲桌子的人物,在退休后甚至成为了严格监控的对象。据一些资料记载,苏联的克格勃对赫鲁晓夫进行了24小时且无死角的监控,就吃喝拉撒睡也都在气掌控之中。
对此,赫鲁晓夫还曾经气愤的说道:“克格勃在厕所都装了窃听器!”
直到1971年9月,赫鲁晓夫去世,他的名字在《真理报》的讣告中提及,此后,赫鲁晓夫的大名成为了逝去的历史,被掩埋了。
那么,赫鲁晓夫是否真的如勃列日涅夫等人所说的不堪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赫鲁晓夫为政确实有差错,但他也做出了许多有益于苏联长久发展的措施。
赫鲁晓夫所做的贡献
首先,他对去除“崇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斯大林时期,列宁和斯大林都是被神化的人物,尤其是后者,苏联国内塑造起了一种对斯大林的崇拜。而这种举动,无疑有着不少的负面影响,彼时的赫鲁晓夫若是延续斯大林的道路,无疑会对苏联的前途会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是赫鲁晓夫取消了特供制和干部津贴制。斯大林时期,政府会为很多重要的官员提供所谓的特供产品,以及额外的经济待遇。逐渐的,这种制度没有了约束,也就成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对于百姓和苏联的长期发展都是不利的。
若是取消这个制度,必然得罪许多有权有势之人,赫鲁晓夫的倒台无疑就有这个关键性的原因,可赫鲁晓夫还是做出了许多人所不敢为的事。
此外,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上亦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赫鲁晓夫一直尝试着在经济上打破既往的斯大林模式,尽管种玉米的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个失败也仅是限于寒冷地方,在有条件种植玉米的地方,这个计划还是很成功的。1961年-1965年间,玉米的年平均产量达到了1.303亿吨,增长近50%。
并且在他的改革下,以往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变成了农产品采购制。在1951年到55年,苏联的年平均粮食产量是3850万吨,而在他执政的1961年到1965年,则是上升到了1.3亿吨,可谓是很积极的成果了。
在科技成果方面,1957年,苏联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也正是这颗卫星的成功升空,成功帮助苏联在美苏争霸的局面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小结
纵观赫鲁晓夫执政的十一年,错误不少,但他对于“官员”层面的一些举措无疑是体现了他的民主之心。其中诸如对普通群众开放克林姆林宫、取消中央领导的“特殊供给”“特殊津贴”以及各种特权等等。
但因为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及总体的规划和科学实验,赫鲁晓夫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最终黯然下台。
参考资料:《赫鲁晓夫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