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次十字军运动,瓦尔纳战役
来源:史海沧桑
当进入15世纪,欧洲传统封建制度濒临瓦解,新的思想与力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而传统封建制度下所“特有的”欧洲十字军运动,也在1444年瓦尔纳战役后落下了帷幕,随着欧洲十字军的惨败,一系列多米诺骨牌事件的发生,最终奥斯曼帝国驰骋南欧两百多年,而1444年的瓦尔纳战役也就成为了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次十字军运动和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前奏……
1444年瓦尔纳战役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对于15世纪奥斯曼帝国之崛起和挫折,咱们前几期进行了梳理,等到了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二世这里,奥斯曼帝国最终恢复了元气,对欧洲(主要是巴尔干地区)又一次开启了征途
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二世
而1444年底的瓦尔纳战役则成为了基督教世界跟奥斯曼帝国之间未来3个世纪势力强弱转换的节点,瓦尔纳之战的失利彻底葬送了欧洲基督教世界遏止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最后希望。
那么历史上的瓦尔纳之战究竟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1444瓦尔纳之战又是如何进行的?带着这些问题,咱们就来聊一聊历史上著名的瓦尔纳之战。
战争起因
奥斯曼帝国自大空位时期/四子夺位时期后国势倾颓,一度出现了瓦解的危机,随着穆罕默德一世的治理,奥斯曼国家才慢慢回到了崛起的轨道上来。
穆罕默德一世
随着奥斯曼新任苏丹穆拉德二世(穆罕默德一世之子)的即位和发展,奥斯曼帝国逐步振兴国力,并开始整顿军备,向帝国西部和东部开启了扩张,而这则引起了基督教诸国的极大恐慌,因而再一次筹划组成十字军以图对抗奥斯曼土耳其。
随着穆拉德二世的第一次隐退,以及随后爆发的近卫军之乱,穆拉德二世隐退三个月后又重新上位主政。
由此奥斯曼近卫军体系悄然改变,同时国内的基督教顺从者势力也逐步爬到权力的顶端,极大损害了传统穆斯林统治阶层的利益,古老的穆斯林权力家族逐渐被排除出了权力中心。
由此传统穆斯林势力跟新归顺的基督教势力之间就在奥斯曼帝国穆拉德二世跟穆罕默德二世权力轮换之间开始了激烈争夺,老权贵与新权贵、穆斯林与基督徒这些矛盾逐渐成为了威胁帝国的一大内部因素。
穆罕默德二世
为此穆拉德二世不得不再度登位,以弥合内部矛盾,并继续采用一贯的做法:以外部征服战争来团结内部的不和谐,于是乎二度登位的穆拉德二世激起了基督教世界的“过度反应”。
当然此前基督教世界也并不“安分”,尤其在跟奥斯曼帝国的几次战役中,随着白骑士匈雅提对奥斯曼作战的胜利,基督教世界仿佛看见了遏制奥斯曼帝国的希望。
白骑士匈雅提
于是乎基督教世界的热情又一次被激发,来自各地的援助和空头支票源源不断到了基督教世界抵御异教徒的最前线——匈牙利。
同时被奥斯曼胖揍了几十年的拜占庭帝国也向匈牙利君主弗拉迪斯拉夫三世写信,恳求这位“基督教之盾”要保持坚定的反土立场(当时匈牙利正准备跟奥斯曼签合约),将奥斯曼赶出欧洲。
瓦迪斯拉夫三世/弗拉迪斯拉夫三世
当然仅仅是几封信、一些援助和几场胜利并不足以让瓦迪斯拉夫三世下定决心发动战役对抗奥斯曼帝国,而最终教皇的特使枢机主教朱利安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的主教朱利安认为此时的穆拉德二世远在亚洲处理帝国东部事务,并且欧洲基督教国家也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即使穆拉德二世想杀回欧洲也无法跨过海峡封锁,因此发动一次大规模十字军运动赶走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人是可行的。
达达尼尔海峡
同时朱利安还认为基督徒对于异教徒的所有承诺都是无效的,解除了瓦迪斯拉夫三世因为背弃与奥斯曼帝国誓约的思想负担。
同时当时的教皇尤金四世也给此次反击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施以祝福,尤金四世甚至还拿出自己收入的五分之一作为军资,并且从威尼斯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 、勃艮第等地征募到战船22艘,组成舰队来保卫海峡安全(事实上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由此这次十字军行动上升到了“追求荣耀与救赎”的高度,整个欧洲的军队再度集结起来(其中瓦拉几亚人就占了半数,而塞尔维亚并没有参加),将矛头对准了奥斯曼帝国!
而当时作为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但又没有出兵的塞尔维亚大公则认为,所有十字军的预想都建立在穆拉德二世无法及时赶回欧洲作战的基础上,而塞尔维亚作为较早跟奥斯曼帝国打交道的国家,对于奥斯曼军队和其苏丹的行事作风再熟悉不过,于是假装中立并没有出兵。
1444年的巴尔干局势
当然最终奥斯曼的穆拉德二世果然如塞尔维亚人所料,突然率大军出现在瓦尔纳战役战场,并一举粉碎了欧洲中世纪最后一次十字军运动!
先期准备
为了这次十字军运动,欧洲基督教联军出动了大约两万人,主要组成部分有:
1. 白骑士亚诺什·匈雅提统率的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军团;
2. 大约300名波兰志愿者和 400名波西米亚雇佣军;
3. 弗拉德二世的长子米尔恰率领的4000名瓦拉几亚轻骑兵;
4. 来自西乌克兰的士兵和来自多瑙河地区的保加利亚志愿者,以及少量特兰西瓦尼亚的德国定居者和斯洛伐克人与克罗地亚军队;
5. 一支由西方骑士组成的特遣队,由教皇特使朱利安率领。
而各种拼揍和满打满算,欧洲方面也就出动了两万人左右,所以塞尔维亚大公才看出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是建立在穆拉德二世和奥斯曼主力来不及回到欧洲的前提下,而事实上奥斯曼土耳其此战则出动了大约五到六万的士兵,足足是欧洲联军的两、三倍!
根据后世许多研究人员和军事专家的评价来看,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单兵作战素质并不比欧洲联军强多少,比起同时代的精锐军队也逊色颇多,事实上说得再难听一点,奥斯曼帝国军队就是三、四流的水平,但往往能打出一流的战绩!
这一方面得益于早期奥斯曼苏丹都能征善战,军事才能出众,另外还有宗教热情加持,以及早期游牧民族遗留的彪悍风气,最终集结出数量众多的大军(通常高出敌人两三倍),所以才有奥斯曼帝国早期的崛起、扩张。
奥斯曼帝国早期扩张
而基督教军队此时还沉浸在由亚诺什·匈雅提指挥攻克尼什、索非亚等城市的胜利之中,甚至都不曾预料到穆拉德一世竟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欧洲战场。
公元1444年11月,穆拉德二世通过贿赂热那亚人,弄到了船只,并借助风向在大海上避开了欧洲联军舰队的监视,悄悄渡过海峡,于是乎穆拉德就这样出现在了惊恐的十字军面前,一场大战也随即拉开帷幕……
战争过程
在穆拉德二世渡过海峡进行海岸战斗的时候,他的兵力已经是欧洲联军的三倍,随后又汇拢了一些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军队,迎着十字军主力行军。
公元1444年11月9日,十字军方面弗拉迪斯拉夫三世国王的基督教联军在瓦尔纳城堡的城墙下扎营,此前他们连续征服并摧毁了奥斯曼帝国在沿路上的堡垒,但也因为行事风格太过狠毒(往往就是烧杀抢掠)所以引来了当地人的敌视。
而这天晚上军中突然传来消息,说是有一支庞大的苏丹军队已在高地的山脚下占据了有利位置,此时十字军的一众将领都陷入了沉思,毕竟面临三倍于自己的优势奥斯曼大军,还提前占据了地利。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联军军事委员会选择出战,被视作基督教希望的白骑士匈雅提被任命为指挥官,尽管有名将加成,但弗拉迪斯拉夫三世心中依旧忧虑忐忑,因为联军的背后就是大海,他们不仅无法实施侧翼机动,甚至连撤退都没有足够的空间,而联军就在这种焦虑的环境中完成了战斗准备。
根据史料记录、传说和历史学家的研究,基督教联军在战场上排成了一个拱形,其一端邻接着湖泊,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联军之间彼此孤立。
战场分布图
而对面奥斯曼大军的战线则分成若干排,两翼还有骑兵掩护,部署在山坡的斜面上。中心地带则是10000名土耳其近卫军组成的方阵,他们的首要职责是保护苏丹的生命安全,毕竟鉴于穆拉德一世被刺杀在战场上的经历,后世苏丹都有所戒备。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随着一声令下,奥斯曼大军侧翼骑兵率先发起了冲锋,当时土军的作战思想就是包围十字军并切断其从陆上撤退的所有线路,从而将联军给“包饺子”。
奥斯曼军队
当然基督教军队也士气正旺,成功击退了第一波冲锋的土军并开始追击,但正如前文所说,联军缺乏统一指挥系统,所以眼见友军追击奥斯曼人后,另外两支基督教军队也加入了追击,这无疑是战术上的重大失策!导致了联军右翼空虚。
奥斯曼将领看准时机,派遣斯帕西骑兵狠狠冲击基督教联军的右翼,薄弱的十字军右翼很快被冲散,而溃散的联军士兵们一窝蜂的涌向海边,结果这些人不是被淹死就是被杀死
而白骑士匈雅提不愧为一代名将,在如此混乱情况下还跟着国王一起率军攻击落单的奥斯曼斯帕西骑兵,最终奥斯曼骑兵被击败后仓惶回撤,联军暂时稳住了局势。
匈雅提
另一方面联军内部的瓦拉几亚人成功绕过奥斯曼近卫军的阵地,闯入了奥斯曼大后方的大本营,尽管后来被土军击败逃离战场,但奥斯曼大后方遇袭的消息还是扰乱了军心。
匈雅提趁此机会发动冲击,出发前他告诫国王弗拉迪斯拉夫三世: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胜负随时可能易手,千万不要抢在我回来之前发动任何攻势!
名将匈雅提
说完白骑士匈雅提就指挥精锐的匈牙利骑士发动了雪崩般的进攻,奥斯曼骑兵建制被这位久经沙场的名将给打散,奥斯曼大军开始被恐慌所笼罩,当时很多奥斯曼军人都认为他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斗。
但正如白骑士匈雅提所担心的那样,战场形势确实瞬息万变,而且弗拉迪斯拉夫三世竟然真的没等到匈雅提归来就擅自行动,这位匈牙利国王被眼前匈牙利军队大获全胜的场景所鼓舞,竟亲率500名骑士组成的卫队向一万名奥斯曼近卫军方阵发起冲锋!
弗拉迪斯拉夫三世
大概这位匈牙利国王想实施一次精准的“斩首行动”,因为这支部队在国王的带领下相当凶悍,一路杀到近卫军方阵的最后一排,目标直指苏丹的指挥部,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已在眼前!
但与此同时,奥斯曼近卫军毕竟人多,被骑兵冲出的缺口很快被补上,所以弗拉迪斯拉夫三世冲到穆拉德二世跟前的同时,也意味着他已陷入奥斯曼大军的重重包围,年轻的国王唯一的“出路”就是冲到穆拉德二世跟前然后挥剑砍下这个异教徒的脑袋,如同骑士小说里歌颂的英雄人物一样凯旋而归。
国王身陷重围
但传说故事终究没有发生在弗拉迪斯拉夫三世的身上,尽管他勇气可嘉,也确实快冲到苏丹穆拉德二世的跟前,但眼看就将实现旷古奇功的时候,一名土耳其近卫军杀死了他的战马,于是国王摔倒在地。
年轻的国王
混战之中奥斯曼人砍下了这位年轻国王高傲的头颅!然后将人头插在长矛上。于是国王战死的消息如同瘟疫一般传入了十字军阵营,顿时军心大乱,慌张的士兵们开始撤退,白骑士匈雅提试图通过组织一次反击来稳定军心,但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了……
战争结果
大败之中,怂恿国王的朱利安主教见势头不对赶紧逃走,事后不知所踪。而匈雅提则跟着瓦拉几亚人的军队一起撤退,当然后来出于个人恩怨,匈雅提被瓦拉几亚人领袖扣押了一段时间。
战争结果
多数联军则被奥斯曼大军所杀,败退的十字军也花了好几天才灰溜溜地返回匈牙利。据不完全统计,弗拉迪斯拉夫三世的军队大约有一半(一万人左右)战死沙场。不得不提的是,对面奥斯曼大军的损失则是基督徒的两倍,所以后世很多人都批评说奥斯曼军队就是靠人数取胜,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但确实奥斯曼单兵作战能力还是不强。
而战役结束后,弗拉迪斯拉夫三世国王的头颅被浸泡在蜂蜜水中,送到了奥斯曼帝国旧都布尔萨,被清洗干净后又插在长矛上进行游街
弗拉迪斯拉夫三世之死
尽管十字军一败涂地以及弗拉迪斯拉夫三世国王惨死,但民间却传出了诸多英勇的传说故事,因此关于弗拉迪斯拉夫三世的传说版本也有很多,包括有人就说他其实并未战死只不过在战斗结束后遁离了尘世云云。
无论如何瓦尔纳之战的失利让基督教世界葬送了遏止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最后希望,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250多年以后维也纳的城墙以下,那时的波兰人才又一次遏止了奥斯曼人的扩展进程。
而此战之后,穆拉德二世恢复了对多瑙河以南全部领土的控制,此时的他又一次认为自己可以隐退了,于是1444年底宣布让位儿子穆罕默德二世,穆拉德二世则过上了半隐居式的田园生活。
穆罕默德二世
当然他的第二次退位也仅仅维持了两年,1446年穆拉德二世三次出山主持奥斯曼大局,最终在极大的个人精神折磨和劳累中死去,其子穆罕默德二世真正开始了他的征服生涯,奥斯曼帝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因此瓦尔纳之战也就成为了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前奏,从此后欧洲中世纪彻底结束。而瓦尔纳之战之后的欧洲基督教世界再也没有发动过成型的十字军运动,于是瓦尔纳之战同时成为了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场十字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