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再认识
作者:金飞
提到英国君主立宪制,以往总被拿作与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作比较,借以说明英国革命的保守性、不彻底性。但2018年9月开始使用的教育部统编《世界历史》九年级新教材的论述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是对英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符合英国国情的理性设计,显然这一认识与旧教材有较大差别。比较新旧教材表述的差异,再研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就此问题,可以探索在《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创新。
一、问题缘起:统编新教材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新表述
笔者认为,实验稿旧教材的标题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注重从革命的逻辑梳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而统编新教材的标题为《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侧重于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形成的逻辑论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
除标题发生变化外,新教材在以下三个方面,对英国君主立宪有新的表述:
1.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相关法律文献介绍
新教材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相关的三部法律文献,并指出1215年《大宪章》逐渐确立了英国“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政治传统,1628年《权利法案》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重申英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权利”,而旧教材仅仅介绍了《权利法案》。显然,新教材试图从西方宪政的源头《大宪章》说起,希望以此出发追根溯源,以王权的限制与反限制为线索,探讨英国君宪制形成的历史脉络,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形成是历史发展演变的结果,而不是主观地认为,英国君宪制的形成仅仅由1640年后的革命所铸就。
2.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相关历史人物介绍
新教材提到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他的言行与英格兰的法律与政治传统严重不符,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文化背景的角度理解,为何他的倒行逆施遭遇激烈的反抗。而旧教材并没有提及这个人物。新教材介绍克伦威尔凌驾于议会之上,独揽大权的史实,还指出:革命废除君主制,却并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而旧教材则提到,克伦威尔掌握政权后,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通过新教材描述,学生可以认识到:虽然建立了共和制,但民众并没有体会到共和制带来的权益保障和思想解放,相反感觉比过去更黑暗,政体虽然变了,但专制思想和措施仍在延续,甚至比专制君主时代更严酷,借此可以正确理解复辟帝制的必然性。新教材提到查理二世是“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的国王,虽然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旧教材则认为查理二世就已经实行反攻倒算政策。对于复辟王朝,新教材除继续介绍复辟国王反攻倒算外,还增加了英国国教运动,虽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英国教会,但专制国王却企图开历史倒车,引发了宗教矛盾,这是推动英国出现和平演变的重要因素。旧教材仅在小字内容中提到威廉夫妇,而新教材不仅以正文形式提到威廉夫妇,还提到他们接受了《权利法案》和议会的要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权利法案》对英国王权有限文化传统的再度确认。
3.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影响的介绍
新教材肯定了英国制度创新为英国历史发展提供的平稳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使得英国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旧教材则设计了评价英国光荣革命的活动探究题,旧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认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软弱无力,害怕人民的力量,不敢依靠和发动人民通过革命的手段去推翻复辟王朝,他们向封建贵族妥协。其本身阶级局限性就決定了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在后文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时,新教材肯定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提供的制度保障作用,有利于将教材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而旧教材则没有提到英国君主立宪制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新教材注重从英国宪政源头出发,介绍英国怎样捍卫历史文化传统,并在传承过程中实现创新。新教材的编写吸收了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因而我们有必要看看学术界的研究进展。
二、学术界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研究的新成果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学术界在以下几方面基本达成了共识。
1.君主立宪制开创了用温和手段实现制度变革的有效模式
如钱乘旦教授指出:“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①
2.英国保留国王是由英国的国情决定的
如陈晓律教授指出:“君主立宪制既有效地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又同时限制了现有政治精英膨胀的野心,使两者之间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从而使近代初期的英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开放,最遵守游戏规则的国家。”而且对于维系政治稳定也有重要作用,“在政治纷争没有结果,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英王的决定就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从而可以结束国家在政治上的动荡和混乱局面”。②
3.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植根于英国历史文化传统
如任世江教授认为,有必要“介绍英国的国情与传统”,因而“将《大宪章》写进正文是必要的,也是理解英国为什么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关键”,英国革命的目的是捍卫英国政治传统,因此“不讲传统,按照革命的逻辑解释外国史是一相情愿,不符合实际。”③
4.君主立宪制为人类社会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政治经验
如高全喜教授指出:“英国立宪主义在保留革命精神的同时,也汲取了英伦政治传统里崇尚调和、宽容、妥协的精神。”兼顾了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平衡,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与制宪的二元张力性的对峙”,并“把君主的专断权力放到了议会为主体的不成文宪法的铁笼子里。”④
综上所述,学术研究均认为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智慧设计。此外,学术界都比较注重梳理自《大宪章》以来英国宪政史的历史脉络,因而统编新教材肯定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不是落后性的表现,而且开创了沟通协商解决分歧的有效模式的论述是非常合理的。新教材注重从《大宪章》以来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谈起也非常恰当。这也与最新版的初高中历史课标提出的“延续与变迁”的史学认知方法相一致。因而,本文试图依托新课标提出的“延续与变迁”的概念,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三、用延续与变迁视角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
1.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延续与变迁”概念的概述
“延续与变迁”的概念是认识历史的有效视角,最新版的初高中课标多次提到这个概念。
2011年底,最新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公布发行,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求:让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在“过程与方法环节”中再度提倡,“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①
2017年底,最新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公布发行,新课标多次提及“延续与变迁”的概念,如在必修课程的内容标准中,提出明确要求:“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认识,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在必修課程的教学提示环节中,新课标做出要求:“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在选修课程中,新课标依然提出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充满着延续与变迁、偶然与必然、局部与整体的互动,让学生尝试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认识历史问题。”②此外,新课标还多次提及制度的变迁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历代疆域的历史变迁等内容。
因此,无论是从落实初高中课标的角度,还是从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角度,都有必要正确理解延续与变迁的概念。
2.从延续与变迁的新视角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
借助延续与变迁的视角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君主立宪制的源头—过程—影响,引导学生从前后贯通的角度全面看待历史。
环节一:君主立宪的源头:《大宪章》与英国王权有限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确立
《大宪章》第12条规定:未经全国广泛协商,不得在朕之国家征收任何代役金或摊派任何捐助,仅以下三种情况例外:一、用于赎回朕之人身;二、用于册封朕之长子为骑士;三、用于朕之长女出嫁(一次)。摊派这三种捐助,数额须合理。向伦敦市摊派之捐助,以相同方式处理。
第39条:任何自由人将不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流放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受到伤害,朕亦不会对之施加暴力或派人对之施加暴力,除非通过平等人士之合法裁决或通过英格兰法裁决。
第61条:25位男爵在得到全国民众支持时,可羁押朕并以任何可能方式使朕遭受损失,包括占领朕之城堡、土地,拿走朕之财产或任何其他物品。
——陈国华译:《大宪章》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1215年《大宪章》原文,感受大宪章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1.民众的财产安全权;2.民众的人身自由权;3.民众反抗专制国王压迫的权利,进而了解英国王权有限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后文介绍英国审判查理一世做好铺垫。诚如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所言:“宪章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它居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①为了更好的督促国王遵守《大宪章》的相关规定,英国后来又出现了议会制度。“议会是作为一种限制王权的组织而出现,其手段是利用法律来制约王权。从此,限制王权的传统以议会形式明确地继承和发展起来了。”②
环节二:君主立宪的形成:从革命立宪到不流血的“光荣革命”
1.专制国王挑战英国历史文化传统
詹姆士在苏格兰相对落后的政治文化环境中长大,对英格兰议会制度缺乏深刻了解。詹姆士宣称议会的权力本身就出自国王,但这一说法是与英国的议会传统根本对立的。……查理坚持其父“君权神授”的观念,坚持国王的权力要高于议会。但议会则认为它的权力是历史赋予的,英国人享有与生俱有的自由权利。从《大宪章》时代开始,英国人就在不断保卫这种权利,它由不得查理一世随意践踏。这样,王权与议会的冲突就水火不相容。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有助于国家稳定有序发展,落后因素乃至错误政策的固守则会加速社会的紧张状态。英国国王大多能够遵守《大宪章》等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并适时作出一定让步,有利于社会和谐。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不熟悉英格兰王权有限的文化传统,也没有入乡随俗,而是随意征税,加速了社会紧张状态。最终逐步引发革命,推动专制政体向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变迁与调整。
2.议会捍卫英国历史文化传统
《权利请愿书》只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引述《大宪章》,来表明《权利请愿书》的原则是无可非议的历史传统。……从这时起,我们就看到英国近代历史上最有趣的一个现象: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
——钱乘旦、陈晓律: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引导学生阅读《权利请愿书》的内容,让之感受议会对英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捍卫。但是专制国王不理会这些,面对专制国王对英国历史传统的破坏,拥有悠久历史的议会果断地去重申和争取民众的自由权利。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出现专制政体向共和政体的变迁。钱乘旦教授在接受央视《大国崛起》栏目组采访时提到:“归根结底,查理一世是违背了英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所谓的自由传统,那么在开始的时候,所谓自由是指贵族对抗国王,可是后来,它逐步地就变成了整个国家反抗国王的暴政。在几百年的时间当中,王权和民权之间的这种斗争,是英国政治史发展的一个主线。”③
3.革命立宪经受的考验:克伦威尔凌驾于议会之上
在英国政治传统中,至少征税问题还要由议会来讨论,现在将军们的随心所欲却决定着一切事务,包括随便摊派征税。人们于是记起:当初反抗查理一世,就是因为他强制性地横征暴敛,而现在将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将军们还随意判案,目无法律,完全凭个人高兴,人情高于司法。这又让人想起查理一世当年践踏法律、人高于法的情景。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引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认识到英国废除了君主制,但共和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民众权益并没有得到保障,环顾寰球也没有更成熟的方案,因而从英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寻找推动社会稳定的权威资源,也就是请回国王有其必然性,说不定会碰上守规矩的国王,因为不守规矩,可能下场和查理一世一样。而且“王权作为英吉利民族形成的一个基本因素,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虽然斯图亚特王朝的胡作非为使其蒙羞,但其时间与英国王权存在的时间相比,毕竟是十分短暂的”。因此,国王复辟“就是一种理性而‘合理的选择”。①但复辟王朝并没有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依然想开封建主义的倒车,最终导致重蹈覆辙。
4.革命立宪之后的回流:短暂的封建王朝复辟
就在全国各政治、宗教派别的人士联合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的时候,突然传来了王后玛丽在6月10日生了一男孩的消息。原来人们还抱有一种希望,即在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死后,将由信奉新教的玛丽公主或安妮公主继位,君民之间由于宗教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可望逐步消失。但詹姆斯二世有了男性后裔,将来必将由他继承王位,而这个王子很可能将是一个天主教徒。人民的希望破灭了,群众的情绪更加激动。
——高全喜:《英国宪制中的妥协原则
——以英国宪制史中的“光荣革命”为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及相关史事环节,认识到复辟王朝在继续挑战英国王权有限的历史传统,不仅倒行逆施,而且进行宗教迫害,因而它的倒台不可避免,所以,“‘光荣革命甚至是以維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这样说:‘国王詹姆斯二世力图推翻本王国的政体制度,他背弃国王与人民间的初始契约,在耶稣会士和其他邪恶之徒的指导下破坏基本法律,他自行离开本国,放弃政府,致使王位空缺……因此,为恢复国家的传统宪政,议会只有废除詹姆斯!于是,传统再次被用来充当革新的依据”。②
5.改革立宪的伟大实践:“光荣革命”爆发与《权利法案》出台
詹姆士二世继续走加强专制的老路,这让英国人进退两难:他们不能接受这个局面,不能让专制的权力卷土重来;但他们又不希望再发动一次革命,因为为了战争的胜利,军队控制了国家,结果,以议会的名义进行的战争却把议会自己否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光荣革命”。这使人们意识到,妥协和渐进也可以达到目标: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非暴力的“光荣革命”中竟然被解决了。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
英国的范例》
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国政治家面临的政治困境:如何跳出革命—复辟的历史怪圈?如何推动新体制、新观念以平稳有序地方式为普通民众所接受?进而可以感受英国政治家在制度构建时的创新与智慧:“在英国特定的条件下,英国人从革命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学会用冲突中的融合来解决问题,这既不是无限制的斗争,也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它是斗争与协调的平衡,是更新与传统的平衡,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他们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③政变之后,英国政治精英还以立法方式对王权予以制约,捍卫英国人珍视的权利。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权利法案》的原文,总结它与《大宪章》《权利请愿书》等文件的共同点,正如教材所言,《权利法案》实质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权利”,从而体会到历史的连续性。此外,教材还提到,议会进一步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对宗教改革成果也以法律形式予以捍卫。
环节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影响
1.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13项条款除第6条外,都是重申议会“自古就有的权利”。但是,过去的文件是贵族或议会“呈请”,国王“恩准”;光荣革命调换了双方的位置,议会形成法案,要求国王服从。王权不仅被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而且彻底埋葬了君主专制,将国家最高权力转移到议会。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君主立宪制确立是英国政治制度史的重大变迁:尽管保留了国王,但国家政治生活由代表多数人的精英去完成,从而确保了多数人的利益。此外,保留了国王的象征性作用,有助于维护英吉利民族的历史连续性。因而,英国政体“既有民主制的优点,也有君主制的优点,而且还包含了共和制的优点,并把它们整合在一种混合的政体之中。”①
在后面介绍二战历史时,还可以补充一些史实:在遭遇德国法西斯狂轰滥炸时,英国女王拒绝远走加拿大,而是与英国人并肩作战,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的士气。一直到今天,尽管废除君主制的呼声还不时出现,但对多数人来说,君主制已经成为英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2.表明分歧可以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英国为后世提供了一个现代政治文明的普遍适用规范,即在政治斗争中应该努力实现零伤亡,革命能不流血就不流血。因为有史以来,人类各个阶层间的利益冲突始终是存在的,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暴力革命,无疑是所有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中最不经济的一个策略,社会将以自身发展的停滞和倒退为这种策略买单。要避免这种最不经济的、策略的出现是双方的事情,它的精髓是妥协而不是暴力对抗,双方必须做出让步,鱼死网破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大国崛起:英国》
英国用和平渐进的方式构建君宪制,并非保守落后,并非毫无原则的一味让步,而是在宽容与反思中实现共赢,体现的是一种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务实主义作风。因而,光荣革命的“真正‘光荣之所在,并不是为了保证它的成功只使用了最低限度的暴力,而是在于,这次革命的解决方法为后世的英格兰人民找到了一个避免使用暴力的办法……就英格兰来说,1689年解决方法不是一个党派或教派的胜利,而是党派和教派之间的一个协议:自己活,也让别人活”。②这种做法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阶层利益,减少社会破坏力,光荣革命之后,宽松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比之下,“由于大革命的经历,使法国人形成了不妥协的民族精神,各个政治集团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拼个‘你死我活,不懂得妥协”。当英国率先拉开工业革命序幕之际,“法国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以及政治集团却在进行殊死的政治斗争,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谋杀、政变以及对外战争搅和在一起,接连不断……民族精神和物质财富被消耗在内部革命和战争之中,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遗症”。③因而“所谓法国大革命是比较彻底的观点,不是从文明进步的角度看问题”。④
丛日云先生指出“(英国)循序渐进的政治传统内涵非常丰富,值得认真挖掘。它的形式颇为稳定,如君主制、议会、陪审制等,几乎一成不变。人们常说英国政治保守成性,英国绅士行事古板,其根据主要在此。然而人们也往往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即同一形式之下的内容却每每因时、因事而异,不断转化更新。适时变革与尊重传统结合得天衣无缝……事实上,英国政治乃是稳而不滞,变而不剧”。⑤因而,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应该摒弃固化思维,帮助学生从源头探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都是符合国情的历史选择,同时还会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帮助学生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