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为什么将挪威割让给瑞典?
来源:地缘谷
甚至在卡尔马同盟解散后的10年之后,1534年,挪威直接与丹麦合并,成为了丹麦的一个省。
与西欧的资源丰富、南欧的交通便利和东欧的土地肥沃不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欧无论是从其人口,土地还是总体的地位来说都处在一种接近于隐形的状态。
北欧及欧洲灯光图
北欧及欧洲人口分布图(颜色越深人口密度越大)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北欧国家积极整合内部势力范围参与欧洲事务的步伐,后者在瑞典300年的北海争霸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前者,挪威的经历和遭遇,成了一个最为直白的表现。
从原始部族到封建国家
当我们观察北欧地区的地理环境时,会发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直接将大西洋带来的暖湿气流牢固遮蔽在陆地以外。羊背石、蛇形丘、鼓丘相互交错的地貌特征,又将北欧分割为高低起伏不平的几个分区,而即使在其中的低平区域,其地理形势也多为台地和蚀余山地。
另外,北温带与北寒带交界处的气候状态,让北欧地区常年处在一个温度较低的环境,夏季短暂,冬季却漫长而干燥,降水较少。这种种客观原因,对于长期以畜牧业为主的北欧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北欧地区并没有成为古代人类发展繁衍的首选之地。
北欧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
北欧植被
现在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关于北欧最初的历史,来源于闻名遐迩的维京人。他们大约在公元8世纪晚期到公元11世纪活跃于欧洲大陆的沿海地区以及不列颠群岛,而也就是他们,在这漫长的三百年中基本构建起了北欧人类社会的雏形。
维京人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他们是第一批原住民,倒不如说他们只是将这片土地作为自己临时的营地和物资集散场,毕竟主要维持他们生计的还是针对于欧洲大陆各个国家的劫掠。
虽然在传统的概念中,我们经常将北欧五国并称,但相对于存在感薄弱的冰岛以及文化血缘更加接近于东欧国家的芬兰,瑞典、丹麦和挪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欧传统国家,而他们也直接继承了维京人的遗产。
随着对欧洲大陆的不断侵袭,传统基督教信仰和欧洲的先进文明逐渐渗透到了原始的维京人社会体系之中,并且开始慢慢的改变和影响他们。
挪威故都特隆赫姆尼德河畔的尼德罗斯大教堂
约在公元9世纪中叶,丹麦和挪威首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封建体系。在之后的公元11世纪左右,瑞典也紧随其后建立了独立国家。自此,北欧民族的雏形被完整的构建了起来。
丹麦王宫阿美琳堡
卡尔马联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抉择
正因瑞典、丹麦和挪威同出一源,它们之间关系密切,这点在丹麦与挪威的关系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虽名义上分属两国,然而在实际上,丹麦和挪威相互之间以国势的强弱决定对此的依存关系,亦或是丹麦奉挪威为宗主,亦或是挪威奉丹麦为宗主。
而相对于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挪威,丹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地缘上的优势:紧邻德国,陆地上的交通更加便利,欧洲大陆最先进的文化传输也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境内,同时源自于北欧维京人的先进航海技术孑遗,也让丹麦人在大洋航行方面更加快捷和熟练。
在丹麦人拥有双重制胜点,并且垄断了来源于大陆的文明交流渠道后,挪威位居孤岛之上,尽管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并不逊色于丹麦,却时常处于劣势,在整体的博弈中,位于下风。
这点在公元13世纪时,发生了改变。根本原因在于欧洲整体的政治局势发生了改变。在黑死病带来的直接伤害逐渐消散之后,它所带来的客观负面影响却日益显著的浮现出来。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欧洲人口大规模下降,导致劳动力短缺,商品贸易的市场衰退。
黑死病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小农生产结构和封建商业流通模式收到了最大程度的冲击。小规模的商业群体抱团取暖,相互之间合作构建出大的商业集团和联盟,就成为了普通商人首选也几乎是唯一能够生存下去的方式。
而随着资产阶级的实力不断抬升,商业集团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去参与政治乃至于在期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同盟方式也从商业转化为政商结合的大型同盟。
德国北部商业城市吕贝克
于是以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体的“汉萨同盟”建立了。很快他们就显示出了自己强大的实力,此时跟汉萨同盟正面对抗的正是丹麦,从商业的角度,丹麦的航海技术使得它较之德意志诸邦更加方便快捷的来往于各国进行贸易。从军事的角度,丹麦作为统一的王国位于德意志北方,拥有地理和军力上的优势可以快速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
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
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下图白点为部分加盟城市)。
这样的丹麦无疑成为了汉萨同盟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在1370年,爆发了双方的军事冲突,汉萨同盟大获全胜。逼迫丹麦签订《斯特拉尔松德条约》,退出波罗的海周边的贸易并限制丹麦跟大陆的商业交流。
汉萨同盟对丹麦战争中的战船
丹麦经此一役大受打击,痛定思痛,在反思和借鉴了汉萨同盟的经验后,丹麦决定由自己主导,构建一个相似的联盟体系,也将同文化圈的国家纳入进来,以正面对垒汉萨同盟。
此时丹麦在任的君主是女王玛格丽特一世,她本身又是挪威国王哈康六世的王后,加之数百年来丹麦与挪威的宗主国关系,因而相对轻松的,挪威很快同意了丹麦的联盟请求。
玛格丽特一世,丹麦、瑞典和挪威女王。
毕生致力于统一北欧各国,在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历史上玛格丽特一世均起着一个中心作用。
瑞典的情况则有些复杂,此时瑞典的国王是阿尔伯特,因其出身及强化王权压迫贵族的国政方针,直接导致了大部分贵族对他的反对,转而投向玛格丽特一世。在1389年的会战中,丹麦挪威联军击垮了阿尔伯特方的军队,从而获得了瑞典局势的主导权。
这样三国之间的联盟方针已无问题,在1397年的瑞典东南部城市卡尔马,三国签订了协议,规定共同拥立同一位君主作为三国的最高元首,建立永恒的联盟,每代君主分别从三国皇室中的继承人挑选,这也就是北欧历史上知名的“卡尔马联盟”。
“卡尔马联盟”协议的签订地卡尔马城堡
卡尔玛联盟疆域
一时的朋友与永远的利益
卡尔马联盟从外部看起来牢固,但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条约规定,国王只负责外交与国防,三国的内部事务依然是独立的。
而三国相互间有着种种关乎于领土和经济的矛盾争端,在汉萨同盟这个大敌面前尚且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和睦团结以对抗外部威胁,但是当到了15世纪末期,汉萨同盟的力量大幅衰退,矛盾便凸显出来,其中尤其以瑞典和丹麦的冲突最为直接。
15世纪的初期,瑞典的军事政治势力开始崛起,国内贵族力量的整合加上不断侵吞芬兰土地所带来的人口上升,让瑞典萌发出争霸欧陆的雄心。
但是无可奈何的是,瑞典距离欧洲中心地区太过遥远。如从陆地前进,则需要迈过整个东欧部分,直接对抗波兰这种地区强国,这点让瑞典感到颇为棘手,于是他们将目光投降了隔着波罗的海尚未统一的德意志诸邦。
而卡尔马联盟本身的诉求就是为了对抗德意志所建立的汉萨同盟,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瑞典跟丹麦发生了冲突,原因是汉萨同盟逐渐衰落后,丹麦接管了德意志地区的重要矿业资源产地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等区域。如果瑞典要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必然影响到丹麦在这些区域的商业贸易。
而另一方面,对于丹麦来说,卡尔马同盟作为自己主导下的国家联盟,必然要以自己为尊,服从于自身的管理。丹麦始终将自己作为同盟的主导和领袖力量,而瑞典成为新兴的霸权挑战者,势必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
于是乎,丹麦和瑞典之间逐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在1524年,随着瑞典贵族古斯塔夫·瓦萨的自立为王,卡尔马同盟宣告解散。
古斯塔夫·瓦萨
实际上,在丹麦和瑞典主导的北欧局势,挪威的存在感一直不高,这并非是因为挪威实力不足,而是因为在多年被丹麦控制和主导的情况下,挪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亦或是政治上,都成为了丹麦的附庸,再加上挪威王室与丹麦王室间的亲密关系,让挪威唯丹麦马首是瞻。
这点也导致了即使在卡尔马同盟崩解后,丹麦和挪威却依然保持了较为深厚的联盟关系,甚至于在卡尔马同盟解散后的10年之后,1534年,挪威直接与丹麦合并,成为了丹麦的一个省。
1535年的丹麦
在之后的历史中,挪威的领土伴随着丹麦和瑞典的折冲樽俎而不断发生变迁,而丹麦和瑞典也将挪威当做了彼此在外交中对抗和合作的砝码,亦或是割让亦或是控制,挪威完全失去了自己所拥有独立的地位。
事情在1814年发生了改变,之前的拿破仑战争,因为丹麦站在法国一方,因而在拿破仑战败后。身为反法联盟一员的瑞典逼迫丹麦签订《基尔条约》,将挪威彻底归于瑞典,而瑞典则以波兰西北部的西波美拉尼亚交换。
瑞典据此条约,打算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归于自己完整的统治下,但是之后的维也纳会议,欧陆列强把西波美拉尼亚划分给在对抗拿破仑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普鲁士,《基尔条约》破产。而挪威人见丹麦实力衰退,遂宣布独立,选拔出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作为挪威国王,这就是挪威在近代的首次独立。
挪威王宫
然而仅仅持续了五个月,瑞典大军击败了新生挪威王国的武装抵抗,逼迫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退位,自此挪威与瑞典合并,而挪威的下一次独立,就要等到数十年后的1905年了。
合并后的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