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靖难之变有多么困难
如果不算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这样的分裂时代,朱棣是第一个起兵造反并最终成功的人。汉朝时的七国之乱声势也很浩大,但最终也失败了。唐朝安禄山造反,安禄山军队有14万,中央军才12万,但最后也失败了。朱棣造反的条件还不如以上的情况,其过程之艰辛,是被很多人忽视了的,今天来看一下这个靖难之变有多么困难。
《明实录》里面记载,朱棣刚生出来的时候,到处冒光及五色满室,和大部分开国君王一样,朱元璋也是这样的,所以《明实录》也不是这么可靠的,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经过了当权者修改的,还好每个时代都有像司马迁这样的人物,写出不是官方出的史书。《明实录》里面还有这样的记载,朱元璋十分喜欢朱棣,不喜欢太子和太孙。甚至说朱元璋屡次要改遗嘱,临死前要传位给朱棣,是被太子矫诏阻止的。
朱棣也不是马皇后生的,他出生时,朱元璋正被陈友谅弄得鸡犬不宁,根本不关心这个新生儿的降生,不过,这个孩子是谁生的朱元璋还是知道的。 与马皇后生的太子朱标相比,朱棣受到的教育是很有问题的。朱元璋为了教导好朱标,专门指派了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如太子有疑问可以随时得到此二人的指点。后来又让宋濂去当朱标的老师,这些人是当时最优秀的文臣武将了。相对的,朱元璋根本没有派谁去当朱棣的老师,所以朱棣是个半文盲,倒不是说他不识字,只不过文采飞扬这些肯定和朱棣不沾边的,另外,朱棣每天看到的都是打打杀杀,毕竟那时还是个战乱时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朱棣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通俗一点的说,朱标就是个三好学生,而朱棣应该算是个社会青年。当时的名将里,有一个人对朱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人就是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就是朱棣的亲戚了。朱棣可以说继承了李文忠所有的战争经验,所有后来朱棣造反时,他本人是当时最优秀的骑兵将领。
朱棣成年后,被分封到北平当藩王,其实是让他去镇守边疆,因为蒙古人一直在北方骚扰明朝。所以成年后,朱棣的日常生活就是打仗,而且朱棣不愧是李文忠一手带出来的,打得这些蒙古人哭天喊地的,根本没人敢惹他。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居然死了。这下太子的位子空出来了,朱棣一看,其他的皇子都不如他优秀,更没有他这样的立过很多功劳的,这下太子的位子非他莫属了吧。没想到朱元璋从来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那真是想立谁就立谁。朱元璋居然跨过了这些皇子,立了他的孙子朱允炆。这在历史上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说明朱元璋真的很喜欢太子朱标,你英年早逝了我也要立你的儿子。这么一来,朱棣就愤怒了,哪有这样搞的,你就是抽签决定的都比这样好啊。愤怒的朱棣就拿他的邻居蒙古人来发泄,他一气追出几百里,一直追到兀良哈秃城,打败了北元大将哈剌兀,这才威风凛凛的回了家。
朱允炆非常忌惮他的九个哥哥。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允炆就问过他爷爷,要是我的这些叔叔造反了,谁来保护我。朱元璋也没个办法,那就靠天吃饭吧。实在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个分封的安排不对,和刘邦的做法一样,相同的路又走了一遍,汉朝会发生吴王叛乱,那今天当然就会有明朝的王子叛乱了。由于当时的一些藩王有镇守边疆的重任,所以像宁王朱权这样的,军队很多,而且都是精兵猛将。朱权镇守东北,麾下八万六千精锐部队。然后就是燕王朱棣也有三四万军队。所以朱允炆继位后,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消藩。
周王朱橚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在朱允炆看来,他将是朱棣的有力助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成了最早被清除的人。同年十二月,有人告发代王贪虐残暴,朱允炆抓住这个机会,把他的这个叔叔软禁了起来,第二年,朱允炆也玩了莫须有这一套,以不法事把他的叔叔岷王朱楄逮捕,并贬成老百姓。接着,朱允炆以私印钞票罪去逮捕湘王朱柏,其实全国私印钞票最厉害的就是建文帝本人了,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这次逮捕就没之前几个这么顺利了,朱柏在得知有人要来抓他的消息后,笑着对自己的手下说:“我亲眼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他把老婆孩子都召集起来,紧闭宫门,自焚而死。
有人自焚了也没能唤起朱允炆的同情心,他又连续抓获了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此二人皆被废为庶人。这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朱允炆要干什么了。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朱棣并不是反贼,他和安禄山这样的反贼情况不一样,安禄山是主动造反的,而你看朱棣的情况,他不造反就是死路一条,造反才有一线生机,换作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去求死吧。
朱允炆要找上门了,这下不由得朱棣犹豫了,早在之前,有个叫道衍的和尚就主动投奔他,天天教唆他造反。道衍原名姚广孝,也是个传奇人物,在朱棣造反期间,他才是第一功臣。朱棣开始了他的准备工作,他招募大批强壮士兵为卫军,并进行军事训练,地点就在自己的王府之内。为了防止有人听到他在操练士卒,朱棣建造了一座很大的地下室,周围树起围墙,并在附近开办了多个养鸡场,就这样,地下室里叮叮当当的敲个不停,外面的人一点也听不见。建文帝在解决其他藩王的时候,眼睛却始终看着朱棣,因为他也清楚,这个人才是他最为可怕的对手。为了削减朱棣的实力,他先派工部侍郎张昺接任了北平市市长的职务,然后任命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掌握了北平的军事控制权。之后他还派宋忠率兵三万,镇守屯平、山海关一带,随时准备动手。
这个时候,朱棣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因为就目前这点兵力,根本不够朱允炆吃的,他急需更多的士兵和装备,这就需要时间了。于是朱棣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装疯。于是很多人看到北平多了一个精神病人。结果朱棣失算了,他的长史背叛了他,把他装疯的情况汇报给建文帝,建文帝当机立断,派人来逮捕朱棣。这个事非常有戏剧性,这时建文帝派来逮捕朱棣的人,叫做张信,也背叛了建文帝,派来朱棣这儿报信,说明了建文帝马上要来抓他的情况。这下朱棣完全没退路了,他杀了前来抓他的人,开始了自己的造反征程。
朱棣立刻下达第一道命令,夺取北平!大将张玉率兵乘夜攻击北平九门。此时九门的士兵根本反应不过来,也没有做激烈的抵抗,朱棣没费多少功夫,就取得了九门的控制权。为了给自己的造反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朱棣也学着汉朝七国之乱的方法,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就是说皇帝身边有小人,我去帮皇帝杀了这个小人,而不是去杀皇帝的。这个说法虽然在今天看来毫无说服力,但这些人就是爱用,说明有时候政治斗争还是有幼稚的一面。
这时守卫北平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宋忠,这个名字取得很不吉利是吧。这个人也是个能力很一般的人,宋忠派人传播谣言,说家在北平的士兵家属们都被燕王杀掉了,士兵们果然群情激奋,准备拚死一战,宋忠这才安下心准备与燕王作战。结果朱棣得知了宋忠的这个谎言,他特意安排这些士兵的亲属打头阵,用来瓦解宋忠的军心。这一招十分有效,宋忠手下的士兵顿感上当,于是纷纷逃走。宋忠没有办法,只好自己亲自上阵,但大势已经不可挽回了。战斗结果,宋忠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活捉。朱棣曾经想劝降宋忠,被他严词拒绝了,最后被朱棣杀害。宋忠虽才具不高,却有决战之勇气,宁死不屈,对得起他名字中的那个忠字。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朝廷,建文帝大惊失色,好吧,现在只能用刀剑来说话了。
建文帝派出了他的三十万大军前来征讨朱棣,但此时建文帝这边已经没有名将了,这些名将都被朱元璋给清理掉了,率军前来的耿炳文并不是朱棣的对手,不过耿炳文有一个好处,就是擅长防守。造反是必须要速战速决的,不然时间拖长了,民心军心尽失,是人都想过安稳的日子嘛。偏偏这个耿炳文就堵了朱棣南下夺权的路,朱棣也拿他毫无办法,毕竟兵力比人家少太多,耿炳文又坚守不出,这下朱棣就犯难了。没想到,正在朱棣一筹莫展的时候,居然传来消息说,耿炳文被撤换,由李景隆接任指挥职务。
朱棣高兴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这个李景隆是朱棣非常熟悉的人,他是李文忠的儿子,从小就和朱棣是好玩伴,更好的是,朱棣很了解这个人,比起他父亲,这个李景隆是个军事白痴。不过白痴带了30万军队,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朱棣现在只有4,5万军队,差距太大。于是,朱棣决定去冒一个险。他让自己的儿子镇守北平,他相信李景隆这个白痴打不下北平城的,而他自己,要去接收宁王朱权的军队。
但这个宁王朱权也不是好惹的,硬来肯定不行。狡猾的朱棣到了宁王的属地后,把军队放在城外,以打消朱权的顾虑,然后谎称自己想向建文帝认错自首,但自己不敢去,希望朱权去帮他说说情,朱权一看原来是这么个来意,就表示没问题,你在这儿好吃好住,我去帮你说。朱权也不傻,他也怕朱棣会起兵夺他的属地,但一看军队都在城外呢,这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了吧。其实,朱棣虽然没带军队,但带了很多的钱进来,于是朱权的军队都被朱棣用钱买通了,这下朱棣就控制住了朱权的属地,朱权也就不得不跟着他去造反了。朱棣得到了朱权的军队,实力大增。
朱棣在接受朱权军队的时候,北平城已经快被攻破了。眼看中央军要攻入北平了,李景隆居然做了这么一件事情,他怕他的功劳被部下抢走,下令后撤十里。这样北平就撑到了朱棣回来的这天。这下朱棣就不怕李景隆的大军了,开始正面进攻,郑村坝一战,一个叫马三保的人明确指出,南军的要害就在于李景隆的中军,只要李景隆移动位置,便可趁其立足未稳之机以奇兵左右夹击,定可获胜。朱棣经过思考,采纳了马三保的意见,并任命马三保为部将,一同参加战斗。此时已经天黑,李景隆果然按捺不住,亲自带领中军前来作战,朱棣立刻派出奇兵从其两翼发动猛烈攻击,李景隆果然抵挡不住,败下阵来。那位叫马三保的人也因在此战中的优秀表现为朱棣所重用,并引为心腹,此人出生时父母为世道平和,平安成长之意,曾给他取名为和,又由于他在郑村立下大功,此后他便改名为郑和。
打退了白痴李景隆,朱棣开始要面对一些真正的猛将了。白沟河一战,朱棣遭到了他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失败,郭英,平安,吴杰给了他当头一棒,尤其是平安以前在朱棣手下当过兵,非常了解朱棣的用兵方法。此时的朱棣已经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况,他深入敌境,已成为众矢之的。南军已经将他团团围住,只等着拿他邀功请赏。就在最后的时刻,朱棣居然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决定玩一次花招。他不顾危险,骑马跑到河堤的最高处,不断的挥舞马鞭作出召唤人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做给李景隆看的,意思是说李景隆你别跑,看我来收拾你。朱棣还真是了解李景隆,李景隆看见朱棣的这一行动后,他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即认为北军有埋伏,随即号令南军退后。就趁着这个时机,朱棣终于逃离了河堤,北军也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之机。但是朱棣与中央军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时,北平的沙尘暴起作用了,突然就挂起了南向的大风,这下不仅中央军被吹得睁不开眼,而且朱棣也抓住战机,放了一把火,火借风势,在漫天大火之中,北军发动了总攻击。这下中央军顶不住了。这个朱棣造反难道有老天保佑不成?这运气也太好了,就像能借到东风的诸葛亮。
朱棣凭着老天发威战胜了中央军后,一直追着李景隆打,而且抢了李景隆的军粮,一直追到了济南。这时,济南一位管粮饷的官员,凭着勇气给了朱棣当头一棒,这个人叫做铁铉,并不是武将出身,今天济南还有铁公祠,就是纪念他的。本来朱棣准备用大炮去轰济南城门的,这个铁铉找人连夜做了十几个大牌子,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挂在城墙的四周。这下朱棣傻眼了,他立刻叫人停止进攻。大哥,你可是打着靖难的口号起兵的,你父亲的神牌你敢轰啊。
这时朱允炆总算知道了李景隆是多么的无能,他终于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撤换李景隆,并将此职授予盛庸。这个盛庸绝对是当时最适合用来对付朱棣的人了。盛庸作为将领,并不擅长指挥骑兵作战,这样一看他似乎不适合这个时代,但盛庸擅长的兵种,用来对付骑兵是非常合适的,那就是火器和弓弩。朱棣在盛庸面前吃了大亏,朱棣的骑兵被火器射成了马蜂窝,要不是大将张玉拼死救他,他也死在盛庸的枪下了。
这下朱棣的情绪降到了冰点了,这个火枪营我打不过啊,郁闷之极的朱棣找到了道衍商量应对之策,道衍此人不愧被称为黑衣宰相,他指出了朱棣的一个思维漏洞,我们攻打南京一定要打下济南才行吗?于是朱棣开始攻打徐州,这时,朝廷里朱棣安插的宦官给了朱棣一个重要的情报,现在京城空虚,一战可破。朱棣就开始不顾一切的往京城赶,这下盛庸,平安这些人就慌了,本来是死守济南的,这下不得不去追击朱棣了。疯狂追击朱棣的南军中了北军的埋伏,这下没有人再能阻挡朱棣进入南京了。
朱棣的攻城法是他的间谍,他的这两个间谍负责镇守京城的金川门,一个是谷王朱橞,另一个是李景隆。所以李景隆绝对算是朱棣造反成功的大功臣了。在这两个内奸的帮助下,朱棣的军队攻入了京城,江山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