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一攻上海:是”洋兄弟”背信弃义,还是形势估判有误
文:WarOH协虎
时光的流转将中国与世界带到了1860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土地上依旧是战乱四起。此间,清政府不但要同已在南方地区”肆虐”了有10个年头的太平”乱”军作战,还要防御英法联军行将对京畿重地发起的攻袭。
就在这清政府看似已陷入内外交困的迷局中,身居天京的太平天国高层们却不晓得,自己在江南一带取得的一系列军事胜利已引起在上海的外国殖民势力的猜忌。当他们摩拳擦掌、准备通过东征行动开辟新的天国领土的时候,外国殖民势力已暗中地跟清政府握起了勾结之手,一场中外”会剿”太平天国的阴谋,正在悄悄地逼近以洪秀全为领导的那个盛衰不定的政权。
一、连战连捷、势如破竹的太平军
1858年,利用天京事变及石达开率精兵出走后天京面临的空虚状态,清军在和春等的统筹、指导下,于天京城外重建了1856年为太平军所破除的江南大营,天京又一度受到清廷战力的扼压。为了移除清军这把”指着天国’心脏’的刀”,太平天国领导层从二期江南大营的挂牌之日起,就开始筹划对它的拔除战,并在1860年春,获得了实施这场作战的时机。
1860年5月2日,已在一系列前哨战中取胜的太平军对江南大营发起总攻,仅用了数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对江南大营的破袭、虏获了清军仓皇败逃时遗留的大批军备、物资、饷银。
破除江南大营后,太平军的攻势没有就此陷入停滞。在忠王李秀成的领导下,太平军继续扩大战果,接连攻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定、青浦、松江、嘉兴等一大批江南城镇,这使得盘踞在上海的外国殖民势力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太平军乘胜追击清军、不断攻城占镇的5月26日,英、法在上海的军事当局发出布告称:”不欢迎任何交战行为发生于上海城内”。此时清廷与英、法两国间的战争状态尚未结束,但由于英、法进行侵华战争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攫取通商权益,因而在上海,已各自占有势力区(租界)的英、法两国不对清政府在华民居住区(华界)内的行政权予以干预。
在清政府仍然保有对华界控制权的这个时间点,英、法抛出如此一份声明,无疑就是表明了不欢迎太平军入城的态度,然而由于当时通信条件有限,英、法,当然还包括其他多个在华拥有利权的国家的态度没能被传达给太平天国方面,这导致以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前线将领无法估判形势,仍认为”与之有相似信仰的’洋兄弟'”诸邦会安守中立,甚至在必要时会向太平天国伸出援手、助灭”妖军”(指清军)。
6月的中下旬之交,李秀成致函英、法、美等国的在沪外交当局,表示太平军将在不使洋人合法权益遭损害的前提下进兵上海,希望各国在不感恐慌之余恪守它们长期以来在江南奉行的”中立”。
生怕通商权益受影响的英、法、美等国对此皆不作正面回应,然而它们心里都明白,倘若它们坐视上海被太平军接管,它们在华尤其是在上海的”特权”不可能获得比在清政府那更有实效的保障,因为清政府已在它们的淫威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而太平天国政权是个”真意不明、由暴徒组建而成的政府”。就这样,它们间形成了”无论如何,要保证清政府不倒且为他们所用”的共识。
二、华洋”会剿”序幕的徐徐趟开
早在英、法发布布告后的5月27日,这两国在上海的战力就开始频繁展开调动,并陆续入驻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点”设防”。
数天后的6月2日,一个名叫华飞烈的美国浪人在上海买办、官僚、外侨团体等的资助下,组建起一支名为”洋枪队”的外籍人军团。
上海”屏障重镇”松江被太平军攻占后,已如热锅上的蚂蚁的中外绅商急令华飞烈带兵”出征”,7月16日,华飞烈在太平军从松江展开出击后的翌日,令洋枪队随同清军联攻松江。松江在太平军大部离开之后,防守十分空虚,在洋枪队、清军猛烈的进攻下,太平军虽取得打死打伤来犯之敌近170人的战绩,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被迫撤退。
华飞烈及清军战地统帅李恒嵩不以高伤亡率换来的惨胜为然,两周后,他们又携部于青浦点燃另一团战火。青浦太平军统将周文嘉一面组织兵力抵抗,一面向苏州方面请援。
接到援战请求的李秀成当即率部前往助战,8月2日,在阻击清军、洋枪队的另一场战斗中,太平军又取得辉煌的胜利。是役,太平军不但虏获了敌军败退时遗弃的大批洋枪洋炮,还取得了5伤洋枪队头目华飞烈的战果。
华飞烈负伤后,暂时失去了对洋枪队的指挥能力,于是,他的位置由另两名副手——白齐文、法尔斯德接替。白齐文与法尔斯德也是要钱不要命的亡命之徒,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拉拢近百名在沪的拥有不同国籍的浪人重新”充实”洋枪队。
9日,这支”得到重整”的洋枪队在清军李恒嵩部的配合下,再度进击青浦。太平军在这场保卫青浦的战斗中再次获胜,是役,洋枪队又遭受了一轮大规模减员和装备流失,此外,李恒嵩也差一点遭到太平军的生擒。
稍事休整后,李秀成命部又开攻势,12至18日的一周时间里,太平军连克松江、泗泾及邻近上海当时城区的七宝、虹桥、法华、徐家汇等,使得上海城的西、南两门被暴露在太平军的兵锋之下。太平军本计划在18日晚间全数入城,然而当晚下了一场大雨,使得进城的道路全数被淹,太平军只能在风雨中等待下一个入城的合适时刻。
19日,天稍放晴,太平军再度迈起进军步伐,向上海发起进逼。由于南门是太平军大部队入城的必经之路,而且南门又毗邻法租界,因此,不欢迎太平军入城的法军在南门附近纵火焚烧房屋,”以免这些房屋被太平军据作攻袭法租界的火力点”。
20日,太平军在进军的过程中又接近了英租界。太平军入城后可谓是对洋人在沪的一切利权秋毫无犯,然而,以英、法殖民者为首的西方在沪势力仍然不愿停止对太平军的敌视,它们调集战舰云集黄浦江,企图伺机发动对太平军的武力袭击。
当太平军在华界与清军交上火时,英、法驻沪的军队即援引5月26日公告称:”太平军’无视’英、法声明中业已表明的态度,’肆意挑战’英、法军忍耐的极限,因而必须动用两国的联合战力,以迫使太平军遵守在’国际共管区’内的行事法则。”
云集在黄浦江江面的英、法战舰悍然炮轰太平军增援华界前线的部队,尔后,又派海军陆战队登陆直奔华界,助力那里的清军阻击太平军。太平军与英、法、清联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一整日后,由于装备上的劣势与不断走高的减员率,战力不支的太平军被迫撤离战场。
三、幻想终究不能变现为”洋兄弟”的情谊
轰轰烈烈的太平军一攻上海之战在清军和殖民者的联合对付之下失败了,然而太平天国领导层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没能看透他们所谓”洋兄弟”的真面目,而将此次英法联军助战清军的事件定性为”一场误会”。
21日,李秀成在余部撤退到徐家汇后致信英、法、美、葡等国的在沪外交官,斥责他们没有恪守中立。与此同时,李秀成还在信中说道:”洋人与天朝军民同宗同教,理应友好互助,此次出现误会性的冲突,实在很不应该。希望日后仍可保持彼此间的友好关系,以敦和睦。”
从今天的思维看来,我们很能理解太平天国高层们这种渴望与外国交好的愿望,但在1860年那个内忧外患笼罩着中华大地的年份里,我们只能说他们的想法太过幼稚。
太平天国的高层普遍出身于农民阶层,缺乏与外国势力打交道的经验。在19世纪那个国际上随处上演弱肉强食之幕的世纪中,西方势力自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是内心充满贪婪的殖民者。对于无法单靠武力完成征服的中国,他们倾向于扶持顺从他们的势力掌权。
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下,清政府已成为一个对西方枪炮有畏惧心理的腐朽政权,而太平天国政府则不然。西方殖民势力在不愿花费时间”调教”太平天国的同时,更明白他们根本不可能调教出比晚清更加顺从的政府,因而,虽然他们与清政府存在过、或仍有着这样那样的冲突、疑忌,他们终究不可能赞同太平天国取代清王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日后血的教训让太平天国高层认识到,”洋兄弟”根本就是唯利是图、对中国有祸害而无裨益的助恶势力,因而,太平天国在后期,不得不在反清斗争的基础上加上反侵略的方向。
回首当年,正是因为晚清的愚昧与腐朽让外国侵略者有机可乘,让人民承受着许许多多的痛苦,也让中国陷入不安平的世道。幸好如今我们生活在光明而又富强的新时代,但我们依旧要以史为鉴,不让当年的悲剧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