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大瘟疫:人类史上,第一次鼠疫的大规模流行

来源:野谈历史

在中东城市地区谈起瘟疫,最著名的莫过于发生在公元542年的大瘟疫,因这次瘟疫发生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公元527—公元565年在位),因此拜占庭时期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历称之为“查士丁尼瘟疫”。

这场大瘟疫的发生也是现在史学界公认的第一次鼠疫的大规模的流行,而对于查士丁尼大瘟疫的记载,也是欧洲史上对鼠疫瘟疫最早的记录。大瘟疫的发生给拜占庭帝国所带来的灾难和影响远超过了之前在雅典时期所发生的瘟疫,仅从死亡人数上来看,君士坦丁堡一个城市就死亡了20万人,整个东罗马帝国近三分之一人口丧生,其死亡率(大致在33%左右)与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大体一致。而也正是这场瘟疫的发生极大的动摇了拜占庭帝国长达数千年的统治,成为查士丁尼统治晚期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查士丁尼瘟疫发生的原因

1、这场瘟疫的发生与气候和季节的因素有关

气候之所以对瘟疫的影响至深,主要是由于自然气候的交替变化往往会导致大自然界中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这种影响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了自然界中的一些媒介生物体客观生存规律的紊乱。

美国的疾病医学专家曾对一些瘟疫发生的病原区做过相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在长时间的严重干旱或者是降雨之后,最易引发瘟疫的发生和传播。因为在天气干旱之时,大量的啮齿类动物会由食物和水的匮乏大量死去,然在干旱结束之后,相对于繁殖较为缓慢的食肉性动物,啮齿类动物繁殖的速度更快,而这些啮齿类动物由于本身所具有较强的瘟疫免疫力,因此也往往成为一些病菌的携带体,且随着这些动物的迅速繁殖其传播的范围也就不断的扩大。而据爱德华·吉本考证认为,这场瘟疫最先出现于“埃塞俄比亚沼泽地和尼罗河东流域之间”。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降雨集中在一年的4~6月内,而其他的4~5各月内则滴雨不下。

结合我们以上所讲的瘟疫产生的气候原因及其该地区的气候的特征中我们不难看出,瘟疫在该地区是极易发生的。

除此之外,季节也是导致在君士坦丁堡地区瘟疫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春季是天气温度逐渐回升的一个季节,而这个季节也是各种生命体开始繁殖的开端。对于病菌而言,这个季节正好是其高发期。据科学考证,对于一些致病的病菌来说,在摄氏20度的情况下,疟疾病菌繁殖的生命周期为20天左右,而在摄氏25度的情况下,其繁殖的生命周期仅需13天。相应的在这样的一种季节中,由于温度的原因,人体的免疫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正是这种关系,正好为病菌对人体的侵入提供了机会。

瘟疫在君士坦丁堡蔓延的季节正好是公元542年的春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这场瘟疫的发生与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社会条件有关

瘟疫的发生地远在东非,而为什么最终会在君士坦丁堡形成一种规模。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染。

拜占庭帝国的范围延伸到了整个地中海区域,而地中海沿海的各个地区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贸易方面,因此这些地区也往往成为人口聚集的地带。而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则进一步的将这种联系延伸到各个领域。这也就为瘟疫的传播埋下了一种隐患。而且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作为当时最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一旦市内的某一个群体发生瘟疫,很快就会形成一种趋势。

另外,造成瘟疫死伤之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帝国盛传的宿命论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强调人的生老病死皆是由真主来决定。因此一旦瘟疫来袭,人们往往是采取零措施的消极对待,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二、查士丁尼瘟疫发生的源地及症状

对于这次大瘟疫发生的源地,不同的历史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学家普罗匹厄斯在其著作《战记》中认为,这场大瘟疫最先起源于埃及边境上的城市佩鲁西安,之后经亚历山大城蔓延至整个埃及,随后沿着北部传播,沿途经过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最后在公元542年进入君士坦丁堡。而瘟疫借助君士坦丁堡通常的交通网络和繁忙的贸易路线,向东传至小亚细亚,再经两河流域传至波斯;向西则越过亚德里亚海而登陆意大利,最后蔓延至欧洲的东部地区。

而另一位继普罗匹厄斯之后的教会史学家埃瓦格利乌斯则认为这场灾难最先起源于阿克乌姆地区,即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相交界之处。

然不管是起源于哪,最终在公元542年君士坦丁堡引发了影响深远的大瘟疫,并最终通过帝国发达的交通和贸易网络传至帝国的整个地区。

这次大瘟疫发生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患者多表现为神智不清,精神不振。患者在接受到瘟疫影响之后,与正常人相比,感觉眼前总是呈现出一种虚幻的景象,总是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受此影响还会经常发生自残和自虐的事情。

第二:患者大腿处的淋巴发肿且呈现出腐烂的表象。这些表象的人大腿往往会变得清瘦如柴,且头部高烧不退,腹泻不止。

第三:患者身体上多出现一些红斑。刚受瘟疫影响之时,只是身体的某些部位表现出红斑的迹象,待一段时间之后,先前出现红斑的地方开始溃烂,最后患者应身体溃烂,精神失常而死。

三、查士丁尼瘟疫发生的影响

这场大瘟疫的发生给整个拜占庭帝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学者琼斯曾在其所著的《晚期罗马帝国史248—602年》中称,“可能这个时期对帝国影响最严重的灾难是鼠疫”。

总的来说这场瘟疫给帝国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场瘟疫造成了帝国大量人口的伤亡。由于瘟疫在君士坦丁堡持续的时间为4个月左右,因此造成的伤亡人数还是比较多的。然对于这场瘟疫所造成的具体的确切伤亡人数,并没有相关的历史记载。据学者艾伦根据君士坦丁堡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比例推算,这场瘟疫的死亡率在244000人左右,而按此推断,整个地中海地区在这场灾难中的死亡率为33%,与发生在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的死亡率大体一致。

《牛津拜占庭史》则估计这场大瘟疫导致君士坦丁堡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而人口的损失,也造成了帝国劳动力的极其缺乏,直接影响了社会各个行业的正常运行。总之不管人口的伤亡到底为多少,这场大瘟疫就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使得君士坦丁堡这座在整个世界闻名遐迩的城市顿时变成了一座“死城”。

第二:这场瘟疫也使得帝国人民在精神层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生活在帝国时代的人们总的对瘟疫的认识还不是很完善,一旦发生瘟疫,造成极高的死亡率顿时会在人们之间形成一种恐惧和绝望。

更重要的是这种恐惧逐渐演变成人们对国家政府的不信任以及人们价值观念恶化信仰的变化。人们开始更多的信仰上帝,而对生命采取一种漠视的情节。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讲,这场瘟疫更加巩固和确定了基督教在帝国的地位,强化了基督教正统教在帝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

第三:这场瘟疫极大的冲击了帝国的统治。拜占庭帝国是一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一旦皇帝出现意外,则会迅速的影响到整个帝国的统治。而在这场大瘟疫中,皇帝查士丁尼也未能逃脱。幸运的是查士丁尼尽管也受到了瘟疫的感染,但很快就从疾病中恢复过来,并且未留下任何的后遗症。然就在皇帝在养病的期间,关于皇帝身染瘟疫而亡的消息甚嚣尘上。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出现了一股觊觎皇权的行动,各种政治阴谋迅速而起。在皇帝病情恢复之后,一大批的文武百官受到了牵连,这其中就有最为著名的帝国大将贝利撒留。而贝利撒留的死作为帝国的栋梁支柱,他的死对帝国的稳定损失是巨大的。这也正是这场瘟疫所造成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而且由于瘟疫的原因导致粮食的缺乏,导致饥民公开抢夺粮食,引发了社会的暴乱,整个帝国的稳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第四:这场瘟疫也给帝国的经济带来了深远影响。瘟疫所造成的巨大人口的损失,使得大量的粮食无人收获,出现了饥荒。而且由于瘟疫的原因使得城市中的手工业都停止了正常的运行,商品的缺乏,也使得城市通货膨胀的趋势愈演愈烈,整个城市陷入了完全瘫痪的境地。

四、查士丁尼政府对瘟疫所采取的政策

尽管瘟疫造成了帝国重大的损失,但作为帝国皇帝的查士丁尼并没有完全的听之任之,也采取了一些较为妥善的措施。如面对粮食匮乏的局面,查士丁尼命令相关人员从紧急地向灾民们分发粮食,同时他还命人从国库中取出大量的资金来救济灾民,而当资金不足时,皇帝亲自将自己的财产分发给灾民。

而对于瘟疫所造成的众多的无人认领的死尸,皇帝采取了就地掩埋的方式,由于死亡的人数过于庞大,因此掩埋尸体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而为了解决城内尸体的臭味弥漫,查士丁尼还命人在金角湾的加拉塔地区深挖了几十个巨大的深坑,用其来掩埋死尸,在这些大坑中为了尽可能的保持充足的空间,所有的尸体都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相互的堆叠在一起。据称每一个大坑能够掩埋大约70,000具的尸体。

尽管这种掩埋尸体的方式在今人看来未必是一种控制瘟疫的有效措施,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方式的确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效用。

查士丁尼瘟疫的发生在整个地中海世界影响是巨大的,不管是对当时的统治者还是对后人,这场灾难留给了人们太多太多的教训影响了世界古代史的进程。而对于查士丁尼大帝来说,这场危机也或多或少的成为了其统治伟业中的一和经验。可以说这场危机是拜占庭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它加速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古代罗马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在此之后逐渐的丧失,并预示着一个以“黑暗时代”闻名的欧洲政治混乱和文化衰落时代的来临,从而个不可磨灭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