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一世后期的天灾瘟疫与拜占庭衰落的关系

引言:查士丁尼王朝(518—610)是拜占庭帝国乃至整个罗马帝国最后的辉煌时期,而她的第二代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则是鼎盛中的鼎盛。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拜占庭都是当时欧洲最大最多的。可以说,查士丁尼一世时期,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荣耀指日可待。然而就在帝国蒸蒸日上时,一系列的天灾与瘟疫降临在帝国。公元537年,也就是汪达尔王国灭亡后的第三年,查士丁尼麾下名将贝利撒留击败东哥特王国,占领了意大利中南部,但是灾难就此到来。因为两年前印尼超级火山的喷发带来的火山灰遮挡太阳,全球气候因此变冷,农作物从537年开始连年欠收。之后就是公元541年,爆发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查士丁尼大瘟疫。饥荒和疫病加上地震将帝国的盛世击的粉碎,也让查士丁尼一世的继承者们再也无法复兴帝国。为什么天灾和瘟疫对拜占庭帝国的打击尤其严重,以至于再也无力振兴。关于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直都是研究西方史的重点,而拜占庭作为承前启后的时代,既是罗马史的重要时代,也是世界中世纪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拜占庭的衰落更让人深思,特别是那场致命的瘟疫和寒冷期对拜占庭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背景:
查士丁尼一世(公元482年—565年),拜占庭查士丁尼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公元518年继承了他舅父的皇位。查士丁尼出身于行伍之中,他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恢复旧有的罗马帝国荣耀。于是他对帝国进行了改革,查士丁尼一世针对封建生产力发展和奴隶隶农制没落的现状,采取了适时的鼓励措施,发展小农经济。同时政治上在继承过去旧有的罗马政治传统下,加强了中央集权,提升皇帝的权力,又在政府结构上进行了封建化改革,让同时在军事上大量征兵,采取募兵制,破格提拔平民出身的名将贝利撒留。发动对外战争。查士丁尼在位时期,一直以恢复罗马帝国旧有疆域为目标,于是他在巴尔干和波斯站线上采取守势,与斯拉夫保加利亚人和波斯人缔结和平协定。通过讲和,查士丁尼从东线抽调大量兵力向西进攻,相继消灭了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重创了西哥特王国。对外的战争虽然消耗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但是拜占庭随着疆域和人口增加,再造罗马帝国的梦想似乎逐步实现。
然而,就在帝国不断发展的公元537年,却发生了地中海沿岸多个月日光和月光被遮掩的奇怪事件(后来被证实是因印尼超级火山的喷发导致的火山灰遮挡),同时由于阳光和热量的减少,农业因此减产,而查士丁尼统治下的帝国的灾祸此时才刚刚开始。
二、从饥荒到大瘟疫
537年是查士丁尼一世在位的第十年,他本计划在今年做好对意大利北部和西班牙的战争准备,但是因为气候原因,农作物大量减产,大批农民陷入饥荒。耕作需要的人口因为饥饿大量死亡,不得已,皇帝决定延缓西进的脚步。他对灾情比较严重的小亚细亚和埃及地区进行救济,并派遣克劳狄乌斯(执政官)负责有关工作。但是这只是杯水车薪,火山灰的笼罩几年之内并没有完全消散,阳光的减少让535年到550年的平均气温下降,帝国的农业遭受重创。萨珊波斯的统治者借此机会对拜占庭展开进攻,牵制了帝国在叙利亚的军团,东部边境重镇安条克在公元540年被波斯人彻底毁坏。波斯人对拜占庭的不断进攻让皇帝疲于应付,但是军事的困境并不是主要的,因为更大的敌人瘟疫随着波斯人的入侵而抵达。
查士丁尼瘟疫下的惨状,尸体到处堆积,无人处理
起初,这场瘟疫只是在帝国的东部靠近波斯的地区以及南部埃及行省蔓延,但很快遍及全国。瘟疫通过商船和流动的士兵传播,很快全国大部分人被感染,并在短短几天内死亡。疫情不仅仅让拜占庭帝国大部分地区感染,而且还传播到了欧洲其他地区,欧洲的史学家甚至将这场瘟疫与黑死病相联系。因为查士丁尼瘟疫的症状与黑死病肺鼠疫类似,这场大瘟疫断断续续持续了200余年,对帝国产生了深刻影响。史学家普罗柯比在《战记》中记录了君士坦丁堡疫情的惨状。
根据他的记录,瘟疫全面爆发于公元542年春季,并整整肆虐了4个月时间。起初的死者只比平常多些,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病死人数的迅速增加,很快就发展到每天有5000人毙命。甚至有单日达到10000人的情况,让埋葬尸体便成了一大难题。各城市便在周边挖掘大坑,用来集中掩埋死者。随后,死者数量迅速增多,让挖沟的人再也赶不上死者数量。直到瘟疫末期,已经没有空余的地方进行埋葬。所有塔楼都被尸体填满,然后再把屋顶封上。瘟疫爆发前的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但在疫情爆发后,所有的丧葬习惯和礼节都被抛诸脑后。城里再也听不到诵唱的挽歌,也看不到出殡的队列。街道一片冷清,可见当时瘟疫的严重程度。
在落后的生产力和科学水平的中世纪世界,如果人口密集而卫生状况并不好的城市爆发瘟疫,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君士坦丁堡作为当时拜占庭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员较为聚集,人口密度大,一旦出现感染者,将会感染大批市民。尽管当局宣称有23万君士坦丁堡居民死于这场瘟疫。但是一位目击者,以弗所的约翰则记载由于感染瘟疫而去世的居民超过了30万人。卡迈隆认为查士丁尼统治期间君士坦丁堡的人口数量达到了500万人,而城市十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马库斯认为君士坦丁堡在瘟疫中损失的人口达到了50万。瘟疫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前后共肆虐了4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有5000人至10000人死亡,最多时甚至达到了1.6万人。当时的君士坦丁堡俨然成为人间地狱。

瘟疫下的君士坦丁堡,人们绝望的看着地上的死尸

后世的史学家在考证中发现查士丁尼瘟疫与黑死病症状类似,于是判断它的类型为鼠疫。而且还有部分史学家认为它来源于中亚大草原,与黑死病同源,但是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贸易发达和对外扩张是瘟疫爆发的重要原因。
农业欠收加上紧随而来的大瘟疫让帝国人口迅速减少,这对于依赖土地和人口劳动力的农耕帝国是一个毁灭性打击,并对拜占庭帝国之后的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恶劣影响:
查士丁尼后期的接连不断的天灾和瘟疫给帝国造成了沉重打击,帝国在一系列的灾难中损失大量人口,尤其是查士丁尼瘟疫,它让帝国损失了至少500万的人口。查士丁尼统治的人口最多时期达到了2600万人,而且随着对外扩张,人口仍在持续快速增长。
这次瘟疫让大量人口丧生,也让农田无人打理。
瘟疫导致大量农业人口丧失劳动能力,幸存下来的农民由于身体虚弱无力耕作农田。粮食产量下降,并与气候变冷一起,加剧了帝国的饥荒问题。也大大的加重了帝国的财政负担,查士丁尼后期财政问题日益严重,也为他的继承人埋下了隐患。他的继承人由于国库空虚,无法支付巨额军事开支,导致军队积极性下降,士气低落。
在工商业上,城市居民的大量死亡使得城镇居民的交易量大为减少,帝国的工商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城市经济迅速衰落,帝国的货币税收也无法正常进行。一段时间贫民甚至以实物抵税。
由于帝国的野战军队是主要传播路径,因此瘟疫对于军队的打击尤其严重。据史料记载,540年,查士丁尼的麾下的边境常备军队数量达到65万余人,而到了查士丁尼去世时,边境地区军队已经不足15万人,瘟疫导致帝国军队大量减员,一些重要要塞甚至不足1000人。先前的帝国军队出征,人数通常保持在2.5-3万人之间。但到了7世纪初,已经很难派出一支超过万人的部队。
第二波疫情的再一次发生和保加利亚的兴起让查士丁尼来不及享受帝国疆域的鼎盛的快感,559年,保加利亚人的部队到达了君士坦丁堡附近。在他去世以前,整个帝国都丧失了进攻能力。到了查士丁尼二世时期,为了集中兵力,他被迫下令放弃意大利北部,然后掉到叙利亚对付波斯人。
三、总结:
查士丁尼后期的连续不断的天灾瘟疫沉重打击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人口的流失与饥荒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经济衰退,国库空虚。国家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因疫情不得不停止。而且军队数量的不足让帝国无力阻挡多个外族的入侵,在查士丁尼死后,他收复的领土大都丢失,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连帝国的核心区北非和埃及以及叙利亚地区都失守了。
查士丁尼瘟疫使欧洲跳蚤和啮齿类动物感染了耶尔森氏鼠疫杆菌, 造成此后200年间大规模瘟疫流行, 每隔10—24年便周期性爆发。埃瓦格留斯就大瘟疫周期爆发的记载, “经常情况下, 瘟疫以每5个财政年 (即15年) 的周期循环波及各地。但是尤其是在每个循环的头一两年最为严重”。
疫情的周期性爆发让东罗马帝国一次又一次的衰落下去,再加上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适应社会生产力,最终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