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诈降开启清军内部矛盾

作者:李铁

由于宗教并不适合中国的土壤,太平军开始走下坡路,很多将领理想信念方面出了问题,率军投降,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投降高潮。但其中也有诈降的事件,让清军吃了大亏。

1863年,淮军在浙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太仓还在太平军手中,淮军无法从陆路去常熟。李鸿章决定,调派总兵程学启和洋枪队进攻太仓,打通通往常熟的道路。

当清军来攻太仓时,太平军开始凭河据守,依托工事顽强阻击。但洋枪队以国外最先进洋枪和开花大炮的优势火力,猛烈射击,太平军被迫退到城里。洋枪队的大炮又轰塌了太仓南门的城墙,淮军立即向城里冲锋,但城内太平军马上用洋枪封锁缺口,挡住了冲锋的淮军和洋枪队。接着,守军又从西、南两门冲出,将淮军赶走了。

不久,常熟的太平军叛降,太仓成了孤城。新上任的洋枪队统领戈登会同淮军加紧进攻太仓,并派人进城,对太平军进行策反。太平军守将蔡元隆决定将计就计,假意约定于4月26日“献城”。

淮军很高兴,以为达到了目的,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为抢功劳,率部首先进城。但太平军是诈降,正当李鹤章大摇大摆准备去接收投降时,太平军伏兵四起,把他们四面包围,并发起猛烈进攻。进城的淮军猝不及防,仓促接战,伤亡惨重。李鹤章本人被流弹击伤腿部,情况危急。城外的戈登一看不好,立即率领洋枪队进城,对太平军猛烈开火,掩护李鹤章残部退出城外,李鹤章由此逃得一命。太平军的这次诈降,淮军被打死1000多人。

淮军大将程学启当时在太仓另一个城门,本来也要进城受降,忽然看见昆山那边来了数千个太平军士兵,他们和太仓守军对话时,非常亲昵,也没有任何敌意,看起来太仓守军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程学启是太平军降将,也很有经验,立即起了疑心,决定不进城,从而躲过一劫。

李鸿章得到弟弟受骗的消息,让戈登率领洋枪队2800多人协同淮军主力猛攻太仓,再次用大炮轰塌了城墙,成功攻入城中。蔡元隆见一看形势不好,率部突围逃走。为报诈降之仇,淮军大开杀戒,城中没来得急逃走的1万多太平军士兵全部被杀。

蔡元隆诈降之举不仅打败了淮军,也粉碎了内部少数人想要献城投降的阴谋,受到李秀成的高度赞扬。一年以后,他又奉命驻守海宁,被浙江巡抚左宗棠的楚军包围。不利情况下,蔡元隆被迫写了请降书,再次要求投降。据说,接到请降书的时候,左宗棠一直沉默不语,思考良久。

看到主帅有些犹豫,左宗棠的手下纷纷进言,说蔡元隆是李秀成女婿,不可能投降,这些年他与清军对阵,极其勇猛,杀死不少人,还打败过洋枪队。去年这家伙在太仓诈降过一次,淮军吃了大亏,差点把李鸿章的弟弟打死,这一次肯定又是诈降,咱们楚军可不能再上当。也有的将领说,咱们不如将计就计,假装接受他的投降,然后趁机一举将其歼灭,这样既能夺回海宁,又可向淮军示好。

但经过仔细斟酌,左宗棠拿定了主意。他说,我断定,这回蔡元隆是真心投降,他不肯降淮军,是在等待我们楚军,我们当然要以诚相待,不能不讲信誉。左宗棠说,他能得到李秀成赏识,又能耍弄淮军,说明有过人之处,我们应当好好重用这个人。看左宗棠已经做了决定,下面的人就不再说什么了。

事实证明,左宗棠的判断十分准确,蔡元隆这回并非诈降,而是真心降了楚军。

得知左宗棠收降了蔡元隆,不仅给了他四品通判的官职,还让他继续统帅好几千清军,李鸿章非常不满,当即就来要人,左宗棠毫不客气回绝了他。

左宗棠当然也有些私心,他认为,李鸿章在江苏攻城略地,打了不少胜仗,战功已经超过了自己,心里极不平衡。特别是李鸿章占领苏州时,将已经投降的太平军8个王全部杀死,外国人对他极其不满。

左宗棠对李鸿章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这么做太不讲信誉了,以后谁还敢投降他们?他要让世人都看看,自己才是以德服人的统帅。蔡元隆诈降淮军,而自己却收服了蔡元隆,这说明自己比李鸿章高明得多。

左宗棠不仅充分信任蔡元隆,让他带兵打仗,还把他的名字改为“蔡元吉”,为了报答左宗棠的知遇之恩,蔡元隆也竭尽所能,战斗中总是拼死力战,还说服了桐乡太平军守将投降,表现极为出色,给左宗棠挣足了面子。

蔡元隆的功绩印证了左宗棠的英明睿智,让他非常满意,以后不管李鸿章如何不满,他都不遗余力保护这个降将。由此,淮军和楚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逐步明朗化,这个矛盾后来也被清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