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汽车与军事(苏联篇)

来源:上海汽车博物馆

再说起“苏联”这个国家,恐怕很多人脑补出的是——二战中东部战线的主角,消灭第三帝国最重要的功臣之一。但是军力威猛之下,苏联的汽车工业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先进和发达,相较很多欧洲国家和美国,苏联的汽车技术可以用落后来形容。

“嘎斯”的奇袭(小标)

早在三十年代,美国的福特公司正在国内风生水起,经济危机来袭,苏联的“嘎斯”公司瞄准了时机,用大批量的黄金买下福特的部分汽车技术和生产流水线。双赢之下,更为苏联汽车工业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上海汽车博物馆馆藏1966年的GAZ嘎斯吉普车,后文中会提到)

随着二战爆发,西欧的诸多国家纷纷溃败,只有东线的苏联成了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苏联的陆军很快成了军队中的主力,但其汽车公司却不多。其中,“高尔基汽车工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嘎斯”(GAZ),它有着当时最著名的两款轻型坦克T-60和T-70,并于该厂批量化生产。

图为:T-60轻型坦克,在战争初期,由于其速度快,行程大,主要担任侦查、护卫运输等工作,在二战初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借鉴于福特T型车的样式而生产的嘎斯A型车,从1936年开始大量生产后,一直到二战期间,嘎斯公司的生产线又转而生产M型轿车,一共投产了不少于6万辆,成了政府官员和军官的乘用车。

图为:嘎斯-A行汽车

在1941年,嘎斯公司又生产出一款军用吉普车,其外形有点像美国的威利斯吉普,被称为GAZ-64,在后面几年中不断升级,一直到GAZ-67。由于其性能卓越,广泛适用于各个战场,也被戏称为“苏联版的威利斯”。

图为:嘎斯-67型吉普车

说到卡车,不得不提及一下嘎斯-AA和嘎斯-AAA型卡车,前者是当时苏联产量最大的卡车,其性能稳定可靠,甚至可以使用煤油作为燃料。

图为:嘎斯-AA卡车(左)和T34-85坦克(右)

而后者载重量为2吨的卡车被改装成多种车型,如加装机枪、医疗运输、以及加油车等。在二战道路不整的地区,这款卡车优越的越野性能有了用武之地,为苏联红军抗击德国法西斯提供了有效的火力支援和战争后勤保障。

图为:加载高射机枪的嘎斯-AAA卡车
图为:嘎斯-AAA运输卡车(左)

“吉斯”和它的“喀秋莎”(小标)

接下来我们谈谈另一个著名的苏联汽车品牌——吉斯(ZIS)。最初叫做“莫斯科汽车工厂”,后在1931年改为“斯大林汽车工厂”。二战中,吉斯公司首屈一指的就要算ZIS-5型卡车。该型卡车性能非常好,构造简单,维修方便,用途广泛是该车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吉斯公司后续卡车升级的雏形。在整个二战期间,该型卡车共生产了一万多辆。

图为:陷入泥泞中的ZIS-5卡车

下面我们提到的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知道,没错,那就是被称“斯大林管风琴”——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这是一款让德军“闻风丧胆”的武器。

图为:搭载“喀秋莎”火箭炮的ZIS-6卡车

最先将BM-13火箭炮搭载在ZIS-5卡车上进行试射。成功后便延用到ZIS-6、KV坦克等车辆上运用。正是因为吉斯卡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运载平台,给与更宽泛的机动性,让火箭炮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图为:ZIS-6运货卡车

由于苏联汽车工业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在二战期间也只有“嘎斯”和“吉斯”这两家较大的汽车公司能大量生产军事车辆。和德国的技术化、精细化路线不同。苏联汽车公司主打的是实用性和耐用性,也就是说其操控性和技术先进性不如德国,但构造简单,方便耐用,易于维修和量产等,都是其最大的特征。而其中最重要为关键和重要的,还是能够在地域宽阔的苏联国土中,适应更为多样化、复杂化的地形特征,苏联制造的车辆对路况从不挑剔。在新中国建立后,引进了大量的苏联卡车,对我国后期的汽车发展起了很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