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与间岛问题

历史进入到1908年,这一年上半年对于宋教仁而言是相对“平静”的半年,因为他在埋头写书。

宋教仁埋头所写的这本书叫做《间岛问题》,仅仅6万字,却花费了他很大的心血。

因为,宋教仁的这本小书,实际上是一篇长达6万字的论文,论文的主旨在于论证“间岛”地区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后世研究者认为,这部小书“资料充实,逻辑严密,论证严谨”。换句话说,这是一篇第一流的论文。

有过学位论文写作经验的人应该知道,整出一篇6万字的有原创性的论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假如我们再联想到,时年26岁的宋教仁,是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于不长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篇论文的,我们就更应该明白其中的“艰巨性”。

宋教仁与间岛问题

宋教仁没事干了吗,为什么要去做这么一件费时费力似乎又没什么用的事情?

答案就在前文叙述过的宋教仁的东北之行。

宋教仁的东北之行,策动反清革命的原定目标完全失败,却意外发现了在我国的延吉地区(也就是所谓的“间岛”),日本企图侵吞中国领土的阴谋。

具体过程不去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结果就是,宋教仁为了挫败日本的这一野心,不惜以身犯险,收集了大量确凿的证据。

返回东京之后,宋教仁又继续到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图籍。最后,在充分地掌握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宋教仁潜心写作,于1908年夏,完成了《间岛问题》的书稿。

此时,清朝政府正因为“间岛”纠纷与日本处于棘手的交涉之中。由于日本是“有备”而来,而朝廷事先并不清楚日本的阴谋,因而一开始十分被动。

当宋教仁的这部书稿出来后,日本有学者愿出重金收买此稿,使其版权归于日本,但当即被宋教仁断然拒绝。

宋教仁写成此书,并不是为了奇货可居。他峻拒了日本学者的无理要求,转身就设法把此书稿送到了清驻日公使李家驹手上,后者随即把它抄送到清外交部。

此后发生的事情,有多个版本的说法流传。

但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这部书稿在此后的“间岛”问题交涉中,起了重要作用,使得朝廷能够据理力争,最终挫败了日本的阴谋。

宋教仁也因为这本书意外地得到了朝廷的“赏识”。

当然,朝廷起初所知的是一位名叫“宋鍊”的留日学生写出了此书。(按:宋教仁在“取缔规则”风潮发生后,为了进入早稻田大学读书,就化名“宋鍊”,并取得了官费留学生的资格。)

据说,慈禧老佛爷还特地为此颁下手谕交给总理衙门事务大臣庆亲王:“宋鍊赏给五品(一说四品)京堂,来京听候任用。”

不管这事是真是假(当时清外务部的确希望宋回国参加交涉工作,并奏请取消了先前对宋教仁的通缉,但一下子就擢升为四、五品京堂,貌似很有点不靠谱,要是真的,这就真的是“超擢”,是“天恩浩荡”了),至少东京宋教仁的一些革命同志是风闻有此事的,并由此引发了一些误会。

于是,某一天,《民报》社收到了两封转给宋教仁的信,信封上赫然写着“宋京卿启”和“宋京堂启”,内容大意谓:“你既回国做官,请讲点情面,将来我等回国做革命工作,如被你拿获,请勿用刑讯。”

宋教仁一心为国,反而遭到己方阵营同志怀疑,有口难辩,因而十分痛苦,以致“痛哭流涕”。他为了向“革命同志”表明心迹,自证清白,遂毅然公开写信给清驻日公使,恳请“将此官费挖除,并革去留学生之名,以示与公等断绝关系之义”。

不久,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电令驻日公使给宋教仁酬金二千元。宋不肯受,对方强塞给他,他便将这些款项散给其他经济困难的同志。(按:这也是宋、袁二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发生交集,此时,谁又能想到后来他们之间会发生那么多的故事呢?)

宋教仁与间岛问题

宋教仁用这一决绝的行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就得到了“革命同志”的谅解。

但是,突然丧失了主要的收入来源(留学官费),宋教仁顿时在经济上陷入极度拮据的境地。

雪上加霜的是,在宋教仁老家,家人虽没有因为他搞革命受到牵连,但是他的哥哥不幸染上了烟瘾,因而把有限的家产败光了,需要宋教仁寄钱回去,贴补家用。然而,这个时候,宋教仁自己也是一筹莫展。

真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更不幸的是,这是候同盟会内部再次发生风潮,并且这次风潮来得比上次更猛烈一些。

“内外交困”之下,宋教仁差一点就陷入了颓废状态。

最苦闷的一段时间,他常常醉卧狂歌,甚至向日本下女借钱,用来买醉。某一天,正在向日本下女借钱的宋教仁被极为欣赏他的章太炎撞见,章深觉不安,急忙用《民报》社的余款接济他。

也是在这段极为困难的时间,据说宋教仁还口吐“狂言”。

日本侦探曾记录下来宋的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说:孙文是个野心家,有这样的人做领袖,中国革命要达到目的,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

另外,同盟会内部则有人流传,宋教仁曾经放过“狠”话:“不杀孙、黄,大事不可就!”

不管宋教仁有没有说过上面的话(很有可能确实说过,才26岁的年轻人吗,难免有火气大的时候,激愤之下,说说过头话也是正常的),但这个话传到了黄兴的耳朵里,使得“黄二哥”也曾一度因此与“宋老弟”生出了嫌隙,后来是在章大师的斡旋下,两人才冰释前嫌,和好如初的。

所以,对宋教仁而言,这真是一段黯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