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大杂烩

来源:水煮日报

1:马关遗伤

1896年李鸿章出访德国,竟然体验了X射线诊治,成为清朝拍X光片的第一人。因为在签订马关条约时,他被日本仇华愤青枪击,虽说日本医生全力抢救,但考虑病人年纪太大,李左眼下的弹头并未取出。德国方面殷勤款待,不仅李鸿章下榻于柏林豪华的凯撒大旅馆,甚至连李鸿章常吸的雪茄、常听画眉鸟,也“陈于几而悬于笼”。德方还建议他去医院照X光机检查身体,当X光拍片出来以后,这位清朝的高官对西洋发明颇为称奇,说“纤毫毕现”,还赠与一个“照骨术”的名字!

身为清末第一权臣,身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氏全力投入“洋务运动”三十年,自然也不能不对这种西方奇技淫巧加以关注。李鸿章在一张胶片上看到了弹头是怎样“嵌”在他的左颧骨内。此时离第一台X光机发明不过七个月。

2:李鸿章如何吐痰

众所周知李鸿章喜欢抽旱烟,而且他已经老迈多痰,那么李鸿章如何处理这种公共卫生问题,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揭穿了这个秘密:(李鸿章的)“补褂外面,齐腰系着一根皮制腰带,上面挂着钱包和一些小袋,袋子里装着他的扇子、鼻烟,以及诸如此类。有一只袋子装的是一个袖珍痰罐,他不时地伸手取过来向里面吐痰。而且李鸿章到了西欧,似乎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一直大抽特抽烟。精明的比利时国王讨厌他抽烟,但是为了“销售”比利时枪炮,人家灵机一动说:“李总督不在此列”。

不过李鸿章不喜欢鸦片,据说严复在北洋学堂教书时常沉溺其间,为此遭到李鸿章训斥。真正欣赏严复才华的是清末外交家郭嵩焘,严复反驳那些顽固保守派,例如不在乎西洋文明或以为西洋文明中国古已有之的言论,他引用左宗棠的话说“东西有,中国不必傲以无;东西巧,中国不必傲以拙;人既跨骏,我不得骑驴;人既操舟,则我不得结筏”,郭嵩焘深以为然。严复引起郭的注意,是在一堂野战筑城课上,教官要求每个学生都为自己挖一个掩体,结果,中国学生挖得最慢……严复认为这是中国学生从小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的原因,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的差距。

3:李鸿章大杂烩

相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鸿章奉旨到俄国参加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顺道访问欧美。一路上吃了两个多月的西餐,胃口都吃倒了,所以一到美国就叫使馆的厨师用中国徽菜宴请美国宾客。但洋人一吃再吃,不肯下席,厨师只好用所剩海鲜等余料混合下锅,洋人大赞,问此菜何名,李鸿章用合肥话说“好吃多吃”,竟被误为“Hotchpotch” ,从而风靡美国。后来便被称作李鸿章大杂烩LiHongzhang Assorted Dish。

据说费城(李鸿章)在馆子吃饭,美国人扒着窗户看他,看他上了很多菜,但是不知道吃的什么菜,后来问服务员,服务员说杂碎,尽管带了一些喜剧色彩,但李鸿章带领的庞大出访团,奢侈复杂的生活用品令人叹为观止,给美国“乡下佬”留下深刻印象。梁启超《新大陆游记由加拿大至纽约》叙述,杂碎馆自李合肥游美后始发生,仅纽约一隅杂碎馆三四百家,遍于全市。

4:美国猎奇小说

李鸿章来到纽约,正在海滨度假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中止休假专程和李鸿章见面。而这么大的场面,美国普通人动的是李鸿章背后的新闻效应和无限商机,唐人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美国小报上甚至打出“李鸿章从不忘记看星期天报”此种广告。还有一个在狱中坐牢的美国作家曼尼克斯写出了《李鸿章回忆录》这般活灵活现的猎奇小说。《纽约时报》甚至这样评论,在所有人竞相将李鸿章妖魔化的同时,此书却以日记体小说写出了李鸿章内心的苦闷。

但此书有个明显的漏洞,最后一章说李鸿章从旧金山回到中国。但在当时就得到了美国官员的质疑,李鸿章这次就没去过旧金山。但此书代表了一个美国小人物对中国大人物的过度奇特想象,证明了李鸿章出访外国的巨大政治影响力。

5:赠仗之约

1877年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问中国,当时北洋总督李鸿章正值57岁意气风发之际,在天津官署设宴款待这位美国贵人。据说当时李鸿章很自负“我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人,镇压了两支有名叛军”,李鸿章指的是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而格兰特则是作为南北战争中的北方军司令。李鸿章还让格兰特享受了八抬大轿的官方待遇。当时李鸿章看上了格兰特的手杖,但格氏因此物是美国工商界共同赠送,难以轻易转送。过了十几年,李鸿章来到美国,格兰特夫人说代表故去的丈夫将此手杖赠与李鸿章。

格兰特的手杖是代表国民公意,是有国家身份,因此格兰特不能随意私相授受,这是当时李鸿章所无法理解的吧。据李氏后世子孙讲述,此物已毁于文革红卫兵之劫。

6:格兰特的寄语

恭亲王与格兰特会面后,格兰特还曾经预言中国将在20世纪变成强国。在天津,格兰特见到李鸿章,据《庚子西狩丛谈》、《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等著述记载,当时的中国正因日本并吞琉球而发生外交纠纷,李鸿章试图请格兰特进行调解。但格兰特的调停并没有成功,格兰特后来到了日本,他写信给李鸿章说“清国大害在一弱字。国家譬如人身,人身一弱则百病来侵,一强则外邪不入。”格兰特希望清国必须自立,否则“日本以一万劲旅”可“长驱直捣中国三千洋里”。

格兰特也希望中国效法西洋,进行改革,但清帝国上下并未接受。1880年美国人帕卡德出版的《格兰特的世界之旅》也同样记载了格兰特之旅。

7:李鸿章大开眼界

当时李鸿章下榻的华尔道夫酒店,后来拆迁,原址成为帝国大厦。最开始传说李随身携带着一口棺材,预备自己有不测,客死他乡。他当时的苍凉心境可见一斑,但李鸿章在西洋游历一番,其实大开一番眼界。李鸿章甚至会见了基督教教会首领,认为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虽然形式不同,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督教“己之所欲,必施诸人”的精神殊途同归。

李鸿章甚至接受采访,表扬美国大小报纸,说“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爱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上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真实。”

8:李鸿章见到自由钟

当李鸿章于1896年,参观费城独立厅,必定见识了美国著名的自由钟,关于美国立国之本,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李鸿章必定也是听过介绍和震动的。当他回到纽约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对美国七年前通过排华法案表示愤愤不平,他说“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至少在言论上已经清晰的表态,站在清国输出华工一方。

李鸿章在回国以后,开始说关于西方的政教上下一心,而中国是政杂言旁之类的话,代表他对西方立政国教和政治体制有了深刻而全面的印象,认为清国的政治体制也全面落后于西方。

9: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清通鉴》有一句“李鸿章不分老幼,张佩纶不是东西”,但民国时代竟然有一位文学天才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张佩纶的孙女。张佩纶字幼樵,所以《孽海花》里的庄仑樵,当时几乎人人知道是影射张佩纶。李鸿章不顾妻子的反对,也不顾张佩纶是马尾海战的罪人,坚持把女儿菊耦嫁给他。但李大小姐38岁开始守寡,靠嫁妆维持生活。但按照张爱玲看法是:爷爷不可能在签押房遇到奶奶,而奶奶也不大会作诗。

张爱玲也按照孽海花的方式,来写自己的小说《金锁记》一书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一家的生活为背景,故事影射了李经述三子李国煦夫妇,孙子李家瑾是小说中的“长白”,孙女李家瑜就是小说中的“长安”。几乎所有老李家人提起张爱玲都是一肚子气,但“最好的材料就是自己最熟知的材料”,张爱玲照写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