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春秋五霸
来源:地图帝
一、西周时期形势图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因为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天子开始丧失对全国的控制,所以,诸侯之间开始相互攻伐、兼并。因此,东周又被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东周的上半段,长达300多年。在这300多年的时间里,产生了五个霸主,是为“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下面,就让我们逐一回顾下,看这几位诸侯,到底配得上配不上霸主的名号。 二、齐桓公时期形势图 “尊王攘夷”一春秋五霸之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也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位。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重用曾经的敌人管仲。管仲成为齐国宰相后,推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改革,使得齐国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军事改革后,管仲又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渔盐业,使齐国经济繁荣。齐国强盛后,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始争霸天下。通过团结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齐桓公获得了足够的威信。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正式与诸侯会盟,成为诸侯盟主。周天子也派人参加会盟,承认齐桓公盟主的身份。至此,齐桓公正式称霸。 三、晋文公时期形势图 “制霸中原”一春秋五霸之晋文公。晋文公和齐桓公一样,是春秋五霸里没有争议的一位。晋文公是晋献公的儿子,因为晋献公宠信骊姬并听信骊姬的谗言,晋文公被迫出国流亡。在外流亡十九年后,晋文公利用晋国内乱的机会,回国即位。晋文公即位后,立刻对晋国政治进行改革。晋文公改革后,晋国在短时间内就国力大增。国力大增后,晋国开始与楚国争霸中原。经过一系列准备,晋楚在城濮爆发战争。在交战中,晋国采取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方法,最终重创楚军。城濮之战后,楚国无力与晋国争锋,晋国称霸中原。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会盟,被推举为盟主,周天子对此也予以承认。至此,晋文公正式称霸。 四、楚庄王时期形势图 “问鼎中原”一春秋五霸之楚庄王。楚庄王是春秋五霸各种说法中认可度较高的一位。楚庄王即位之初,不理朝政、贪图逸乐。经过大臣劝说,楚庄王不仅开始振作,还留下了一鸣惊人的佳话。整顿好国内后,楚庄王开始北上争霸。邲之战,楚军重创晋军,威震中原。在征讨陆浑戎的过程中,楚庄王路过洛邑,派人询问九鼎的重量。以此为标志,楚庄王正式成为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又一个霸主。 五、秦穆公时期形势图 “独霸西戎”一春秋五霸之秦穆公。与楚庄王一样,秦穆公也是春秋五霸各种说法里认可度比较高的一位。秦穆公之前的秦国,虽然立国已久,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秦穆公在世之时,秦国虽然被晋国和楚国挡住东进之路,但是,已经通过改革而成为公认的“春秋四强”之一。在剿灭西部诸戎后,秦穆公更是被周天子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即周天子认可的西方霸主。因此,秦穆公虽然没有与中原诸侯会盟,但是,位列五霸之一,还是合理的。 六、宋襄公时期形势图 “春秋大义”-春秋五霸之宋襄公。单纯从结果上来看,宋襄公不仅完全配不上霸主的身份,反而更像是一个小丑。但是,这种看法是以后世的观点来评价的。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并不是要消灭别人,而是要让诸侯臣服、号令诸侯,这正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对照这个主流价值观来看,宋襄公的贵族风范、英雄主义,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宋襄公败给完全不尊重中原文明的“蛮夷”楚国,并不丢人。所以,“亚圣”孟子把宋襄公列为霸主也是合情合理的。 七、吴王阖闾时期形势图 “纵横江淮”一春秋五霸之吴王阖闾。在春秋五霸中,吴王阖闾一般被认为是偏霸。公元前515年,阖闾篡位成功。即位后,阖闾重用伍子胥和孙武,使吴国国势日益强盛。此时,楚国不仅失去霸主的地位,反而日益衰败。公元前506年,阖闾任命孙武、伍子胥为帅,率军攻楚。吴军从淮水流域出发,攻入汉水,与楚军五战,五战五胜,并攻克了楚国都城郢都。吴军强大的攻势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来,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但是,吴强楚弱的态势没有改变。虽然,阖闾在携李之战后意外病故,没来得及正式去中原与诸侯会盟。但是,阖闾的儿子夫差,依靠阖闾留下的基础继续称霸,并最终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因此,阖闾是无霸主之名、有霸主之实的霸主。 八、越王勾践时期形势图 “东南称雄”一春秋五霸之越王勾践。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同样的,与吴王阖闾一样,越王勾践更多被视为偏霸。公元前494年,勾践被夫差围困于会稽,勾践被迫向夫差臣服。在忍辱负重获得夫差信任后,勾践最终回到了越国。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越国再度强盛,并北上消灭了吴国。消灭吴国后,勾践继续北上,在徐州与齐、晋会盟。此外,周天子封勾践为方伯,泗上十二小诸侯也正式朝见勾践。至此,勾践正式称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