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的中国往事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降生的节日。过去,并不是人人都过圣诞节。过这个节日的人,一定是基督徒或者跟基督徒有关联。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圣诞节进入中国,西方文明与东方传统碰撞出各种火花。
▲文革时期,基督教被视为反革命迷信,教堂被封闭,教务活动被禁止。1978年,北京南堂成为文革后第一个开堂的天主教堂。图为1979年,宣武门天主教堂举行领圣体仪式,仪式由北京地区主教父铁山主持。
▲战时,教会医院改为伤兵医院,有的教会学校甚至也被改为临时医院,让学生担负救护工作或一些辅助性工作。图为1943年,被日军炸毁的江西省南城县天主堂圣路加医院。该医院曾于1942年接纳了29名霍乱者,26人死亡。日军于1942年侵入南城,撤走后霍乱流行。
▲圣诞节与基督教密不可分。孙中山曾号召:“为基督徒者,正宜发扬基督之教理,同负国家之责任,使政治、宗教,同达完美之目的。”蒋介石也是基督徒,他遇到问题时常向“天父”祷告,尤其是内战时期。图为1948年,蒋介石在南京府邸凯歌堂做礼拜。
▲由于传教士享有治外法权,他们中的一些人为所欲为;有些外国政府用保护传教士为借口,挑起争端;同时谣言也很多,比如教士挖眼剖心、取脑配药等谣言。各种原因纠缠,最终酿成了1900年义和团民的大爆发。图为义和团运动期间,为保护自己而配带武器的天主教教士和他的护卫。
▲清末,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更衣焚香后,端坐着抄录福音书,墙上贴的是用上海话写的《圣经》中的章节。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基督教人士也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法国神父饶家驹在上海建立“南市难民区”即“饶家驹安全区”,至少保护了30万逃难的中国人。图为饶家驹与安全区里的难民和孩子们。
▲据统计,在1900年以前,教会学校有1100余所,90%为小学,10%为中学,没有大学,只在一些中学里设有大学班。图为1910年左右,一位传教士在给河南某地的几个孩子讲课。
▲基督教除了对普通人生活上产生影响,也在文化领域影响中国。1900年后,外国传教士利用清政府的巨额赔款,兴办医院、学校和其他文化慈善机构,以推动传教工作。图为教会创办的女子学校。
▲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在12月24日的圣诞夜举行子夜弥撒,部分基督教教堂也会举行子夜敬拜。图为1917年圣诞节,北京,基督教青年协会的干事和他们的孩子们与圣诞老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