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面了解巴列维王朝历史,就弄不懂伊朗和美国的夙怨
文:美丽青春您真痘
美国和伊朗的冲突让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让我们走进解伊朗历史,解读现在一切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550年,被誉为“伊朗国父”的伊朗高原波斯部落首领居鲁士大帝推翻了米底王国的统治,创立了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波斯帝国,并豪迈宣称:“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被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的大流士一世(前521~前485在位) 以各个击破的策略,连续作战19次,擒获9个暴动首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系列改革,将波斯帝国推向帝国之巅,版图横跨亚欧非,“波斯”之名远播世界。
阿拔斯一世(1587—1629年在位)时期国家已是四面楚歌,阿拔斯大帝雇佣了英国人雪利为其训练精锐化作战部队,为新军队配备了火炮等装备,秣马厉兵,重新统一了已四分五裂的国家,使它再次成为不可一世的帝国。
萨珊王朝(又称萨桑王朝、波斯第三帝国)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海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
风水轮流转,萨珊王朝在公元663年被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1779年,伊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加部落统一了伊朗,建立了恺加王朝(又称卡扎尔王朝),首次定都德黑兰,此后均称伊朗国王。
恺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强加紧对伊朗的争夺。1801年俄国兼并格鲁吉亚,英国同伊朗三次战争导致伊朗割地赔款、承认阿富汗独立。1907年,恺加王朝彻底沦为英、俄两国的傀儡,北部属于俄国,南部属于英国,中部则为缓冲区。伊朗虽然名义上独立,但实际上已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暴力镇压,自然激起了伊朗各族人民强烈的反抗,1844年,波斯人民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朝的世俗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巴布教起义,加速了恺加王朝的统治走入末路。
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迅速崛起并对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包括伊朗在内的西亚地区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的BP石油公司控制伊朗在波斯湾一带的石油资源,靠挖伊朗的石油赚的是盆满钵满,但却一点汤都不给伊朗人民喝。1919年8月9日签订的英伊协定,让英国在军事、财政、关税等方面享有完全控制权,这一奴役性协定导致伊朗爆发了反英怒潮。
英国被迫改变手法,企图通过扶植代理人来控制伊朗。1921年2月18日,军官礼萨·汗利用伊朗国王出游南方之机,率兵进军德黑兰,21日,兵不血刃地实现了政变,恺加王朝末代国王闻讯出逃法国,礼萨·汗成为实际执掌伊朗军政大权的首相兼国防大臣。1926年4月25日,礼萨·汗加冕登基,称礼萨·沙阿·巴列维,成为巴列维王朝的第一代君主。
雄心勃勃的礼萨·汗为使国家迅速发展壮大,效土耳其总统凯末尔进行世俗化改革,采取各种铁血手腕扩大王权,实行世俗化和政教分离政策,积极推动波斯的西化运动,把阿拉伯文从波斯文当中去除,禁演传统戏曲、鼓励引进西方电影、音乐和建筑。1934年,建立波斯第一所大学—德黑兰大学,提倡男女合校,鼓励青年出外留学。废除妇女戴面纱和穿传统的长袍,除取得教士资格者外,其余一律改为西式服装。对清真寺、宗教学校的宗教公产(即土地、资产)大部收归国有。
在礼萨·汗的治理下,伊朗迅速崛起,实力大幅上涨,国民经济屡创新高,组建了20万陆军和拥有100架飞机的空军,宣布伊朗为世界第五强国。
此时的礼萨·汗强烈想摆脱英国控制和收复苏联侵占的领土、主权,但力不从心,此时德国因伊朗位于土耳其以东,苏联以南,地近印度的地理要塞,伊朗的石油储量又足以支撑德国发动战争,故以都是雅利安人的优秀后裔为名拉近双方亲近感,共同需要使德伊关系迅速走向密切化。
1927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获得伊朗全国邮政运输的特许权。1928年,德国公司又承包了伊朗北方铁路的修建工程。1930年,伊朗国家银行的经理也成了德国人,两国经贸往来居首,在伊德国专家就达5000人。1939年,二战爆发,伊朗表面宣布中立,但这纯是即当婊子又立牌坊。
1941年,德国占伊朗对全世界贸易总额的近一半,伊朗的石油更让德国如虎添翼,同时德国在伊朗安插大量技术人员和间谍,在这些人的游说下,伊朗准备接纳德军进入本土。
1941年德国向苏联宣战,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担心苏联可能抵挡不住攻势而战败,为此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物资援助,但伊朗却限制使用其境内横跨波斯湾和苏联的中亚领土的铁路。而苏联向来把伊朗视为自家后院,进入印度洋的通道,如被德国控制,德军可以通过里海登陆苏联的腹地,缩小对莫斯科的包围圈……
1941年8月25日,英、苏同时从南、北两线进攻伊朗,面对世界两大强国,不久伊朗战败,礼萨·汗被驱逐出国,并于3年后病死在南非。而在伊朗活跃的两千多名德国“侨民”,一半被英国扔到澳大利亚薅羊毛,另一半被苏联送到西伯利亚喝西北风。
其子礼萨·巴列维成为伊朗新国王,1942年1月29日,伊与英、苏签订了新条约,英、苏均表示保证尊重伊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对德战争结束6个月之内完全撤出伊朗,伊朗则开放地盘,让盟军进驻。
二战结束后,试图染指中东的美国,强迫英国根据协议按时从伊朗撤军,自己也随后撤军。但驻扎在伊朗西北部的17个师20多万的苏军,却拒不撤军。1945年冬,在伊朗北部扶持亲苏势力,组建了两个傀儡国——亚塞拜然人民共和国和马哈巴德共和国,并暗中数次企图除掉礼萨·巴列维。
彼时美、苏已开启冷战的序幕,双方都清楚谁控制了伊朗,就控制了石油。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最后通牒,苏联必须在1946年5月1号之前从伊朗撤军,当时苏联经过战争急需恢复生息,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黄金储备,两颗原子弹的威力也让苏联忌惮,实力不足,腰杆不硬,苏军只能撤军,但是比杜鲁门要求的晚了一个多月,也正受此刺激苏联开始全力研发原子弹。
这也是礼萨·巴列维亲美的原因,毕竟是美国人赶走了伊朗百年宿敌苏联!
礼萨·巴列维执政后,国内局势动荡,北方的阿塞拜疆和北库尔德斯坦宣布自治被镇压。1951年4月28日,摩萨台被选为首相,他顺应民意,实施渐进式社会改革,包括推行失业补偿金、雇主向患病者提供福利、解放佃农等,禁止英国开采伊朗石油,将石油收为国有。
英国随即展开报复,导致伊朗石油收益大缩水,1952年摩萨台被迫辞职,但在全国性的罢工压力下,再任首相的摩萨台加大改革力度,限制国王权力,1953年8月,国王试图解除摩萨台职务未成,被迫出走。
美国为了保持中东利益及获取伊朗石油,1953年8月19日,将摩萨台推翻并囚禁至死,巴列维重新上台,导致部分伊朗人不满。巴列维国王立即将石油公司归还外商,实行亲美政策,实行独裁专制统治,1963年1月,伊朗开始充满美国蓝图的“白色革命”。
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改革、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入股分红、妇女参加普选,城乡实行现代教育,发展工业、交通和文教事业,改组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等。
礼萨·巴列维励精图治、苦心经营,改革一度取得比较出色的成绩,教育方面,近一半人口脱离了“文盲”,经济方面,1972年,伊朗石油收入为28亿美元;而到了1975年,伊朗石油收入飙升至178亿美元,1978年,伊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那时中国才222美元,直到2007年才达到2652美元。
军事方面,几十万军队一律装备了当时美国先进的F14,F15战机,1971年,伊朗军队占据了阿布穆萨岛和大小通布岛,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与以色列并称中东双雄。
社会生活方面,男女平等、妇女可以自由恋爱、自由打扮,当时的德黑兰街头,和巴黎、纽约等顶级大都市并无二至。
总体来看,伊朗成绩单很耀眼,GDP增速十年超过11%,一度成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跟西方经济强国齐平。
那么,巴列维王朝又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呢?简单来说,有以下六个原因。
一、占全国总人口62%的农民利益被严重侵害。
据1962年数据统计,超过62%的农户只占有5%的土地,且多为贫瘠的旱地,农民向地主租地,又受到残酷剥削,礼萨•巴列维的土地革命可以说是失败的。
礼萨•巴列维“重工轻农”,曾提出“不要农业”构想,大幅降低农业投资,限制主要农产出售价格,全国一半的医生都在德黑兰,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国王好大喜功,经济畸形发展。
伊朗经济完全取决于石油市场,钱多时无序进口,但国内的交通运输能力却与庞大的货物流量不匹配,货品在港口、车站积压半年是家常便饭,浪费惊人。盲目的投资导致通货膨胀率由1975年的9%直线上升为1977年的25.1%,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巴列维好大喜功,1971年,他为庆祝波斯帝国建国2500年,邀请6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花费数亿美元!
三、触碰伊斯兰教利益,遭到伊斯兰教的强烈反对。
从公元651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千百年来伊斯兰教在伊朗早已根深蒂固,但礼萨•巴列维先是政教分离,实行前面所述的各种作法,严重违反了宗教的教义。更主要的是伊朗教士享有国民议会主要席位、司法权、教育权,他们掌握大量的土地、房产,可以征收宗教税等特权均被剥夺,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使他们水火不容。
四、卖身美国,出卖国家利益,引起国民不满。
近代以来,伊朗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国民倍受耻辱,复兴昔日波斯帝国的荣光,是伊朗人民的梦想。但礼萨•巴列维却允许美国向伊朗派遣各种代表团,将伊朗诸多部门置于美国代表团的监督之下,美国军事人员还享有治外法权,犯罪只能由美国人处理,美、英、法组成的西方国际财团获得超过50%的伊朗石油收入。
五、腐败贪污成风。
礼萨•巴列维执政期间,可以说无官不腐、无官不贪、国王本人所敛财产更是不计其数,生活挥霍无度,他第三任皇后法拉赫,加冕皇冠有1469颗钻石,36块绿宝石,105串珍珠和36粒美玉,穷奢极欲,社会风气日趋腐化,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六、日渐独断专行。
1957年,礼萨•巴列维在美国的支持下,组建了直接受命于自己的秘密警察、情报组织“萨瓦克”,负责审查媒体,监督政府官员、国外的留学生,以及反对派的活动,60年代之后,萨瓦克大肆逮捕民众,镇压异已,监狱人满为患。
总之,礼萨•巴列统治下的伊朗拉了国内贫富差距,失业人口剧增,伊朗官方措施失当,导致后续问题频出。
在伊朗人民眼中,礼萨·巴列维父子都是由西方势力所扶持起来的傀儡,他们的所作所为均遵照美国的指令,同期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又在国外领导反对国王斗争,幕后又有苏联的身影,70年代后期伊朗国内示威等活动此起彼伏,局势动荡不安。
一群手无寸铁的教士,带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下层百姓,想推翻独裁军政府,肯定是天方夜谈,此刻美国卡特政府抱柴救火来了!
巴列维后期矛盾激化、腐败至极,让美国失去耐心,特别是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专门要求巴列维不要推动油价上涨,可巴列维不知哪根神经搭错,对此置之不理,恼羞成怒的卡特政府直接警告伊朗军方,不要对百姓动手,否则后难料,又大肆散布巴列维患癌、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从而军人拒绝为即将死亡的国王卖命。
巴列维临终前曾追悔:“我的致命错误之一是盲目追随西方,相信美国的友谊。我让国家超出它所能接受的程度实行民主和现代化”。
1979年1月,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巴列维王朝第二位君主、历史上最后一位国王礼萨·巴列维被迫流亡海外,伊朗长达两千五百年的君主制彻底灭亡!
礼萨·巴列维在美国人的帮助下逃离伊朗,先后流亡埃及、墨西哥、美国及巴哈马等国,期间诊出淋巴癌,想去英国治病被拒,最后美国在只能治病不谈政治的前提下获准前往美国,不料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扣留美国52名人质444天事件,最后以埃及总统客人的身份与家人定居埃及,1980年,当伊朗与伊拉克即将发生战争时,在埃及开罗病逝,享年61岁,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希腊末代国王康斯坦丁二世出席了葬礼。
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宣告了伊朗君主制时代走向终结,不仅对伊朗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还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对冷战格局产生了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