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在消灭准噶尔汗国后,为什么不一鼓作气灭掉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汗国并非在准噶尔的统治之下,清朝在灭掉准噶尔之后,立即就引起了哈萨克汗国的警觉,而眼瞅着中亚诸国已经有抱团之势,清廷决定结束战争,保住自己刚刚占领的地区。
提及哈萨克汗国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准噶尔,它俩是一辈子的仇敌。
准噶尔原本是厄鲁特蒙古的一个部落,厄鲁特是清代对漠西蒙古的称呼,明朝时候管他们叫瓦剌,而他们自称是卫拉特。
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漠西蒙古,他们与东部蒙古在血缘上并不是那么紧密,虽然大家都是蒙古人,但东蒙古一直是看不起西蒙古的。
蒙古民族是由成吉思汗开创的,“蒙古”的名字就是来源于东蒙古地区斡难河上游的蒙古部,后来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将整个高原上的各个部落整合为蒙古族。而位于西蒙古地区的这些蒙古人,其文化和血缘与东蒙古地区相差较大,以至于东蒙古压根不把西蒙古当做是蒙古人。在1640年编写的《喀尔喀—卫拉特法典》中明确表示,卫拉特蒙古(西蒙古)不算是蒙古。
1388年北元后主脱古斯帖木儿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大元国号停止使用,蒙古也很快分裂成为东部的鞑靼(东部蒙古,也叫中央蒙古,由黄金家族担任大汗)和西部的瓦剌(西部蒙古),双方之间互相打仗。
到了明末,东西蒙古都处于分裂状态,后金(清朝)兴起之后,利用东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吞并了东蒙古南部地区,灭掉了蒙古大汗直接统辖的察哈尔部,建立了漠南蒙古,开启了吞并蒙古的征途。
察哈尔部的灭亡震惊了整个蒙古高原,东部蒙古地区只剩下了漠北蒙古。而面对强大的清朝,漠北蒙古选择向清朝称臣,而为了牵制漠北蒙古,漠西蒙古(西蒙古)的盟主,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也派人前往盛京,向清朝称臣。
在明末清初时漠西蒙古分成五大部落: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辉特部。后来由于土尔扈特部西迁,于是只剩下了四个。在清初时,和硕特部是漠西蒙古的老大。
1676年,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打败和硕特部盟主鄂齐尔图汗,把松散的部落联盟逐渐转变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汗国,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噶尔丹自称大汗。
准噶尔汗国崛起之后就开始四处扩张,噶尔丹先是灭掉了位于新疆的叶尔羌汗国,将天山南北尽收入囊中,然后又向西与哈萨克汗国开战。
其实早在准噶尔统一漠西蒙古之前,准噶尔部就常年与哈萨克部交战。哈萨克汗国建立于1456年,是成吉思汗后裔贾尼别克汗(术赤系)所创立的了。
在准噶尔尚未统一漠西蒙古之前,准噶尔和哈萨克的交战各有胜负,而在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哈萨克就只有挨揍的分了,噶尔丹将哈萨克人打得吐血。
不过哈萨克并非噶尔丹的第一目标,噶尔丹的愿望是统一整个蒙古高原,之后南下北京,重现当年蒙古帝国盛世。1688年,噶尔丹率兵越过杭爱山进攻漠北蒙古(东蒙古),这一举动成功地保住了哈萨克汗国。
上文解释道,在清初的那个时代,漠北蒙古根本不把漠西蒙古看做是同胞,对于噶尔丹的来袭,漠北蒙古就视之为异族入侵。由于不敌噶尔丹,后经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漠西蒙古全部投降清朝,清军清军保护,康熙皇帝决定北上抵御噶尔丹。
(噶尔丹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当时准噶尔的主要目标是与清帝国作战,无暇顾及西面的哈萨克)
正当噶尔丹欲倾兵南下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发动政变,端了噶尔丹老巢,导致噶尔丹失去后援。但此时的噶尔丹没有选择回国与策妄阿拉布坦争权,而是选择孤注一掷,南下进攻中原。
1690年,噶尔丹引兵三万在乌珠穆沁击败清军先锋部队,随后直接杀到了内蒙地区,清廷大惊,康熙皇帝宣布北京戒严,并立即调集八旗和内蒙蒙古骑兵共10万前往迎战,双方在内蒙古乌兰布通展开大战。
此战康熙原本是御驾亲征,但在到达乌兰布通之前,在大臣的“劝说”下,最后还是抱病留守,由和硕裕亲王福全领兵前往。
刨去辎重部队,清兵投入到前线的兵力大约在8万人左右,在兵力上对准噶尔有绝对优势,并且清军的大炮和火枪数量都远多与准军,因此清军在战术上多路进军,意图全歼准军。
但是在之前的乌珠穆沁之战中已经暴露出清军战斗力不抵准军,双方打肉搏战清军不占优势。而面对清军的来袭,准军祭出了“驼城”部署,这一战术应该是脱胎于欧洲的“胡斯车堡”,在15世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阵地战术。
由于在准军的驼城正面是沼泽,清军大炮的射程够不到,于是福全决定迂回攻击,但却被准军反杀,以至于一等公佟国纲都战死了。
无奈之下,福全只得依靠兵力优势与准军开炮对射,最后由于弹药告罄,准军以议和为由骗过了福全,从容撤退。
准军北撤之后曾向清廷求和,毕竟老家都没了,噶尔丹一时很难重建根据地,无法获得大量兵力补给。但噶尔丹并没有投降之意,而清廷也加紧对漠北蒙古的控制,双方都在准备着新一轮战事。
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乌兰巴托南部)与准军再战,清军以绝对优势兵力重创准军,噶尔丹败逃自杀,其骨灰被他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获得,最后在清朝的威逼下,策妄阿拉布坦将噶尔丹骨灰交给了清朝。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统领准噶尔汗国,这个人非常厉害,在他的统治下准噶尔进入全盛时期,准军在外蒙多次击败清军,1731年清军于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惨败给准噶尔,迫使清廷与准噶尔言和。
(雍正时期的准噶尔汗国)
在与清廷言和之后,准噶尔汗国逐渐腾出手来对付北边的沙俄和西边的哈萨克。
由于在头克汗之后,哈萨克汗国分裂成了大、中、小三个玉兹,实力有所衰弱。而面对着强大的准噶尔,哈萨克汗国又是被欺负的抬不起头来,特别是与准噶尔接壤的大玉兹,更是直接臣服于准噶尔。
但好在沙俄不愿意看到准噶尔称霸中亚,总是在背后支持哈萨克,让哈萨克汗国免于亡国。
1745年,准噶尔第三代大汗噶尔丹策零(策妄阿拉布坦长子)染瘟疫暴毙,准噶尔陷入严重的内斗,哈萨克汗国中的中玉兹大汗阿布赉趁机东进,收复了许多失地。
但令哈萨克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捕获准噶尔内乱的消息后,当时在位的乾隆皇帝顶着所有人的压力,直接发兵五万攻打准噶尔。
1755年,清军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引导下一举灭掉了准噶尔汗国!此消息立即震惊了整个哈萨克汗国,哈萨克大汗阿布赉迅速在中哈边境部署兵力,严阵以待,堤防清军来袭。此外哈萨克还大量收留从准噶尔逃民,并积极与沙俄联系,共同抗击清帝国。
在拿下准噶尔之后,清军在中哈边境与哈萨克发生多次小规模冲突,双方均有胜负。由于当时南疆地区又发生了大小和卓叛乱,清军主力尽数南调,无力在向西与哈萨克开战。在觉察到中亚的几个汗国已经抱团的情况下,清挺决定熄战,保住新战略的土地,于是最后中哈双方达成议和,划分边界,而哈萨克汗国则向清朝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