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名骂”:一个自愿赴狱一个亡命天涯,数年后大“打”出手
稚晖,你要阴谋篡夺,效宋江之所为,有我在此,汝做不到!”
章太炎当着众人的面,拍桌对着吴稚晖大骂。要知道,吴稚晖可是民国“名骂”,然而面对更加狂狷疯癫的章太炎,他也奈何不得了。
这是章、吴二人在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时期共事时发生的事。章太炎何出此言呢?他再疯癫,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恶语相向吧?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吴稚晖(左)与章太炎
1902年4月,蔡元培、叶瀚、蒋观云、章太炎等人组织了中国教育会,蔡元培担任会长。该会虽名为“教育会”,实则是一革命团体,旨在通过办学来提高国民的民族主义。
吴稚晖同年7月从日本回国,很快也加入了中国教育会。
三个月后的11月19日,爱国学社成立。这个学社是由原南洋公学的学生组成的。南洋公学是洋务派代表盛宣怀为培养洋务人才而创办的,然而校中的一些教员思想顽固守旧又学识浅薄,还好压制学生。
有一次,某班学生跟其中一名教员发生冲突,总办不问青红皂白,就宣布开除该班全体学生,此举引得全校学生不满,他们集体退学以示抗议。接着,这些学生就在中国教育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爱国学社,蔡元培被推为总理,吴稚晖任学监和教员,章太炎也是教员。
“爱国学社”合影
之后,爱国学社的社员全体加入了教育会,至此,“会”与“社”成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然而没过多久,因种种原因,教育会和学社就吵着要分家了。
吴稚晖和章太炎因各支持一方,矛盾日益明显,不时发生正面冲突。文章开头的一幕,就是教育会在一次召开评议会,商讨教育会和学会的分合问题时,吴稚晖因袒护社员而引发的章太炎的不满。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内部争论不断之时,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苏报案”。章太炎万万想不到,自己会因该案,锒铛入狱整整三年。
《苏报》原是一种以日本政府为背景的日侨报纸,内容多为市井琐闻,没啥价值,发刊两年后就因经营不善,被转给了陈范。
陈范曾任江西铅山知县,后因不满清廷腐败,退出官场,想通过舆论挽回时局。于是买下《苏报》,鼓吹维新保皇。南洋公学退学风潮发生后,《苏报》受到一班爱国知识分子影响,逐渐变化了风向,开始主张“排满革命”。
引起朝廷格外重视的,是邹容发表的《革命军》和章太炎为之作的《序革命军》,其中,《革命军》排满言论尤为激烈,而章则在《序革命军》中写:“今中国既灭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等等。
此外,章还写了一篇题为《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文章,直指“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载湉者,固长素(康有为号)之私友而汉族之公仇也。况满洲全部之蠢如鹿豕者,而可以不革命哉?”
1903年6月,清政府驻上海的会办商约大臣吕海寰奉朝廷之命,先后发出两次捕人名单,欲“将为首之人密拿严办”。
而这两份名单上,都有吴稚晖大名,章太炎则只出现在其中一份上。6月29日上午,侦探、巡捕多人一同闯进《苏报》馆,出示查禁爱国学社和《苏报》,并要捉拿章太炎、邹容、程吉甫、龙积之等人。当日仅逮走了在场的程吉甫一人。
次日,巡捕又来报馆寻人,碰巧章太炎在爱国学社账房,他直接说“余人倶不在,要拿问章炳麟,就是我。”巡捕没想到会有人自己送上门来,就立刻给章太炎戴上手铐,押走了。
章在被捕后,写信劝邹容及龙积之自首,于是老实的邹容在接到信后,于7月1日便自首了。
“苏报案”在一年后,即1904年5月21日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而其他人员并不符合“污蔑朝廷,大逆不道”的罪名,都被释放了。
邹容在狱中受尽折磨,身患重病,于1905年病逝,年仅二十岁;章太炎也受了不少罪,后来被罚做缝补犯人衣服和烧饭等役,于1906年6月29日出狱,随后就去了日本。
这里要提一下两次出现在拘捕名单上的吴稚晖,他居然没有入狱,侥幸逃脱了!原因是1903年6月28日一早,他收到一封信,让他去见负责办理“苏报案”的候补道俞明震。见面时,俞隐晦透露了自己将放吴稚晖一马的意思,让吴以后谨慎点。
俞明震
后来,在听说章太炎和邹容等被捕后,吴躲进了友人朱伯雷所设的一家石灰公司楼上,直到7月9日早才悄悄乘太古公司龙门号轮,经香港前往伦敦,逃走了。
那么问题来了,俞明震为什么只保吴稚晖而不保章太炎呢?或许俞都给了他们机会逃走,只是章不逃而已。
因吴稚晖曾说过:章早就知逮捕名单中有自己,却不听劝告引避而被捕入狱,“可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还说章“他以坐牢为荣,亦很好!”
实际情况确实如吴所说,章是有时间逃走的,只是他没有选择而已。
但是在狱中的章太炎越想越气,凭什么我英勇坐了牢,你吴稚晖却逃到英国去了?简直是胆小与怯懦的表现!于是在出狱后,他就开始与吴稚晖大“打”出手!当然不是真的打架,而是大“打”笔墨官司。
章太炎
章于1907年3月25日在《革命评论》上发表《邹容传》,文中直指章、邹的被捕,乃吴稚晖向俞明震告密所致,也不知章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就这样,吴、章之间长达半年多的文字大战拉开了序幕。
两位民国“名骂”互不相让,由最初还算和气的就事论事,逐渐上升至毫无理性的人身攻击。而焦点就围绕在吴是否向俞明震“献策”一事,一个一口咬定,一个矢口否认。
以致后来蔡元培也看不下去了,从中劝架,并站队吴稚晖,说他肯定不会跟俞明震告密,并分析章之所以入狱是他的“载湉小丑”一语,而邹是因他在《革命军》中号召“杀尽满人”。
蔡元培
由于章、吴二人笔战,一个在东京,一个在巴黎(吴当时已去巴黎),相隔万里,骂了半年多,也累了,再加上蔡元培居中调和,二人的笔墨大战最终停息下来,不了了之。
有意思的是,民国元年10月10日,袁世凯为粉饰太平颁布勋位。其中被授勋的也包括吴稚晖和章太炎,但两人都不接受,并分别写了一封请辞勋位的信。
吴稚晖请辞的原因是不满袁氏专权;而章太炎辞勋的原因则是不满只给他勋二位,说“中山但有鼓吹而授大勋,吾虽庸懦,鼓吹之功,必贤于中山远矣……二等勋必不愿受。”而且章还不忘在信中连带嘲讽一下吴稚晖,说他既为无政府党,又未曾经历艰难困苦,其辞勋位不过是扭捏作态,装模作样而已。
吴稚晖
如此看来,章对吴逃亡一事还是满屏恶感,耿耿于怀呀。直到二次革命前夕,章士钊出面调和,二人才恢复表面上的客客气气,但内心的阴影则一直挥散不掉。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两人仍不时争吵。
1936年1月,吴因别人刺激,写文一万五千字,录入他与章太炎冲突的所有细节,对章进行了彻底的清算。1943年,章已去世七年,吴又发文为“苏报案”中的自己辩白,直至十年后也撒手西去,民国二“名骂”的半世纪恩怨才算真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