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绝非等闲之辈!抗美援朝时美军狙击手曾对志愿军形成代差优势
来源:迷彩派军评
近日,一部以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头号狙击英雄张桃芳为原型的电影《最冷的枪》已着手开拍,时值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之际,不禁让很多难忘那场新中国立威之战的人开始回味当年那血与火的悲壮一幕。如今提到志愿军的经典战术时,熟悉军事的人都会想到著名的冷枪冷炮战术:两军对峙之际,不断有志愿军神枪手利用地形和天气的掩护潜入有效射击点,让自己的目光、步枪瞄具和任何轻易露头的敌人之间形成三点一线,随着志愿军战士手指扣动扳机,又一个敌人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乍一看上去,抗美援朝神枪手战术似乎给人一种以小博大取胜后的痛快淋漓感受,但事实上这种看似灵活的非对称战术却无法掩盖当时战斗的残酷性,而志愿军神枪手所面对的这种残酷,与大兵团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空中和地面火力,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对美军地面部队而言,1945年二战结束后其裁军速度堪比火箭,大量曾参与过二战且步兵作战经验丰富、枪法卓绝的老兵都彻底退伍,留在部队晋升为资深士官长和教官的人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当美军刚介入朝鲜战争时就开始痛感自己在志愿军神枪手面前陷入非对称作战的苦恼。当时志愿军神枪手多半是中国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百炼成钢的战场竞赛幸存和胜出者,只依靠普通步枪的机械瞄具即可有效利用最少的子弹击杀最多的敌人,1951年美国陆军27步兵师某连在一处高地争夺战中,几名担任尖兵的侦察员和无线电兵居然在几分钟内就被志愿军冷枪击毙,而美军随后密如暴雨的扫射却根本没有伤到志愿军半根毫毛。在另一次战斗中,一名美军上校刚刚探出头用望远镜观察志愿军阵地,其望远镜就被一发志愿军神枪手的子弹当场打碎,若非角度不佳,这名美军上校就会当场毙命!
据美军1951年秋天的调查显示,9成多参战官兵都表示自己所在部队经常因志愿军神枪手而导致伤亡;7成多的人认为对方枪法精湛战术智慧卓越,是素质不俗的战场老手。在一些美国战争大片中,总能看到美军在历次战争中只要遇到对方隐蔽的是神枪手并让己方遭遇伤亡后,就立刻集体卧倒声嘶力竭地在无线电中呼叫远程火力或飞机支援,这难免给人一种美军只知道以大欺小的假象。但事实证明美军也不是那种在一个地方反复摔跤且只有蛮力的笨蛋,美军高层很快就将志愿军的神枪手战术视为一种严重威胁进行研究,他们认为二战中在西线和太平洋战场上,德军和日军的狙击手曾给美军也带来明显伤亡,但由于战场环境不同以及战术思维差距,眼前的志愿军神枪手无疑有更大的威胁。但美军高层同时判定,志愿军神枪手依靠的主要武器基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制式步枪,而非真正意义上配备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而根据各部队遭到神枪手袭击时大体距离的判断,也基本证实了美军技术人员的观点,即机瞄情况下再出色的士兵也不得不受制于技术条件。所以,美军自海军陆战队这一单位开始专门聘请了不少曾在太平洋战争中和日军狙击手对决过的退役人员重回部队担任教官,增设普及化的狙击课程,而且还专门从国内增产多种型号具有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武器用于朝鲜战场。
很快,志愿军神枪手就迎来了第一个凶狠的对手:狙击型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这种步枪是在美国经典单兵武器M1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来,该步枪使用7.62毫米全威力步枪弹,枪口动能达到3600焦,由于初速优势明显,该枪远距离抗风性超过了当时很多其他步枪,理论上足以在狙击战中让美军获得远距离先发制人优势。而且在测试中该枪精度也十分出色,作为半自动步枪弹着点散布面甚至几乎不亚于毛瑟系列栓动步枪,再加上80-120发的理论射速,其火力密度至少相当于5支以上的栓动步枪!二战后期,美军就曾为该枪配备了M82瞄准镜,但后来美军认为该瞄准镜存在放大倍率不足以及抗湿抗干扰性能差等弱点,很快又开始研发了M84型瞄准镜,根据记录美军在太平洋冲绳战役时曾有狙击手借助六倍镜的协助成功击毙上千米外的日军机枪手!美军认为,M84瞄准镜虽然放大倍率依旧有限,但朝鲜多山地的环境限制了双方直线观测距离,这个问题并不突出;而且该瞄准镜可靠性和总体稳定性十分出色,已足够压制对方的普通制式步枪。非但如此,美军一线一些机械高手还专门为著名的12.7毫米M2系列重机枪也进行改造,使其可进行点射甚至单发,并给其加装了大型光学瞄准镜,最终可以让它成为超大号的远距离用大威力狙击枪,不但可以消灭压制对方单兵,而且还能精确点射摧毁对方小型掩体!
事实上,正如美军技术部门判断的那样,志愿军基本没有带有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枪。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的枪械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在苏联大量援助到来之前比较常见的型号主要是中正式和日本三八式。这些步枪虽然弹药补充相对方便,而且国内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产,但它们在多年的战争中已出现较为严重的老化,特别是中正式,受制于中国早年间材料和生产工艺限制使其和98K这种德国远亲在质量方面有很大差异。后来,苏联主要援助的步枪就是苏军曾在卫国战争中使用的莫辛纳甘系列,分别为M1938型和M1944型。在坑道机动时,相对短且轻巧的后者更容易携带,但前者的上手速度较为快捷。虽然莫辛纳甘精度和威力十分出色,但其拉枪栓费力程度和射击后座力之大也让不少志愿军战士十分不满,甚至认为这种枪用起来还不如此前的日本三八式步枪。而且维护时,该枪零部件分解过程中所耗费的体力也很大,再加上退弹壳较慢,所以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莫辛纳甘步枪射手,无疑需要较长时间。而苏军提供的这些步枪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枪管磨损已十分严重,所有这些莫辛纳甘步枪几乎没有配备卫国战争时苏军狙击手常见的瞄准镜。所以,只能依靠机瞄的志愿军神枪手在面对美军狙击型加兰德步枪时,就已经彻底失去了远距离的主动权。如果双方发生遭遇,志愿军在400米以上距离就很难有效寻找并快速锁定对方,只能冒着危险,利用地形和战术尽可能接近到甚至不足300米内才能抵消对方的技术优势,但考虑到加兰德步枪的射速优势,贸然接近也存在很大风险。而每当志愿军缴获加兰德步枪后,都会将其发给出色射手,例如张桃芳在作战后期使用加兰德的频率就远超过使用莫辛纳甘。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神枪手一度只能在阴雨雪或夜间时尽可能将彼此距离拉近,以追求击败美军狙击手。然而,一个比狙击型加兰德更可怕的敌人出现,让志愿军一度失去了夜战的主动权,这种武器就是美军最新的夜视镜狙击枪。二战后期,德军曾专门研发了名为吸血鬼式的夜视仪,专门用于最新的STG44突击步枪,该枪有小型红外夜视仪目镜和大型的红外照射器。但这种武器作用距离太短(百米左右),而且产量只有350支,并未真正发挥太大作用。而美军缴获后就开始紧急研究,很快推出了M3夜视卡宾枪,其原理就是在美军常见的卡宾枪上增设主动红外夜视装置,二战后期这种武器曾在缅甸和冲绳战场上出现,一度遏制了日军的夜间突击。后来美军又对其进行射击功能的改进,取消了连发功能,以避免由此导致的枪身震动,进而保证了较高的精度。更可怕的是,这种夜战专用武器还配备有高效率消焰器,在夜间可以基本消除自身射击时的枪口焰,让敌人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思路来源于太平洋战争时期,当时日军配备的97式狙击步枪采用特殊弹药和独特的枪口消焰设备,屡屡在丛林作战中暗算美军而没有被发现,所以痛定思痛的美军也开始考虑如何让狙击枪没有焰火。非但如此,部分夜视镜狙击枪还配备有消声器,这就让志愿军连听枪声辨别敌人位置都很难做到。纪录片《家道颖颖之等着我》系列中,主角的爷爷、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就回忆美军夜视狙击枪专门伏击自己阵地上夜间出去打水的志愿军官兵,牺牲的战友尸体几乎挤满河边,以至于阵地内几乎断绝了水供应。据统计,美军投入朝鲜战场上的此类枪械数量超过一千支,曾多次导致很多烈士牺牲在夜里。起初志愿军缴获该枪后,甚至都不知道其配件原理和用途,甚至将其拆除扔掉,直到后来专家分析后才知道其意义,随后才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于云南光学仪器厂根据它仿造了中国第一个红外变像管和主动红外夜视瞄准镜。
此前很多人认为抗美援朝时志愿军虽然在重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明显处于下风,但轻武器质量上几乎不吃亏,以至于冷枪冷炮战术中占尽优势。然而从美军两种精良武器及其表现来看,具有绝对技术优势的敌人往往也会借助其武器特点,并反思任何对手的弱点,由此制定出特别具有针对性的战术。在此类对手面前,志愿军神枪手绝不可能和想象中那样凭借枪法和经验每次都成功袭击敌人后全身而退,对于张桃芳这样的神枪手,每一次出掩体开始自己对敌人的猎杀时,自己的生命也每一次被敌人攥在手里。只有客观分析当时敌人的战术和武器,才有助于所有人真正认识到当时的惨烈,进而对志愿军战士们的艰辛多一分理解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