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民主人士张难先长孙:祖父一生都在探索救国道路,孜孜不倦

来源: 红船杂志 撰文:张喜斌

近日,红船编辑部联系到爱国民主人士张难先先生的长孙张铭玉。通过书面采访的形式,红船编辑部对张难先先生的一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张难先,谱名辉澧、字难先,号义痴,辛亥革命元勋、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于1874年5月15日出生在沔阳县接阳村(今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一个书香世家。他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参与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湖北财政厅长、浙江省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及常务委员会委员。1968年9月11日在北京病逝。

2009年,张难先入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50位荆楚英雄模范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年名校肇基于此;和平运动迎接解放,保境安民功不可没。辛亥耆宿,民国怪杰,胸怀天下,心系百姓。”

探索救国道路:认定惟有革命才能救国

红船编辑部:爱国民主人士张难先生于1874年,从他初通人事起,满目都是清廷的腐败、列强的霸道,特别是目睹甲午、庚子两次事变后,他认定惟有革命才能救国。他是如何走上救国之路的?

爱国民主人士张难先长孙张铭玉:小时候,祖父张难先的父亲在村里开了一个小杂货店,生活相对富裕。不过,杂货店后来陆续受到机器生产的便宜的洋货冲击,故家境日益衰落。在祖父15岁时,其父亲去世后家境更是败落。

在那个时候,祖父的思想就有了变化。祖父日夜苦读古书,想要寻找安邦立命的办法。

1894年,祖父20岁时甲午战争爆发,清朝丢了朝鲜、台湾;1898年,祖父24岁时戊戌变法的影响到了乡下,祖父也心存盼望,可是却很快就失败了;祖父26岁时,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祖父当时正是处于年轻人义愤填膺却苦于报效国家无门的时候。

发生的这些事,都激励着祖父寻找救国道路。

1903年,祖父29岁。彼时,逃脱清朝镇压的太平天国遗将刘某从香港回老家,欣赏祖父张难先的人品。此前,张难先长子、也就是我父亲已经定亲。可是女家托人传话,嫌弃我们家贫穷,决意退婚。

太平天国遗将刘某知道后,立即表示将他的孙女许配给我父亲。听刘某讲太平天国的故事,祖父张难先由敬佩维新转向了革命。

1904年元宵节后,祖父张难先便到武汉寻找志同道合之士,机缘巧合遇到了胡瑛,进而认识了吴禄贞。后来在吴禄贞的带领下,知道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又不是太平天国可以比的,于是决定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

在吴禄贞的影响下,祖父对救国从朦胧走向了觉醒。

辛亥革命以后,祖父并没有实现救国的愿望,加之彼时北京政权的更迭与纷争,人民生活更是没有保障。那时,祖父并没有放弃救国的初心,还在探索救国的道路。

由于祖父在乡下老家,信息闭塞,直到1919年冬才在朋友家看到《新青年》,才知道半年前发生了五四运动,随即于1920年前往北京找陈独秀,可那时却已经晚了,陈独秀已经去了上海。所以,祖父没有和新文化运动联系上。

一直到了1923年,祖父接到了李济深先生的邀请信,知道孙中山先生准备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立即动身前往梧州。由此,祖父也知道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救国运动中去。

宋美龄母女浙江游玩,张难先让蒋介石报销

红船编辑部:民国时期,宋美龄携带自己的老母亲在您祖父张难先办公的省份游玩,临走时将几天所有的花费都交给了祖父让他报销。谁知,您祖父并不吃这一套,竟然在蒋介石前来视察时,将所有的发票都交于蒋介石。这个是真的吗?

张铭玉:这件事是有的。杭州市春暖花开的时间一般在3月底、4月初。那时,祖父张难先任浙江省主席才3个月。祖父接手时,浙江省财政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

为此,祖父只能采用“开源节流”的策略。为推动“节流”,祖父自己每月1800元的办公费不要了,只领每月750元省政府主席的工资,来维持全家租房、生活必须,带头“节流”。不过,那个时候的浙江省财政也还没有明显的好转。

这时,祖父接到了宋美龄将要带她的母亲到杭州赏春的专电。

祖父本来就以清廉闻名,不喜欢阔太太的娇逸。可是,宋美龄到杭州,省主席不陪着又不合适。于是,祖父就二话没说,星夜赶往富阳,以巡视工作为名,来躲避第一夫人。听说宋美龄赏玩后离开了杭州,祖父他才又返回杭州。

回到了杭州,后勤处长报告:宋美龄临走时将所有花费单据让他转交祖父张难先报销。不过,祖父张难先一直压着,迟迟不给钱。半个月后,蒋介石来浙江巡查。在欢迎大会上,蒋介石说:“现在国难当头,大家要节约开支,像今天欢迎我的仪式就太隆重了……”

这时,祖父张难先接过蒋介石的话,拿出一大包单据摆在蒋介石面前说:“蒋主席有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这是半个月前夫人来浙的花销,共计13780元,您看怎么处理?浙江省目前财政状况你清楚,实在无能为力。”

面对欢迎大会的官员、知名人士,蒋介石只得说:“谁开支,谁负责!”

祖父一生都在探索救国道路,孜孜不倦

红船编辑部:据了解,您是张难先先生带大的,可以讲讲祖父是怎样的人?

张铭玉:我和我妹妹,幼年失去父母,在叔叔、姑妈们的帮助下由祖父、祖母带大。小时候朦胧不关心大人的事,17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毕业后服从分配到沈阳工作,对祖父也关心不够。

只是在退休后,应妹妹们建议收集、整理有关祖父的资料,主笔写了《张难先先生传》,对祖父才有所认知。今天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1920年,祖父迁家到北京时,写了一副自画像的对联:亦狂亦狷学者;极新极旧人家。以表明自己是洁身自好,性情耿直的书生;在严于自律上是按照孔孟学说行事;但是,在救国上追求新思想。

祖父经历过戊戌变法、接受过太平天国革命的宣传、追随过孙中山先生建立“共和”的革命……每一次的变化,都是他追求“新”思想的结果。

祖父为了救国,一生都在探索救国的道路,孜孜不倦。辛亥革命前,为孙中山先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理想,祖父可以坐牢、被判死刑,不改初心;辛亥革命后,祖父深信“三民主义”,大力宣传,身体力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祖父主张国共联合和平建国。此后,祖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地下人员联手,保护了武汉的人民生命财产。在参加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时,祖父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了深入了解,决心跟随中国共产党建设国家。

回忆祖父的一生,不难看出:祖父为了救国,一直追求救国的新思想,一旦接触比以前更能救国的思想,便毫不犹豫的接受。

祖父一生“俭以养德”的品德,树立了楷模

红船编辑部:您祖父对家人有何家风方面的要求?

张铭玉:1934年,祖父张难先六十岁。当时他自号“六其居士”,祖父亲手手书了“六其居士杂佈 廿三年三月书于灵山窝”,并将它悬挂在堂屋。其中的内容分别有:“1、自己的话”“2、告谕子女”“3、奉告亲友”。

在“1、自己的话”中,祖父着重提出身后事的安排:……余生平主张火葬,家中及亲友到彼时须屏除俗见照办,诸事从减。居丧铺张浪费,俗人以为荣,通人以为辱!况且实在无钱使用。今吾言此者,恐彼时不能言也。愿家人无忘。

在“2、告谕子女”中,祖父要求其各努力向上,以免累己累人。

在“3、奉告亲友”中,祖父提出“吾服官数年,子侄辈俱忘吾等为贫寒人家,此极险之事也。特摘出以告后人,望速归朴返真,免陷绝境。”

虽然这个“杂佈”文字不多,却展示了祖父一生“俭以养德”的品德,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1968年,祖父辞世。在那个特殊时期,中共中央、周恩来总理指示:人民日报发讣告;开追悼会;骨灰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相关部门将上述决定通知我们,要求我们将邀请出席追悼会的亲朋好友名单上报。我们感激中共中央、周总理的关怀,同时表示早在35年前祖父就有安排:“彼时须屏除俗见照办,诸事从减”。不邀请亲朋好友出席追悼会,一切从简。

1957年,我考上大学后,那时祖父眼睛视力很差,给我写信不得不写大字,同学笑我说,又来大字报了。祖父的来信,都是要我努力的。1960年,他已经86岁。我即将大学毕业,有人建议,将我调到北京可以方便照顾。

可是,祖父却对我说:我身边有人照顾,毕业时你服从国家分配,不要担心我。后来,我服从国家分配,到沈阳一家企业从事技术工作。正是在祖父时时的鞭策下,我还能努力工作,取得一些成就。

出版《张难先先生传》

红船编辑部:您出版的《张难先先生传》,创作期间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过程?

张铭玉:退休后,我想把祖父遗留的文字收集、整理,如果有可能给祖父出一本文集。初稿整理后,对于出书一无所知。茫然中听说出书要自费,我是企业退休,没有积蓄,当时退休金一个月是800元,根本没有力量给祖父出书。

就在这时,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提出,由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出版。感谢之余,我激动地没有提版权。在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运作下,《张难先文集》已经出了3版。受到研究辛亥革命史的专家,湖北省领导的重视。这是难忘的经历!

在整理《张难先文集》时,感到祖父大多只写了事件,但没有交代历史背景,往往难以了解全貌。才有受妹妹们委托主笔写《张难先先生传》。

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工程力学”,毕业后到企业搞技术工作,写的东西不需要文彩。开始主笔写《张难先先生传》后,深感文字功力太差。这是至今难忘的心结、不堪经历。

提笔之后,许多事件感到断层,需要寻找资料以资链接。但由于历史原因,关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湖北的抗日战争等史料,当时在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中却不多。2011年后,互联网发达,在网上可以查到事件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资料等等。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准备印刷出版初稿的《张难先先生传》,以我们家的能力,还没有力量实现。是几个妹妹们共同努力,完成了向辛亥革命先辈献礼的愿望。虽然纸张不太好、排版也显得不尽人意,但是了却了一个心愿,至今难忘。

2011年后,有亲朋知道我们在写《张难先先生传》,提供了一些资料;有了互联网,搜集资料也方便了许多,决定写二版。

2014年前,家乡父老决定将《张家祠堂》改建成《张难先纪念馆》,被仙桃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仙桃市决定投资改建、提升《张难先纪念馆》。2021年,新的《张难先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幕。

我决定印刷新版《张难先先生传》,作为《张难先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幕的纪念品送给参加嘉宾。《张难先先生传》送到仙桃市,张沟镇书记阅读后,立即取走许多,他想要干部们都能阅读《张难先先生传》。

得到这个信息,我知道,20年来写《张难先先生传》的目的得到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