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希特勒的党卫军头目—希姆莱
来源: 旧闻故史
二十一世纪初,英国媒体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
德国纳粹第二号人物、党卫军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曾经密谋背叛希特勒,向盟军投降。
希姆莱备受希特勒的信任,但是,他却想背着希特勒与盟国达成和平协他议,而且,在二战欧洲战场结束前8个月,就着手策划此事。
1944年8月31日,英国军情六处的负责人向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交上了一份截获的密码电报。这份电报,是德国纳粹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发出的,虽然这份电报没有保存到今天,但这一定是一份绝密级的电报。因为,丘吉尔首相当时亲笔回复了军情六处,称“希姆莱的电报由我保管并负责销毁”。
希姆莱
在整个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看过多达14000份破译的密电,但是,这份电报是唯一由他保存并销毁的,而这份电报,也是唯一一份由德国纳粹党卫军头目希姆莱亲自发出的。
今人对于二战后期德国纳粹内部分化的情况虽有所了解,但是,对详情知之甚少。虽然这份电报的内容不得而知,但这件事,是英国一个研究小组转机,对刚刚发现的一份与希姆莱有关的新文件进行研究后,找到的唯一一点,他想在战争后期,背叛希特勒的线索。
有关希姆莱试图背叛希特勒的全貌,至今还是一个谜,但这份新证据表明,希姆莱在战争后期,试图与盟军达成协议的急切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海因里希·路易波德·希姆莱(1900年10月7日一1945年5月23日),是纳粹德国法西斯战犯,历任纳粹党卫队队长、党卫队帝国长官、纳粹德国秘密警察(音译为盖世太保)首脑、警察总监、内政部长等要职,还先后兼任德国预备集团军司令、上莱茵集团军群司令和维斯杜拉集团军群司令。
他策划了欧洲600万犹太人的大屠杀,是德国对苏联的东方总计划的倡导者和鼓动者,对许多党卫军的战争罪行,负有主要责任。
1900年10月7日,希姆莱出生于德国慕尼黑,他是戈培哈德·希姆莱和安娜玛丽的第二个儿子,戈培哈德是一所中学的副校长,为人虔诚,但有些迂腐,希姆莱家境虽不算富裕,但在当地来说也有一定的声望,因为戈培哈德以前是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王室的家庭教师。
一战爆发后,希姆莱就有了从军报国的愿望,而戈培哈德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非常赞同儿子的想法,并利用他与王室的关系为希姆莱的从军之路铺平了道路。希姆莱先是报了海军学校,但因为近视被海军拒绝,于是他转投了陆军,并进入了累根斯堡军校成为了一名军校学生,不过,还没等到他从学校毕业,一战就结束了,希姆莱从未亲眼经历过战场的残酷。
一战的失败,使整个德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恐慌,希姆莱家族原先可以依靠巴伐利亚王室获得安全,但是,随着巴伐利亚王室的倒台,他们也不得不找寻新的出路。
在从军之路遇到挫折后,希姆莱于1919年进入到了慕尼黑大学技术学院学习农学,于1922年以农学专业毕业,并在一家化肥厂找到了工作。不过即便有了工作,希姆莱也没有放弃他的“从军理想”,后来,经罗姆推荐,希姆莱加入到了准军事组织冲锋队,并成为了一名纳粹党员。1923年,希姆莱参与了啤酒罐暴动,在啤酒罐暴动失败后,希特勒被抓,希姆莱也一度被抓捕讯问,但因证据不足被释放。
25岁的希姆莱失业后,就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纳粹党的事业中,他在当时的纳粹党领导人施特拉赛哪里寻得了一份秘书工作,每月工资120马克。
希姆莱能很好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并严格地遵守纪律,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这些才能在施特拉赛身边的时候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现,希姆莱也因此成为了施特拉赛非常看重的人。在纳粹党内,希姆莱先后担任了下巴伐利亚一上法尔茨区副领袖、纳粹党上巴伐利亚一施瓦本区副领袖、党卫队全国副领袖等要职。
希特勒因啤酒馆暴动被关进监狱后,施特拉赛曾想乘着这个机会取代希特勒,因此纳粹党内就发生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在这场争夺中,希姆莱后来投靠了希特勒,并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
得到希特勒的赏识后,希姆莱迅速崛起,于1926年担任了帝国宣传部副部长,之后又成为了帝国党部副部长。
对于希特勒来说,他需要一支忠诚于自己的队伍,当时的冲锋队,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已为罗姆所掌控,并在纳粹党内形成了一股能够抗衡希特勒的力量,因而希特勒对罗姆及其冲锋队并不信任。为了自身的安全,希特勒绕开罗姆成立了一支新的队伍,一支绝对效忠于自己的队伍,这支队伍便是党卫军的前身,而领导这支队伍的就是希姆莱。在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下,希姆莱的党卫队迅速发展,到1931年的时候达到了5000多人的规模。
在清理冲锋队的长刀之夜行动,希姆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消灭罗姆及其冲锋队的行动当中,伪造了很多“证明”罗姆发动叛乱的文件,整个长刀之夜行动,对于冲锋队成员的逮捕、折磨和谋杀基本是由希姆莱的党卫队执行。
长刀之夜后,希姆莱从赫尔曼、戈林手中又接过了盖世太保的领导权,也是在同一时期,希姆莱下令处死了施特拉赛,这位曾经的老上级。
1934年后,希姆莱成为德国秘密警察组织(盖世太保)首脑,1935年,希姆莱除领导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外,还指挥着整个德国警察系统,成为了纳粹党内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在党卫队的建设上,希特勒只接受条件最好的条顿人加入党卫军,他试图将该组织建设成一个雅利安种族的精英阶层,希姆莱按照希特勒的意图,在挑选党卫军成员的时候也是格外地卖力,他要确保在审核的时候能看到每位党卫军成员的照片,他仔细地阅读着每一份申请,以确保其中没有任何有“杂质”成分的人进入党卫军。
德国青年要加入党卫军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个人要对纳粹德国绝对忠诚,而希姆莱为党卫军制定的座右铭是:“忠诚是我的荣誉。”
1942年5月29日,德国保安总局局长兼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执政官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在乘坐梅塞德斯轿车由乡村别墅驶往布拉格古堡途中,遭到经英国特种作战执行局训练,空投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当地抵抗运动人员袭击,后在医院因伤势过重,命归黄泉。
希姆莱恼羞成怒,命令对此组织实施一系列报复行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利迪斯惨案。
利迪斯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希米亚境内靠近克拉德诺市的村庄。1942年6月9日,大批德国保安警察突然对利迪斯实施包围,禁止人们离开村庄。6月10日,该村年满16岁的男人全部被枪杀,儿童被押送至格内森瑙集中营,妇女被囚禁于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利迪斯经焚烧和爆炸而被夷为平地。
战争后期,随着德国战败的结局越来越清晰,德国纳粹内部不团结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而希姆莱一直在经营着自己的势力,构筑着通向最高权力之路。此时,作为纳粹德国二号头目的希姆莱,包括许多德国高级将领,都已经感到,纳粹德国真的是大势已去。于是,希姆莱决定背着希特勒,酝酿与盟军达成秘密协议,而英国军情六处所截获的这份电报,就是他向一位中间人发出的。希姆莱试图让后者,代表他向英国提出试探性的和平建议。
在伦敦,丘吉尔一直坚决反对与德国人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收到这份电报后,他急于澄清英国欲与纳粹德国达成和平协议的传言,因为,这极有可能会破坏盟国与二战中最重要的盟友——苏联的关系。于是,丘吉尔自己毁掉了这份电报,他要确保德国人,不再进行试探性接触,所有关于此事的线索,也因之,灰飞烟灭。
上述推断还有其他间接证据来做旁证。1944年8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已经暗示他们准备做中间人,让德国与苏联单独达成和平协议,9月初,日本驻柏林大使进见希特勒时,曾经直接提出了上述建议,但遭到了希特勒的当场拒绝。
而这时,希姆莱并不知道日本方面提出的这个建议,但是,他显然也已经意识到,德国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希特勒和希姆莱
当年9月12日,他与希特勒会面,讨论了向苏联或者英国提出试探性和平建议的想法,他当时想得更多的是与英国达成类似的和平协议。
显然,他得到的是与日本大使一样的回答,因为希特勒对此根本不感兴趣。希特勒一直认为,谈判只可能由实力占优的一方提出,德国现在的处境,提出谈判只能是枉然。当时,他还想发动一次大的攻势,彻底扭转战争对德国不利的局面。希特勒的想法是在地处法国北部、比利时东南部及卢森堡北部的阿登高地发动一次全面攻势,将英国与美国军队“赶进大西洋”,然后,用缴获的新武器,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这就是后来的阿登反击作战。
1944年秋天,盟军已经完成了对德国东西边界的合围,第三帝国的灭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与希特勒不同的是,希姆莱不准备抵抗下去,他还想要自己的脑袋,领导后希特勒时代的德意志帝国,如果有可能,继续对布尔什维克主义作战。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希姆莱需要与西方的英国达成协议,正如那份8月份发出的电报所表明的,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
只是,那时希特勒仍是纳粹德国的元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希姆莱每走一步,都需要极为谨慎。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一直扮演着两面派的角色,表面上,他仍是“忠诚的海因里希”,暗地里,他加紧了与盟国试探性的接触,以求达成秘密和平协议,然后“率众起义”,他不想自己与希特勒一起,走到自毁之路的尽头。
1944年12月,德军在阿登高地发动了一次很大的攻势,但是,这次战役并没有改变纳粹德国的命运,希特勒试图将英法盟军赶出欧洲大陆的如意算盘完全失败了。
接下来,德国一点出路都没有,只有顽抗到底,希特勒当时叫嚣:“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可以失败,但我们将会让世界一起做陪葬!”
希特勒的孤注一掷,也许会引起一般纳粹分子的共鸣,但希姆莱却已经不再狂热,他对形势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德国完蛋了!
这时,1944年12月底,纳粹党卫军情报首脑沃尔特·施伦贝格手下的一位联络官从上司那里听说,希姆莱正试图与盟国中的某国达成一项单独的和平协议,现在可以证实,这个“某国”其实就是英国。
但是,希姆莱如果想与盟国达成任何和平协议,他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声誉,要知道,他可是希特勒“最忠诚的党卫军战士”。
为了取得西方盟国的信任,他开始频繁地露面表现自己,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1945年1月,一位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犹太人的瑞士调解人,在盟国和希姆莱之间进行游说和调解,希姆莱同意以25万美元为代价,在一个月内释放1400名犹太人。然而,到了2月份,1200名犹太人被释放,但他并没有要钱。
不过,由于深知希特勒不会允许他这样做,希姆莱请美国和瑞士的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突出希特勒的“人道主义姿态”。当时,华盛顿也肯定准确判断出,希姆莱想要寻求达成和平协议的愿望。
尽管希姆莱在此事上做足了手脚,但当希特勒得知他一直想灭绝的犹太人被释放时,仍大发雷霆,并立下令:绝不能放走一个犹太人!
这也是只有1200名犹太人,而不是1400名犹太人侥幸逃生的根本原因。
事已至此,希姆莱的努力白费了,1945年1月,他被希特勒贬到其他职位,当上了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官。
希特勒将他另用的理由,是利用了他的身体状况,称希姆莱因长期生病,已不适应现在的工作,把他安排到柏林北部的一个党卫军医院休养。
由此,希姆莱从内心感到他和元首之间的隔阂正在加深,背叛的心理越来越强烈。
为了提高自己在西方盟国面前的发言权以及所谓的新形象,希姆莱同意与来自世界犹太人大会的一名代表,在一个秘密地点会面。
在这次会面中,他同意释放关押在拉文斯布里克的犹太妇女,很显然,这与希特勒的旨意背道而驰。
1945年2月到5月期间,希姆莱还多次与瑞典红十字会副主席康特·弗尔克·贝纳多特会面,经过这些会谈,他所计划的德国向西方投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1945年4月22日,歇斯底里的希特勒公开承认,德国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并表示自己将随第三帝国的消亡而消亡。
第二天傍晚,当希姆莱再次与贝纳多特会面,并请求他向西方盟国转达德国愿意投降的意思和计划时,在盟国看来,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背叛的意味。
希姆莱的最后提议还是晚了一步,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得知了这一消息,他通过BBC向全世界发布消息说,希姆莱制定了向英和美国无条件投降的计划,并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无耻的背叛”。
随后,希姆莱被希特勒剥夺了一切职务,对于希特勒来说,发现自己一直认为绝对忠诚的希姆莱,竟然也背叛他,这是对他最大的打击,希特勒终于感到,自己已经是四面楚歌,
于是,他准备了结自己的生命,两天之后,希特勒自杀身亡。
希特勒死后,德国元帅邓尼茨接替他短暂地当了几天第三帝国的元首,他知道希姆莱不可靠,因此,拒绝了希姆莱入阁的要求。
想继续掌权的希姆莱美梦破灭后,刮了刮自己的胡子,戴上自己的独眼黑眼罩,穿上一名党卫军士兵的军服,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
希姆莱带着他的一帮亲信,从弗伦斯堡逃向马恩,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当他们疲惫不堪地来到易北河口时,面对滔滔的河水,不得不扔掉了汽车,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加入了逃亡者的行列。
两周后,当他们来到布莱梅港口时,认真的英国士兵对他们产生了怀疑。英国士兵发现,这些人的身份证非常新,也很规范,按理说,像这样逃难的人员,不应该有如此崭新的证件。
于是,他们被带到了兵营里,监禁了起来,希姆莱受不了监狱的生活,他撕下蒙在眼睛上的黑布,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英国士兵听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希姆莱,立刻向上级报告。
5月23日,英军蒙哥马利元帅派人赶到这里,对希姆莱进行了审问和搜查。当一名军医给希姆莱检查口腔时,发现牙齿中间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就命令希姆莱把口腔对着灯光。
这时,希姆莱突然掉转头,合上嘴,牙齿用力一咬,只听见他的嘴里发出一声轻微的响声后,他的身体抽动了几下,就不动了。
希姆莱咬碎了藏在口腔内的毒药管,英国医生和士兵急忙给希姆莱灌进了大量的呕吐剂,并进行洗胃,但希姆莱还是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