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他们的故事:未被发现的大屠杀日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所犯下最为不可原谅的暴行之一就是对犹太人的迫害,这些犹太人已经在欧洲生活了几个世纪。这些曾经自豪的德国人,希特勒上台后却被强行带离自己的家,衣服上绣着黄色的六角星来表明他们是犹太人方便隔离,再后来,他们被装进铁皮火车,送到集中营,每天都有人死去。

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后人对那场浩劫的了解随着亲历者的逝去逐渐成为书本上的白纸黑字,它是关于死亡人数的百万数字,是关于成堆的白骨、毒气室、集中营这样的冷冰冰的字眼。

为了让人们更加铭记那段历史,也有了《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这样的电影。著名的《安妮日记》是根据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改编,记载了她们一家在德占区不断藏匿的生活,战争结束后,安妮的父亲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但安妮仅仅是当时百万难民之一,还有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人并不为人所知。

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大屠杀纪念馆」就永久收藏了超过 200 本难民的日记。其中「大屠杀中的儿童馆」正是根据一些普通孩子所写的日记重现出他们战前的家、被隔离后的居住地、集中营等各个场景。虽没有控诉,没有血淋淋的现场,普通亲历者的讲述便足以惊动人心,引发深深的思考。

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些日记,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发起了一个众筹项目,募集的所有资金都将用于编码、翻译和数字化这些日记,他们还将出版其中三部,讲述了他们是怎样艰难地逃离德国来到美国的故事。

↑ 约瑟夫·斯特里普恩斯基的日记,图中的泰迪熊是他的生日礼物

1940 年 5 月 10 日清晨,约瑟夫·斯特里普恩斯基在飞机和炮火声中醒来。德国人入侵了他的城镇安特卫普,那时他才17岁。约瑟夫和他的父母一起逃走了,慌忙中只带上了一本数学课本和他的日记。

他们与成千上万的人一道,穿过法国南下,踏上了一段缓慢而艰难的旅程。在法国,他们花了一年时间试图逃离那些不断侵占的纳粹分子。后来他们设法通过约瑟夫的父亲的雇主获得了美国签证,并最终于 1941 年 5 月到达了纽约。

↑ 卢西安·德雷福斯的日记

卢西安·德雷福斯是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位敬业的新闻工作者和现代语言教授。1940 年,法国通过了反犹太立法,他因为自己信仰而被开除。随着对犹太人的迫害加剧,他逃离了他的家乡,在法国南部寻求安全。避难所并没有持续很久。1943 年 10 月,他和他的妻子被逮捕,一个月后,他们被驱逐到奥斯维辛,并被谋杀。

自 1925 年以来,卢修恩一直坚持写日记,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变得更加频繁,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学生的经历以及他对欧洲其他地区犹太人迫害的了解。

他的日记还包含了他写给女儿、女婿和孙女的愿望,他们于 1942 年逃离法国,最终来到了美国。虽然卢修恩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家人,但奇迹般地,多年后他们仍收到了这本日记。

↑ 汉斯·沃格尔的日记

1940 年 5 月,在德国军队到达巴黎的一天前,沃吉尔家族的其他成员在德国空军的扫射下逃往南方。

通过朋友们的帮助,沃吉尔家族在靠近西班牙边界的无人地带定居,在从美国领事馆收到了允许他们移民的文件后,他们于 1941 年 8 月通过里斯本条约到达纽约。两年后,汉斯·沃格尔因病去世,享年 16 岁。

这是一份非同寻常的逃亡日记,包括照片、手绘和彩色地图,记录了从德国到法国以及最终移民到美国的家庭旅程。

↑ 这页日记记录了约瑟夫从德国到法国,再到葡萄牙,最终来到美国的逃亡路线

就在 2013 年 3 月,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设立了慰安妇特别展馆,把慰安妇作为亚洲大屠杀的一部分,永久展示慰安妇相关照片与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