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之死及三次安葬始末

作者:王仲谋

辛亥革命时期风云川陕晋地区、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的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井勿幕, 于1918年农历11月21日在陕西兴平县南仁堡遇害,这桩历史公案为民国初年主要疑案之一,至今仍悬而未决。80余年来井勿幕冤案尚未得以昭雪,其死后归葬也风波迭起,尸骨已寒而事未休。

井勿幕(1888—1918),初名泉,字文渊,陕西蒲城人,少怀大志。1903年为追寻革命真理,远涉重洋东渡日本,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为陕西最早的留日学生和同盟会员。之后多次受孙中山委派秘密回国,负责在北方数省发展革命。他积极奔走于陕、晋、甘、豫数省,负责筹建了同盟会陕西支部,“奔走南北十数年,经营蜀秦者百余战”,为辛亥革命在北方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绩。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上了民国大总统并欲恢复帝制。井勿幕愤然曰:“斯时不起,民国为无人。”遂协助孙中山、黄兴、蔡锷等人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在护国运动中,井勿幕由越南潜入云南,参加反袁的护国战争,曾任护国军熊克武部前敌总指挥,转战川南。护法运动之役中,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领导了陕西讨段(段祺瑞)反陈(陕督陈树藩)战争。一时,归之者逾数万。井并派人与广州护法军政府西南靖国军联帅唐继尧及熊克武等联系,由是川滇黔各军,叶荃、但懋辛、王安澜、吕超等率军援陕讨陈。 一时,旌旗云合,羽檄交驰,陕西靖国军声势大震。陕西关中西部除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兴平外,悉被靖国军占领。
1918年农历11月20日,井勿幕等人西行凤翔慰劳云南叶荃援陕部队。当井返三原途经兴平时,忽接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专函,约井于次日同到附近十里的南仁堡召开军事会议,会商攻取西安计划。井勿幕毅然于此日带随从8人乘马而往,被驻此地的郭坚部营长李栋材迎入村中一财主厅房。井未见郭至,始测不吉,于是大骂并掷水烟袋击李。事方起,忽有人报告:“郭司令到——”井勿幕方起身视门外,郭坚马弁任申娃、李新生从井脑后开枪便击,井随之仆地殒命, 年仅31岁。井之随从亦被伏兵所杀,仅一人脱走报讯。李杀井勿幕后,即以刃割井首级,传令全营渡渭河南去西安,屯兵西关草阳村,献井勿幕首级于陕督陈树藩。井之遽死,为辛亥革命一大损失, 陕西护法运动局面“遂大坏”,西南援军也无联手,不久亦退回四川。
井案发生后,舆论大哗,对杀害井勿幕的主谋纷纷揣测,诸说不一。首先嫌疑最大者为郭坚,发函召开军事会议自己始终避而不到,杀井者又为郭之弁目。如此大事,事后对凶手又不追究,任申娃与李新生不久又皆升为连长。对于郭杀井的意图,时人以为井勿幕因靖国军各部扰民,军纪不整,曾大力进行整顿。因郭第一路军纪最差,故井对郭部多次批评。郭坚素怀野心,难以驾驭,由此对井怀恨在心,欲一箭双雕,杀井后借献井头图陈,只是陈树藩有所防范,李栋材未得手而罢。第二种人认为杀井主谋为陕督陈树藩,李栋材只是被收买当了枪手而已。这正如于右任挽井勿幕联: “我哭井勿幕,耿耿爱国热忱,不亚宋渔父(指宋教仁);谁言李栋材,明明杀人凶犯,就是陈树藩!”井被刺后,李割井首级献于陈。陈虽怒,大骂李献头鲁莽荒唐,但仍让李匿迹于省垣。后又有人言杀井主谋为郭坚之参谋长马凌甫,内情诡秘莫能知。
时井勿幕夫人马氏居西安,闻噩耗后多次携幼女佩玉及老仆去督署,要求陈交还井之首级并交出凶手李栋材。陕军田玉洁、云南援军叶荃等将领也责问井勿幕死因甚急,而井之胞兄、时任陕北镇守使的井岳秀缉凶更急。陈树藩慑于各方势力,乃遣资两万元让李栋材逃匿汉口租界,然后又告知井岳秀李逃匿地点。用意一为解脱自己,二想井岳秀在汉口英租界奈何李栋材不得。同时交还井勿幕首级与当时的陕西中间势力、井勿幕往日旧将田玉洁。在此之前,井被刺时逃脱的一名警弁,当夜潜回南仁堡,冒险负无头的井勿幕尸体而回到靖国军防地,真为义士也。田玉洁为安全计,即派人将井之遗体运至泾阳。至此,井勿幕先生身首方全。
井遇害后,于右任当即致函国会众议院,“天乎何心,坏我长城”,“惟有誓灭国贼,慰我先烈”,并以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名义,呈请广州护法军政府以陆军中将阵亡例追恤。但全国处于军阀割据的混乱局势之下,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旋即失败,根本无法顾及此事。不得已,井勿幕遗体由田玉洁从泾阳移至蒲城,草草葬于县城东6公里的紫荆原南麓。
井之死,使其胞兄井岳秀万分悲痛,他决心先设法缉拿直接凶手李栋材。便以重金贿通湖北督军王占元,派李栋材的同乡密友薛子玉前往汉口租界,与之长期厮混,使李戒备松弛,并暗中让参谋长张孝先与手枪队队长李福成乔装为商人至汉口伺机捕李。时李已觉察,欲乘火车外逃。李福成等早匿于票房,待李栋材刚踏上火车门踏板,李福成眼疾手快,一跃便从身后擒住了李栋材,随即乘火车押至太原。山西阎锡山与井岳秀关系密切,对押解李栋材全力相助。旧传李栋材由太原起解后,施以双镣,阎锡山派人节节护送。井岳秀令每日给李栋材身上刺一大针,直至井之镇署榆林。
1919年中秋晚,井岳秀令将李栋材缚于镇署西花厅的葡萄架柱上。李高声叫骂,声不绝口。井设置胞弟灵堂,剖腹挖心致祭,并将李栋材尸体拖至校场,剥去其皮,蒙于马鞍上终生骑乘,以解心头之恨。但杀井的真凶是谁?是陈树藩?是郭坚?还是马凌甫?当时兵荒马乱,调查谈何容易!之后年深日久当事人渐稀。更重要者,国民党全力对付中共,加之日本侵华又起,国难当头,此一桩公案,久拖未决,逐渐被人淡忘而成为世纪之谜。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踌躇满志,一时想起了曾为辛亥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井勿幕。历经27载荒草长埋、未封正冢的井勿幕事迹经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由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立传,并由国民政府明令褒奖。同时决定择址于长安南郊风光秀丽的少陵原清凉寺旁,拨款购地12亩,重建陵园。
1945年农历11月21日,适逢井勿幕遇害27周年纪念日,南京政府派时任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专程来陕,主持井勿幕迁葬事宜。先将井之忠骸重新装敛,由蒲城运至西安革命公园内举行公祭,同时在当年陕西靖国军司令部的三原县举行公祭。会毕,移灵柩于少陵原新建陵园隆重国葬。重新修建的井勿幕先生陵园,神道前端入口处竖有蒋介石题写的“追赠陆军上将井勿幕先生之墓”的巨型石牌坊。墓前立有我国民主革命家、名书法家寇遐书写的墓碑。当年由章炳麟撰文亲书的墓志铭也置于墓室。整个陵园松柏苍郁,一片静穆。
井重新安葬后,更有事出意外者。忽一日井勿幕的昔日参谋、同盟会员、户县人华孝康具状于陕西省高等法院,状告杀井勿幕主凶为该省府新增的委员马凌甫。华孝康其人对井之死,万分悲痛,暗中多方设法搜集井案证据,集结为《井案纪实》一书,秘不示人。只因杀井之主犯马凌甫曾追随郭坚与祸陕的刘镇华,素为陕人所不齿,故数十年未回陕西。井安葬后,华偶尔得知陕西省政府改组,新委员名单中有马凌甫,因而引起华的注意,遂有状告马凌甫之举。诉状言当年郭坚本不同意在兴平召开军事会议,但马凌甫以参谋长职权命郭坚随身副官张昉拟郭坚字体和名义擅发公函,诱杀井勿幕。张昉系陕西同州师范毕业,书法酷似郭坚的黄山谷体,几乎以假乱真。华并出具张昉与当年郭坚随从心腹冯绍芳来信,以为证据。要求惩办主凶马凌甫,为井申冤。华还将集结各方证据的《井案纪实》一书公之于世,穷追猛击马凌甫。然法院以事逾近30年不予受理,但马以此声名狼藉,不久弃职而去。井案开始大白于天下。所异者,华忽于不久后的1946年9月18日,由户县乘轿车赴西安途中被人暗杀。杀华凶手为谁?原因为何?更使井案扑朔迷离。时人皆谓:“闲事少管,免得遇险。”马凌甫解放后方去世,但谈及井之死便闪烁其词,一直言为郭坚部营长李栋材所为。
马凌甫杀井原因系当年留日学生,分为咸长(咸宁、长安)、渭北两派。张凤翙、井勿幕隐然为首。马虽为渭北人却加入长安派,曾因事为渭北派所殴。马一直认为系井指使,由是怀恨在心,迁怒于井。加之郭坚、马凌甫从小集团利益出发,认为井训戒本部队是排除异己,因起图井之心。
星转斗移,诸事难料。“文革”的十年动乱期间,井勿幕陵园也难逃厄运。先是被当地红卫兵推倒墓道牌坊,继而砸毁墓碑,掘坟扬骨后连冥穴中的青砖也尽行掏走。1972年,时为考古工作者、西安市文物管理局干部的姜开任在被破坏殆尽的井墓地上,悉心寻找到了一根遗骨,并精心制作了一个长方形的木盒盛存。
198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决定重修井勿幕先生陵园,但寻觅安置井的忠骸成了头等难题。姜开任得知这一消息后,把暗中珍藏10年的辛亥革命忠烈的遗骨献出,并撰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忠骨铭》。光阴荏苒,20年已经过去了。今天,安息于井勿幕先生墓穴中的就是那块遗骨。 在反反复复80余年的曲折中,井勿幕先生蒙难后历经3次安葬,终于在地下得以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