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陆军,海军编制序列
1901年(即清光绪21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于同年9月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9款规定,中国应允八国(即美,英,俄,德,日,奥,法,意,荷,比,西)留 驻军队,“以保海道至京师无断绝之虞”。其中日军驻军400人。由于日本早有长期驻军中国打算,故在是年6月1日,就组建所谓“清国驻屯军”,辖司令部,北清驻屯各部队,上海驻屯步兵大队,司令官大岛久真中将,成为日本陆军首支常驻中国大陆的部队。
1912年,改称“中国驻屯军”。至1927年4月,“中国驻屯军”辖天津,北平(今北京)驻屯步兵等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驻屯兵”扩编,编入工兵,通信兵以及炮兵等分队。到了1935年5月,北平驻屯部队已辖步兵2个中队,天津驻屯部队为步兵8个中队,山炮1个中队,工兵1个小队,总兵力为1771人,分布在北宁铁路沿线地区。企图占据铁路线,以威胁平津地区。
1936年4月17日,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会议决定加强“中国驻屯军”,18日发布陆甲第六号军令,“中国驻屯军”进行大规模扩编,表面上扩编至旅团编制(2个联队),总兵力为5774人,但实际配备炮兵,骑兵各1个联队,还辖1个战车队,重火力和机动性大幅增强。编制序列如下:
司令官 田代皖一郎中将
参谋长 桥本群少将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 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辖中国驻屯军第1联队 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七七事变主要肇事者之一)
中国驻屯军第2联队 联队长萱嶋高大佐
中国驻屯军炮兵联队 联队长铃木率道大佐
中国驻屯军骑兵联队 联队长野田钦一大佐
中国驻屯军战车队 队长福田峰雄大佐
另辖中国驻屯军工兵队,宪兵队,通信队,屯军医院和仓库等。
同年5月6日,为应对绥远战事。日本陆军又发布了临参命第51号,规定“中国驻屯军”的任务是,维护日本在华的利益,必要时使用兵力。同时,关东军将兵力一部部署在长城线南侧,必要时进入平津地区,增援“中国驻屯军”行动。为此,“中国驻屯军”将主力部署在北平,天津,塘沽,滦州(今滦县),秦皇岛及输关(今山海关)之间铁路沿线。摆出沿铁路线随时进击平津地区的态势。
为了准备全面扩大侵华战争。日本政府于是年5月1日修改后的《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用兵纲领》中确定了作战方针,即“一旦有事,制敌先机,谋求速战速决”,这也明确了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日本企图以强大军事进攻快速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战略,并形成所谓“三个月亡华计划”。同时还确定了对中国作战初期的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等”,即同时出兵中国华北,华中地区。这与1935年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法肯豪森预测的日军进攻方向完全一致,国军对此采取“诱敌南下”(又称“诱敌东来”),即在淞沪地区坚决抵抗,将华北日军主力吸引到最有利华东华中地区进行决战。
1936年6月3日,日本陆军省制定的《昭和12年(即1937年)度的对华作战计划》中规定:“在对华北作战时,除过去的两个军(五个师团外),根据情况再增加三个师团,必要时还可能在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进行作战;对华中方面,原来计划以第9军3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但在这方面的中国军队增加了兵力……因此,计划调新编第10军2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作战以实现占领和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这说明,早在1936年6月,日军就已预料到未来上海战事可能陷入困境,计划在杭州湾登陆。并攻略南京,杭州地区。
实际在七七事变前,南京军事委员会在规划京沪杭国防工程时,由于认识上的失误,未将金山卫设防事宜纳入计划。原因是1933年时,南京陆军大学第10期学员到金山卫野外战术实习和调查时,误认为水浅涂深,大小船只靠岸困难,向内又是水网地带,河港纵横,不利于大兵团登陆作战。
1935年,唐生智担任全国警卫执行部主任时,曾带领参谋人员到金山卫实地考察。“他们视察后,也认为登陆不利,就未筑工事,不设防,反认为乍浦重要,选筑乍浦至嘉兴线据点工事。因此(淞沪)警备司令部也未在这一带设监视哨或瞭望哨,这是事先犯下的错误”。及至淞沪会战开始后,由于之前种种错误认识,给南京最高统帅部造成了严重误导。以致蒋介石,顾祝同,陈诚等人集中主力抗击从长江南岸登陆的日军,对杭州湾北岸的防备未加重视,又错误地认为日军先后两次在长江沿岸大规模登陆作战,再要登陆应选长江方面,就算在杭州湾北岸登陆,也必在乍浦,完全忽视了金山卫的防御。造成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成功,整个淞沪会战急转直下。
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总兵力40余万人,但可征募448万人(能立即动员199万人)。设4个军司令部,17个常设师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陆军炮兵非常强大,且配属完备。总编成5个野战重炮旅团和各口径火炮联队38个。不是网络传说的6个重炮旅团,但野战重炮旅团就有5个,野战重炮联队9个,重炮兵联队9个。另外日本陆航共有15个联队,各型号飞机1480架;日本海军各型号飞机为1220架,共飞机数量达2700架。日本陆军总编制序列如下:
军司令部:朝鲜军,台湾军,关东军,华北军。
师团,旅团及其所属部队:师团司令部17个(17个常设师团),其中卫戍朝鲜2个,驻满洲(中国东北)4个。辖步兵旅团2个,步兵联队4个,骑兵,野(山)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个联队,通信队。
步兵旅团司令部34个,辖30个步兵旅团,4个混成旅团。其中中国东北2个混成旅团,华北,台湾各1个混成旅团。步兵联队共68个。
战车联队4个。
骑兵旅团司令部4个(3个在中国东北),骑兵联队共25个。
野炮兵联队14个,山炮兵联队3个,独立山炮联队2个,骑兵炮联队1个,野战重炮兵旅团司令部5个,野战重炮兵联队9个,重炮兵联队9个。
高射炮联队6个,气球联队1个,工兵联队17个,铁道兵联队2个,电信联队2个,辎重兵联队16个,陆军教化队1个。
航空兵力及其所属部队:航空兵团司令部1个,飞行团司令部3个,飞行联队15个。其中朝鲜2个联队,满洲5个联队,台湾2个联队。
而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编制序列及部署如下:
朝鲜军:司令官 小矶国昭大将
第19师团 师团长铃木美通中将
第20师团 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中将
台湾军:台湾守备司令部
辖台湾守备步兵第1联队
台湾守备步兵第2联队
台湾守备山炮兵联队
台湾高射炮联队
基隆重炮兵联队
马公重炮兵联队
关东军:关东军司令官 植田谦吉大将
参谋长 板垣征四郎少将
辖第1师团 师团长河村恭辅中将
第9师团 师团长山冈重厚中将
第12师团 师团长清水喜重中将
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
骑兵集团
辖骑兵第1,第4旅团
第1,2,3独立守备队
日本国内:
近卫师团 师团长香月清司中将
第3师团 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
第5师团 师团长林桂中将
第6师团 师团长谷寿中将
第7师团 师团长三毛一夫中将
第8师团 师团长下元熊弥中将
第9师团 师团长山冈重厚中将
第10师团 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
第11师团 师团长多田骏中将
第14师团 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
第16师团 师团长儿玉友雄中将
另辖关东军第1,第2,第4,第12师团留守部队。
反观国军,至七七事变前夕,辖步兵师182个(含整编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又20个独立团,其中最精锐为19个德械速成师(仅中央教导总队为唯一标准化德械速成师),另有30个调速师,共约170万。
由于国力贫弱,对日备战时间又紧迫。造成法肯豪森的德械速成师编组计划未能完成。而陈诚60个调整师编组计划也只完成一半。再加上中国军工极为落后,重武器完全依赖进口。造成国军重炮数量和弹药,远不如日军;装备多为中,小口径火炮和迫击炮,其他轻武器数量,弹药也严重匮乏。这也是1935年法肯豪森在制定《对日应战对策》书中,明确提出应在全面战争爆发前,尽全力采购国外武器,弹药。同时国军演习应立即改“以步兵以机关枪,轻迫击炮等轻武器来对抗携重武器敌为主。”的主要原因。
而中国空军拥有作战飞机346架,但能纳入正式作战编制仅296架。机型先进且性能优良的只有美制寇蒂斯·霍克Ⅲ、波音-281(波音P-26A)等;霍克Ⅲ也是中国空军独立抗战主力战机。但其它老旧机型较多较杂,占比过半。
史料来源:
(1)史料来源李惠,李昌华,岳思平编《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9页。
(2)李惠,李昌华,岳思平编《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
(3)抗战史记《淞沪会战之金山卫登陆,日军第三次增兵(上)》。
(4)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1982年版第155页。
(5)李惠,李昌华,岳思平编《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30页。
(6)李惠,李昌华,岳思平编《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31页。
(7)吴相湘老师《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8)抗战史记《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制定国军对日备战及应战策略和实施成果》。
(9)唐学锋《中国空军抗战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10)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5册(上)第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