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山之战——蒙古灭金的最关键战役

此时的金朝已经腐朽没落,女真人普遍汉化,丧失了横行草原的蛮勇本色。金朝的军队也开始变得不堪一击了。

1211年8月,金帝卫王允济派完颜承裕为统帅,指挥四十万大军迎击总数不过七八万人的蒙古铁骑。两军在如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野狐岭展开会战,结果金军大败,几乎遭到全歼。此战过后,金朝就一蹶不振,陷入了被动挨打、屡战屡败的无底深渊。

此后,成吉思汗又多次进攻金朝,金宣宗被迫南逃,把国都迁到了从前的北宋的都城汴梁(河南开封),而原本的都城中都(今天的北京)则在1215年被蒙古占领。

占领中都后,成吉思汗开始率领蒙古主力西征,讨伐花剌子模等国,攻打金国的任务交给了他手下的大将木华黎。

木华黎率领着一支蒙古偏师继续南侵金朝。由于兵力不足,他开始大力收罗金朝的降军,还有一些契丹、汉族的武装。他将这些部队收集起来,攻打金朝。如此一来,进攻金朝的蒙古军队就不再是正牌原装的蒙古铁骑了。但是即便如此,木华黎仍旧是节节胜利,金军一败再败,疆土日蹙,地盘不断减少。而在残存的地盘内,汉人、契丹人各种起义武装又遍地蜂起。更要命的是,金宣宗受到权臣术虎高琪的蛊惑,打算堤内损失堤外补,想通过侵略南宋来扩大自家的领地。然而,南侵的金军遭到宋军的坚决抵抗。金朝不但没有扩大自己的地盘,反而多了一个强敌,实在是得不偿失。

1224年,金宣宗一命呜呼,太子完颜守绪继位,这便是金哀宗。金哀宗继位后,面对着国难当头的严峻形势,竭尽全力救亡图存,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在他的努力下,金朝的形势竟然一度好转,犹如漫漫长夜里出现了一抹晨曦,让人们看到了大金国起死回生的希望。

可惜的是,这一点希望的火苗在一个叫做三峰山的地方被蒙古人彻底揿灭了,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最终还是被历史的长河彻底吞没。下面,我们就来讲述并且分析一下这场决定了女真人命运的三峰山之战。

一:金朝的希望

金哀宗继位后,他励精图治,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挽救金朝垂亡的命运。他首先贬斥了蒲察合住等奸党,提拔重用胥鼎等忠勇老臣。对外停止对宋战争,与西夏也保持了良好关系,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对内,金哀宗尽全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是扶持重用了民间的义勇武装。这一手让金朝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历代王朝对于民间武装本来都是十分忌惮的,但是如今形势危急,金国朝廷已经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开始大力鼓励奖赏抗蒙有功的民间武装。很快,金国就涌现出了很多像武仙、杨沃衍、张惠这样的地方豪强。他们的出现使得金军的实力得到了增强,多次沉重打击了蒙古军队。

而金朝军队实力增强的最大因素还是“忠孝军”的诞生。

所谓的“忠孝军”,乃是由女真、畏兀儿、契丹、乃蛮以及汉人等很多民族的人组成的。这些人都是在蒙古南侵的过程中被迫投附金朝的。蒙古兵让他们家破人亡,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与蒙古兵有着血海深仇。为了报仇雪恨,他们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了一支“忠孝军”。

忠孝军人数不多,不过几千人而已,但是战斗力极强,作战极为英勇,堪称一支铁血劲旅。忠孝军的首领则是大名鼎鼎的完颜陈和尚。

完颜陈和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金朝官吏家庭。父亲和兄长都在抗蒙战争中殉国阵亡。完颜陈和尚自己也曾被蒙古俘虏,后来,他寻机杀掉看守,逃回金朝。由于他作战勇敢无比,很快就成为了忠孝军的总指挥。

忠孝军的将士大多桀骜不驯,但是他们都绝对服膺完颜陈和尚的领导。在完颜陈和尚的统领下,忠孝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作战英勇,来去如风。很快,他们就成为金国末期的顶梁柱,屡立战功,声名显赫。金国朝廷对忠孝军也十分的重视,给忠孝军将士的粮饷是普通金军的三倍之多。

除了上面这些人之外,金朝当时还有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等忠勇的高级将领。正是靠着他们,金朝才开始对蒙古军发动了一些反击作战,并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绩。

1226年,移剌蒲阿与武仙率兵向山西发起反击,多次击败蒙古军队,收复了太原、平阳等重镇,击毙蒙古大将攸哈剌拔都。

1228年,陕西的蒙古军进攻庆阳。完颜合达领兵迎战。忠孝军首领完颜陈和尚率领四百骑兵,勇敢出击,在大昌原击溃了蒙古兵八千之众,获得大胜。

1230年,蒙古军由朵忽鲁指挥,再次攻打庆阳。金军与蒙古军再次在大昌原激战,又一次将其击败。

1230年9月,蒙古军在大将塔思的指挥下,再次进攻山西。移剌蒲阿和武仙乘夜色偷袭蒙古兵营,蒙古军大败,金军缴获大批辎重。

1230年10月,降蒙的汉人将领史天泽指挥十万人马攻打卫州。完颜合达与完颜陈和尚率兵救援。完颜陈和尚带领三千忠孝军出击,史天泽大败,卫州转危为安。

1231年正月,蒙古名将速不台领兵直逼潼关。完颜陈和尚率一千忠孝军赶来救援,在倒出谷一举击败速不台,差点让这位横扫欧洲的名将丧命于此。

一系列的胜利让本来濒于灭亡的大金国重现生机,特别是忠孝军的表现让人们眼前一亮,感觉当年太祖爷阿骨打的那支人马似乎又回来了。金国的君臣百姓从上到下又开始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仿佛光明的前途就在眼前了。

二:蒙古的反扑

然而,事实证明,金国人实在是有点太乐观了。

前面讲过,1215年起,成吉思汗就率领蒙古主力开始西征,留在中原作战的,是木华黎率领的一支偏师,其成员大多由各族降兵组成。金军取得的众多胜利大多都是在这些人身上得到的,他们还没有打败过真正的蒙古铁骑呢。

而真正的蒙古铁骑终于还是来了。

1225年,经过十年的西征,成吉思汗终于率领着蒙古的主力回到了漠北老家。按理说,金朝就要大难临头了,但是偏偏这时候西夏放弃了归附蒙古的立场,转为与金国结盟。成吉思汗闻讯勃然大怒,立即发兵攻打西夏。这也可以说是当年蒙古人打仗的主要特点之一。他们的武力太强了,因此可以看谁不顺眼就打谁。根本不讲什么宏观谋略,反正不管怎么打,到最后都是蒙古人赢。

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而成吉思汗也病死在了这场战争之中。他一死,蒙古内部就开始发生权力斗争。直到1229年,窝阔台在各部落的一致拥戴下继任大汗之位才算告一段落。

就这样,金国又苟延残喘了几年,而这几年也是金国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时光,可谓是大金国的回光返照,最后的一抹余晖了。

1231年五月,窝阔台汗在官山九十九泉(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卓资县)召开了军事会议,专门研究对金作战问题。会议最后做出决定:全力攻打金国,一定要把它拿下!

按照会议的部署,蒙古三路大军齐发。中路军由窝阔台汗亲自指挥,先取河中府(今山西运城),然后转向洛阳;左路军由斡陈那颜指挥,目标是济南;右路军由拖雷指挥,自陕西凤翔、宝鸡,入小潼关,经过宋朝的境内沿汉水南下,直取汴京。按照计划,1232年的春季,三路大军将会师汴京,彻底灭亡金国。

1231年九月,蒙古大军开始行动。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强大攻势,金国朝廷内部一时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当时,金朝的两支主力部队,完颜合达与移剌蒲阿,他们都驻扎在陕西。那么要不要调他们分别去迎击蒙古三路大军呢?大家莫衷一是,议论纷纷,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两位主帅也没有了主见。最后,他们两个人总算达成了一致:派一万人去增援河中府,而金军主力继续留在陕西,准备迎击蒙古右路军。

拖雷的右路军进展十分迅速。九月,他攻破宝鸡,进入大散关,侵入到宋朝的境内。宋军不战而逃,蒙古军一路东进,从汉水谷地的金州(今天陕西安康)一带杀出,准备强渡汉水,直扑河南。

在这样的形势下,金军被迫将其主力集中在河南邓州一线,全力迎击拖雷所部,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即将展开。

三:战前的决策

1231年十一月,金哀宗下达圣旨,要完颜合达与移剌蒲阿会合,两军共同迎击拖雷的右路蒙古军。

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得到圣旨后,不敢怠慢,各自率领本部人马,开赴邓州前线。十二月初,两支大军在邓州境内的顺阳(今天的河南淅川县)会师。

就这样,大金国最后的、也是所有的精锐部队就都集中在了这里。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是全军的统帅,下面的战将则是金朝当时最能打、最有战斗力的一批将领。除了大名鼎鼎的完颜陈和尚之外,还有几位名将需要介绍一下:

恒山公武仙。武仙堪称“金朝的曾国藩”,他是汉人,家居河北威县。蒙古南侵时,他组织义兵抗敌,多次取得胜利。虽然一度因为身陷绝境不得不投降蒙古,但是金哀宗不计前嫌,依然诚心招纳他。于是,武仙再次举兵起义,成为了金朝的重要将领。他长期在移剌蒲阿的指挥下作战,打过很多胜仗,被认为是仅次于完颜陈和尚的猛将。

元帅右监军杨沃衍。杨沃衍是女真人,只不过汉化了而已。他是山西朔州人,在蒙古入侵时与同族人起兵抗敌,曾经在武州率领义军与蒙古军血战二十七昼夜,最终打退了敌人。因此,他也成为了金朝末期著名的将领。

临淄郡王张惠。张惠也是汉人,家居山东。他是著名的“花帽军”的将领。花帽军是一支拥护金国朝廷的汉人武装,曾经帮助朝廷镇压山东红袄军的起义,也曾经抵抗过蒙古军。张惠曾经一度投降南宋,但是后来又回归金朝,被封为临淄郡王。

此外,在军中还有高英、樊泽、蒲察定住、按得木、夹谷爱答等人。也都是当时最为勇敢善战的将领。可以说大金国的精华已经全部汇集于此,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其中骑兵两万,步兵十三万。

两军会合后,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就成为了焦点。

临淄郡王张惠提出了在光化(今天的湖北省老河口市)拦截强渡汉水的蒙古军,待其半渡而击之,可以一举获胜。

但是两大统帅之一的移剌蒲阿不同意,他说:我曾经接到圣旨,圣旨要求我们把蒙古兵放到坚固的砂石地面上再打。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在大昌原、卫州、倒回谷那样放走他们。显然,移剌蒲阿的心气儿很高,他想一口吃掉拖雷的人马。

另一位统帅完颜合达举棋不定,只能是征求大家的意见。高英、樊泽、蒲察定住等人都支持移剌蒲阿的意见。只有按得木不同意。按得木生长在北方,曾经和蒙古人相处过,了解他们的战法。他的意见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完颜合达这么一“民主”,按得木就变成了少数派,他的意见被否决了。

于是,十五万金国大军就在顺阳这里停留了二十天,静候拖雷的到来。

拖雷的人马共计有四万人,数量远远少于金军,但是基本都是骑兵,更重要的,这四万人是蒙古的主力部队,是正牌的蒙古铁骑,战斗力远在金军之上。移剌蒲阿想把他们一举全歼,只能是痴心妄想罢了。

虽然深入敌国境内,但是拖雷对于金军的动向却了如指掌。他派出了众多的侦察人员刺探金军的情报,有的侦察人员甚至伪装成投诚的样子混进了金军的大营。因此,拖雷可以从容地率军渡过汉水,直逼邓州境内的禹山。

十二月二十一日,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得知蒙古军已经渡过了汉水,便下令全军出动,到禹山迎击敌人。

十二月二十二日,金军主力到达禹山。他们各自占据有利地形,据山而守,步兵在前御敌,骑兵在后准备随时出击。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四:禹山的初战

拖雷由于掌握了金军的动向,所以他并不打算和敌人硬拼。辅佐他的名将速不台建议说:“金军不耐劳苦,不善野战,我们可以骚扰,待其疲惫之后再一鼓全歼。”拖雷深以为然,留下大批辎重在后面,只带领轻骑前进,去挑战金军。

十二月二十三日,蒙古铁骑终于出现在了金军的面前。但是蒙古人却不急于进攻,而是像雁翅一样分开,慢慢地从两翼对金军形成包围。

就在完颜合达以为蒙古人不会发起进攻的时候,一支蒙古轻骑突然向着金军冲来。金军不敢怠慢,全力迎敌,蒙古人稍微进攻了一下,见金军阵势坚固,就很快退去了。

接着另一侧的蒙古人也发起了进攻,进攻的目标是金将蒲察定住的人马。蒲察定住指挥本部人马全力抵御。蒙古人进攻了三次,都无功而返。

这时,负责指挥的拖雷将蒙古将领们召集到一起,商议了很久。随后,蒙古骑兵忽然绕到后方,对金将高英所部发起冲击。

高英的部队在蒙古人的冲击下开始散乱,完颜合达大怒,严令高英必须守住,否则当场斩首。高英指挥军队拼命抵抗,蒙古军队被迫退去。随后,他们又转而进攻金将樊泽的人马,樊泽的人马也有些难以抵挡。完颜合达当场处决了一名后退的千夫长,这才稳住了阵势,蒙古军又被迫退去。

这时,蒙古兵开始全面向后撤退,退出了战场。

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将这一天的战斗向汴京报告,称自己打了胜仗。

然而,第二天,他们却吃惊地发现蒙古人不见了,仿佛一夜之间全都钻到地下了一样。

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十分震惊,他们派出了大量的侦察骑兵,还向着附近的百姓打听情况,一直都没有蒙古人的消息。直到四天以后,才有侦察兵发现蒙古人原来全都隐藏在光化对岸的一片枣树林里。数万蒙古人藏在枣树林中,白天做饭吃,晚上不下马,只有走近到五六十步的距离才能发现他们。他们在这里静悄悄地潜伏了四天,战斗素质之高,令人震撼。

十二月二十九日,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商议后,决定全军撤回邓州。金军在撤退时,经过了那片枣树林,有一支蒙古轻骑突然出击。虽然金军早有防备,但还是被冲击得几乎难以保持队形,而且随军的辎重还被蒙古人抢去不少。直到夜间,金军才回到了邓州。

五:狼群的撕咬

金军撤入邓州之后,蒙古军又不见了。正月初一,有一小队蒙古骑兵来到邓州城下,说是过年了,军中缺酒,拖雷大元帅想跟两位大将军讨点酒吃。

完颜合达与移剌蒲阿合计了一下,拿出二十坛酒交给了这些蒙古人。

这时,各处的侦察兵开始回来报告:蒙古人已经越过了邓州,开始分头向着汴京方向进军。

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开始紧张起来,他们知道自己的人马是大金国唯一的主力,如果汴京有失,那是无法承担责任的。于是,两人下令:初二这一天,全军放弃邓州,撤回汴京。

这显然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从邓州到开封有三百多公里,金军舍弃坚城,在强敌环伺下长途行军,乃是自蹈死地。从1232年正月初二这一天起,金军覆亡的命运就已经被确定了。

金军一离开邓州,身后就有蒙古骑兵跟随。蒙古兵人数不多,数千而已。金军如果冲过来,他们就转身撤走;金军如果继续行军,他们就一直跟随,如果有机会就冲上来咬一口。

这便是蒙古人最拿手的“狼群”战术。蒙古人长年在草原上游牧,经常见到狼群集体攻击猎物的场景。野狼们遇到个体庞大或是数量较多的猎物时,便会集体配合行动,紧紧跟随,不断地上前骚扰,让猎物精疲力竭,最后狼群一涌而上,彻底制服猎物。

蒙古人便把这一手用到了战争之中。他们总是利用自己基本都是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派出很多小队去骚扰敌军,让敌军不得休息,等到最后敌军疲惫不堪,再全军一举出击,将敌军彻底击溃。

这种狼群战术说起来简单,用起来难。只有这些在马背上长大、成天与野狼为伍的蒙古人才能娴熟地运用,像前几年木华黎手下的杂牌军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

而金军显然从来都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敌手,因此,他们已经是不知所措了。

从邓州出来后,金军来到了南阳五朵山,在这里与武仙、杨沃衍所部会合。随后大军一起向北进发。一路上,蒙古骑兵不断地骚扰。金军最强悍的忠孝军是一支重骑兵,速度上远不及蒙古轻骑。一旦忠孝军或是其他大队金军骑兵向着蒙古人冲过去,蒙古人就会迅速逃走。

完颜合达还曾经打算设下埋伏,伏击跟踪的蒙古骑兵,但是狡猾的蒙古人没有中计,金军无可奈何。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到了正月十二日,金军大队人马来到了一条叫做沙河的小河前面。这时,蒙古五千骑兵抢先越过沙河,在河对岸等候金军。金军以攻击的姿态冲过河,蒙古军却不交手,又跑回了河的南岸。金军渡河之后准备扎营,蒙古兵又冲了过来,整整一天的时间,金军不得休息,连饭都没吃上。

到了天黑的时分,开始下起雨来,雨下到第二天变成了雪。

这时,四周的蒙古兵已经增加到了万余人左右,仿佛是一万头嗜血的恶狼,磨牙吮爪地注视着金军的十几万人马。金军冒着风雪和蒙古军的骚扰艰难前行,走到了一个叫做黄榆店的地方,风雪实在太大,尽管这里距离钧州城(今天的河南禹州市)只有二十五里路,但是实在是没法走了,只好原地扎营。结果在这里一下子就停留了三天!

三天的时间里,大雪一直都没有停。这实在是一场天灭金朝的大雪!

金军由于在雪中停留,导致了自己携带的粮食耗尽,最后全军断粮。同时由于气温骤降,金军寒衣不足,全军饥寒交迫。更要命的是,蒙古的援军赶到了,窝阔台手下的亲王口温不花率领一万余骑已经赶到,窝阔台自己带领其他人马正在赶来,再加上拖雷的四万铁骑,打一场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正月十四日,从汴京皇宫里来的太监带来了金哀宗的圣旨。圣旨要求金军全军立即赶到汴京。同时,太监还带来了一道密旨,告诉他们蒙古兵已经到了卫、孟二州(今天的河南卫辉、孟州),情况危急。

接到圣旨后,完颜合达与移剌蒲阿立即决定拔营起兵,向汴京前进。这个匆忙的决定断绝了金军最后的一线生机。

金军唯一的希望就是原地决战,因为毕竟已经扎好了营盘,可以抵挡敌军的进攻。没有粮食,可以杀马充饥。等待天气好转之后,以忠孝军为核心发起冲击,或许还能有点希望。但是,现在拔营而走,在荒野中去突破重围,可以说这将会死定了!

六:诡异的风雪

正月十五这一天,金军冒着漫天风雪,放弃了自己的营寨,向着钧州城前进。他们前进的道路很快就被蒙古兵用砍伐的树木给堵塞住了,同时,周围还不断有蒙古兵埋伏在那里放箭阻击。

杨沃衍指挥本部人马冒着箭雨,拼死挪开阻塞的树木,杀开了一条血路,金军艰难地向前冲去。

这时,四面的蒙古军开始围拢过来,他们依旧采取狼群战术,一会儿上来一批放上几箭,这一批退下去就换另一批上来。金军想打够不着敌人,想不理睬却又做不到,就像是一头被非洲鬣狗围捕的巨大野牛一样无能为力。

就这样勉强前进了一段,金军来到了一个叫做三峰山的地方。这里距离钧州城只有十几里路了。

这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风雪突然变大了!暴雪好像白雾一般弥漫在四周,金军的官兵几乎都看不清自己的同伴了。同时,金军还来到了一片麻田之中,这里经过当地农民的多年开垦,土质十分松软,一脚下去就能陷到膝盖。在白雪的覆盖下,金军根本就没法找到可以走的路,结果陷在麻田里难以自拔。

蒙古军从四面冲了上来,他们不断地向着金军放箭,金军士兵不断地倒下。临淄郡王张惠和骑兵主将按得木跑到三峰山的山顶察看敌情,隐隐约约地发现蒙古军人马众多,逶迤足有二十多里地之遥。

按得木对张惠说:“这个时候只能拼了,我去进攻他们。”他率领着自己指挥的一万骑兵向着蒙古兵冲去,但是蒙古兵立即退走,按得木扑了个空。

但是,蒙古兵随即又杀了回来。他们依旧不断骚然金军。跑累了,他们就退到一边的山头上,聚在一起,点起火来烤肉吃,一边吃肉一边大声地说笑。吃饱喝足之后,他们就再次冲下来向着金军放箭。

金军这时已经苦不堪言。由于断粮,很多将士三天都没有吃饭了,同时,天气严寒,冒雪行军,使得很多人都被冻僵了。许多士兵的兵器上都结满了冰凌,有的人干脆就被冻死了,金军的战斗力已经完全丧失了。

蒙古兵依然像恶狼驱赶羊群一样,把金军向着一个方向集中。他们故意放开了通往钧州城的道路,当金军官兵发现去钧州的路是畅通的,他们便争先恐后地逃命,金军的队形终于散乱了。这时,拖雷意识到时机已经到了,尽管窝阔台还没有到达,但是,拖雷不想等待了,他毅然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数万蒙古铁骑如同山崩地裂一般向着金军冲去。金军乱作一团,争相逃命。蒙古军犹如切瓜砍菜一般,把金军杀得尸横遍野。不消半天功夫,战斗就结束了,十五万金朝精兵被蒙古军一举全歼!

战斗刚刚结束,更加诡异的事情就发生了:天气突然放晴了!大雪停止了,太阳出来了,到处都是阳光普照。惨白的日光映射在铺满山谷原野的金军官兵尸体上,一派异样的地狱景象,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七:悲惨的结局

金军的将领张惠、高英、樊泽、按得木等人都在三峰山当场战死。

金军主帅完颜合达,还有忠孝军主将完颜陈和尚,元帅右监军杨沃衍等人都逃入了钧州城内。但是蒙古兵随即也冲入到城内。金军无路可逃,主帅完颜合达藏到了一处房屋之内,被蒙古兵发现后杀掉。

忠孝军主将完颜陈和尚不愿意像个普通士兵一样死于乱军之中。于是,他主动走出来对着蒙古兵说道:“我便是忠孝军的总管完颜陈和尚,我要见你们的主将。”

蒙古兵簇拥着完颜陈和尚去见了蒙古的主将——应该就是拖雷。完颜陈和尚从容地对他说道:“我就是忠孝军总管完颜陈和尚。在大昌原战胜你们的是我,卫州战胜你们的是我,在倒回谷战胜你们的还是我!如果我战死于乱军之中,会让人误以为我有负于国家,所以今天我要明明白白的死,让天下人知道我。”

蒙古人要完颜陈和尚对拖雷下跪,完颜陈和尚坚决不肯。蒙古人用刀砍断了他的双膝,又用刀割他的嘴,一直割到耳边,鲜血直流。完颜陈和尚依然不肯屈服,大骂不休,最终英勇就义。

拖雷也对完颜陈和尚很佩服,把马奶酒洒在地上,说道:“好汉子,他日你若再生,一定要为我所用。”

杨沃衍率领一些兵士在钧州城内依旧拼死抵抗。蒙古人把一个名叫呆刘胜的人派了去劝降。这个呆刘胜原本是杨沃衍手下的将领,现在已经投降蒙古了。

杨沃衍见到呆刘胜勃然大怒:“我出身低微,受国家如此大恩,你为什么要这样侮辱我?”说罢,一剑杀了呆刘胜。随后,杨沃衍向着汴京的方向跪下痛哭:“我已经无面目去见朝廷,唯有一死了。”说罢,悬梁自尽。

两主帅之一的移剌蒲阿想要逃回汴京,但是半路被蒙古兵所俘。蒙古兵把他押解到官山(内蒙卓资县)。一路上,不断问他是否投降,移剌蒲阿只是回答:“我是金国大臣,理应死在金国境内,赶快杀我。”最后到了七月份,他终于被杀。

金国重要将领中,只有武仙自己率领三十余骑逃出了重围。后来,他重新召集人马,继续抗蒙。两年后,蔡州(河南省汝南县)失陷,武仙被杀。

而金朝在失去了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之后,也在劫难逃了。1234年,蔡州被攻破,金哀宗自尽,金朝正式灭亡。

八:今天的复盘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在时光飞逝了八百年以后,再回头把这场战争复盘一下, 我们会发现当年金朝从上到下都犯了一系列的错误,这才导致了三峰山的惨败,也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首先,在蒙古发动大举进攻之际,金朝处在一个敌强我弱的地位。这个时候,金朝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采取防御姿态,在战略要地依托坚城,进行守城作战,利用坚城来迟滞、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这样的话肯定可以坚持得更久一些。时间长了,或许就能找到打败敌人的胜机。

然而,金朝方面却把自己有限的机动兵力都集中了起来,拉出去和蒙古人打野战。这可谓正中蒙古人的下怀。

当时,金朝方面由于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形势有所好转,所以他们错误估计了敌我的实力,没有意识到真正蒙古铁骑的实力有多强,竟然产生了将敌人的一个方面军一口吃掉的想法。这个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可以说是三峰山惨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其次,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包括完颜陈和尚在内。这些金国的名将一个个忠勇有余而智谋不足。尤其是主帅完颜合达与移剌蒲阿两人,他们患得患失、首鼠两端,面对着敌情的变化,面对着现实与自己的预想完全不符的情况,他们没有随机应变,错失了许多战机,自己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金军的几次主动撤退,则是惨败的直接原因。

在强敌面前不战而退,乃是兵家大忌。从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海湾战争,无数血的教训告诉一代代兵家:与强敌遭遇,只能有进无退,拼死一战。如果胆怯逃亡,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作为有经验的主帅,竟然犯下了如此低级的错误,实在是令人惋惜。实际上,他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营救汴京而急于撤退,三峰山惨败后,汴京并没有很快失陷,而是又坚守了大半年。由此可见,这种撤退行动根本就没有必要。只要他们这支强大的战略兵团完好无损,蒙古人是绝对不敢毫无顾忌地去进攻汴京的。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要撤退,也应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完颜合达等人机械地执行皇帝的圣旨,在军粮和寒衣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匆忙撤退,最后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的肆虐下全军覆没,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

另一方面,这场战役也是蒙古骑兵的经典战役。蒙古人将他们的狼群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四王子拖雷在这场战役中显示出他具有极高的军事指挥天才。蒙古人在深入敌境的情况下,能够打出这样高水平的围歼战,这也充分表明他们能够横扫亚欧大陆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