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师曾3次分兵,每次是怎么分的?分出的部队各去了哪里?

山西沦陷后,全师积极挺进敌后,在乡村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武装,从而成为抗日劲旅。

在抗战期间,115师与120师、129师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120师、129师一直是全师整体活动,分别建立了晋西北、太行山等抗日根据地。但115师整体活动的时间非常短,在短短3、4年里多次分兵,分兵后的部队是分赴各地,在不同的地方抗击日军。这就是115师著名的“3次分兵”。

115师分兵对抗日战争的影响非常大,它把抗日的“种子”撒向广阔的华北大地,在四处开花、结果。抗日武装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出,形成一片全民抗日的热潮。

那么,115师经历了哪几次分兵?

每次分兵是怎么分的?

分兵后的部队分别去了哪里?

建立了哪些著名的抗日根据地?

很多朋友对这些都还不清楚,红色军事专门做了整理,今天就分享给大家:

一、全师分兵

这次分兵大概在1937年11月左右,全师被分成3部分,分别是:

1、师直属部队

这一部分以独立团、骑兵营为主,共约3000余人,由聂荣臻率领留在五台山地区,开辟了著名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是全国第一个后抗日根据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位于平汉线起点的西侧,扼守河北进入山西的咽喉要道。时刻威胁着平汉线这条日军的运输线,也使日军不敢在河北、山西两地随意来往。

2、师部和343旅

这一部分由林彪和罗荣桓率领,由五台山南下,先在临汾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春挺进吕梁山,开辟了著名的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3、344旅

这个旅由八路军总部指挥,在晋东北和正太铁路沿线坚持抗战。

这次分兵形成了两块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即晋察冀和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二、师部和343旅分兵

这次分兵在1938年夏到当年年底,主要是吕梁山根据地的部队向外出击,分别是:

1、陈光、罗荣桓率师部和343旅主力挺进山东,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即山东根据地。

2、部分团、营挺进到山东外围,建立了一圈大大小小的抗日根据地,与陈光、罗荣桓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形成互相依托、互相策应的局面。

3、343旅参谋长陈士榘留守吕梁山,并向四周扩展,形成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三、344旅分兵

这次分兵几乎和吕梁山分兵同时进行,主要是344旅由晋东北向外出击,分别挺进到豫北、冀南等华北腹地。最大的一部分由黄克诚率领,南下到皖北、苏北,打通了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区的联系,皖南事变后,这一部分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并成为挺进东北的主力。

115师经过3次分兵后,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南、山东、晋冀鲁豫、冀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部队遍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华北、华中数省,最终发展成为三野、四野的精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