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欧洲: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血友病
作者:蠢猪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5.24—1901.1.22)在位64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这个时代是如此令人着迷,以至于后来人们用“维多利亚的秘密”去命名了一个同样令人着迷的品牌。
在执政的64年里女王办的事可着实不少,比如1840年女王在婚礼前夕还抽出时间去议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促成了鸦片战争,胖揍了中国一顿。后来他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死的早,女王伤心之下不怎么关心朝政了,在客观上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稳固。在她死掉的前一年,1900年,英国还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又胖揍了中国一顿。
这些事情自然对中国造成了深远影响,但与女王对欧洲造成的影响相比,又不算什么了。女王对整个欧洲下手采取的是一种温和的方式:通婚。通过这种形式女王让自己的血友病基因四处开花结果,把欧洲各王室毁的不轻。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疾病,女性往往不发病是因为女性的染色体是XX,而一条X染色体出了问题,另一条正常的会给予补偿。男性就不一样了,男性的染色体是XY,X染色体出了问题,Y出工不出力,就会导致这种隐形遗传的基因得以表达,使人罹患血友病。女性只有在两条X都出问题的时候才会发病,所以发病率是一亿分之一。
一旦患了血友病就会造成凝血因子缺乏,出了血很难止住。但这不是说血友病人的血永远不凝固,只是会比正常人慢很多。所以血友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也是有很大分别的。严重的血友病患者会出现体内自发性的出血,发生在关节和肌肉的出血会让关节和肌肉肿胀,让人不但剧烈疼痛,而且活动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事实上,人类对于这种出血倾向的疾病很早就有认识了,《巴比伦犹太教法典》中便提到,如果一家里连续两个男孩因为切包皮的时候流血不止而死的话,那么第三个孩子就可以免受这一刀了。看来那个时代的人不仅认识到了这个病,而且还知道跟遗传有关系。
在众多的血友病后代中,最令女王心疼的就是她的小儿子利奥波德(Leopold)公爵了。在利奥波德小时候虽然没有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血友病症状,但是因为又瘦又小所以不怎么招女王喜欢,每次因为玩耍而不慎磕碰造成的瘀斑往往也招致母亲的严厉批评。与他相比维多利亚女王更喜欢他那三个强壮的哥哥。
但是事情到了利奥波德五岁的时候出现了变化,王子频繁出现的出血倾向、随便划破个口子都会引起的流血不止让女王不得不面对现实,之后女王对这个出血的孩子彻底展现了母性温情的一面,对他实施了过分周到的限制自由的保护。女王向王子的所有陪同人员发布了公告,让王子远离任何“适合男人做的事”。
利奥波德王子被禁止做的事列成了长长的单子,这是女王试图晚一些失去自己孩子的努力,毕竟在那个年代血友病患者极少有能活到20岁的,对于王子的病情女王甚至无法奢求可能有丝毫的好转。但是尚在幼年的王子完全无法理解母亲的拳拳爱护之心,儿童时期的叛逆心理使得他在8岁时将一只钢笔刺进了自己的上颚。
或许是为了忽视病痛的折磨,这位多灾多难的王子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求,他因为精通莎士比亚的作品和数种外语而被称作“学者王子”,同时长久的病痛反而造就了他的幽默感。他还是皇室中第一位到牛津大学读书的人,自牛津毕业后就成为了女王最信任的政治顾问之一,并且被封为阿尔巴尼亚公爵。
当英国皇室都对王子能奇迹般活到30岁并且成就一番事业的现状感到高兴的时候,现实立刻给予了狠狠的回击,在利奥波德公爵刚刚有了第二个孩子不久,他不留神摔了一跤,磕到了头部,几个小时之后就死了。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里写下:“我彻底崩溃了。”这就是血友病的威力。
维多利亚女王对其后代造成的伤害远不止此。封建时代的政治统治是源于血缘关系建立的,所以女王陛下执政期间也不遗余力的与欧洲各国王室进行通婚,她被称作“欧洲祖母”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后代与欧洲各王室之间的通婚规模空前。另一个原因则是当继承了她血友病基因的女儿艾莉丝患白喉死掉之后,女王亲手抚养了她的六名同样携带血友病基因的子女。
当这六名子女成年之后,女王又亲自为他们安排了婚姻。于是,1888年,血友病基因随着女王的外孙女艾琳嫁到了普鲁士;1894年亚历山德拉嫁了个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之前,女王的小女儿比阿特丽丝已经嫁到德国。而利奥波德公爵的大女儿没有远嫁,继续让血友病在英国贵族间得到了传承。
女王家的内战
通过这样不停的通婚,女王在欧洲的权势也日渐高涨。她的后代在各地开枝散叶。通过反复联姻,整个欧洲王室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但这些脆弱的血缘关系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二十世纪之初,这些亲戚之间因为各种利益纠葛而关系越来越差,最终通过和平的方式无法解决,于是小小的打了一仗来解决这些家庭纠纷。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有趣的是在维多女王还活着的时候,曾把这些晚辈聚集在一起,还留下了宝贵的合影。女王死后这些儿孙就打成一锅粥啦。这张照片上的人你能认出几个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血友病也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这个故事就要从刚才讲到的艾莉丝公主的女儿亚历山德拉说起了。她本名是艾利克斯,是她母亲艾莉丝名字的德文发音,但是嫁到俄国接受东正教的洗礼之后,就按照俄国的规矩改名叫亚历山德拉了。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王后亚历山德拉
亚历山德拉似乎运气不好,1896年跟丈夫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的时候,尼古拉二世的项链居然掉地上了,然后冠冕又卡在脑袋上了,在加冕仪式之后的庆祝活动上民众居然又发生了踩踏事件,死了2000多人。真是不吉利,俄国人特别迷信,所以都不喜欢这个皇后。
婚后的王后运气依然运气不好,连续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孩,没法继承沙皇的王位,俄国人更不喜欢这位王后了。好不容易1904年的时候,亚历山德拉王后终于生了个儿子,起名叫阿列克谢。沙皇两口子特别喜欢这个孩子,不巧这一年日本和俄国打起了日俄战争,俄国被日本胖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有了个儿子吧,结果这孩子跟他舅舅弗雷德瑞奇还有他妈的舅舅利奥波德公爵一样,也是血友病患者,碰哪哪出血。沙皇唯一的心爱的儿子,又是未来的帝国继承人,病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揪心,于是沙皇在隐瞒皇太子病情的同时遍请名医治病,但是也没什么效果。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那个年代的医学技术毕竟有限。
于是沙皇家的故事和所有愚昧的寻医问药故事变的相似起来,一个叫做拉斯普京的江湖术士就这样登上了俄国历史舞台。这样的江湖骗子总有市场,虽然据说经他治疗后阿列克谢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至今搞不清为什么。1912年的时候,阿列克谢的病情恶化,亚历山德拉向拉斯普京求助,这个妖人建议不要任何治疗,让医生都滚蛋,结果阿列克谢的病情居然又好转了。从此拉斯普京获得了王后的信任。
自此,沙皇夫妇出于对儿子深切的关心,而给予了拉斯普京过大的政治权力。阿斯普京于是在俄国秽乱后宫、扰乱朝政,极大地损害了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根基。1914年一战暴发,俄国跟德国打了起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俄国皇后亚历山德拉的表哥,结果亚历山德拉更不受俄国人喜欢了,这个皇后还真是命苦啊。
由于拉斯普京的名声并不好,沙皇依然对他保持着警惕。可是在1915年,阿列克谢的病情再次出现反复,拉斯普京故意晚来了两天,把沙皇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当拉斯普京到来后阿列克谢的病情居然又好转了,从此沙皇对拉斯普京也给予极大的信任。因为只要拉斯普京不在身边,皇太子阿列克西的病情就恶化,所以这个妖僧和帝国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依仗这一点,拉斯普京在俄国闹的越来越凶。
据说拉斯普京睡了俄国所有的贵族姑娘,每睡一个处女的时候它会留下姑娘的一缕头发,当他被几个贵族合谋杀死之后,人们在他的住处发现了几大箱子头发。妖僧在俄国的祸害程度可见一斑。当1915年尼古拉御驾亲征之后,皇后是个没主见的人,拉斯普京彻底掌握了俄国朝政。在1914年至1916年短短两年时间里,俄国大臣会议主席换了4个,内务大臣换了6个,陆军大臣换了4个,外交大臣换了3个,司法大臣换了4个。据说拉斯普京任命官员毫无原则,全凭一时兴趣。他让年近八旬的哥罗梅金为大臣会议主席,甚至仅仅是因为他爱吃其夫人做的土豆。
外面打着第一次世界大战,里面有拉斯普京闹腾着,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的沙皇俄国内忧外患,结果在1917年终于出事了,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俄国同时存在着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同年,列宁同志领导了十月革命又干掉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联成立。
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中,输血技术被广泛应用,而输血技术的进步恰恰成了血友病患者的福音,历史总是这样让人回味。在罗曼诺夫王朝被干掉的第二年,人类迎来了比战争更为可怕的敌人–流感,1918年的大流感是人类医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到1年时间里弄死了5000万到1亿人口,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因此而结束,不过那是另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了,容我日后再讲。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本文的主角维多利亚女王吧。女王的父亲是乔治三世的第四个儿子肯特公爵,往上追溯他们的祖先,并没有发现有血友病的家族史。女王娘家这边往上追溯也没有血友病家族史,那么维多利亚女王的血友病基因是从哪来的呢?
如果是站在英国王室的立场看的话,一定是基因的突变导致了这一切。但是从遗传学的角度,似乎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另外的可能。男性血友病患者的每一个女儿都应该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也就是说维多利亚女王很有可能不是肯特公爵的亲生女儿。后来这一连串祸国殃民的事情,尤其是倒霉的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所遭受的一切,竟然很可能源自一顶小小的绿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