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希特勒一上台,德国就突然变得有钱了?他哪里搞来的钱?

文:世间人说

德国我们知道在一战失败以后,在各方面都是受到制裁的。《凡尔赛条约》为德国制定了高额的战争赔款,高达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而且还只能用黄金来支付。也就是你想通过印钱来还债的手段是行不通,只能拿黄金。虽然这笔赔款后来被减轻到1320亿马克,但对德国来说依然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PS: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赔款德国直到2010年才赔完,也就是说德国一直在还钱。主要也是因为二战又打败了,赖不掉,只好新旧老账一起算。

这笔赔款直接导致了德国的经济萧条,毕竟背负那么大一个包袱,刚有点钱又还给人家,等于成了别人的打工仔。所以一直有观点认为战争赔款也是造成纳粹党崛起的原因,但是有个错觉就是,似乎希特勒的纳粹党执政以后,德国似乎就突然变得有钱了,各种扩充军备,修建基础工程。

通过分析发现,其实德国并不是突然有钱的。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惨。当时德国有钱,只是钱都没有花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方面。希特勒上台后,他采取了聚拢资金,刺激经济的办法,把钱都花在了看得到的地方,因此才造成了一种德国突然有钱的假象。

1919—1924年期间,德国由于协约国的全方位制裁,当时确实没钱。当时,英法要求德国陪钱,也就是赔偿它们在一战当中的损失。并且,英法还要求德国替它们还债,也就是替它们还美国的债。由于德国本身也欠了美国的债务,因此这便相当于德国要还三个国家的债务。

如此巨大的债务,再加上当时法国故意压制德国,所以德国魏玛政府在赔了两年后,便决定不赔了,直接就赖账。前面说了,英法也欠美国的债,它们也要赔美国的钱。德国赖账不还,等于它们也是赖账不还。所以它们便制裁德国,开始限制德国的进出口,逼德国砸锅卖铁还钱。

然而英法这一限制,立刻就捅了马蜂窝。当时,德国穷得都快当裤子了,很多人都没饭吃。英法这么不顾实际情况的胡搞,明显就是火上浇油,逼得德国人上街抗议,大有颜色革命,倒向苏联的趋势。

远在美洲的美国发现了德国的问题,深感再让英法这么胡搞下去,德国就跟苏联穿一条裤子了。于是,身为所有国家债主的美国建议,削减德国陪款,并向德国注资救急,先稳住德国的经济再说。否则德国崩了,美国就血本无归了。

由于有了协约国的注资,因此,在一战后的头十年,也就是经济大萧条之前的十年,德国受到的惩罚其实是大打折扣的。1924—1933年期间,德国当时有钱,只是钱没花对地方。协约国注资德国后,德国经济有所恢复。在1924年—1928年期间,德国还了100亿马克的债务,但却吸了200亿马克的贷款。

资金都是向德国流入的,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运行尚可。但是由于1929年喜闻乐见的大萧条来了,美国自顾不暇,收回了贷款,英法两国也陷入了空前危机,德国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在这场危机中,德国工人大幅失业,国民经济遭受到沉重打击。

不过,老百姓没钱,不等于德国容克贵族和大资本家没钱。只要刺激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利益,德国其实并不缺资金。1933年,纳粹党正式获得大权。希特勒上台后任命沙赫特为德意志帝国银行的老板,次年又被点为纳粹德国的财政部长。

沙赫特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德国的经济问题在于增长疲软,一定要刺激经济,找到经济增长突破口才能解决疲软和失业率问题。所以在他的指点下,希特勒开始了他的经济改革。(其实就是罗斯福新政的“变种”)

具体的经济改革有四项:

一、由政府向外国举债,大举兴建公共基础设施。比如现在纵横德国的高速公路网,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二、大力扩军,刺激军工产业,讨好容克贵族和大资本家(由于德国的扩军受到凡尔赛合约限制,德国不能随意扩军,所以希特勒的军师们就想到了发行汇票用于支付军火公司的产品。实际上就是背着协约国,偷偷地重新武装了起来)

三、配给制。大力扩军的结果,就是所需资源不够,于是政府就采用配给制,限制特定商品的供应。比如油料、食物等。并且通过推行配给制,政府还趁机搞剪刀差(九十年代之前的人应该懂这个意思),从而将老百姓手里的资金进一步回笼,用于扩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没收充公。这个专门针对犹太人,通过对犹太人的资产没收,纳粹政府又回拢了一大笔资金。(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是在二战开始之后。但迫害犹太人,没收犹太人的资产是在纳粹党上台之后)

五、借外国资本;借容克贵族和大资本家的资本;通过配给制从老百姓手里赚剪刀差;通过没收犹太人资本;四管齐下,这便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突然有钱了的原因。并且,由于希特勒把钱都花在了看得到的地方,比如通过扩军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失业率的问题。一时间,德国人是人人有工作,失业近乎绝迹,年经济增速超过了20%,各种百废俱兴。

但是,这种经济增长只是一种畸形增长,比如当时的德国农业就没有增长,1938年的农业水平只是略高于1913年的水平。并且,德国人的收入也是每年减少,1938年的人均收入比1933年减少了25%。所以,德国经济高速之后,必然就会导致兴奋效应后的后遗症反应。

第一个后遗症是军工产业发展过快,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希特勒不得不发动对外战争,创造军需订单,维持经济的增长。

第二个后遗症是纳粹政府大量举债,无法偿还债务。在1936年左右,由于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工业成品(德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在下跌,使得纳粹政府越来越难以维持收支平衡。为此,希特勒只能通过强行控制个人市场投资的方式来“扒皮”。但是这又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这么搞的结果就是德国在1938年的非上市流通证券所占的市场份额,相比于1933年下跌了40%。

第三个后遗症反应是当时德国的自闭式发展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性的问题。长时间的自闭,只会使资本流动无法构成良性循环,陷入资本自我循环状态。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德国会陷入“自爆”的境地。(这一点的后遗症反应是最大的)

由于有以上三点后遗症,所以德国后来不出意料地走上了“全球扩张”之路。总得来说,希特勒的上台,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他的措施与当时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类似,都是采取政府公共投资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德国和美国是“同种不同命”,希特勒发动战争,最后竟然拯救的是美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