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国”的满洲建国大学

1931年的那个秋天,日本人,准确地说是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城搞了一个动作,那一天恰是九月十八日,历史上就称为“九一八事变”。这个事变现在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非常清楚。然后就占领了东北的几乎全境。东北这块土地满洲人都称其为满洲。也是满族人起家的地盘,龙兴之地。日本人生存于一个狭窄的岛国,在大和民族的脑子里面总是藏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忧患意识。一直都在觊觎着满洲这块土地。日本人对东北的评价最多的那句就是:那里流着奶,淌着蜜呀!于是就在东北建立一个日本人说了算的“满洲国”。将长春城设定为首都,更名为新京。建立了一个国,又有了首都了,就差一个皇上了。于是就让满清的末代皇上溥仪来充当满洲国皇上这个角色了,这样溥仪皇上就成了日本人手中的木偶,想让木偶咋动就咋动。这个主意真是高!高!!实在是高!!!

有了傀儡皇上来上台表演,要想让这出戏长久演下去。要想永不落幕,就要有自己培养人才才是!要培养建设这个国家的人才,必须要设立培养建设国家人才的大学!于是就开始建设了国家的一流大学。这所大学就叫“建国大学”!

日本人有个叫辻政信的人,他与石原莞尔、濑岛龙三并称为“昭和三参谋”。他根据石原莞尔提出的“亚细亚大学”构想订下草案,并与关东军以作为“独立”的满洲国的大学,和“自由”的校风作为所追求的目标建立大学。于是在当时的满洲国首都的新京(长春)建立起“建国大学”,简称为“建大”。俗称为:新京建国大学。1938年5月2日,举行了开幕典礼。那天溥仪皇上都去了,很是隆重啊!这所大学的日文名字为:けんこくだいがく。建国大学位于新京大同大街最南端的西侧,也就是现在的长春人民大街长春大学所在地。

这就是辻政信

满洲建国大学是满洲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最高学府之一。直辖于满洲国国务院的国立大学。其毕业即可做高级官吏的优越待遇吸引着众多的年轻人前来报考,还有一个优厚的条件是,这所学校的所有学费全免!这是多么诱人的条件啊!然而只有符合录取规定的满系、日系、鲜系、蒙系、白俄系考生才有机会考取该校。

建国大学的执教这套人马学者,基本都是时任日本的著名学者和教授,如京都大学教授作田庄一,东京大学国史学科的平泉澄教授,东京大学笕克彦教授,广岛文理大学西晋一郎教授,名古屋大学波多野善大名誉教授等结合在一起,为培养其’满洲建国’和’道义世界’建设的’人才’,而建立该校。

这所大学在1937年4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成立建国大学这项议题,并在同年的8月5日公布建国大学令。

该大学是满洲国最高学府,它的校长由时任国务院总理张景惠担任。但该校的校长不称呼为“校长”,而是称呼为“总长”。满洲国时期的十几所大学,只有建国大学的校长被称呼为总长的。可见建国大学的地位了。因为这所大学是培养满洲国的国家领导人的学校。但学校的实际管理权却操在担任副校长(副总长)的日本人手里。在建国大学有限的生命力总共就诞生两任副校长。第一任副校长叫作田庄一,另一位副校长叫尾高龟藏。

作田庄一是个学者,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日本经济学家,准确地说是“统制经济”理念的经济学家,建国大学创校准备委员。他是1878年2月出生在日本山口县,本来姓藤本,后来因送作田家成为了作田家的养子,故就跟随了作田家的姓氏了。在作田主持建国大学期间,很多的中国学生反满抗日情绪非常强烈,尽管日本人的管理和限制很严,学生们成立进步书籍读书会,投奔关内的抗日组织活动等。

建国大学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受到关东军宪兵队的镇压是从1941年年末开始的,在1941年11月、12月,分别有学生被捕,1942年1月,全面大逮捕展开,到了4月份,有18名学生被捕。在满洲国时期,建国大学因反满抗日被捕的人数几乎是最多的。而此时,作为副校长的作田庄一还到监狱里去看望被捕的学生,并对他们说:“你们并非因道德败坏而犯罪,你们是为了自己的民族宁肯捐弃自己生命的人,是政治犯……我不但不责备你们,还希望你们能够挺起胸膛活下去。”关东军因为这件事情诘责作田,他称:“在民族协和没有真正实现之前,出现这种事情,是无足为怪的。”他要求关东军将被捕学生交给他,由他负责再教育,而未被允许。这些直接导致作田庄一副校长的辞职。辞职时间是1942年的5月份。

作田荘一努力营造建国大学的学术氛围,他从北京大学请来了苏益信和鲍明钤,从朝鲜请来了崔南善,尽管受到华北驻屯军司令寺内寿一和朝鲜总督的反对。建国大学的学费全部公费,并且很少有满洲国的高官的子女进入这所学校,可以说是没有徇私舞弊和人情后门之类的东西,因此也对贫穷的日本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受到号召,来到满洲国这片“民族协和”的乐土,结果到达之后,目睹了实际上的殖民统治之后,很多日本学生都极为愤怒!在当时满洲国日本人吃白米,朝鲜人一半白米一半高粱米,中国人只能吃高粱米的配给制度下,建国大学的日本学生们主动提出将白米和高粱米掺在一起大家一起吃。

可以说,进入建国大学的很多日本学生,实践了真正的民族协和,而不是日本官方所宣传的那种,这一点在后来中国学生因为参加反满抗日斗争被捕时日本学生的表现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42年和1943年间,大约有几十名中国大学生因违反“治安维持法”而被捕,但令人感动的是,大部分日本学生对这种行为极为愤怒,并且还为狱中的中国同学送去日常生活用品,哪怕被狱吏大声责骂也不为所动。

日本战败之后,不少建国大学的日本学生被苏军拘往西伯利亚,这些无辜的学生大部分都曾经支持过中国学生的抗日运动,此刻却被苏军无端的带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战后,建国大学的日本学生们积极行动,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人乃尾高龟藏

第二任副校长叫尾高龟藏,是个标准的日本军人,曾任关东军第19师团师团长和关东军第3军司令官。他出生在佐贺县的大谷家,后来成为了尾高家的养子。当然也就姓尾高了。1904年10月陆军士官学校(16期)毕业。同期的同学有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安藤利吉等陆军大将。同年11月被任命为陆军少尉,任职于步兵第13连队。日俄战争出征后,历任陆军学生队军官、步兵第13连队中队长等职。

1916年11月、日本陆军大学校(28期)毕业。历任了陆军学校教官、兵站的参谋、教育部课员等经历后,1929年10月出使英国,1932年8月进级陆军少将任职陆军兵器本厂。1933年3月就任于东京警备参谋长、1935年8月第2独立守备队司令官,1936年4月升进陆军中将、任驻朝鲜咸兴的第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于11月9日任新设第12军司令官,军司令部驻济南,统领第五师团、第21师团、第114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五旅团镇守山东。

1939年诺门坎事件关东军大败,北进论破产,他与9月接替多田骏出任关东军第3军司令,守备满洲东部地区。1941年3月任军事参议官,6月因年满55岁被编入预备役。1942年6月再次回到满洲国,任满洲建国大学副总长(副校长)。日本投降的时候因为时局混乱,他没有被注意到,就隐匿了起来。1946年9月归国。1953年68岁死去。

满洲建国大学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是“以民族协和为国是,培养满洲国自己的领导者,共同建设王道乐土”。该校学制6年,在前期3年中,相当于预科阶段,基本是高中程度的基础课程,包括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也有所谓’精神训练’、’军事训练’、’武道训练’、’作业训练’和’农事训练’,日语教学亦占极大比重。

满洲国建国大学以培养学生“深刻体会建国精神,彻底实现日满一德一心的骨干力量”为宗旨。

建大前期新生招考日期,历年早于满洲各类大学,而且报考手续繁复,要求条件较高,考试选拔也比较严格,先后共分两次考试。第一次学科笔试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第二次考试:口试、人物考查及体检 (体检分初查和复查共两次)。

当时的建国大学学制六年,建大课程设置及训练科目按学校规定,前、后期所设课程的中心意旨及范围,是以贯彻建校目的,并着重“以满洲国为主体,以东亚为对象”的。现将学校所设课程罗列如下。

前期所学为基础理论课,不分科系,为高等普通教育。主要课程有:建国精神(讲授“诏书”、日本神道与皇道)历史、地理、数学(微积分)、自然科学(包括:高等物理、高等化学等),第一语学(汉语、日语)。汉语为日本、朝鲜以及台湾籍学生的必修课;日语为中国及白俄学生必修课。第二语学设有英、法、德、俄等语种,任选其一。中国每期学生报学俄语的约占1/2强,之所以如此,是因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对探研苏联事物饶有兴趣所致。

其它学科有:国家概论、文教概论、经济概论、哲学概论、法政概论、心理及伦理学,课外讲演及实习课、世界形势,现代思潮、卫生大义等。

训练科目有:军事训练、武道训练(柔道、剑道)及农事训练等。其中军事训练所占课时数居第一位,其次为农训,再次为武训。

后期为专业教育,共分3个学科。计有:文教学科、政治学科及经济学科。3个学科均设有共同科目(基础课程):建国精神(建国原理、皇道、儒教、历史)、哲学原论、国民心理学、民族学、地理学、统计学、国家原论、法律原论、国家组织论、行政法、开拓论(即农业移民侵略)、计划经济论、国防论、现代思潮论、古典文学、艺术史、第一语学、第二语学、战术、战略、战史、农学、课外讲演及实习世界形势等。但’神道及皇道’、’武道及武术论’、’民族协和论’、’东亚联合及国际团体论’等课程则均在必修之列,都是为推行’日满一体’乃至’大东亚共荣圈’而服务的。

因为学制较长,有充分的机会开设各方面的课程,而它号称的办学目标就是’以民族协和为国是,培养满洲国自己的领导者,共同建设王道乐土’。当年能考上建国大学的,在学业上都是顶尖的,这里大部分毕业生都成了满洲国各部门的骨干。

建国大学每届招收150人左右,其中日本人75人、中国人50人,其他朝鲜、蒙古、俄国共25人。从1938年5月到1945年6月,在8年的时间里,这里共招收了八届1300多学生。因为学制较长,真正毕业的学生只有1943到1945年的三届,其余的只能算在校生了。1943年6月,当第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溥仪亲自到场并为学生们颁发毕业证,以示重视。

满洲国皇上溥仪到建国大学检阅学生队列

建国大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管理方法,是非常独特的,就是将25名学生分为一组,在一个’塾’内共同学习生活。啥是’塾’呢?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本义就是享用新熟瓜果的地方。转义就是教书就读的地方。是新鲜瓜果大批采摘后人员聚合集体尝鲜的地方,只在一年中的特定季节里短时间使用一次或几次,平时就空在那里,故可以兼用为教书就读之所。这25名学生都处于一个“塾”中,都是一个一层的独立建筑(,内设寝室、自修室、塾长室、盥洗室、厕所等房间),一个独立的生活单元。每个’塾’内都要设有由日本人担任的塾长,外加两名’指导学生’,借以控制和管理学生的生活,掌控其思想状态。

以“民族协和”为指导精神,对各民族的称呼也是独具特色。如:将汉族、满族、回族、称为“满系”;蒙古族称为“蒙系”,或将二者统称为“满系”(意即“满洲国人”),称中国学生为“满系学生”或“大陆学生”;将我国台湾籍学生称为“台系学生”;白俄学生称为“露系学生”(露即俄国之意);对日本民族则自称“内陆系”或“日系”;对其学生称:“日系学生”或“内陆学生”;对朝鲜族称“鲜系”或“半岛人”,称朝鲜学生为“鲜系学生或半岛学生”等等。

每日清晨点名后升日本、伪满两国’国旗’,遥拜东京皇居和伪满’皇宫’。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训练,包括军事、武术、体育、农业等。晚上自习。每周或隔周座谈一次,由塾头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虽然如此,但学术风气是比较自由的,一些内陆禁书,如资本论和其他讲及共产主义的书籍也能通传。战争爆发后,’治安维持法’被修订,有中国学生在反满抗日活动中被捕,而日本学生则被政府’学徒出阵’的政策被征用。

苏联出兵东北,1945年8月10日,建国大学全面停止的运行,在1945年8月12日那天,建国大学全校紧急集合。校方命令学生分列两边,一边为日本学生,另一边为其他民族学生。作为该校实际负责人的日本副校长宣布,日本学生都要参加满洲国保卫战,其他民族的学生愿意参加者出列,结果无一人出列。8月18日 协和奉公队解散,同时尾高龟藏副校长发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告别讲话作为这所成立近八年时光学校的最后告别礼。8月20日 建国大学解除武装。8月23日 建国大学进行了解散礼……

建大毕业生在伪满洲国灭亡后,不少被苏联所俘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另一方面,很多朝鲜学生其后在韩国成为活跃政坛的政治家,当中以前总理姜英勋为首。可能由于一同生活和学习的原因,有学生其后发展出跨越国籍的友谊,直至战后。

1938年5月创校,至1945年8月,随着满洲国的消亡而关闭。学生生约共1300名。毕业生约共400人。

满洲国消亡之后,满洲建国大学顺然解体。1946年10月,建国大学、新京医科大学、新京工业大学、中央师道学院、新京大同学院、新京女子师道大学、国立新京法政大学、新京畜产兽医大学、大同学院等满洲国所设立的14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长春大学,是当时全国32所国立大学之一。国立长春大学以长春原满洲国部分高等院校和原满洲国政府的一些宿舍作为校舍,十分分散。它下设文、理、法、医、农、工6个学院,23个系,1个专修科。

由于东北战局的恶化,国立长春大学校长黄如今于1948年策划迁校北平而未果,学校最终解体。其文、理、法三个学院并入东北大学,在后来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医学院分离出来,后并入解放军军医大学,再后来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农学院并入沈阳农学院,再后来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工学院并入沈阳工学院。

满洲建国大学那片土地,随着光阴的流逝,时局无论如何变化,但这里一直都是学校的地址。下面是按照时间排列的学校名称:

1946年10月,国民政府在此设立“国立长春大学”。

1948年,由于国内战争,由国民政府设立的“国立长春大学”解体。

1949年,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在此创办“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

1954年,改为国家重工业部所属,更名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

1958年,归属吉林省更名为 “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60年,吉林工业大学矿冶系被划转该校更名为“吉林矿冶学院”;

1962年,更名为“吉林省工业学校”;

1967年,“文革”中校舍被工厂占用,变成厂办“五七技校”;

1972年,更名为“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

1983年,更名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

1987年,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四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

岁月不断地更迭,世上的事物也都将随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