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二)
(六)万人齐仰尔灵山
先说说旅顺攻坚战。
战役开始前,旅顺港内共有约14人,中国劳工约5.3万人,俄国人8.7万,其中军人5.8万人,剩下的是妇女和商人。5.8万军人中,陆军4万人,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官兵1.8万人。
旅顺港群山环抱,东为黄金山,西为老虎尾半岛,地势险要。沙俄在1898年占据旅顺后,为了维护这个来之不易的半不冻港,沙俄开始了整整2年的地理勘探和设计,最后决定耗资3000万卢布把旅顺修建成一座不可攻破的要塞。
旅顺工事的构筑开始于1901年,6万中国工人和沙俄技术人员经过了4年时间,修建了40多座堡垒群,和70多座炮台,所有的堡垒和炮台都用铁丝网,陷阱,地雷以及大量的步兵掩体来保护。
旅顺各要塞各式火炮共计650门,火炮中有134门是面对旅顺外港的。也就是说,能用来防御日军陆上进攻的有516门,但是日军进攻时,很多炮台并没有完工,特别是外围地区。所有炮台、明暗堡、地下通道均由钢筋混凝土浇筑。阵地以外,密布通电铁丝网、地雷区。
除了旅顺要塞,俄军还在旅顺外围的海鼠山、大小孤山、203高地等防御圈外的山头上设立了简单的前出工事。
旅顺要塞示意图,左上角为203高地
在日军开始围城后,俄军从当地俄籍居民中招募了义勇军6600人,使得其陆军总兵力达到46600人。
俄军陆军第一指挥官为关东军总司令阿纳托利·斯托塞尔中将,第二指挥官为旅顺要塞防守司令官康斯坦丁·斯米尔诺夫中将。
日军这边比较简单,就一个第三军,总指挥乃木希典,全军共有兵力4万人,火炮400门,重炮198门。
乃木希典,长州藩藩士出身。1868年随山县有朋参加日本戊辰战争。1871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1877年参加平息西乡隆盛挑起的西南战争。1885年晋少将,任第11步兵旅旅长。1886年赴德国研究军事。归国后历任近卫第2步兵旅旅长、驻名古屋第5旅旅长。
中日甲午战争时任第2军第1旅旅长,1894年10月24日,他带领侵华先头部队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并承担攻打辽东重镇金州的任务,又占领大连湾炮台,轻易夺取清军大批武器装备。
之后,他率部在二个小时内轻易占领旅顺。在进军中途,十五个日军斥侯被清军俘虏,清军将这些人绑在行刑柱上剥了头皮慢慢折磨至死。日军占领清军营地后,发现了这些残缺不全的尸体,全军骇然。作为对清军酷刑的报复,旅顺破城时,乃木希典命令军队在旅顺进行了惨绝人寰地大屠杀。
教科书上的2万人不太准确,在日军到来之前,旅顺军民合计差不多2万人,可是没等日军到达,驻守旅顺的淮军、北洋军很多已经跑了。但是不管是多少人,大屠杀的罪行是确凿的,乃木希典和山地元治是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之后,乃木带领日军北上占领复州,他又下令关闭复州城门,纵使部下搜刮抢掠、奸淫烧杀,无恶不作。
1904年5月29日,乃木希典接到起复令,率领日军第三军在广岛登船,前赴金州半岛,参加日俄战争。在出发前,他自己打造了三口棺材,抬棺出征,之所以是三口,因为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军中。
而最终的结果证明,作为最想躺进棺材的他自己没躺成,而另外两副棺材却派上了用场。
他的妻子乃木静子为他送行,他俩在分别前收到了前方战报,他的长子乃木胜典在金州南山之役腹部中弹,于5月27日下午阵亡。
乃木希典当场晕眩,他的妻子乃木静子安慰她的丈夫:“为国尽忠,何憾之有?”但乃木希典登舰后,乃木静子悲痛欲绝,呕血不止。
6月6日,乃木希典在大连湾登陆,第一时间跑到儿子的坟前祭奠,并赋诗一首:
“山川草木转荒凉,十里风腥新战场;征马不前人不语,金州城外立斜阳。”
6月26日,日军第三军在旅顺以北的前进阵地构筑完毕,军司令部设于柳树房。
需要交代一下的是,由于十年前乃木希典在甲午战争中半天内就攻下了号称远东第一要塞的旅顺,所以这次乃木的心情仍然是相当放松。日军的作战地图仍然用的是之前的版本,对俄军新设的火炮炮台、机枪射口、雷区位置一无所知。
由于之前的一系列战役,俄军大都一触即溃,所以乃木对攻陷旅顺信心十足。但是,乃木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点。
第一,俄军的心理。之前的俄军确实有多次大规模撤退,但是,这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旅顺的俄军退无可退,后面就是大海,海外是日本联合舰队,他们退到海上也跑不了,所以对于俄军而言,很有点背水一战的意思。
第二,日军的战法。之前日军一直沿用正面牵制、侧翼包抄辅助以火力压制的战法,这套从拿破仑时期就开始被广泛普及的运动战体系在大部分情况下很有效。但是不巧,旅顺就属于小部分的情况。旅顺三面环山,一面是海,所有山上都有炮台和机枪眼,根本没有所谓的侧翼,也就无法包抄。
除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敌人兵力分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乃木并没有搞清楚。
陆军这次行动是应海军的请求而来,但是,海军的请求并不是攻陷旅顺,而是将旅顺港内的沙俄舰队赶出来就可以。
这两者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从陆军的利益来看,陆军只要看住旅顺俄军,不让他们北上支援辽沈战场就可以。从海军的出发点来看,只要陆军能够迫使旅顺港内的沙俄舰队出海即可。
有很多人可能会问,不打下旅顺,怎么迫使沙俄舰队出海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占领旅顺附近的最高点,然后朝港内打炮就可以了。
还有人会问,看住旅顺俄军和攻陷旅顺有区别吗?答案是肯定有。
日俄战场的任何一次野战,日军在兵力对比为1:1.5以下时,都可以取得完胜。而港内的沙俄军队不过五万,只要留下35000日军,就可以保证在野战中不吃亏。而后来的事实表明,即便是日军付出了60000人伤亡的惨痛代价,也没能攻陷旅顺,这就是区别。
但是,乃木希典将看住俄军和迫使俄舰队出海这两项任务并作一项理解,认为必须攻陷旅顺港,才能达到战役目的,这也就成为了悲剧的开始。
就这样,在并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和战略意图错误的情况下,7月3日,乃木希典命令第1、第11师对旅顺展开进攻。
前期日军的进攻可谓毫无章法,乃木命令日军向各个俄军据点发动进攻,在兵力少于对方的情况下又分散部署,各个出击,攻了一个月,毫无进展。
至7月底,日军伤亡合计5795人,日军第一次攻击旅顺失败。
至此,乃木典希终于明白,现在的旅顺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旅顺了。他命人重新绘制了旅顺的火力、兵力配置图,并向日军陆军总司令大山岩汇报,要求增派军力。
但是,这次攻击并非一无所获,一位跟随陆军出击的海军随员发现,在旅顺港的西南面有一片高地,如果攻克这些高地似乎可以直接炮击旅顺港内的俄军舰队。
他很快向乃木反馈了这个信息,但是乃木认为日军如果不首先攻击俄军东部的半永固垒筑区,即使攻占了那几个高地也会成为孤地,无法常保,拒绝了这个建议。但是,他还是允许从日军已攻占的海鼠山上炮击旅顺港。
海鼠山和沙俄舰队之间隔着数个高地,因此无法直视和校准,只能瞎放炮,饶是如此,港内炮弹落下激起的巨大水花还是让俄军舰队提心吊胆。
接到乃木的求援报告后,大山岩从国内增调金沢第9师配属第三军。该师于8月初开始开抵旅顺。在该师登陆过程中,位于旅顺港内的俄军太平洋舰队组织了一次突围,试图趁日军兵力调配之际,突破旅顺港外围的日军联合舰队。
由于乃木希典第三军不计代价,昼夜疯狂围攻旅顺要塞,阿列克谢耶夫总督认为太平洋舰队不能在旅顺口坐以待毙,在经尼古拉二世批准后,阿列克谢耶夫命令太平洋舰队代理司令官维特杰夫特少将立即率领舰队突围,奔向海参崴;同时令海参崴的分舰队南下接应,约定在8月11日晚间-12日上午在对马海峡会合。
维特杰夫特于8月10日6:15组织太平洋舰队突围,一场激烈的海战在旅顺外海展开。
俄军不管是军舰数量还是士兵素质明显不如日军。18:40,维特杰夫特的旗舰法制1.31万吨公民号(又称皇太子号)战列舰在与1.54万吨英制朝日号战列舰的对战中被击中舰桥,正在舰桥指挥的维特杰夫特司令官当场被炸死,其身边的参谋人员亦大多殒命。
失去指挥的太平洋舰队大部分舰只退回旅顺港,公民号和德制3129吨诺维克号装甲巡洋舰则趁联合舰队追击其它舰只的空隙,冒着滚滚浓烟逃往青岛。青岛的德军因畏惧在威海卫的英军干涉,拒绝俄舰入港,身负重伤的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尼古拉·马图塞维奇少将表示愿意缴械,人舰分离,德军同意,允其入港。
诺维克号装甲巡洋舰完工于1902年4月23日,以25.08节的航速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快的巡洋舰。8月11日,看到德军收留了公民号,诺维克号也来到青岛。但德军表示公民号因为受到重创才允许其人舰分离靠港,而诺维克号并未受伤,处在战斗状态。所以看在两国情分上,只允许给它加煤,要求它补充完煤炭后立刻离开。
就这样,诺维克号加完煤后,又被撵了出来。舰长冯·舒尔茨中校决定,绕到日本列岛以东,由库页岛和北海道之间的宗谷海峡去往海参崴。
诺维克号于8月12日黎明离开青岛,8月13日10:15,在上海往西太平洋的航线上,英军发现其踪迹,通报给了日本海军。
东乡平八郎在得到日本驻沪领事馆的报告后,派出3420吨的国产穹甲舰新高号、对马岛号、美制4836吨穹甲舰千岁号3舰沿日本列岛东海岸搜寻诺维克号;诺维克号于8月20日黎明到达库页岛南岸的科萨科夫港,在那里补充煤炭。当日16:00,日本3舰尾随而至,经激战后,当日深夜,舒尔茨舰长决定弃舰登岸,与库页岛守军一起保卫该岛;在拆卸大部分武器后,俄海军将诺维克号凿沉。
至此,除了重创的公民号外,无一艘俄舰突围成功。
海上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日军的士气,而且日本陆海军长期有竞争关系,看到海军大出风头,日本陆军总司令大山岩要求乃木希典必须在一周内攻克旅顺。
除了跟海军争面子之外,此时在辽东半岛北部战场,日军正在筹划辽阳会战,而俄军由于有来自黑龙江驻军的补充,兵力明显优于日军,所以大山岩需要乃木第三军攻克旅顺后北上参战。
乃木接到命令后,确定于8月19日拂晓对旅顺展开总攻。
8月19日凌晨1:00,乃木希典一声令下,第1、9、11三个师5.1万名官兵,在380门火炮支持下,发起冲锋。
乃木这次仍然没有吸取上次的教训,仍然分散进攻,三个师在三个方向同时进攻。
血战至8月24日17:00,日军第三军损失战斗人员1/3;其中第9师第6旅几乎全军覆没,该旅两联队第7联队长大内守静大佐阵亡,第35联队长中村正雄大佐重伤,由折下胜造中佐代理联队长,结果折下中佐亦告阵亡。
乃木希典在望远镜中看着漫山遍野的日军尸体,终于于24日17:00下令停止进攻。
此战,日军伤亡达1.6万人,俄军共有6千人伤亡,乃木立下的军令状一周之内攻克旅顺成为笑谈。唯一的收获是,日军第9师在阵亡了整整一个第6旅的代价后占领了东面的盘龙山要塞(上图中所示的龙山堡垒),但随即又被俄军反攻占领。
日军第二次进攻旅顺失败。
旅顺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正常情况下乃木的统帅位置就保不住了,但是大山岩对乃木的信任毫不动摇,当即决定从国内增调竹内正策少将的后备第4旅、大迫尚道少将的野战炮兵第2旅增援第三军。
第二次攻击失败后,日军炮兵校准部队和海军随员对周边地形进行勘察,终于发现,在旅顺港西侧有一处高地,其高度可以俯视整个港区,如果占据那里,可以直接炮击旅顺港内的沙俄舰队。
情况反馈给乃木后,乃木一开始仍然不以为意,坚持主攻东部堡垒群,日本海军随员多次建议主攻203高地,乃木不闻不问。看到这种情况,海军决定找乃木的上司大山岩评理,大山岩的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分析了局势后,建议大山岩采纳海军意见,将203高地作为主攻方向。基于此,大山岩要求乃木分兵攻击203,乃木方才决定,由第一师主攻203高地。
1904年9月15日,日军后备第4旅、野战炮兵第2旅1.6万余人均到达旅顺战场。
日本大阪炮兵兵工厂从1886年开始研制仿克虏伯280mm榴弹炮,于1892年成功投产,主要用于海防要塞反舰火炮。
这一次,满洲军总司令部准备将东京湾要塞、芸予要塞等炮台的18门280mm海防榴弹炮拆除,转用于旅顺攻坚。9月15日第一批6门到达,9月23日第二批6门到达;第三批6门于10月3日到达。280mm榴弹炮射程9公里,炮弹重227公斤。
需要说明的是,截止此时,俄军也没有发现203高地的战略意义,在203高地上的俄军堡垒十分简易。
9月17日,乃木希典下达第二次总攻部署:以第1、第9师、后备第1旅担任主攻,以第11师担任助攻,以后备第4旅为总预备队。
9月19日8:45,总攻击开始。在日军重炮的掩护下,成群的步兵开始攻坚,第一师攻击203高地,第9师攻击旅顺港外围北侧堡垒,后备第1旅负责为第九师侧翼掩护。
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第9师攻占了外围三个堡垒。但是203高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1师攻击失败。
这里要说明一下,在本次总攻发起前,俄军在203高地的防御力量十分有限。跟东部筑垒区的永固工事比起来,这里的防御工事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东部筑垒区的永固工事有内部地道可以连通旅顺,人员损失了可以通过地道补充,但是203并没有。而日军第1师的攻击反而让俄军发现203的重要性,开始抢修工事,加派人员。
9月24日第1师第1旅旅长山本信行少将带头冲锋,被榴弹重创,不治身亡,得到这一消息后,乃木希典下令停止第三次总攻击。
在本次攻击中,日军伤亡4881人,俄军伤亡2800人,日军战果是占领了三个外围堡垒,而旅顺港类似的堡垒有超过100个,按照这个伤亡比例,估计拿下旅顺时,日本全体陆军都得填进去。
至此,日军第三次总攻击再次失败。
第三次总攻失败后,乃木希典再次向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要求增派援军,增加火炮及炮弹数量。大山岩的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提出反对意见,他虽然不了解前线具体战况,但认为乃木希典一味强攻,用日军的血肉之躯去消耗俄军的子弹,是愚蠢的做法。
他将这个建议汇报给了大山岩,大山岩此时对乃木的军事能力也有所怀疑。但是,此时两个惊天消息的到来,保住了乃木的职位。
1904年9月30日,西伯利亚大铁路环贝加尔湖路段完成,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
与此同时,10月15日,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开始出征远东,日军海上压力倍增,日军总部要求海陆军务必速战速决。
这里要说明一下,虽然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但是初期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山体滑坡等灾害及列车、铁轨本身质量问题,事故频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沙俄采取单向发车的策略,只允许由西向东列车行进,以最大努力输送援军和军火。但是这一政策实施后,却产生了很大的弊端,很多在前线的沙俄伤兵无法转移到后方,而东北的基础设施又很差,无法及时救治,这就导致前线部队士气相当低落。而即使是单向行驶,平均每天也只能保证向东北输送军人2千人。
但是日军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攻占旅顺,所以儿玉源太郎满足了乃木的所有要求,给第三军每门火炮配发炮弹300发,并补充了战损人员。
乃木希典得到休整和补充后,10月26日清晨,对旅顺发动了第四次总攻。
本次乃木的安排是,松村务本率第1师进攻松树山堡垒,大岛久直第9师进攻龙山堡垒,土屋光春第11师进攻东鸡冠山北堡垒。
可以看得出,乃木仍然没有将203作为主攻方向。
经过上次攻击,乃木认为203是不可能被攻克的,由于其地势高,没有上山途径,且俄军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攻占这样一个边缘孤处的高地是徒劳的。
可是乃木不知道的是,此时的203高地尚未加固完成,这是日军最容易攻击的时点,虽然也会很难,但是今后将比现在难十倍。
日军猛攻了5天,至10月31日凌晨1:00,各路日军在俄军强大火力下宣告总攻失败。
本次总攻击,日军伤亡3874人,俄军伤亡5069人。除了第9师一户兵卫少将的第6旅成功攻占盘龙山外,其余攻击均告失败。
本次攻击失败后,一根儿筋的乃木再次向日军大本营请求增援。乃木真的就像大山岩的亲儿子一样,大山岩二话没说,同意增援请求。
11月14日,日军陆军精锐北海道第7师团1.5万人开赴旅顺,师长是大迫尚敏中将。
11月25日,增援部队刚刚下船,乃木就下令于次日凌晨1:00发起第五次总攻。
乃木希典实在是将日本人的一根儿筋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此时的他就像一个疯狂的赌徒,在连赌四次失败后,再次借钱押上了所有赌注。此外,他的一根儿筋还表现在,他还是不认为203高地有何战略价值,依然命人猛攻东部坚固的堡垒区。
第1、第9、第11三个师对松树山、二龙山、东鸡冠山发起总攻,在俄军密集的火力网打击下,日军寸步难行。
第11师师长土屋光春中将急了眼,亲自上阵,参与冲锋,头部被俄军机枪击中,紧急送返日本抢救。第1师组织了3100人的敢死队,都头系白色布带,第2旅旅长中村觉少将任队长,攻击松树山。中村觉出发前自觉必死,指定了他的接班人,若他冲锋战死,由第2联队长渡辺骐十郎大佐继续带队冲锋。渡辺骐十郎接到任命后,感觉中村觉死后他要是冲锋也会死,指定第15联队代理联队长大久保直道中佐在他死后接班继续冲。
而最终的结果是,冲锋队从夜间20:30一直冲到第二天凌晨2:30,中村觉少将、大久保直道中佐皆身负重伤,送返日本救治,这一治就治了半年,直到次年4月才伤愈,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去干教育了,而大久保直道则是不治身亡。日军敢死队几乎无人生还,惨烈如斯。
截止目前为止,日军第五次总攻总伤亡人数已超过7千人,战报传回大本营,儿玉源太郎大怒,他认为从第四次总攻开始,乃木就应该攻击203高地。儿玉源太郎电令乃木,改变进攻方向,必须全力攻击203。并向大山岩请示,他要亲自前往旅顺战场,接管乃木指挥权,大山岩同意。
接到大本营的命令后,乃木终于决定放弃对其它地区的进攻,全力进攻203高地。
11月27日凌晨5:00,日军集中了第2野炮旅、军直各炮兵团及专职280mm榴弹炮的要塞炮兵团所有炮火,开始轰击203高地。
6:20,第1师及第1后备旅开始猛攻203高地。
203高地位于旅顺新市区西3公里,其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其海拔203米,故被称为二零三高地。
日军如同潮水般涌向山顶,血战至29日凌晨3:00,第1师官兵尸体漫山遍野,草木茂盛的山坡上已经看不到绿色,第1旅第1联队长寺田锡类中佐重伤阵亡,第一师减员1/3。
看到这一幕人间惨剧,乃木希典决定撤下第1师,改由总预备队第7师出击203高地。
由于有了第1师的经验,第7师师长大迫尚敏在登山之前令全军写好遗书,包括他自己。大迫尚敏的遗书很简单,但求战死203高地,同死去的日军官兵汇合,是我莫大的荣幸;如果全军战死仍未能攻克203高地,则是我最大之耻辱。
11月30日6:00,大迫尚敏率领第7师及后备第1旅对203高地发起攻击。
过程就不讲了,日军一片一片的死,再一片一片的冲。
当天晚些时分,正在准备休息的乃木典希接到了前线的一份军报,后备第1旅少尉副官乃木保典战死,乃木典希悲痛欲绝,因为这是他的小儿子。至此,他的两个儿子全部魂断辽东。
当然,祸是不会单行的,第二天一早,也就是12月1日清晨,儿玉源太郎带着大山岩元帅的手令由辽阳赶至旅顺,命令乃木希典交出指挥权,由他亲自指挥。
儿玉源太郎接手后,立刻去前线勘察,回来后怒斥乃木,指出他的两大问题。
第一是虽然乃木集中了所有的火炮炮击203高地,但是火力点并不集中,乃木将280mm重炮队放在了正东面,初衷是防止东部堡垒区的俄军反击冲出来,重炮队可以及时调转炮口,对俄军进行火力压制。但是儿玉却认为,俄军如果能从堡垒里走出来,还需要什么重炮,日军野战能力并不逊色俄军。所以儿玉将所有重炮全部集中到了尔灵山正西面,所有火力集中轰击一点。
第二是为了防止误伤,乃木之前命令步兵冲击时火炮停止射击。儿玉则认为比起误伤日军的那点伤害,火炮全天候压制对俄军造成的伤亡会更大,所以儿玉命令步兵冲锋时火炮不间歇压制俄军阵地。
经过儿玉的一系列调整,日军全军攻击尔灵山正西,血战至12月5日22:00,第7师第14旅第27联队代理联队长竹迫弥彦少佐向第三军司令部报告:日军已攻占203高地。
次日拂晓,竹迫弥彦再次向军司令部报告:视界清晰,旅顺内港一览无遗,沙俄舰队历历在目。
消息传出,第三军司令部、满洲军总司令部、联合舰队司令部、东京大本营、明治天皇,朝野上下皆泪流满面,多有痛哭失声者。
此次203高地攻坚战,日军共伤亡16936人,北海道第7师折损大半,俄军共伤亡17380人。
12月6日清晨,日军将所有大口径火炮运到203高地山顶,开始炮击旅顺港内的俄军舰队。俄军舰队损失惨重,大部分被击沉。俄军士气大挫,因为日军在炮轰港口的同时,也炮击了旅顺城内,每天睡着觉都有可能被干掉,这种情况要是士气能高涨就见了鬼了。
同日,乃木希典登上了203高地,望着漫山遍野的日军尸体,写下了:“尔灵山崄岂难攀,男子功名期克艰;铁血覆山山形改 ,万人齐仰尔灵山 。”
尔灵山纪念塔
攻克尔灵山后,日军进行整编,负责主攻的第7师减员超过一半儿,完全丧失战斗力,第1师、后备第1旅亦损失惨重,只有第9师、后备第4旅、第11师尚有战斗力。
12月10日,鲛岛重雄中将到达旅顺,他立刻指挥尚有战斗力的第11师再次对东鸡冠山发起攻击。
12月15日,旅顺俄军第三号指挥官、东西伯利亚第7师师长罗曼·科德拉滕科中将阵亡。
12月18日午夜,第11师攻克东鸡冠山。
12月28日,经过休整的大岛久直第9师对二龙山发起攻击,于次日凌晨3:00顺利攻克。
12月31日,松村务本率领第1师开始进攻松树山,于当日中午攻占。
1905年1月1日,日军攻克虎头山、望台两堡垒。
1月1日16:30,俄军关东军总司令斯托塞尔中将要求进行停战投降谈判。
1月5日,乃木希典在水师营北郊与俄军主要将领会晤,接受俄军投降。
整个旅顺攻坚战期间,日军先后投入兵力15万人,伤亡6万;俄军伤亡31306人,陆军投降者共24819人,海军8956人。
在整个日俄战争中的单个战役中,这是唯一一次日军死伤超过俄军。
此外,日军还缴获火炮546门、炮弹8.3万发;俄太平洋舰队大部分被日军击沉或自沉,有6艘战舰舰况良好,被编入日本海军。除此之外,日军缴获了大量的弹药与粮食,其中其中单粮食一项,就可供6万人吃两年。
在旅顺战役中,日军明知必死却前赴后继的精神深深震撼了俄军,多数俄军将领都不再认为沙俄能赢得日俄战争。其实此时的乃木第三军已经遭受重创,减员十分严重,新补充的也都是新兵。但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后来北上参加辽沈会战后,让所有俄军深感恐惧,凡是一听到第三军参战,都如临大敌,一触即溃。“乃木希典第三军”这七个字确实让远东俄军为之胆寒。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1906年1月14日,乃木希典抛下数万日军的白骨和两个儿子的尸体回国。在回国途中,乃木于船上迎风洒泪,赋诗曰:“皇师百万征强虏,野战功城尸做山。愧我何颜见父老,凯歌今 日几人还。”
在天皇给乃木组织的凯旋祝捷大会上,乃木希典面对诸多嘉宾,做自我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是:“吾乃杀乃兄乃父之乃木是也!”欢迎人群中的人们痛哭一片,思念战死的亲人。
在复命日本明治天皇时,他将攻打旅顺而付出的惨重代价引以为咎,愿以死谢罪,而明治天皇却再次将他赦免,并赐他功一级,从二位,晋伯爵,并补军事参议官。
(七)会战辽阳
在乃木希典像疯子一样攻击旅顺的同时,北上的日军也开始酝酿新的会战,准备拿下辽阳和沈阳。
在南山之战过后,奥保巩第2军遭受了部分损失,日军司令总部决定将大久保春野中将的第6师、秋山好古少将的骑1旅补充进第2军,到1904年6月19日,第2军第3、4、5、6师以及骑兵、炮兵各1旅在大连湾集结完毕,共6.5万人,开始北上。
与日军正常的军建制相比,第2军多了大概2.5万人,且在之前的战斗中并无太大损失,都是老兵,是一支相当可怕的军队。
第2军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大石桥,熟悉辽宁省地理的朋友应该知道,旅大地区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地形很狭长。沙俄占据东北后,为了便利旅大和辽沈的联系,修了一条铁路,连接沈阳和旅大,这条铁路的枢纽站就是大石桥。
形势图
沙俄这边儿此时防守大石桥的是斯坦博格中将的第一军团,兵力约为3万人。得知日军北上的消息后,库罗帕特金元帅开始掰着指头算人数。说来是比较讽刺的,在战前,库罗帕特金元帅的参谋们根据日俄士兵体重、身高对比推算出,1个俄国兵至少能打2个日本兵,按照这个比例,大石桥是完全守得住的。但是开战后的历次战役表明,如果2个俄国兵防守1个日本兵的进攻,这两个俄国兵大概守得住;如果变成1.5个俄国兵守1个日本兵,那么这一个半人是大概率要跑的。
算完人数后,库帅心急如焚,决定增派军队去大石桥。他令驻守沈阳的调尼古拉·扎鲁巴耶夫中将率领的西伯利亚第四军团南下,会同第一军团共同防守大石桥。这样以来,在大石桥驻守的俄军就达到了6万人,与日军旗鼓相当。
不仅如此,由于大石桥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沙俄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要塞和工事,虽然比不上之前介绍的旅顺,但也可以称得上固若金汤。各式碉堡、壕沟、通电铁丝网、地雷区一应俱全,参考之前介绍过的旅顺攻坚战,似乎等待日军的将是一场恶战。
7月7日,奥保巩到了大石桥,勘察了现场的局势后,决定仍然用日军的经典战法,正面牵制,侧翼包抄。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正面攻击的部队才是主力,只用少量骑兵去大石桥后方骚扰、袭击,切断俄军补给线。
奥保巩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与同时期在旅顺发起全面攻击的乃木希典一样,都有同一个原因,那就是之前沙俄的不堪一击让他们认为即使用最简单的正面冲锋,也可以轻易击溃俄军。
7月24日5:00,日军开始总攻。根据奥保巩的布置,日军第3、5、6师进行正面强攻,第4师为战略预备队。秋山好古则率其骑1旅8千人绕到俄军阵地后方,远涉大石桥以北,插入海城与大石桥之间。抢粮食、抢物资、劫掠辽沈方向过来的补给,切断两方的联系。
与南边旅顺的攻坚战一样,日军的正面强攻遭受到了俄军火力的猛烈压制,伤亡惨重,当日19:30,奥保巩下令停止总攻。
俄军的碉堡和火力网让奥保巩头疼不已,之前听说乃木的第三军攻击旅顺不克,奥保巩还曾暗自嘲笑乃木无能,这次亲眼见识后,他方知俄军碉堡的厉害。
但是为了不给俄军喘息之机,当天夜间22:00,奥保巩令日军趁夜色掩护再次强攻。为了增强攻击隐蔽性,奥保巩令日军匍匐前行,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一旦俄军发现开火,后方火炮掩护方才轰击。
日军就这样悄悄地向俄军阵地爬,爬啊爬,爬了一个小时,已经爬到俄军阵地边儿上了,也没见俄军开火。一些胆子大的日军开始站起身,直接跳进俄军的堑壕,发现已经是人去沟空。
前线的日军立刻将这个情况报告奥保巩,奥保巩听后大惊,认为是俄军的空城计,下令日军不得再向前攻击,原地待命,等天亮了看看情况再说。
第二天白天,日军蹑手蹑脚、小心翼翼的进入大石桥,看到的是一座空城,俄军早已人去楼空。
怎么回事儿呢?
希望朋友们不要忘记之前的摩天岭战役,俄军陆军战神凯勒正是于24日在摩天岭战死。扎鲁巴耶夫与斯坦博格中将听到这个消息大为吃惊,陆军战神都死了,咱俩还抵抗个啥?
与此同时,俄军此时已经了解了日军作战的大体套路,一部分日军正面佯攻,大部队侧翼包抄。但是,俄军并不知道的是,日军此次是主力正面攻击,并不是佯攻。但是俄军按照之前经验,认为日军正面并不是主力,但是火力却如此凶猛,装备如此吓人,负责侧翼攻击的就更不用说了。
而此时出现在俄军后方的秋山好古骑1旅被俄军统帅误判为日军主力,扎鲁巴耶夫与斯坦博格中将认为自己即将被包饺子,还是快跑为上,于是,在24日23:00,俄军全面撤退,丢弃了几乎所有重武器。
阿列克谢耶夫总督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怒。其实自从开战以来,他已经多次听到这种消息了,有点见怪不怪的意思。但是为了今后不再听到类似消息,他这次下定决心要严惩斯坦博格、扎鲁巴耶夫两人。但是,库罗帕特金元帅却认为,二人撤退是明智之举,不然就被日军包饺子了,不同意严惩,双方争执不下,官司打到尼古拉二世那里,皇帝看二人说的都有道理,下令让扎鲁巴耶夫与斯坦博格戴罪立功。
比起之前撤退了还能发勋章,这次算是重大进步了。
就这样,日军以轻微损失夺取军事重镇大石桥,打开了通往沈阳的第一个大门。7月26日,第二军顺便占领了已无俄军的营口,其实用接收二字更为恰当。
7月28日,日军野津道贯第四军开抵大石桥,从鸭绿江一路打来的黑木为桢第一军西进到达大石桥-海城一线的最后一关析木城。该城位于大石桥以东50公里,是通往辽阳的最后一个关口。
俄军守军为扎苏里奇中将率领的西伯利亚第二军团和帕维尔·米申科少将率领的后贝加尔哥萨克骑兵师,共3.3万余人。
7月31日凌晨2:00,野津道贯率其第四军共34400人对析木城展开总攻,照例,日军还是要抄后路的,大山岩元帅令第二军派出大岛义昌第3师开赴析木城以北,截断俄军归路。
战至当晚23:00,库罗帕特金元帅命扎苏里奇与米申科撤守析木城,退往海城,与第一、第四两军团会合。日军第四军遂于次日清晨进占析木城。
大石桥、析木城两战,俄军共伤亡3千余人,日军伤亡2千余人,对日俄双方而言,这不过是大战前的开胃甜点,因为至此,日军第一、二、四军会师在即,俄军四个军团亦集中到了辽阳一处,日俄战争的第一场陆上大决战一触即发。
照旧,开战之前,我要介绍一下拳击双方的实力。
日军这边本来打算集中第一、二、三、四军之力,将整个辽东半岛的俄军围歼于铁岭以南、海城以北,进而攻占辽阳、沈阳。
但是,有两件事情超出了大山岩的预料。第一是俄军的增援速度,为了挽救在东北战场的颓势,尼古拉二世玩命的向远东增兵,在会战前,远东俄军又增加了接近4个军;第二是旅顺战场的困局,大山岩玩命向旅顺增兵,但是乃木第三军迟迟无法攻陷旅顺,所以日军计划的五个军就只剩三个军。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你前面不是说日军只有四个军吗?怎么这里又变成五个军了?
这里,你要这么算,乃木第三军在旅顺攻坚,损失惨重,日军先后从本土调了不下五万人补充,连总司令部直辖的后备第1旅都给了乃木往旅顺填,如果算上这些增援部队,可以编出两个军的建制,可见旅顺久攻不克对日军整体战略布局的影响。
这样,参加本次决战的就只剩日军第一、二、四军。
其中,第一军增加了近卫后备混成旅团,近卫师团第4联队长梅沢道治大佐升任该旅少将旅长。
第一军骑2旅、第二军骑1旅合并为秋山支队,由骑1旅旅长秋山好古少将任支队长。
由于总司令部直辖的后备第1旅已调往旅顺,因此调第四军后备第11旅暂隶总司令部直辖,作为总预备队。
以上日军总计14.5万人,火炮484门,其中作为突击和战略机动的骑兵部队1.5万人。
此时在辽东的俄军,除了之前战略撤退到辽阳的西伯利亚第一、二、三、四军、后贝加尔哥萨克骑兵师外,新增补充如下:
由基辅调来的第10军,由莫斯科调来的第17军,在喀山新组建的西伯利亚第五军团,奥伦堡、西伯利亚两个哥萨克骑兵师。
至此,辽阳战场俄军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24.5万人,其中以莫斯科第17军为总预备队。俄军共有火炮673门,骑兵数量超过3万人,多是彪悍的哥萨克骑兵。
然后,日军的战术是战略包围俄军。是的,你没有看错,14万人、1.5万骑兵战略包围24万人、3万骑兵,在双方武器装备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可能俄军还要好一些。
儿玉源太郎和大山岩经过谋划,制定了一个精打细算的方案。之所以用精打细算来形容,是因为日军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必须把每个人都用在刀刃上。
此时俄军的阵型可以用一字长蛇阵来形容。蛇尾在东,防守太子河一线,以此为起点,向西依次排列,一直延伸到辽阳。而防守蛇尾的,是西伯利亚第三军团及基辅第10军。
基辅是哪里相信稍微懂点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而驻守那里的俄军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当然,在战前,这支精锐也有点小问题,他们在闷热的车厢中奔波了一个月才到达辽东,下车伊始便立刻投入战斗,这种经历对本来就不太高涨的俄军士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面对俄军这种阵势,日本满洲司令部制定了如下方案。
黑木为桢第一军强渡太子河,攻击位于蛇尾位置的西伯利亚第三军团及基辅第10军,争取围歼之,秋山支队一部从侧翼包抄,配合围歼行动。
野津道贯第四军插入蛇尾和其他俄军之间,分割俄军阵型。
奥保巩第二军不惜一切代价,以4万人的军力疯狂攻击剩下的18万其他俄军,使各路俄军无法增援蛇尾。
秋山支队剩余部队不断攻击沈阳-辽阳铁路线,断绝俄军补给。
这个计划的疯狂程度,从“4万人的军力疯狂攻击剩下的18万其他俄军”可见一斑。其实不仅如此,负责围歼任务的黑木为桢第一军总兵力不过4.5万人,而他要围歼的两支俄军总兵力为6万人。秋山支队1.5万人不仅要破袭敌人后方,同时策应第一军的围攻,还要应对敌军3个哥萨克骑兵师4万余人的围追堵截。
这要是能打赢,真的见鬼了。但是到了8月24日,旅顺方面噩耗频传,俄军却在源源不断增兵,大山岩认为不能再等,决心不顾一切,冒险提前发动辽阳会战。
8月24日凌晨,黑木为桢第一军强渡太子河,以长谷川好道大将率领的近卫师团、近卫混成旅团2万人进攻西伯利亚第三军2.5万人,以西宽二郎大将第2师、井上光第12师2.5万人进攻基辅第10军3.5万人。
应当说,日军的战力还是很恐怖的,通常攻势作战的一方至少要达到守方兵力的1.5倍,才能完成进攻牵制、侧翼包抄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但是日军并没有这种兵力。饶是如此,近卫师团这边儿打成了平手,西宽二郎和井上光对俄第10军则占据上风,迫使俄军阵地后撤。
但是,即便如此,如此战局,离日军围歼的战略目的还差十万八千里。而且黑木为桢这边儿是4.5万人打6万人,那么其他地方就是10万人打18.5万人,日军第二、第四军陷于苦战。
特别是奥保巩的第二军。
第二军第3师第34联队长关谷铭次郎大佐率领该联队全体冲锋,冲击俄军阵地,牵制俄军使其无力东援,仅仅冲了2个小时,该联队全军覆没,关谷铭次郎大佐战死。第二军第4师师长小川又次中将率军狙击俄军,他自己亲自上阵,被炮弹击伤,身负重伤,后来整整治了半年。
双方血战了一个周,虽然互有胜负,但是战局僵持不下。到9月1日,库罗帕特金元帅和大山岩元帅都决定梭哈,不约而同地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
血战至9月2日深夜,负责玩命冲锋的第二军、和负责切割俄军的第四军日益被动,有被俄军包圆地危险,而黑木第一军迟迟无法攻克俄军阵地,大山岩万般无奈,下令9月3日6:00全军南撤。
然后,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地一幕上演了,9月3日4:00,俄军弃守辽阳,全军向沈阳撤退。
这里,先要科普一个小知识,运动战的奥秘。
所谓运动战,顾名思义,摆脱一味固守阵地的战法,动起来,跑到敌人屁股后面开踹。而在日俄战争中,除了旅顺攻坚战,双方都将运动战发挥到了极致。日军的打法多种多样,正面牵制,侧翼主力包抄,像鸭绿江战役;正面主力攻击,辅以侧翼骚扰,像大石桥战役。相比而言,俄军的战法就比较简单了,他们统一都向后方运动。
其实客观来说,俄军这种一直向后跑并不完全是错误的,因为这最大限度保证了俄军的有生力量,只要不被包围,继续后撤,援军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积累起来一定可以以优势兵力打垮日军。
但是,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俄军不用运动战呢?这就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运动战的核心是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两条,战术执行力和情报来源。
所谓战术执行力,可以理解为军纪。运动战时是没有阵地这种概念的,部队需要不断迂回包抄,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行军会产生什么问题呢?那就是逃兵。
你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你是一名士兵,上级下令,让你连夜行军,第二天凌晨到达某某地方,去攻击敌军布防严密的堡垒、阵地,根据之前的经验,1/3的人会挂掉,你愿意去吗?但凡是个人都不愿意去,那你会想什么呢?夜间行军,报告我去上个厕所,然后趁机逃跑,这是最佳选择。这就是国内军阀混战期间大量逃兵的来源。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并不愿意运动,一运动基层就会人心动荡,就会有走出堡垒的恐惧情绪,就会丢弃辎重物资,就会不好控制。那么为什么日军可以做到如此高效有序的运动迂回呢?除了日军闻名中外的严厉军纪外,还在于文化程度,战前日本文盲率2%,俄国为60%,一群文盲去打仗,你跟他说什么民族大义、保家卫国,他听的进去吗?
除此之外,还有情报来源,这就不得不说一下一位传奇的近代人物,张作霖。
相信看过《藤野先生》先生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在日俄战争期间,东北的中国人有不少为俄日双方服务。但《藤野先生》中没有写到的是,这些人不但为雇主刺探情报,如果价钱合适甚至还去袭击敌人的运输、后勤部队。
同时,这些人还很灵活,有很多人有无间道身份,货卖两家。当然,如果被识破,就会出现《藤野先生》中描写的那一幕,当众斩首。
而张作霖,就是这拨人中的佼佼者。
张作霖初始为俄国效力,深得俄军信赖。后来,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被日本田中义一少佐逮捕,由于张作霖拒捕且抵抗顽强,田中义一差点蹦了他。但是日本军规规定,抓到间谍要先审后杀,所以田中义一将其交给了日本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
儿玉源太郎审问张作霖,张作霖却表现得很有骨气,不愿意透露俄军情况。这一与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同的特质引起了儿玉的兴趣,他下令优待张作霖,并耐心招降。
这让张作霖感激万分,从此,张作霖开始了无间道之旅,表面上继续为俄国人服务,由此为日军刺探了许多重要情报,又向俄军灌输了许多日军提供的“情报”。
最重要的一次就是辽阳会战。关键时刻,张作霖按照日军指示,告诉俄军日军后备部队自朝鲜登陆,正向辽阳赶来,总兵力接近30万人,日军辽阳会战的战略目标是要将24万俄军全歼于辽阳。
好了,汇总以上信息,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俄军统帅库罗帕特金做出这一惊天举动的原因。
首先,根据各路间谍提供的情报,库帅得到的消息是:日军总兵力有30万人,日军辽阳会战的战略目标是要将24万俄军全歼于辽阳。日军的战法是正面攻击,侧翼包抄,秋山支队是包抄主力,是一个骑兵军,其实只是一个师,还不是完整的师。
这时,秋山支队确实出现在了辽沈之间的铁路线,库罗帕特金判断间谍提供的情报是靠谱儿的。而奥保巩的第二军像疯子一样的正面冲锋让库罗帕特金断定,日军确实打算围歼全体俄军。因为正面是奥保巩不惜成本的进攻,让库罗帕特金判断要发起这种攻势,至少得有三个军;中间是第四军插入,分割俄军;黑木第一军攻击端部,是为侧翼包抄,完全印证了之前的情报。
基于这种战场分析,再加上日军玩命的冲锋,令前线几乎所有俄军将领感到胆怯,各路都报告遭受到猛烈攻击,请求支援。
在这种情况下,库罗帕特金决定,全体俄军北撤,以防被日军围歼。
之所以俄军这么容易轻信这些中国间谍的话,是因为当时原因给俄军提供情报的人实在不多。俄军自1900年占领东北,五年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此外,俄军对中国人十分不屑,军营中连个像样的中文翻译都没有,经常因为语音不同就污蔑中国人情报有误,肆意杀戮,所以俄军情报来源十分匮乏。
日俄战争结束后,张作霖协助日本人在东北维持治安。在将东北移交给清国时,儿玉源太郎向袁世凯强烈要求招安张作霖为官军,张先生也就此开启了东北王的辉煌伟业。
在得悉俄军已北撤的消息后,南撤途中的日军于当日18:00开始回师追击;9月4日,日军占领辽阳;9月10日,俄军全部撤至沈阳。
辽阳会战,俄军伤亡19112人,日军伤亡24140人。
(八)决战沙河
应当说,辽阳战役对日、俄而言都是失败的,两方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日本方面,这次战役的目的是吃掉俄军两个军,消耗俄军有生力量,改变双方的陆军力量对比。而结果是,日军不仅没能吃掉沙俄两个军,自己伤亡人数还比俄军多。
沙俄方面,这次战役的目的是守住辽阳,保卫沈阳,但是,辽阳丢了。
战后,双方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都宣称自己是辽阳会战的胜利者,日军的依据是攻占了辽阳,俄军的依据是自己军队的损失比日军少。但在双方内部军事会议上,都认为自己是失败者。
既然失败了,就必须要进行责任追究。辽阳会战以后,尼古拉二世收到两份报告,作为追责依据。
一份报告来自本次战役指挥官库罗帕特金总司令,他将之前他自己设想的日军进攻方案当作既定事实,描写了他是如何在俄军快要被30万日军包围的情况下沉着指挥,力挽狂澜,击破包围圈,保存俄军有生力量的。
第二份报告来自阿列克谢耶夫总督与陆军大臣萨哈罗夫的联名报告。他两还是比较务实的,考虑到之前与库罗帕特金打官司的经验,他们也没跟皇帝过多地介绍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全军大撤退的壮举,只是陈述了两个事实:一是辽阳丢了,通往沈阳的屏障没了。二是旅顺形势十分不乐观,此时日军已经发动了超过三次总攻,动用了超过8万人,旅顺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尼古拉二世综合分析了两份报告,虽然他十分不愿意相信兵力对比1:1的情况下日军碾压俄军这个事实,但是陆续收到的俄军边后撤边大捷的报告也让他明白,日军的战力不是一般的强。
对于尼古拉二世而言,丢失沈阳和旅顺是不可接受的,特别是旅顺的失守,将意味着太平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面对糟糕的战局,尼古拉二世对库罗帕特金的宠爱终于有所动摇,9月24日,尼古拉二世下令奥斯卡·格里彭伯格上将去沈阳,名义上是调解阿列克谢耶夫总督与库罗帕特金总司令的矛盾,实际上是让他去分割库罗帕特金在东北陆地战事的指挥权。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阿列克谢耶夫是总督,却很少指挥战事,都是库罗帕特金在下命令呢?
这就得从他俩的定位说起,阿列克谢耶夫的总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偏重于行政;而库罗帕特金相当于现在的军区陆军司令,偏重于军事。所以,军事指挥方面大多是库罗帕特金在调度。
得到这个消息,库罗帕特金十分惶恐,因为如果格里彭伯格到了东北,了解到他是如何率领两倍于敌的大军大撤退的,恐怕他就不是帅位不保的问题了,说不定脑袋都不一定保得住。
根据行程安排,格里彭伯格预计将于12月上旬到达远东。库罗帕特金决心在此之前发动大规模反击,取得一些战绩,将功折罪,保住自己的老命。
恰在此时,几个利好消息相继传来。
旅顺那边儿俄军挡住了乃木第三军的第三次总攻,日军伤亡惨重,乃木军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北上支援。
9月30日,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每天可以输送援军2000人,一个月就是两个军。当然,这时理想状态。如果有自然灾害,加上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伤员的运输,一个月大概只能保证输送一个军。
到9月底,俄军又在两个月内向沈阳输送了两个军,圣彼得堡第1军,第六西伯利亚军团。其中,圣彼得堡第1军是当时沙俄精锐中的精锐。
至此,在沈阳俄军有9个军、3个哥萨克骑兵师,总兵力达到27万余人,火炮总数758门。
然后,库帅就开始准备发动对日本的攻击,也可以称之为自保之战。
此时日俄双方的形势是隔沙河对峙,日军在南,俄军在北。日军最东部为第一军,往西依次为第四军、第二军。其中,黑木为桢第一军驻守本溪,奥保巩第二军驻守辽阳,野津道贯第四军驻守二者之间,以弓长岭为核心阵地。
日军总兵力15万人,火炮总数488门。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俄军一直在补充,而日军却始终是这么几只军队,人数始终不增加呢?
请不要忘了,此刻在辽东半岛南部,日军正在进行着旅顺攻坚战。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日军前后投入了15万人,伤亡了6万余人,本土的增援部队大部分被大山岩调给乃木填旅顺了,北边得到的补充实在不多。
除此之外,日军为了巩固已经占据的辽东地区、朝鲜地区,先后成立了新成立辽东守备军、朝鲜驻屯军驻扎上述地区,也占用了大量的兵力。
以上原因就导致,在俄军发起沙河会战时,辽阳日军尚未能弥补辽阳会战的减员。
分析了日军的布置情况,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决定cosplay一把大山岩的战略,也采用正面牵制、攻击一端、分割包围的战术。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用西伯利亚三个军共9万人强渡沙河,攻击位于本溪的日军第一军;用基辅和莫斯科两个军加一个哥萨克骑兵师共8万正面攻击日军第二军、第四军,造成俄军主力全力出击的假象,令日军无法向东支援第一军;令西伯利亚第五军团插入第一军和第四军之间,切断两军联系,分割包围。
除此之外,以圣彼得堡第1军、西伯利亚第四军团、后贝加尔哥萨克骑兵师共6万余人为总预备队。
单单从兵力调配上看,俄军的cosplay就很丰满了,东部是9万攻4.5万,牵制部队是8万打9万,还有6万人的预备队,这比大山岩的4万牵制十几万要合理的多。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他自己当时在沈阳,他还令西伯利亚第六军团全力防守沈阳。
其实我也很奇怪,库帅可能是防守惯了,连自己进攻的时候都要拿出整整一个军防守老巢。
10月5日12:00,库帅下令西伯利亚三个军强渡北沙河,攻击黑木第一军。为了便于指挥,西伯利亚三个军被整编为斯坦博格集团军,负责正面佯攻的两个半军被整编为比德林西线集团军。
斯坦博格集团军强渡沙河时,在此方向防守的是日军梅沢道治近卫后备旅。俄军人数虽然高达日军十倍,但是当地地形多山地丘陵,俄军大部队无法展开,梅沢道治据险而守,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大量杀伤俄军。9万俄军攻了一天,竟然是寸步难进。到了当天晚些时分,艺高人胆大的梅沢道治竟然率日军反击,俄军一时大乱,如果不是人数对比实在过于悬殊,日军无法发动持续攻击,俄军可能就被赶下河了。
这一战使梅沢道治名声大噪,一跃成为名将。至此,库帅终于明白,cosplay是不能乱用的。
与此同时,在中线和西线,负责佯攻的基辅第10军、莫斯科第17军及奥登堡骑兵师在比德林将军率领下奋勇向前,猛烈冲击日军第二师和第四师。
大山岩根据局势判断,认为俄军攻击中、西线的为主力,攻击黑木第一军的只是佯攻,要求黑木务必坚守阵地,随时准备向西回援。
其实此时进攻黑木第一军的才是俄军主力,但无奈梅沢道治表现太过突出,8000人挡住了俄军9万人,导致了大山岩的误判。可见有些时候,太能打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儿。
但是截至此时,虽然各地日军均遭到两倍以上俄军的攻击,但是奥保巩大将、野津道贯大将都表示有能力击破当面俄军,黑木为桢甚至表示,自己可以抽调兵力向西援助其他两军。
这就尴尬了,对俄军而言,虽然自己的战略意图、声东击西的目的达到了,但是,不管是声东还是击西,都是寸步难行。
面对如此困境,库帅终于按耐不住,10月8日,他写了封信给担任东线主攻任务的斯坦博格。在信中,他怒斥斯坦博格的无能,表示我把主攻的任务交给你,你竟然9万打8千打成这个样子,令他务必于10日前突破梅沢道治近卫后备旅的阵地,向黑木第一军发起全面攻击。
且慢,大家不觉得奇怪吗?这是20世纪初期,战时上下级发布命令竟然通过写信?
没错,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库罗帕特金元帅是一个相当严谨的人,他认为日军具有很高的监听技术,因此他拒绝使用电话、电报,传达命令皆通过人工当面交递。
但是,常在河边走,鞋子总会丢的。
10月9日,负责送信的俄军军官被川村景明第10师击毙,这封信被交给了大山岩,至此,大山岩终于明白,东线俄军才是主力。大山岩暗思,尼玛,原来对手在cosplay自己的战略啊。
在明白了俄军的战略意图后,大山岩招呼参谋部的人员一起商量,制定了反击计划。
整体布局是,既然你东部的斯坦博格集团军是主攻力量,那么我就放你进来,让你南下,然后中、西部的军第二、第四军全力出击,攻击沙俄佯攻部队,打退俄军后,向东迂回,与在东部的第一军一起包斯坦博格集团军的饺子。
基于这个方案,10月10日晚,日军第二、第四军对沙俄正面佯攻的比德林西线集团军发起全线反攻。
在东线,大山岩命令梅沢道治停止阻击俄军,南撤至本溪湖,诱引斯坦博格集团军南下。
同时,为了加强东线日军力量,大山岩将总预备队立见尚文第8师、大久保利贞后备第3旅全部投入东线。
为了防止斯坦博格集团军北撤,大山岩并令第四军上田有沢第5师绕道北进,攻占一树山,切断斯坦博格军之归路。
10月12日,闲院宫载仁少将亲率田村久井骑2旅夜间突击沙俄西伯利亚第五军阵地,希望你没有忘记,在之前介绍库帅的安排时,西伯利亚第五军的任务是截断日军东西线之间的联系。但是,骑2旅的突击实在是太过突然,西伯利亚第五军瞬间大乱,全军溃逃,而第五军的位置正处在俄军东西线的连接点上,导致俄军东西两集团军连接被切断。
10月12日晚,川村景明第10师奔袭三石山,于次日凌晨夺取这座沈南平原上的制高点,这个地方的战略意义就在于,斯坦博格集团军不管是想南下还是北上,只要在山头架起大炮,日军都能轰得着行动中的俄军。
应当说,梅沢道治刚刚开始撤退时,斯坦博格中将还是很欣喜的,毕竟9万人终于越过了9千人。但是随着他的深入,他发现这个事情有点不对了,日军的抵抗强度较之前差距太大,似乎是有意诱使他深入,于是他下令,停止进攻本溪湖,原地待命。
10月13日,出现在本溪湖周围的日军越来越多,斯坦博格中将见势不妙,下令全军北撤。
大山岩元帅令黑木为桢大将、立见尚文中将猛烈追击,务求将该俄军聚歼于沙河南岸;同时令第5师师长上田有沢务必坚守一树山,不得放生俄东线集团军。
此时的奥保巩第二军、野津道贯第四军正在中线和西线全力进攻俄军,库罗帕特金不断收到比德林的增援请求,这种情况下,库罗帕特金下令作为预备队的圣彼得堡第1军、西伯利亚第四军团参战,随即加入西线的比德林集团军。
在东线,库罗帕特金派出留守沈阳的西伯利亚第六军团猛攻一树山,接应斯坦博格集团军突围;血战至10月17日晚间,索伯洛夫中将几乎拼光了整个第六军团,终于挫败日军第5师,夺取一树山。
10月18日,斯坦博格集团军全部撤至沙河北岸;日军也无力追击,沙河会战至此结束。
沙河会战历时两周,俄军27万人对上日军15万人,会战结果俄军损失41351人,其中被俘5868人;日军损失21125人,其中被俘628人。
沙俄这边儿,仗打成这个样子,总得有人负责。库帅照例陈述了他卓越的战略意图,如何的英明指挥,阿列克谢耶夫总督如何的无能。
10月24日,收到战报的尼古拉二世宣布免除阿列克谢耶夫远东总督的职务,令其立即返回圣彼得堡。阿列克谢耶夫此后一直赋闲,1917年5月27日病死于雅尔塔,嗯,没错,就是签署《雅尔塔协定》的那个雅尔塔。
12月11日,维尔纳军区总司令格里彭伯格上将到达沈阳,远东俄军将迎来新一轮人事斗争。
怎么说呢,这是日俄战争爆发以来,俄军第一次大规模主动攻击日军,各路俄军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除了斯坦博格集团军9万打8千打不动之外,其他几路俄军的表现尚可,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失误,也是双方真实实力的反映。
如果非要找问题,那么问题还是出在库罗帕特金身上,通常而言,战略预备队与进攻部队的比例在1:3-1:4之间比较合理,但是库罗帕特金用8万人强攻,竟然留了6万人当预备队,还留了3万人守家,这种搭配就导致正面强攻的俄军并没有足够的兵力对日军产生致命威胁,也使得日军各部压力不大,可以从容互救。
沙河会战后,日俄两军形成隔沙河对峙堑壕战之局面,整整休整了3个月,直到1905年1月旅顺失守。
(九)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早在1904年4月30日,尼古拉二世就下令,波罗的海舰队出征远东。
得知这个消息,着实把当时的舰队总司令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少将吓了个不轻,因为他既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前线的战报、沙俄边战略撤退边大捷的消息不断传来,特别是马卡洛夫将军的阵亡,都表明这很有可能是一条不归路。
但是皇帝的命令又无法违抗,无奈治下,他采用了中国古典招数,拖字诀。接到命令后,他向沙皇表示波罗的海舰队久疏战阵,大部分战舰都需要保养和大修。同时,他还数次上书沙皇,描述英日同盟的细节,表示英军随时有可能打过来,波罗的海舰队还是呆在欧洲防御英国更好。
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就莫名其妙的想起中法之战的李中堂,怪不得李中堂后期主张亲俄,这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啊。
但是,尼古拉二世可不是慈禧和光绪,不是那么好忽悠的。看到罗杰斯特文斯基的建议,当即下令,让法国派娴熟工人过来帮助船舰大修工作;至于英国人打过来的问题嘛,尼古拉二世表示,当年拿破仑大军都没能拿我们怎么样,大不了再烧一次莫斯科。
看到皇帝的态度,罗杰斯特文斯基也很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上。
此时的波罗的海舰队情况并不容乐观,俄国比较新锐、成熟的舰只大都在旅顺,而欧洲部分的军舰,都各有各的问题。
要么是刚刚建成、尚未经过充分的磨合的,例如4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虽然是新式军舰,但是完全没有经过认真的训练,更有甚者,其中最新的一艘起航时还在边赶路边进行最后的舾装。
要么就是老旧不堪,如纳瓦林号,1890年开工建造的,在海军理念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十九世纪末已经相当过时。
还有水兵素质问题,比如奥斯利雅维亚号服役较迟,因此安装了新式的瞄准具,但舰上水兵却不懂如何操作。
到7月初,此时前线不断传来俄军战略撤退的消息,搞得尼古拉二世很苦恼,他认为海军不能再有闪失,于是在出征前,他破天荒的接见了波罗的海舰队全体军官,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爱国主义、忠君报国主义思想教育也同时开展,听得在场军官热血沸腾。大家纷纷表示绝不辜负皇帝陛下的殷殷期盼,一定与万恶的日本人战斗到底。
然后就是等待,等待军舰整修完毕的时刻,对于罗的海舰队的军官们而言,这个时刻好像并不能用期待来形容。
在这痛苦等待的岁月里,远东沙俄海军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8月10日,维特杰夫特组织太平洋舰队突围失败,维特杰夫特战死。
9月,随着日军不断炮击旅顺港,太平洋舰队军舰损失惨重。10月9日,在旅顺舰队大部分战舰丧失战斗力后,维伦少将被解除太平洋舰队代司令官职务;由海参崴分舰队司令官卡尔·杰森少将接任,维伦则负责旅顺港防御。
在8个月时间内,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更换了6任,其中2人被罢职、2人阵亡;海参崴分舰队遭重创,旅顺主舰队实际已不复存在;这令波罗的海舰队全体官兵愈发胆战心惊、寒意刺骨。
终于,在波罗的海海军全体官兵瑟瑟发抖的等待中,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1904年10月15日,全部舰船修缮完毕,沙俄第一大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终于可以扬帆东征。
这里要说明一下,之所以修了5个多月,主要原因还是兵源素质问题。军舰就像我们的汽车一样,是需要定时保养的,但是,之前已经普及过沙俄的文盲率,你让这么一群文盲去操作机器、保养火炮、维修设备,这军舰要是寿命长了那就见鬼了。
就这样,一群提心吊胆的人开始了他们的远行。
10月22日深夜,提心吊胆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大不列颠岛以东100公里的海域碰到了一队“可疑渔船”,由于之前军中盛传日本新购的一批英制鱼雷艇刚刚出厂,所以精神高度紧张的俄舰队立刻将二者相结合,做出了开炮的决定,当即干掉一艘。
不仅如此,由于修军舰这半年多的时间没有训练,俄军阵型、战法荒疏,在开炮攻击的过程中,有一炮竟然打中了自己家的军舰,将一艘巡洋舰上一名水兵及一名牧师炸死。可见,牧师也不是万能的啊,而俄海军的基本素质真是令人“望而生畏”。
事后调查,原来俄军将一队英国渔船误认为日本鱼雷艇舰队,结果造成英国渔民3死5伤,1艘渔船被击沉,5艘受创。
英国首相亚瑟·贝尔福听到这个消息是又悲又喜,悲的是自己国家的渔民死了,喜的是终于有借口给俄国人下绊子了。
随后,英国借口此事,命令海峡舰队、地中海舰队封锁直布罗陀海峡及西班牙以西海域,禁止俄舰队通过。
不仅如此,英国地中海舰队甚至直接将俄国舰队第一战列舰分队扣留在西班牙维戈数日,最后以各舰各留下一名军官协助调查,俄国舰队才能脱身。
10月2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前往柏林,希望威廉二世能够在国际上做出武力支持沙俄的态度,被威廉二世拒绝。然后,尼古拉二世再去法国求助,而法国则希望沙俄向英国道歉、赔偿。
眼看外援无望,11月25日,英俄两国政府同意将此事提交到海牙进行处理,在调查期间,波罗的海舰队被允许继续南下,但全程都受到英海军跟踪监视。
海军干到这个份上,也是没谁了。
不仅如此,英国还逼沙俄答应了一项条款:英国向日本运输任何商品包括军火都不违反中立原则,沙俄不得阻挠。而其他国家向沙俄通过海陆运输战略物资或军火,英军将有权利将其击沉。
炮击事件最终海牙国际法庭裁定:沙俄全责,向英国道歉,并在北海岸立碑,赔偿英国渔民6.6万英镑的人身财产损失。
这叫啥,这就叫强权,俗称骑在你脖子上拉屎。我做的,你不能做,你不能做的,我全部可以做,不服就打一架试试,谅你还没有那个胆量。
不仅如此,由于英国人将煤炭加入了战略物资的范畴,认定凡是他国船队向沙俄运输煤炭等燃料,一概击沉,所以德国也不再配合沙俄远征过程中的后勤补给,这就导致沙俄只能去法国的非洲殖民地加煤、补充淡水及食物。
但是法国的这种帮助也是在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中进行,因为英国人多次威胁法国,要求其停止支援沙俄。
一路的坎坷让本来就脾气火爆的罗杰斯特文斯更加火冒三丈。有一次,在舰队前方领队的一艘巡洋舰跑偏了,罗杰斯特文斯下令向其舰艏前方打出去几发实弹以示警示;此外,他还特别喜欢扔望远镜,没错,每次他威风凛凛的站在舰桥上观看舰队演练时,一旦出现不合他心意的地方,第一个动作当然是破口大骂,然后再把望远镜扔出去。
为此,熟知他脾气的下属们在旗舰上囤积了大量的望远镜,以备这3万公里的航程所需。
三万里航程
就在这种氛围下,波罗的海舰队33艘战舰跌跌撞撞地于1905年1月9日到达法属马达加斯加,在他们靠岸补给后,立即收到一个天大喜讯:旅顺要塞已投降,太平洋舰队已全军覆没。
解放了,解脱了,终于不需要去远东送命了!一时间,波罗的海舰队上下如释重负,奔走相告。
罗杰斯特文斯基立即向沙皇汇报这一情况,要求返航,保存实力。考虑到这个建议过怂,为了让尼古拉二世有个台阶下,他还给出了另一个方案,将大舰队分散为若干小舰队,在全球范围内袭击日本商船,消耗日本国力。
他之所以这么提,是因为一旦分散了,就不需要他这个舰队总司令了,他就可以回国度假了。
呵呵,想得美。
尼古拉二世对于这些指挥官的鬼蜮伎俩了如指掌,同时,他还面临另一个残酷的现实,一旦沙俄海军在远东地区没有力量存在,那么日军随时会在海参崴、庙街等处登陆,攻击中东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等运输线,那么在东北的沙俄陆军将会失去后勤补给而饿死。
基于以上原因,尼古拉二世命令波罗的海舰队继续东行,同时因旅顺舰队覆没,罗杰斯特文斯基舰队面对日本联合舰队已无优势,于是将北海舰队及波罗的海舰队在欧洲的残余力量全部拼凑,发掘出能够驶往西太平洋的战舰12艘,由黑海舰队副司令官尼古拉·内博加托夫海军少将任舰队总司令。
这样,整个太平洋舰队就变成了三支,太平洋第一舰队为当时还在海参崴的几艘沙俄军舰,太平洋第二舰队就是罗杰斯特文斯基舰队,太平洋第三舰队就是内博加托夫舰队。
太平洋第三舰队于2月16日由波罗的海踏上征程,因为他们走得晚,所以第二舰队必须放慢速度,等待他们会合,所以罗杰斯特文斯基直到3月16日才离开马达加斯加,于4月14日到达法属印支的金兰湾,在这里,他们等了第三舰队将近一个月,据说还享受到了当地越南妹子的盛情款待,对于舰队官兵而言,也算是不枉人世走一遭。
第三舰队于5月9日到达金兰湾,尼古拉二世命令两舰队由罗杰斯特文斯基统一指挥。
5月14日,太平洋舰队45艘战舰(总吨位32万吨)离开金兰湾,驶向海参崴,计划与在那里的第一分舰队会合。
5月19日,罗杰斯特文斯基通过菲律宾以北的巴士海峡,5月22日到达冲绳群岛的宫古海峡,在那里,德国煤船为它们进行最后一次加煤。
而此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海军中将正在以逸待劳,等待着走了接近三万公里的沙俄舰队的到来。
在俄舰队到达之前,日本方面已经在俄舰可能经过的水路都布置了大量的侦察舰艇,还在沿途各岛屿广设观察哨。并组织各类民间组织,对有关俄舰队的一切消息进行上报。
东乡平八郎判断,由于俄国舰队从法属印支金兰湾离开后,直到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前沿路都将无法再次获得煤炭补给(清帝国宣布中立,拒绝沙俄的补给要求),此举意味着俄舰只可能走最近的道路,从对马海峡穿过。
5月27日02:45,日本联合舰队侦察船信浓丸号发现了俄军医院船奥廖尔号的灯光,随机跟进观察。
04:45,信浓丸发回在九州西部海域发现俄国舰队的电报。
05:05,东乡平八郎下令在朝鲜半岛马山附近的镇海湾内待命中的日本联合舰队全体出港。同时向司令部发报:“已经发现敌舰,联合舰队即刻出动,今日天气晴朗但是风浪很高”。
06:05,信浓丸在一度失去俄国舰队踪迹后,重新进入视距跟踪。俄国军官向罗杰斯特文斯基建议采取行动,击沉信浓丸。但是由于有之前击沉英国渔船的教训,被罗杰斯特文斯基拒绝,要求在搞清楚国籍之前不得开炮,同时命令俄国舰队保持无线电静默全速前进。
06:40,日本和泉号巡洋舰抵近沙俄舰队,准确定位了俄国舰队的正确位置。
11:42,日本联合舰队第三分舰队在冲之岛附近与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接近。
这里要说明一下,波罗的海舰队的无线电报系统早先使用的是德国德律风根公司的产品,维修保养和技术支持也由德国技术团队负责保障、在波罗的海舰队出发时,德国宣布秉承中立原则,撤回了德国技术团队。
这就导致在对马海战中,沙俄舰队无线电报系统成为废物,只能依赖传统的信号灯、信号旗进行联络,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指挥混乱。
13:30,罗杰斯特文斯基下达第一道命令,让舰队依次转向。但是过了大概十分钟,他又下令取消了这一命令,让第二战列舰战队返回,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是,可能是高度紧张,他没有同时发布命令调整两条队列的速度。
第二战列舰战队试图执行命令时,必须先减速才能回到第一战列舰战队后方,而另一方面涅鲍加托夫的第三战列舰战队则同样要减速甚至停车来避让。这导致俄舰战列线瞬间变得七零八落,引起了大规模的混乱。
13:39,俄国舰队进入日军主力舰队视距范围,战斗开始命令发出。
13:55,两舰队相距12,000米。此处位于冲之岛附近海面,距离对马岛以东约40海里。
日军旗舰三笠号打出Z信号旗,向全舰队表明:“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君一同努力”。
14:02,日本联合舰队(航向西南)与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航向东北)平行相对航行。
俄国舰队战舰新旧混杂,老旧舰只航速极慢,除此之外,为了能够一口气跑到海参崴,俄军普遍超载,最新式的博罗季诺级4舰则由于自身本来就严重超重,再加上大量堆积的煤炭,舷侧水线装甲带都被压到水线之下。
这就导致俄军舰队的行进速度高达惨不忍睹的11节,而作为对比,日本舰队主力全队列最高航速可达16节,机动能力占有绝对优势。
14:05,两舰队相距8,000米、日舰开始左舵调头,进行“U”字形的转弯。
14:07,两舰队相距7,000米、日先导舰三笠号调头完成,俄舰开始炮击。
14:10,两舰队相距6,400米、全部日舰调头完成。
14:12,两舰队相距5,500米、三笠号右舷被击中。
14:18,两舰队相距4,600米,日舰齐射俄先导舰苏沃洛夫公爵号。
14:35,日本联合舰队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前进路线完全封锁,形成“丁”字射击阵。
14:43,俄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奥斯利雅维亚号相继受到重创。
14:50,俄舰亚历山大三世号带领俄国舰队向北疾驰,试图脱离战斗。
14:58,俄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在30秒钟内受到日舰3发12英寸炮弹命中,其中一发直接击中了司令塔。俄舰司令塔有装甲包裹,这枚炮弹并没有击穿司令塔,但其冲击力击倒了内部的人员,导致塔内物品横飞,俄军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多处受伤。一艘驱逐舰趁混乱接走了昏迷的罗杰斯特文斯基,舰队则由涅鲍加托夫暂代指挥。
15:05,日本第一分舰队与第二分舰队一起夹击俄舰。
15:10,俄舰奥斯利雅维亚被击沉,苏沃洛夫公爵号开始逃跑。
俄舰队以亚历山大三世号为先导舰,不断的掉转航向试图躲开了日舰炮火的致命攻击。
17:28,日本联合舰队向正北继续追击逃窜俄舰。
18:00,日军追上俄舰,两舰队相距6,300米,炮击再度开始。
19:03,俄舰亚历山大三世号被击沉。
19:20,俄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博罗地诺号被击沉。
20:30 ,日本鱼雷艇展开夜间鱼雷攻势。俄舰拉季米尔·莫诺马赫号、纳瓦林号和伟大的西索亚号相继沉没。
5月28日09:30,日本联合舰队在郁陵岛南方发现俄第三分舰队,追击开始。
10:34,接管舰队指挥权的涅鲍加托夫少将决定投降,俄第三分舰队旗舰尼古拉一世号挂起白旗。
10:53,俄舰投降开始。
15:30,日舰截获并俘虏了受重伤后由旗舰转移到驱逐舰大胆号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
18:00,俄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拒绝投降选择自沉。
至此,对马海战结束。
日军损失,3艘鱼雷艇;俄军未损失的,四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其他全部被俘或击沉,其中,所有的战列舰都没有跑出来。
跑出来的俄舰分为两拨,第一拨是巡洋舰分队旗舰奥列格号率领阿芙乐尔号(是的,就是炮击冬宫的那艘)、珍珠号和1艘驱逐舰脱离舰队,掉头向南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当即被美军扣留,战后归还俄国;另外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向北疾驰,逃到了海参崴。
其实从俄军的坎坷六万里的旅途中,就能看出些端倪。寄望于法德助战,浪费了2个半月;修船用了5个半月;炮击英国渔船发生的纠纷,耗了一个月;等待第三分舰队,空耗了3个月。这种形势下的军队,要是能打赢,就见鬼了。
这次失败沉重打击了沙俄海军,沙俄在海战中损失了9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加上之前在旅顺被歼灭的20余万吨位的军舰,沙俄海军一共损失了超过50万吨位军舰,相当于两个日本海军的吨位,仅损失的军舰总吨位就可以排进世界前四,真可谓一战回到解放前。如果算上武器、弹药损失的话,至少2亿两白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打水漂了。
自此之后,沙俄海军一蹶不振,等到俄罗斯人再次恢复世界第二海军强国地位时,已经是七十年后苏联的事情了。
所谓百年海军,绝非虚言。
对日本而言,这一战和刚刚结束不久的旅顺攻坚战可以并称为日本的立国之战。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种族主义盛行的年代。黑人只有一个独立国家,黄种人有三个,但是两个还是半殖民地状态,几乎所有列强都是白人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种族优势理论大行其道,康有为甚至建议引进西方血统来改良人种,早期日本的改革家也有此种观点。
德国不肯加入英日同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瞧不起日本,认为与弱小的黄种人为盟友是对德国的侮辱;而沙俄在战前通过分析身高、体重等指标,将日本人视作半开化人群。
但是,日俄战争后,这种观点的现实依据不复存在,所谓种族优劣开始被大范围质疑。
客观而言,旅顺攻坚战并不是一次成功的战役,但是倒在旅顺口外的几万具日军尸体让世界明白,这是一个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民族,这个民族有着极大的能量。
而对马海战的结果,则明明白白的告诉西方人,不管什么人种,只要奋发图强,都能够用白种人最擅长的方式击败白种人。
自此之后,日本正式跨入列强行列,成为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十)大势已定
该军辖阪井重季后备第1师及朝鲜驻屯军,所谓“朝鲜驻屯军”并非一个完整的军事编制军,而是由驻防朝鲜的守备部队组成,多为新兵。
该师并没有东进与驻守沙河的三个军汇合,而是镇守在朝鲜北部,一来维持当地治安,保证日军陆路补给线,二来威慑海参崴,准备抄沙俄后路。
除此之外,在辽阳附近的日军也进行了补充和休整,旅顺陷落前后,辽阳日军共有三个军18万人,火炮666门。
与此同时,俄军也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效率日渐提高,俄军的东进兵力明显加快。
自十月中旬沙河会战结束后的三个月,先后有两个半军被运到东北战场,分别是敖德萨第8军、喀山第16军、第61师、第71步兵师。
补充了有生力量后,俄军总兵力共有11个军、2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总计32万人,火炮1078门。
除了军队得到了补充,将帅配置也有了加强。
首先是之前提到过的奥斯卡尔·格里彭伯格上将。这位老兄之前说过,是沙皇派来分割库罗帕特金兵权的。但是,这位老兄到了之后,发现局势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库罗帕特金很难缠,阿穆尔军区总司令尼古拉·连纳维奇也不好惹。
同时呢,他自己原来是维尔纳军区总司令,就是今天的白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一带,但是,他的嫡系军队并没有跟来,打仗这种东西是很实在的,你手里没人,谁鸟你?所以,虽然他有沙皇做后台,可是在斗争中并占不了太大的便宜。
此时的阿穆尔军区总司令尼古拉·连纳维奇那就更猛了,人家是正经的地头蛇。其实在日俄战争爆发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是东北俄军的最高指挥官,直到1904年3月15日库罗帕特金空降,他才退居次席,采取不配合不反抗的和稀泥战略。可是沙河会战,库罗帕特金指挥军队打成那个鬼样子,他又跳了出来,重新掌握了东北战场俄军的话语权。
除此之外,这位老兄长期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干州长和军长,还曾参加过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战役,在一堆西伯利亚军团、哥萨克骑兵师中他的人脉很广,所以当时他才是实力最强的一位。
库罗帕特金就不多介绍了。
所以,此时的东北俄军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一个是有皇帝撑腰,一个是地头蛇,一个是最高统帅,互不相让。
在这种情况下,库罗帕特金决定,将部队一分为三,整编为三个集团军,32万人,大家一人十万,谁也别争,谁也别抢。
另外两位老兄一听,这个方案还是比较利国利民的,于是同意该方案,最终分配如下。
满洲军第一集团军:圣彼得堡第1军、西伯利亚第2、3、4军、第71步兵师、西伯利亚哥萨克骑兵师,总司令尼古拉·连纳维奇。
满洲军第二集团军:基辅第10军、敖德萨第8军、西伯利亚第1军、预备役步兵师、后贝加尔哥萨克骑兵师,总司令奥斯卡尔·格里彭伯格。
满洲军第三集团军:莫斯科第17军、喀山第16军、西伯利亚第5军、第6军、奥登堡骑兵师,总司令亚历山大·考尔巴斯。这哥们我也不太熟,估计应该是库罗帕特金的嫡系,就不多说了。
本来库罗帕特金计划5月份开始发动进攻,一来那会儿俄军预计可以再添三个军,二来春暖花开,打仗的环境也比较舒服。
但是,旅顺的失守和旅顺港内太平洋舰队的覆没就像一道催命符贴到了库帅的脑袋上。
对尼古拉二世而言,他有好多疑问,例如:库帅一再报告歼敌多少多少,为何不能南下救援旅顺?为何沙河会战后整整休息了三个月没有任何动静?难道俄军会害怕在冬天打仗吗?朕的太平洋舰队都没了,你竟然还在那坐视不理,你对得起我的信任吗?
每当想到沙皇慈父殷殷期盼的目光,库罗帕特金就瑟瑟发抖,不寒而栗。而在旅顺失陷后,这种恐惧到达了极点。终于,为了保住他的脑袋,他决定,不用等5月了,提前发动对日军的攻击。
1905年1月8日,旅顺失陷后的第三天,库帅召开军事会议,宣布他作出了重要决定,向辽阳附近的日军出击。
会场一片沉默,库帅一看无人响应,首先要求格里彭伯格第二集团军攻击驻守辽阳的奥保巩第二军。这个意思是,你是皇帝派来的,先派你去打,你要是也打不赢,看看皇帝怎么说。
嘿嘿,人家格里彭伯格也不傻,对库帅这种套路嗤之以鼻,他随即表示,服从命令,但自己刚刚到东北(其实已经到了两个月了),对当地地形、日军兵力部署不熟悉,目前出击风险很大,要求先摸清情况再说。
库帅同意。
这一摸,就是11天。
1月19日,库帅再次召集会议,询问格里彭伯格摸底情况。格里彭伯格回答,情况已经摸清楚,日军实力强大,要是我自己单独上,恐怕会有不测,要求如果我打,那么剩下两个集团军必须一起上,不然我不干。
这个要求的意思就是,要死一起死,谁也别想跑!
库帅表示认同,命令第一集团军、第三集团军在格里彭伯格出击的同时攻击日军第一军和第四军。
1905年1月25日,格里彭伯格率第二集团军攻击辽阳附近的黑沟台兵营,日军被俄军突如其来的攻击打蒙,溃逃。
攻占黑沟台后,格里彭伯格继续向前出击,攻击驻扎沈旦堡的秋山好古骑兵第1旅。
当天晚间,大山岩才得到了俄军突然出击的消息,他一方面电令秋山好古,务必顶住俄军的冲击,另一方面从各部抽调军队,准备解围沈旦堡,夺回黑沟台。
此时最艰难的是秋山好古,他的骑兵旅只有8000人,而向他攻击的后贝加尔哥萨克骑兵师则有3.5万人。
之前说过,日军的骑兵跟西方的骑兵编制是不一样的,西方在日俄战争之前,只给骑兵配备马、马刀和步枪,追求机动性。
但是日军在秋山好古的建议下,为骑兵配备了小口径火炮和机枪,这使得日军骑兵有着相当不错的火力。
秋山充分发挥日军骑兵的优势,用优势火力挡住了俄军潮水般的进攻。
第二天傍晚,也就是1月26日晚,日军第一军第2师、第二军第3师、总部直辖的第5、第8师、后备第8旅相继赶到沈旦堡。
此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是10万打8万,俄军处在进攻态势,但是进展缓慢,而日军开始酝酿反击。
双方激战至28日上午,格里彭伯格请求库罗帕特金支援,库罗帕特金命令格里彭伯格撤退。
且慢,之前说过,俄军的计划是另外两个集团军,攻击东线和中线日军,牵制日军。那么此时另外两个战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答案是根本没有另外两个战场,人家压根就没开打。
在格里彭伯格出击的同时,库罗帕特金确实要求另外两个集团军司令连纳维奇上将和考尔巴斯上将出击,但是二人异口同声的给出了不能出击的理由,天太冷。
要知道,这会儿是一月,是东北的一月,确实很冷,可是冷就可以不打仗了吗?
表面上看,答案可能是这样的,库罗帕特金可能一想,感觉有道理,就没有再强制命令,却忽略了此时正在冰天雪地里出击的格里彭伯格集团军的感受。
而实际上,就在当天上午,库罗帕特金得到了乃木第三军于1月26日挥军北上的消息,要知道,在当时,“乃木第三军”这五个字对于俄军官兵而言约等于阎王。因为此原因,库帅下令撤退。
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让你去冲锋,然后不按原计划出兵牵制,再命令你撤回来,造成失败的景象,至少可以让沙皇知道,不是我自己无能,你看看,你派来的人也打不赢日本人的。
在接到撤退命令后,格里彭伯格勃然大怒,认为库罗帕特金在拿他开涮,拒绝撤退,准备继续攻击。同时要求库帅立刻令第一、第三集团军发动攻势,以免日军再次增援。
然后,1月28日夜,库罗帕特金派人送信到前线,命令格里彭伯格撤退;
1月28日凌晨2:00,库罗帕特金的信函再次到达,要求格里彭伯格撤退;
1月29日中午,库罗帕特金送来了严令,告诉格里彭伯格,抗命无赦。
此时的格里彭伯格正与西伯利亚第一军军长斯坦博格在前线指挥战事,收到这一封封的来信十分无奈。作为皇帝的宠将,他实在不想给尼古拉二世丢人;同时作为一名将军,这时撤退是对全军的不负责。
但是没办法,如果他不撤退,按照库罗帕特金信中的态度,断了他的补给是很有可能的。当天下午,格里彭伯格下令全军撤退。
黑沟台战役,俄军伤亡2万人,日军伤亡9511人,俄军退回沈阳。
黑沟台战役结束后,库帅先是迫不及待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俄军失败,然后致电沙皇,将责任一股脑推给了格里彭伯格。
当天晚上,格里彭伯格请辞,过了两天,尼古拉二世批准。
库罗帕特金的全名是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西方习惯姓氏在后,所以他的姓氏是库罗帕特金,看了他在日俄战争中的这一系列神操作后,我建议今后翻译的时候直接给他一个中文姓,秦。对,就是秦桧的秦。
黑台沟会战,给了日军极大的鼓舞,日军以三个军力克沙俄三个集团军,未见颓势,让大山岩对日军战力充满信心。
除此之外,大山岩的自信还来源于乃木第三军,在黑台沟会战不久,乃木第三军北上,辽阳日军汇合,至此,一、二、三、四军终于凑齐。
在以上四军汇合的同时,日本国内持续增兵,1905年1月27日,日军开始新建13、14、15、16师及后备第2师,至7月18日,以上五个师全部整军完毕。
这五个师的目的是接管辽东守备军和朝鲜驻屯军的防务,使这两支生力军可以腾出手来,加入东北战场。
经过以上准备,大山岩开始谋划夺取沈阳,将俄军彻底赶出辽东半岛。
这里说明一下,当时的沈阳还叫奉天,所以这次会战通常被称为奉天会战。
当时在沈阳附近的俄军总数接近40万人,为了能一举击溃这窝在一起的大量俄军,日军大本营认真总结了之前的教训和当年的形势。
当时俄军的驻防形势是以沈阳为中心,向东延伸到清河、抚顺一带,向西延伸到新民一带,呈一字型防守策略。
在此前的沙河会战、辽阳会战,日军的战略目的都是吃掉一部分俄军,杀伤俄军有生力量,但是效果均不理想。
经过一系列的会战,大山岩逐渐明白,寄希望于迂回、包抄来吃掉俄军并不现实,俄军战斗力虽然一般,但是人数众多,火力配备也不差,费力围住再吃掉对手对于兵力不占优的日军来说很困难。
不如不以包围为目的,声东击西,集中日军主力,攻击俄军一点,造成俄军崩溃,首尾不能相顾,再分头出击,或许能够收到奇效。只要把俄军从阵地、堡垒中赶出来,俄军几乎就没有像样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旅顺攻坚战让乃木第三军名声大噪,如何利用好这个优势也是大山岩考虑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战略企图,大山岩和儿玉精心谋划,制定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方案,内容如下:
先以刚刚成立不久的川村景明第五军冒充乃木第三军,攻击俄军东侧侧翼,清河和抚顺一线,调动俄军主力向东驰援;再以真正的乃木第三军攻击俄军侧翼,新民一线,攻占新民后,绕到沈阳俄军后方,攻击铁岭。
这样,就相当于用两个“乃木第三军”东西两侧出击,俄军必然从沈阳抽调兵力去保护侧翼,这时,原来驻守辽阳的一、二、四军全部出击,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沈阳,造成俄军混乱、溃败,然后日军继续追击,歼灭残敌。
通俗点说,就是声东又声西,其实攻击中部。这个计划成败的关键,在于“乃木第三军”五个字。旅顺战役后,乃木第三军在俄军眼中约等于阎王,第三军在攻击旅顺过程中的壮烈事迹让俄军闻风丧胆,所以大山岩打算把第三军当成三个军来用,给俄军一种错觉,哪里出现第三军,哪里就是日军主力。
这是个看起来很美好的方案,但是仅仅是看起来,要想实行,还有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
首先,双方都有大量的中国斥候充当侦察兵,全是新兵蛋子的第五军如何能伪装成久经沙场的第三军?就算把番号、旗帜换了,战斗力是变不了的,怎么能让第五军这一群新兵蛋子打出第三军老兵的战果?
其次,虽然在俄军眼里第三军很猛,但也毕竟只是一个军而已,如何能让第三军打出三个军的战斗力呢?
所以,实际上这个方案就是牺牲第三军和第五军,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攻击两翼,吸引沙俄主力向两侧驰援,来换取攻击中部的胜利。
好啦,介绍完方案,照例要说一下竞赛双方的实力。
在奉天会战发起前,日军一、二、三、四、五汇集辽阳附近,此外,还从朝鲜驻屯军、辽东守备军抽调了4个旅,还把攻击旅顺时的280mm海防榴弹炮运到了辽阳,单独编制为独立重炮旅。
为了让第五军更像第三军,大山岩还从第三军抽调了一个师的老兵去第五军,把第二军秋山好古的骑兵1旅补充给了第三军。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安排。
以上,日军总兵力为30万人,装备火炮1070门,战前,英国将其最新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送来了200支,使日军第一次拥有了该型号武器。相较马克沁而言,麦德森轻便、便于机动、威力大,在之后的一战中被广泛使用。
而俄军这边儿,通过总结之前的教训,认为光是增兵不好使,很多地形人太多反而不容易展开,就像沙河之战,所以俄军重点补充了火炮和骑兵,并补充之前的战损。在开战前,俄军总兵力达到37万人,装备火炮1475门。
除此之外,俄军还意识到,在野战中即使两倍于日军的兵力也无法占到便宜,所以他们开始一门心思的防守,在沈阳一线布置了大量的碉堡、堑壕、电网、雷区,打算套用旅顺模式。
至此,自拿破仑远征沙俄后至一战前最大规模的陆地战争一触即发。这是历次会战中,日军兵力最接近俄军的一次,但是仍然少于俄军,而且俄军还是防守方。
2月10日,川村景明第五军从朝鲜秘密越过长白山,进入辽东。
2月17日,乃木第三军在海城地区集结完毕。
2月19日5:00,第五军打着第三军的旗号,强渡太子河上游地区,对清河发起攻击,打响了奉天会战的第一枪。
假“第三军”出现在清河方向时,库罗帕特金大惊失色,因为按照之前的情报,从旅顺赶来的乃木第三军应该在沈阳西侧驻扎,怎么会突然跑到在东边儿的清河?
但是情急之下,库帅来不及细察,在命令清河守军坚守的同时,开始调动俄军增援。
为配合东线的行动,2月21日,第一、二、四军在正面发起小规模进攻,打得不痛不痒,目的是为了让俄军相信这是佯攻,日军主力在东线。
与此同时,乃木第三军在第一、二、四军正面攻击的掩护下,开始向沈阳西侧迂回,并于27日夜发起对新民的攻击。
此时的库罗帕特金脑子已经乱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乃木第三军会同时出现在东西两线,在此前,他已经从西线抽调了一个军的俄军去东线加强防守,此时,他又不得不将中部和东部的俄军再向西调配,俄军防线大乱。
3月1日,在暴风雪中,日军第一、二、四军同时对沈阳发动总攻。
库帅清楚的知道,如果沈阳丢了,那么他自己将万劫不复,于是他给各地守军下严令,不允许后撤一步。
虽然俄军已经抽调了大量的兵力去东西两线,但是由于沈阳的堑壕和地雷阵,加之俄军抵抗顽强,中线的日军寸步难行。
但是乃木第三军却一路攻坚克难。这支在旅顺绞肉机中锤炼出来的钢铁部队战斗力真的不是吹的,作为一支佯攻部队,乃木在兵力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攻占新民,开始攻击沈阳后方的抚顺。
而划入第三军的秋山骑1旅再次起到了奇兵的作用,他们沿着铁路线攻击,破坏自哈尔滨方向来的沙俄援军、补给,一路向北,最远打到了松花江畔。库帅先后派出两个哥萨克骑兵师去围剿,但是秋山仿佛幽灵一样随风飘荡,俄军始终是看得见、追不上、打不着。
3月9日,秋山骑1旅炸毁中东铁路德惠铁路桥,在宽城子村附近与俄军哥萨克骑兵师发生遭遇,双方激战。秋山好古利用俄骑兵部队没有重武器的优势,令日军退入宽城子村,利用村里狭窄的地形据险而守,打退了俄军骑兵的攻击。
后来,这个宽城子村成了战后日占区的北端,成为连接日控南满铁路、俄控中东铁路的交汇点。此后,日本为了加强对该枢纽的控制,修建了宽城子连接当时吉林行政中心吉林市的铁路,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迅速发展。
后来,这个村落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长春。
此时的形势是,第三军正在猛攻抚顺,按照乃木的特点,不战至最后一人不会停止攻击。一旦第三军攻占抚顺,那么沈阳的所有俄军就没有了北撤的道路,俗称被包饺子。
库帅焦急万分,下令抚顺俄军务必坚守,同时开始准备北撤,撤往四平。
3月9日19:00,库罗帕特金下令全军撤退,弃守沈阳,撤向四平。
在撤退前,俄军将沈阳、铁岭、开原所有的建筑、工厂、兵营、粮仓、重武器付之一炬,完全不管在当地定居的几十万中国人的生死。
3月10日,日军占领沈阳;3月16日,日军占领铁岭;3月19日,日军占领开原;3月22日,日军占领昌图。
至此,奉天会战结束,日军完胜,辽东半岛从此没有俄军。自此之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现状,直到合约的签订。
奉天会战,日军伤亡75504人,2千人被俘;俄军伤亡8万人,3万人被俘。在此战中,双方消耗的弹药总量超过普法战争的两倍。
好啦,又到了总结大会了。
沙俄这边情况跟以前类似,库罗帕特金照例表示自己没有失败,乃木第三军扩充,分为东西两支,人数超过十万人,同时,日军还有一个秋山骑兵加强师,绕道俄军背后,自己英勇抵抗,双方打成平手。
尼古拉二世表示,同样的招数你竟然想对圣斗士使用五次!
当即下令,免去库罗帕特金远东俄陆海军总司令职务,立刻滚回莫斯科,由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尼古拉·连纳维奇上将接任。
库罗帕特金不敢回去,但是又不敢明说,转念一想,立刻上书表示,自己愿意戴罪立功,接任尼古拉·连纳维奇的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职位,并表示,自己一定身先士卒,勇往直前。
尼古拉二世同意,毕竟,现在在俄军中找一个愿意去东北的将领实在很难,谁会跟自己的脑袋过不去呢?
在上任前,连纳维奇每次给沙皇的汇报都是痛斥库罗帕特金胆小如鼠、畏敌如虎,等到他上任了,沙皇让他攻击,他表示打不了,然后将历次战役的双方战损比列了一遍,表示由于前任的无能,俄军士气低落,俄军必须在日军两倍以上他才肯出击。
尼古拉二世表示没问题,波罗的海舰队马上就到(此时对马海战还没开打),我再给你运30万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