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成立后,跟哪些国家建交了?

1933年,已经就任“满洲国执政”一年多的溥仪得到了继任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大使”菱刈隆为他带来的一个“好消息”:日本政府准备承认他为“满洲帝国皇帝”。

得知消息的溥仪欣喜若狂,给自己起了新年号—“康德”。“康”是康熙,“德”是光绪的庙号德宗,意思不言而喻。溥仪准备好了龙袍,计划先到沈阳祭祖,再行“登基大典”。可是,日本人给兴奋至极的溥仪迎头泼了一盆冷水。

日本关东军的意思是,日本承认的是“满洲国皇帝”,不是大清皇帝,不许溥仪穿大清皇帝的龙袍,要穿只能穿关东军准备的“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到沈阳祭祖就免了,在长春郊外杏花村临时用土堆做了个简陋的祭坛,举行“告天即位”仪式。

溥仪无奈照办,在杏花村的临时祭坛办完了仪式,然后不情不愿地脱下龙袍,换上关东军准备的“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回到长春勤民楼举行“登基大典”。就这样,溥仪正式成为了“大满洲帝国皇帝”。

“登基”的溥仪除了头衔从“执政”改成了“皇帝”,其余什么都没改变,还是日本人的傀儡,半点权力都没有,甚至人身自由更加受到限制。

日本人在溥仪身边设置了一个名为“满洲国帝室御用挂”的职位,由关东军军官吉冈安直出任。关于吉冈安直的存在,溥仪这般说道:“他的实际职能就是一根电线。关东军的每一个意思,都是通过这根电线传达给我的。我出巡、接见宾客、行礼、训示臣民、举杯祝酒,以至点头微笑,都要在吉冈的指挥下行事。我能见什么人,不能见什么人,见了说什么话,以及我出席什么会,会上讲什么,等等,一概听从他的吩咐。我要说的话,大都是他事先用日本式的中国话写在纸条上的。”

伪满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是“宫内府”,内设日本宪兵室,所有进出人员都要受到日本宪兵的监视;溥仪的任何书信往来必须要由“宫内府”的日本官员先检查一番,再交由吉冈安直核定,最后再交给溥仪。

“皇帝”如此,“大臣”也没好得了多少。

伪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伪国务院,下属九个伪部,名义上最高长官是伪国务总理大臣,实则是日本人出任的“总务长官”;下属九个伪部的实际管事人也是由日本人出任的“次官”。

伪满的所有“国家大事”由伪国务院所有日本裔官员在每周二开会(火曜会议)商议。会议决定由各伪部日本人“次官”转交各伪部“大臣”,然后在伪国务院会议上提出。

自伪满成立后,日本人一直意图强迫中国政府承认伪满洲国,为此发动了对热河地区的军事进攻。要求中国政府承认伪满,解决关内关外的通车通邮问题。

中国政府拒不承认伪满的合法性,但考虑到关内外民众的探亲访友及通信联络。在通邮通车问题上与日方展开谈判。

中方态度明确,所有信件不准出现“满洲邮政”字样,不准出现“满洲国”的邮戳,邮票不能出现溥仪的头像。双方达成协定,信件上只出现“邮政”字样。

通车问题全权委托中国旅行社,以商业形式展开谈判,中国旅行社答应试行6个月。中国旅行社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共同合作组成“东方旅行社”,经营关内关外的客运业务。然民众反应激烈,认为中国旅行社有“卖国行为”,6个月期满后,遂终止业务。

中国国民政府一直拒不承认伪满洲国。日本“另辟途径”,选择了另一个“国民政府”承认伪满洲国。这个就是大家熟知的汪伪国民政府。

1940年,汪伪政权与伪满洲国“建交”,互设“大使馆”。不过很快,汪伪政权发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伪满境内并没有自己的“侨民”。

伪满洲国成立之初,就将境内所有居民全部授予“满洲国籍”,包括关内闯关东的商人和农民。对此,有汪伪政府的“外交官”自嘲道:“在中国领土上设大使馆,已经是笑柄;没有侨民设领事馆,更是笑话。”

伪满时期,日本在东北实行奴化教育,给年轻一代中国人灌输“满洲国人”的精神认同,清除中国人的文化印记,宣传日本与“满洲国”的关系是“一德一心”、“不可分”。“满映”也拍摄了大量影片,为日本奴化政策宣传。

由于日本只是统治了14年,并且伪满中小学的退学率非常高,所有对大多数人的影响比较小。但还是对部分人,特别是年轻学生还是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八路军先遣部队来到了沈阳。

先遣队干部之一,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来到南满中学堂给学生做报告,开始时,他问同学们:“你们是什么人?”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回答:“‘满洲国人’”。学生们的回答让张学思顿时吃惊,他接着又问:“‘满洲国人’是什么人?”学生们又回答:“这里就是‘满洲国’,‘满洲国’的人就是‘满洲国人’。”可以想像,日本奴化教育荼毒之深。

1933年2月,国际联盟就李顿调查团的报告进行投票,以42票赞成,1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决议,肯定中国对东北的主权,否定伪满洲国的合法性。日本随后宣布退出国联。同年6月,国际联盟发布《不承认满洲国办法》,就伪满洲国的问题向各成员国提出7项要求,其中包括拒绝伪满洲国加入各种国际团体和国际公约,拒签护照等。

不过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伪满洲国的“外交”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中。

日本:1932年9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承认伪满洲国。

萨尔瓦多:1934年3月3日,萨尔瓦多宣布承认“满洲帝国”。5月21日,正式知会伪满“驻日公使”。萨尔瓦多是继日本后第二个承认伪满的国家。1941年,萨尔瓦多加入同盟国,与伪满“终止外交关系”。

意大利: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承认伪满洲国。

德国:1938年5月,德国承认伪满洲国。

波兰:1938年10月,波兰与伪满洲国签订经济互惠协定,随后同意伪满洲国在波兰开设领事馆。1939年二战爆发,德国占领波兰全境。波兰流亡政府在1942年宣布取消承认伪满洲国。

苏联:1932年5月起,苏联陆续允许伪满洲国在苏联境内多个城市设立领事馆。1941年,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以承认伪满洲国的方式换取日本对外蒙古独立的承认。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当年“保证尊重满洲国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的苏联最终亲自毁灭了伪满洲国。

蒙古:因为苏联的关系,蒙古人民共和国承认了伪满洲国。

泰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泰国承认伪满洲国。

梵蒂冈:1934年,梵蒂冈委派“吉林代牧区宗座代牧”法国人高德惠负责伪满洲国境内各教区及与伪满政权接洽关于天主教教会一切事宜。

多米尼加:总统拉斐尔特鲁希略连任后向伪满洲国时任“外交总长”谢介石致函祝贺。谢介石回函致谢。

(梵蒂冈与多米尼加是否承认伪满洲国存在争议,伪满当局于1942出版的《满洲建国十年史》并未将两国计入“邦交”。)

轴心国阵营的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西班牙、芬兰都承认了伪满洲国。

轴心国扶持的一系列伪政权:维希法国、斯洛伐克国、丹麦傀儡政府、克罗地亚独立国、汪伪政权、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缅甸巴莫政权、“自由印度”政府、菲律宾劳雷尔政权等,均承认伪满洲国。